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9 毫秒
1.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健康教育对居家开放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 198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纳入我院居家开放管理适应性治疗体系,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患者严格按照健康教育的五步程序系统进行为期4周的社区护理健康教育。所有患者在入组前和社区护理健康教育4周后进行服药依从性和生活质量评定。结果在为期4周的社区护理健康教育后,干预组患者在服药依从性方面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χ2=7.637,P<0.05);干预组患者的生存质量分别在生理领域、心理领域和社会关系领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t=2.24或t=2.72,P<0.05或P<0.01)。结论对居家开放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社区护理健康教育可改善其服药依从性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时间管理模式对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作用。方法将9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应用时间管理模式进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对照组按一般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训练进行干预。于干预前及干预后第8周末,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住院精神病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对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后第8周末,观察组躯体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工具性生活自理能力评分较干预前有非常显著性差异(t=3.73,5.42;P<0.01),较对照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t=5.38,3.43;P<0.01);观察组工疗情况、生活能力、社交能力、讲究卫生能力、关心和兴趣评分及总分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t=2.23~2.38,P<0.05);观察组生活能力、社交能力、讲究卫生能力、关心和兴趣评分干预前后有显著性差异(t=2.13~2.33,P<0.05),观察组工疗情况、总分评分干预前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t=4.57,3.04;P<0.01)。结论应用时间管理模式进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可更有效地提高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理行为、促进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语言整合训练及绘画疗法对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自尊水平及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对120例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原有治疗的基础上,对实验组进行为期8周的语言整合训练及绘画疗法,在治疗前后采用自尊量表及幸福指数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研究完成后,实验组2个量表的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84,-24.45;P<0.05);实验组治疗后两个量表的得分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31,-8.87;P<0.05)。结论语言整合训练及绘画疗法可提高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尊水平及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健康状况问卷(SF-36)、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副反应量表(TESS)等对120例住院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评定,并与120例正常健康人群进行对照。结果住院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SF-36总评分、躯体功能(PF)、躯体健康所致的角色限制(RP)、社交功能(SF)和情感问题所致的角色限制(RE)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4.99,4.41,5.92,7.79,4.04;P均<0.01);社会支持少、病程短、年龄轻、无业、独居的患者生活质量差(P<0.05);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依次为BPRS、SSRS、工作、婚姻、TESS(P<0.01~0.05)。结论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全面低下,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在临床工作中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运动疗法配合心理干预治疗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分别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我院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男女各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男女各30例,均给予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和心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运动疗法,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症状、病耻感、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变化。结果:观察组情感淡漠(t=-2.434,P0.05)、思维贫乏(t=-2.888,P0.05)、意志减退(t=-2.312,P0.05)、注意障碍(t=-2.015,P0.05)及兴趣缺乏(t=-3.599,P0.05)5个分量表评分及总分(t=-5.680,P0.05)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贬低-歧视感知(t=-2.926,P0.05)、保密(t=-2.834,P0.05)退缩(t=-2.751,P0.05)、教育(t=-2.847,P0.05)、挑战(t=-2.384,P0.05)、分离(t=-2.493,P0.05)、误解(t=-2.189,P0.05)、不同/羞耻(t=-3.115,P0.05)及总分(t=-7.332,P0.05)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工疗情况(t=-2.153,P0.05)、生活能力(t=-2.933,P0.05)、社交能力(t=-2.098,P0.05)、讲究卫生能力(t=-3.308,P0.05)、关心和兴趣(t=-2.214,P0.05)及总分(t=-5.382,P0.05)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理社会(t=-3.496,P0.05)、动力和精力(t=-2.786,P0.05)、症状和副作用(t=-3.243,P0.05)3个分量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运动疗法配合心理干预治疗康复期精神分裂症能明显改善患者阴性症状和病耻感,从而增强患者社会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康复效果。方法:将8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及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时间为3个月,用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评定护理效果。结果:实验前两组患者SSPI量表评分无统计学差异;实验结束时,实验组患者社会性退缩、职业技能、计划性与责任心、院内社会性活动、家庭角色职能、对周围人的关心等因子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4,3.68,3.16,3.34,3.04,3.69;P<0.01)。结论:实施综合护理,促进了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提高了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IKAP模式护理干预缓解围手术期胃癌患者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120例胃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IKAP模式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焦虑抑郁程度、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干预后,干预组SAS评分(t=-9.620,P0.001)、SDS评分(t=-8.792,P0.001)显著低于对照组;无或轻度焦虑或抑郁患者人数比例(χ~2=4.596,7.350;P0.05)显著多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χ~2=8.292,P0.05)显著高于对照组;PF(t=18.315,P0.001)、RP(t=17.070,P0.001)、BP(t=15.766,P0.001)、SF(t=12.868,P0.001)、RE(t=17.404,P0.001)、MH(t=15.654,P0.001)、VT(t=15.600,P0.001)、GH(t=14.698,P0.001)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围手术期胃癌患者给予IKAP模式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自信心心理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70例18~55.岁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随机分为自信心训练联合药物治疗组(研究组)和单纯药物治疗组(药物组),研究组在给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每周进行2次自信心训练,持续5周,共10次.干预前后两组分别进行精神分裂症病人生活质量量表(SQLS)评定,了解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状况.结果 入组时两组SQLS评定无差异(t=0.164,P=0.135),研究组干预前后SQLS评分有显著性差异(t=24.64,P=0.00),药物组无差异(t=1.31,P=0.22).两组心理干预后SQLS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13.38,P=0.00).结论 自信心心理训练可以明显改善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开放式管理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入院时间顺序随机分为研究组(n=60)和对照组(n=60),研究组给予开放式管理,对照组给予封闭式管理。结果研究组GQOL I(t=2.7984,P<0.01)评分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显示了较好的护理效果。结论开放式管理模式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对于改善病情,提高生活质量很有意义,值得在临床上近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心理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抑郁、焦虑症状和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80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研究组进行心理干预,干预前和干预后分别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服药依从性评定,观察周期为8周。结果 8周后研究组抑郁症状缓解优于对照组(t=2.83,P0.01),且焦虑症状缓解(t=2.33,P0.05)、服药依从性也优于对照组(χ2=11.6,P0.01)。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期抑郁、焦虑症状,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1.
蒋薇 《医学信息》2018,(21):178-180
目的 探讨全程心理干预在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2月~2016年5月在我院行根治手术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67例,随机分为干预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干预组患者行全程心理干预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于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术后1年观察患者SDS、HADS评分情况。结果 干预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术后1年的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术后1年的HA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进行全程心理护理,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的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肝胆外科手术后患者疼痛的护理效果。方法 将本院自2015年1月~2016年12月接收肝胆外科164例手术患者, 数字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82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而干预组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缓解情况。结果 干预组患者术后疼痛缓解率97.56%,高于对照组86.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性化护理在缓解肝胆外科术后疼痛程度效果明显,改善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电话回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304例经过住院治疗痊愈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入研究组(150例)和对照组(154例),出院后两组均门诊随诊,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电话回访,时间1年,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精神分裂症病人生活质量量表(SQLS)分别评定患者病情和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两组干预后评分与干预前评分存在显著差异(F组内=34.779、263.630、91.575、5.272,P0.05),干预与时间有交互效应(F交互=19.848、25.272、20.594、19.153,P均=0.000)且存在组间差别(F组间=40.696、18.575、47.652、40.667,P均=0.000)。同期比较,研究组各量表减分幅度均大于对照组(t=8.274、4.455、4.484、5.027、8.048、4.376、5.831、4.538,P均=0.000)。结论:电话回访干预可显著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精神分裂症患者首次住院恢复期的心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首次住院恢复期的心理卫生状况及心理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将100例处于恢复期的首次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其中的50例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干预组),并与对照组(未干预组)进行比较.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于干预前和干预后4周末进行量表评定.结果 首次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缓解期的主要心理问题为抑郁、焦虑、人际关系、强迫、敌对、偏执等.干预组在干预后4周末SCL-90的焦虑、抑郁、人际关系3个因子分与干预前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强迫、敌对、偏执3个因子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各项因子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对照组各因子分干预前后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在SCL-90的焦虑、抑郁、人际关系、强迫、敌对、偏执等6个因子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首次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恢复期的心理卫生状况,促进病人的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理社会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药物治疗联合心理社会干预组48例)和对照组(单纯药物治疗组52例)。分别在两组入组时及治疗3个月后进行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评定量表(PAN SS)和听觉事件相关电位的评定。结果 3个月后,实验组PAN SS评定阴性量表分、反应缺乏因子和抑郁因子评分均下降(分别为t=2.01,2.10,2.04;P均<0.05),事件相关电位靶刺激P 3潜伏期缩短和波幅升高(分别为t=3.04,P<0.01;t=2.04,P<0.05)。结论心理社会干预对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及认知功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护理干预时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对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人,随机分成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就住院时间,预后等情况进行调查.对获得的资料分类汇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在出院时的BPRS总分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t=5.02,P<0.01),干预组的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干预组的住院时间平均为(60...  相似文献   

17.
张艳艳 《医学信息》2018,(3):178-180
目的 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减轻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效果,以提高临床外科护理服务质量。方法 选择本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100例外科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护理组与综合护理组,各50例,常规护理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综合护理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与护理满意度。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疼痛程度评分,综合护理组显然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护理组的护理满意度(86.00%)低于综合护理组(9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对减轻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效果显著,且护理满意度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任庆玲 《医学信息》2018,(7):162-164
目的 探讨聚焦解决模式对COPD患者主要照顾者的照顾负担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6月60对出院的COPD患者及其主要照顾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出院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聚焦解决模式的护理干预。干预前后分别对两组研究对象应用照顾者负担量表和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评价。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主要照顾者的照顾负担及负性情绪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主要照顾者的照顾负担及负性情绪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聚焦解决模式能够有效减轻COPD患者主要照顾者的照顾负担及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19.
彭瑛 《医学信息》2018,(9):172-174
目的 研究综合护理干预对输尿管结石URSL术后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择取2016年1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行输尿管结石URSL术患者100例展开研究,采用双色球随机模式将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手术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一次性碎石成功率高于对照组(92.00%vs76.00%),碎石时间[(22.76±1.94)vs(29.63±3.82)] min、患者下床活动时间[(2.05±0.81)vs(3.74±1.49)]d及住院时间[(3.98±0.78)vs(5.94±1.69)]d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对输尿管结石URSL手术效果有提升作用,同时还有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包括技能训练在内的综合干预对社区精神分裂症病人的作用。方法:将200名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患者实施综合式干预,经过12个月的观察,每3个月用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服药依从性调查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社会功能筛选评定量表(SDSS)对两组进行比较。结果:干预9个月后两组间服药依从性有显著差异(t=2.406,3.157;P0.05);第9个月时PANSS量表中的阳性、精神病理量表间有显著差异(t=-2.467,-2.020;P0.05),至第12个月时阳性、阴性、精神病理及总评差异显著(t=-3.028,-2.394,-2.301,-2.631;P均0.05);干预组复发明显少于对照组(χ~2=4.711,P0.05);第12个月时社会功能(SDSS)干预组明显优于对照组(t=-2.215,P0.05)。结论:包括技能训练在内的综合干预的康复形式,有利于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稳定,社会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