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联合白蛋白、前白蛋白预测直肠癌根治术后早期吻合口漏的临床价值,为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治疗提供临床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1月于本院确诊为直肠癌且采用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96例,根据其术后是否发生吻合口漏将其分为发生组20例和未发生组76例,比较2组患者血清MMP-9、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并对血清MMP-9、白蛋白、前白蛋白与直肠癌根治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吻合口漏发生组血清MMP-9在术后第3天、第5天、第7天均高于未发生吻合口漏组(P<0.05),血清白蛋白在术后第3天、第5天明显低于未发生吻合口漏组(P<0.05),血清前白蛋白在术后第1天、第3天、第5天、第7天均低于未发生吻合口漏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MP-9、白蛋白、前白蛋白均为直肠癌根治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MMP-9联合白蛋白、前白蛋白预测直肠癌根治术后吻合口漏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高于血清MMP-9、白蛋白、前白蛋白单项检测。结论...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食管癌根治术食管胃颈部吻合术后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分析。方法食管癌根治术食管胃颈部吻合术病人288例,根据术后吻合口漏发生情况分为吻合口漏组与非吻合口漏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吻合口漏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288例食管癌病人术后发生吻合口漏40例,发生率13.89%;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合并呼吸系统疾病、术前放疗、术后肺部感染、支气管镜吸痰、制作管状胃、年龄、术前学清蛋白水平、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病理分型、TNM分期、肿瘤位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呼吸系统疾病(OR=4.114,95%CI:1.032~14.232)、术前放疗(OR=2.665,95%CI:1.004~8.986)、术后肺部感染(OR=3.033,95%CI:1.121~10.587)、制作管状胃(OR=3.323,95%CI:1.216~10.986)、支气管镜吸痰(OR=2.875,95%CI:1.125~9.343)是食管癌根治术食管胃颈部吻合术后吻合口漏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食管癌根治食管胃颈部吻合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较高,合并呼吸系统疾病、术前放疗、术后肺部感染、支气管镜吸痰、制作管状胃等均会增加术后吻合口漏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食管癌根治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81例行根治性手术的食管癌病人的临床资料。选择性别、年龄、ASA评分、既往高血压、糖尿病史、手术情况、术前及术后实验室检查结果等对食管癌术后吻合口漏发生可能有影响的非重复特征性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主要危险因素。结果行食管癌根治术病人381例中,发生吻合口漏37例。单因素分析表明,肿瘤部位、手术方式、吻合部位、吸烟史、中重度阻塞性肺疾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第二天CRP水平为其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吻合部位、吸烟史、术中出血量及术后第二天CRP水平是吻合口漏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颈部吻合、吸烟史及术中出血流量是吻合口漏发生的重要因素,术后第二天CRP水平在早期诊断吻合口漏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水平与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后食管胃吻合口漏的关系。方法 2015年9月~2022年9月我院收治的食管癌病人425例,根据术后发生食管胃吻合口漏情况分为吻合口漏组(31例)和无吻合口漏组(394例)。检测血清VEGF、IGF-1水平,分析影响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后食管胃吻合口漏发生的危险因素以及VEGF、IGF-1预测术后食管胃吻合口漏发生的价值。结果 吻合口漏组术后血清VEGF、IGF-1水平降低,无吻合口漏组血清VEGF、IGF-1水平增高,吻合口漏组术前、术后1天、术后2天、术后3天血清VEGF、IGF-1水平均低于无吻合口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肺部感染、低白蛋白、术后3天VEGF、术后3天IGF-1与术后食管胃吻合口漏有关(P<0.05)。术后3天VEGF、术后3天IGF-1水平预测术后食管胃吻合口漏的曲线下面积为0.675、0.655,联合两项指标曲线下面积为0.841,高于单独指标(Delong z=3.752、3.218,P<0.05)。结论 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后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全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TLTG)后食管空肠吻合口漏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吻合方式的选择。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行TLTG的150例胃癌患者临床资料。采用SPSS 22.0完成数据统计处理,TNM分期及分化程度等级计数资料行秩和检验,其他单因素分析的计数资料行χ2检验,多因素分析行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150例TLTG的胃癌患者中,术后发生食管空肠吻合口漏14例(9.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肺功能不全、术前血清白蛋白(ALB)、术中失血量、术中输血情况及吻合方式是TLTG后食管空肠吻合口漏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结果显示,患者年龄≥60岁、肺功能不全、术中输血及圆型吻合器吻合是TLTG后食管空肠吻合口漏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患者年龄≥60岁、肺功能不全、术中输血及圆型吻合器吻合与TLTG后食管空肠吻合口漏的发生密切相关。因此TLTG术前应积极控制相关危险因素,术中操作严谨细致、选择合适吻合方式,以降低胃癌患者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结肠癌根治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围术期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行择期结肠癌根治术的患者病历资料,按照术后是否发生吻合口漏对患者的病历资料分别作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及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分析,筛选出结肠癌根治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围术期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患者428例,其中术后发生吻合口漏有17例,发生率为3.97%。多因素分析发现:高龄、男性、手术出血量多、术前白蛋白低、开放手术与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相关(P<0.05);采用PSM控制年龄和性别后,发现术前白蛋白低于30 g/L、术中出血量>300 mL与吻合口漏发生相关(P<0.05),开放手术未见显著性差异(P=0.079)。结论 手术出血量多及术前白蛋白低,是导致吻合口漏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胃癌D2根治术后胰漏的发生率及其原因.方法 连续收集2009年7月1日至12月31日间经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胃癌专业组收治132例胃癌D2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测定术后第1、4、7天腹腔引流液及血清淀粉酶浓度,根据术后第1天的腹腔引流液淀粉酶值诊断胰漏.观察胰漏的发生率,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影响胰漏发生的因素.结果本组胰漏发生率为17.4%.胰漏的发生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肿瘤分期、N分期、切除范围、引流液量及术后血清淀粉酶值无关.结论 胰漏在胃癌D2根治术后发生率较高,术中需常规预防性腹腔引流.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胃癌D2根治术后胰漏的发生率及其原因.方法 连续收集2009年7月1日至12月31日间经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胃癌专业组收治132例胃癌D2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测定术后第1、4、7天腹腔引流液及血清淀粉酶浓度,根据术后第1天的腹腔引流液淀粉酶值诊断胰漏.观察胰漏的发生率,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影响胰漏发生的因素.结果本组胰漏发生率为17.4%.胰漏的发生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肿瘤分期、N分期、切除范围、引流液量及术后血清淀粉酶值无关.结论 胰漏在胃癌D2根治术后发生率较高,术中需常规预防性腹腔引流.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胃癌D2根治术后胰漏的发生率及其原因.方法 连续收集2009年7月1日至12月31日间经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胃癌专业组收治132例胃癌D2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测定术后第1、4、7天腹腔引流液及血清淀粉酶浓度,根据术后第1天的腹腔引流液淀粉酶值诊断胰漏.观察胰漏的发生率,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影响胰漏发生的因素.结果本组胰漏发生率为17.4%.胰漏的发生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肿瘤分期、N分期、切除范围、引流液量及术后血清淀粉酶值无关.结论 胰漏在胃癌D2根治术后发生率较高,术中需常规预防性腹腔引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原发性胃癌患者外科治疗后十二指肠残端瘘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207例原发性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胃癌根治术治疗,其中11例患者术后并发十二指肠残端瘘(十二指肠残端瘘组),其余196例术后无发生十二指肠残端瘘(无瘘组)。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分析原发性胃癌根治术后十二指肠残端瘘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术前血清白蛋白、术前血红蛋白、术前合并疾病、术前营养状况、肿瘤直径、消化道重建方式、十二指肠残端缝合方式与术后十二指肠残端瘘有关(P0.05);高龄(OR=1.737;P=0.024)、术前血红蛋白水平低(OR=3.522;P=0.019)、术前合并疾病(OR=3.673;P=0.001)、肿瘤直径大(OR=2.301;P=0.028)、Billroth II消化道重建(OR=1.993;P=0.042)为原发性胃癌根治术后十二指肠残端瘘的危险因素。结论:高龄、术前血红蛋白水平低、术前合并疾病、肿瘤直径大、Billroth II消化道重建是胃癌根治术后十二指肠残端瘘的危险因素,应加强对高危患者的监控,降低胃癌根治术后十二指肠残端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老年直肠癌患者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的高危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20年12月390例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后是否发生吻合口漏分为吻合口漏组(n=25例)和无吻合口漏组(n=365例)。数据分析采用SPSS 19.0软件,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具有统计意义的单因素分析结果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术前白蛋白≤35 g/L、手术时间>3 h、吻合口距肛缘距离≤7 cm、肠梗阻、血管侵犯为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的高危因素。 结论为避免老年直肠癌患者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患者术前白蛋白、手术时间、吻合口距肛缘距离、肠梗阻、血管是否侵犯,是临床重点关注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后吻合口漏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其治疗方法.方法 2009年1月~2016年1月间收治的食管癌手术病人684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可能影响食管癌病人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的17个因素纳入研究,包括临床相关因素与肿瘤相关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手术方式、吻合口位置以及肿瘤TN...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低位直肠癌Dixon术吻合口漏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6月~2019年6月行低位直肠癌根治术的17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179例患者中,术后发生吻合口漏13例(7.26%)。单因素分析显示,直肠癌Dixon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与吻合口距肛门距离(<3 cm,P=0.043)、术前存在低蛋白血症(P=0.001)、不全性肠梗阻(P=0.004)、糖尿病(P=0.003)、术后使用解痉药物(P=0.003)及术后腹泻(P=0.002)有关,而与患者性别,年龄,BMI,肿瘤Dukes分期,病理类型,吸烟、饮酒史,术前合并症(高血压、心脏病),术前是否存在贫血,手术方式,是否预防性回肠造口,术后是否肛管减压无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低蛋白、不全性肠梗阻、糖尿病史、术后未使用解痉药物及腹泻是吻合口漏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针对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影响因素,术前纠正低蛋白血症,控制血糖平稳,术后予解痉药物、调节肠道功能等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吻合口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术前营养风险评估与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321例行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对入组患者术前营养风险进行评分,并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术前营养风险与术后吻合口漏的相关性。结果 321例患者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为5.6%(18/32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NRS2002评分≥3分、临床病理分期为Ⅲ-Ⅳ期以及吻合口距肛缘距离≤5 cm是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RS2002评分(OR=4.125,95%CI=2.062~7.004)、临床病理分期(OR=3.334,95%CI=2.062~7.004)及吻合口距肛缘距离(OR=2.341,95%CI=2.559~15.838)是吻合口漏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术前NRS2002评分有助于预测术后吻合口漏发生风险,对于NRS2002评分≥3分的患者,应加强围手术期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后吻合口漏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8年7月两家医院接受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治疗的358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后吻合口漏发生情况,分为吻合口漏组与无吻合口漏组,吻合口漏组有52例(14.53%)患者存在吻合口漏现象,306例为无吻合口漏组。采用SPSS24.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各类别中患者占比等计数资料用n(%)表示,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多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术后吻合口漏形成的单、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营养状况(≥3分)、吻合口距肛门距离(<5 cm)、术前贫血及术前血清白蛋白(<35 g/L)为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后吻合口漏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后吻合口漏形成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60岁)、营养状况(≥3分)、吻合口距肛门距离(<5 cm)、术前贫血及术前血清白蛋白(<35g/L)等,可对患者术后的恢复状况造成不良影响,显著提高了患者发生吻合口漏发生率,不利于患者术后病情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直肠癌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术前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01-01至2016-12-31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行直肠癌根治术并作一期吻合的330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生吻合口漏的术前危险因素。应用R软件完成列线图预测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和校准曲线评估列线图预测模型的能力。另收集2017-01-01至2018-12-31收治的行直肠癌根治术并作一期吻合的57例病人资料作为外部验证数据。结果 330例中有42例术后发生吻合口漏(12.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吻合口漏发生与术前营养支持、肿瘤距肛门距离、BMI、营养风险筛查评分(NRS2002)、美国麻醉师协会(ASA)评分、血红蛋白、前白蛋白相关(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25、NRS2002评分>3分、肿瘤距肛门距离≤10 cm、血红蛋白<120 g/L是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为0.874(95%CI 0.823-0.925)。内部验证显示,模型的一致性指数为0.869。外部验证采用时段验证,AUC为0.787(95%CI 0.632-0.942)。结论 BMI≥25、NRS2002评分>3分、肿瘤距肛门距离≤10 cm及血红蛋白<120 g/L是吻合口漏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这些变量的列线图可作为临床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7.
探讨适用于预测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吻合口漏的最适营养评估量表。2014年9月—2019年9月,135例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单因素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术后吻合口漏的相关因素,分析比较3种营养评估量表(NRS-2002、PG-SGA、NRI)与术后吻合口漏的关系,计算ROC曲线下面积用于评估各项指标对术后吻合口漏的预测能力。构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吻合口漏模型。结果显示,135例直肠癌患者,21例(15.6%)发生吻合口漏。使用NRS-2002、PG-SGA、NRI评估营养风险发生率分别为31.1%、42.2%、23.7%。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BMI、新辅助化疗、白蛋白<35 g/L、NRI评分<97.5、NRS-2002评分≥3、距肛缘距离是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RI评分<97.5(OR=10.983,P<0.001)、新辅助化疗(OR=0.274,P=0.027)、距肛缘距离(OR=4.137,P=0.014)是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将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有意义的指标作ROC曲线,3项指标中NRI量表ROC曲线下面积最大(曲线下面积:0.799,95%CI:0.672~0.926,P<0.001)。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吻合口漏模型中,风险分数(0-3)对应的吻合口漏发生率依次为9.3%、12.3%、30.0%、75.0%。结果表明,相较NRS-2002和PG-SGA,建议入院时使用NRI对直肠癌患者进行营养风险评估,及早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8.
王萌  王峰  管文贤  丁义涛 《腹部外科》2018,(6):379-381,386
目的通过对病例资料的回顾性研究分析胃癌根治术后非计划再次手术的原因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行胃癌根治术(包括开腹和腹腔镜)的病人资料,纳入标准:(1)年龄18~80岁;(2)胃镜病理明确诊断胃癌;(3)接受D2胃癌根治术(包括开腹和腹腔镜手术)。排除标准:(1)胃癌术中行联合脏器切除术;(2)残胃癌行胃癌根治术。共统计胃癌手术病人3 213例,其中接受非计划再次手术病人37例。按照性别、年龄进行1∶2配对,以胃癌术后未接受再次手术的病人为对照组,开展回顾性配对研究,查找非计划再次手术的原因,同时分析导致发生非计划再次手术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后行非计划再次手术的中位时间为1d(0~9d),开腹术后31例,腹腔镜术后6例。手术原因包括:腹腔出血(23例,62.2%);吻合口出血(3例,8.1%);吻合口漏(3例,8.1%);切口裂开(2例);肠梗阻(2例);十二指肠残端漏(1例);急性胆囊炎(1例);脾梗死(1例);切口感染(1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非计划再次手术组与对照组的病人在术中出血量(P=0.014)、第一助手资格(P=0.042)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主刀医生资格、手术开始时间、术中输血、手术方式、手术部位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中出血量≥200ml是非计划再次手术的独立危险因素(OR=1.827,95%CI:1.034,3.026,P=0.024)。结论腹腔出血是胃癌根治术后非计划再次手术的最常见原因,术中出血量≥200ml是非计划再次手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中低位直肠癌病人行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low anterior resection,LAR)后发生肠道菌群失调与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19年4月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行腹腔镜LAR的155例中低位直肠癌病人的临床资料,评估术后肠道菌群失调和吻合口漏的发生情况。结果 155例病人中有34例(21.9%)术后发生肠道菌群失调,20例(12.9%)术后发生吻合口漏,肠道菌群失调与吻合口漏同时发生者为18例(11.6%)。单因素及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肠道菌群失调(c2=25.674,OR=90.398,P<0.05)、肿瘤直径增加(c2=6.644,OR=3.915,P<0.05)是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保护性肠造口有助于减少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c2=4.040,OR=0.024,P<0.05)。肿瘤直径 、肿瘤下缘距肛缘距离 、新辅助治疗、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肠道准备用药量、保护性肠造口、术前癌胚抗原水平、 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对肠道菌群失调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直肠癌术后肠道菌群失调的早期诊断更多依赖于病人的临床表现,术后肠道菌群失调、肿瘤直径增加是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术中行保护性肠造口有助于减少吻合口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确定老年结肠癌患者择期结肠切除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的危险因素,并建立术后吻合口漏发生风险的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择期接受结肠癌手术治疗的122例65岁以上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吻合口漏发生的潜在危险因素,根据确定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 本研究纳入的122例患者中术后发生吻合口漏10例,未发生吻合口漏112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吻合口漏的发生与体质量指数、吸烟、合并糖尿病、年龄校正Charlson合并症指数、术中及术后2 d内输血、术前血红蛋白、术前白蛋白和术前预后营养指数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OR=15.529,95%CI为(1.529,157.690),P=0.020]、年龄校正Charlson合并症指数[OR=1.742,95%CI为(1.024,2.966),P=0.041]和术中及术后2 d内输血[OR=82.223,95%CI为(1.265,5 343.0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