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自动与半自动肾穿刺枪对肾穿刺活检术成功率与出血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2010年6月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肾穿刺活检术329例的临床资料。其中使用自动肾穿刺枪行肾穿刺活检术的患者156例为A组,使用半自动肾穿刺枪行肾穿刺活检术的患者173例为B组,对比观察两组肾活检的成功率及出血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自动肾穿刺枪行肾活检的成功率高于半自动肾穿刺枪行肾活检者(P0.005),出血并发症少于使用自动肾穿刺枪行肾活检者(P0.05)。结论使用自动肾穿刺枪行肾活检的成功率较高及出血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
肾活体组织检查是肾病科一项重要的诊断检查技术。目前国内肾穿刺多采用静脉尿路造影荧光屏直视下定位(简称IVP)及B超导向下经皮肾穿刺定位进行。从1992年起我们采用在CT导向下经皮肾穿刺活检,取得较满意的效果。为了提高穿刺活检术的技术水平,提高临床诊断质量,现就92~95年完成的有完整资料的15例介绍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经皮肤肾活检术是在B超定位下,用肾穿刺针经背部皮肤刺入肾脏下极取材后,经电子显微镜、光镜及免疫荧光检查,作出肾脏病理诊断的方法。该方法对制定治疗方案、判断疾病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己成为肾脏病临床及科研上不可缺少的手段。目前对肾穿刺活检术的护理要求也越来越高。自2000年9月开始至今,我科共对400例病人进行了肾穿刺活检术,在护理配合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小儿经皮肾穿刺带后舒适度分新及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皮肾穿刺术(简称肾穿刺)是确诊肾脏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临床上可根据肾组织病理检查进行分型诊断及确定治疗措施。近年来,随着活检技术的不断改进及定位技术的发展,经皮肾活检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它是一项具有一定损伤性的检查,术后难免发生相关并发症。为了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要求术后严格体位制动,腹带加压包扎,但由于患儿的合作程度差,常因此带来腰背酸痛、四肢麻木、上腹疼痛、恶心呕吐、排尿困难、紧张焦虑、失眠及周身不适症状,致使舒适度下降。我科2004年11月-2005年11月行肾穿刺术112例,对术后舒适改变原因及护理对策进行了分析讨论,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同期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治疗双侧上尿路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6年3月至2011年12月住院的960例上尿路结石患者中65例双侧上尿路结石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应用同期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治疗。【结果]59例一次取石成功,结石清除率为91.5%(54/59)。平均手术时间62.3min,术中血红蛋白平均下降2.1g/L,平均住院时间7d,术后发热8例,肾造瘘管疼痛需镇痛治疗4例。【结论】同期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治疗双侧上尿路结石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小儿肾穿刺377例的护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皮肾穿刺活组织检查术对儿童肾脏病的病因及病理确诊、指导治疗和估计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已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但肾穿刺术是一种具创伤性的检查,小儿,特别是婴幼儿在进行肾穿刺时因不会配合呼吸、易哭闹、身体滚动、肾脏上下活动度大等原因,增加了术中的难度和危险性,在术后也易发生出血等并发症。因此,对患儿实施肾穿刺时,除要求有熟练的操作技术外,还须加强小儿肾穿刺术前护理、术中的医护配合及术后护理,以提高穿刺成功率和减少并发症。现将本科2003年1月至2004年12月377例行肾活检术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136例。结果136例患者,93例一期取净结石,38例需要二期取石,5例肾盏内有小结石残留,经体外冲击波碎石治愈。结论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疗效好、创伤小,可作为治疗肾、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一种常用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微创经皮肾穿刺钬激光碎石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成立临床路径小组,制订经皮肾穿刺钬激光碎石术患者临床路径表并应用于临床.结果 应用临床路径表后患者的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均降低,患者满意度、疾病相关知识水平提高(P<0.01).结论 在微创经皮肾穿刺钬激光碎石术患者中推广临床护理路径,可以...  相似文献   

9.
经皮肾穿刺活俭(PRB)是确定肾脏病理类型及指导治疗的有效途径,近年来,穿刺枪超声引导肾活俭以其避免幅射及并发症少等优点,而广为临床采用。然而最佳器械的选择和穿刺点的精确定位则是肾活俭成功的二大要素。1超声引导定位经皮肾穿刺活检由Alawll(1944)首创[1],以肝穿刺器械经X线造影定位,于背部皮肤过外直接获取肾组织。但因术后出现大量蛋白尿及血尿等并发症,致早期病死率增高而被摒弃。随后,几经技术更迭和完善,于1954年开始在临床推广应用[2]。Berlyne[3]报道(1961)以超声引导穿刺法,经临床实践与经验定位及X线定位…  相似文献   

10.
经皮肾穿刺术是确诊肾脏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临床上可根据肾组织病理检查进行分型诊断及确定治疗措施[1].由于经皮肾穿刺术是一项具有一定损伤性的检查,术后难免发生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3000例超声引导下经皮肾穿刺活检术的方法并结合临床分阶段进行经验总结,同时分析了术后并发症及其影响因素。另外,对近年刚开展的移植肾穿刺检查,以及小儿肾穿刺均进行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经皮肾穿刺术后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将2011年10月至2012年9月于我院接受皮肾穿刺术的70例患者随机分为普通护理组和优质护理组各35例.普通护理组给予常规护理,优质护理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情况及满意度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优质护理组患者的心理、生理状况得分均显著低于普通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优质护理组患者满意率显著高于普通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经皮肾穿刺术后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有利于满足患者的整体需求,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增加患者的术后满意度,减少并发症和医疗纠纷,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皮肾穿刺顺行输尿管镜技术及经尿道逆行输尿管镜技术在腔内治疗移植肾输尿管狭窄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2017年12月于该院治疗的43例移植肾输尿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平均年龄35.7岁,输尿管膀胱吻合口狭窄平均长度0.75 cm,输尿管行程段狭窄平均长度0.70 cm。术中采用经皮肾穿刺顺行输尿管镜技术及经尿道逆行输尿管镜技术对移植肾输尿管狭窄或闭锁段行电刀内切开和球囊扩张术,术后留置输尿管内支架管或金属支架。结果43例移植肾输尿管狭窄患者中,经尿道逆行输尿管镜治疗组20例,联合经皮肾穿刺顺行输尿管镜技术治疗23例,平均手术时间为(53.3±10.5)min,30例经腔内治疗痊愈,其中一期治疗成功13例,17例行2或3次腔内球囊扩张后治愈;13例反复狭窄复发予以留置镍钛形状记忆合金支架,其中5例留置新型金属覆膜支架,术后随访时间为3~36个月,实验室复查血清肌酐(Scr)(143.4±28.0)μmol/L。结论采用经皮肾穿刺顺行输尿管镜技术及经尿道逆行输尿管镜技术等腔内治疗途径,处理移植肾输尿管狭窄是安全、有效及可靠的。  相似文献   

14.
黄桂芬 《全科护理》2011,(16):1456-1457
经皮肾穿刺术是确诊肾脏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临床上可根据肾组织病理检查进行分型诊断及确定治疗措施[1]。由于经皮肾穿刺术是一项具有一定损伤性的检查,术后难免发生相关并发症。为了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要求术后严格体位制动,  相似文献   

15.
肾穿刺活检60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肾穿刺活组织病理检查对肾脏疾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我院 2001~2004年共行肾穿刺活检 60例,经病理检查明确病因诊断 18例,纠正错误诊断 13例,根据病理结果更改治疗方案 20例,显示了肾穿刺活检的优势,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60例中,男 36例,女 24例;年龄 17~70岁,平均 32岁。临床诊断均为急、慢性肾脏疾病,无重度高血压、孤立肾等肾穿刺禁忌证及不配合操作者。1 2 肾活检穿刺术 60例均采用B超定位经皮肾穿刺取活组织,肾活检标本均行光学显微镜、免疫荧光、电子显微镜分析。肾活检穿刺术后发生肉眼血尿 3例,经…  相似文献   

16.
吉凯  余洋  张可  王铎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16):3873-3874
对我们经皮肾穿刺微造瘘技术治疗肾及上尿路结石46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B超导向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而B超导向经皮肾穿刺活检术是一种常用的组织学诊断方法,在临床工作中,对肾脏疾病的诊断、指导治疗及预后判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由于经皮肾穿刺活检术是一种创伤性检查,因此,要做到既能提高活检成功率,又要减少并发症,对严格把握适应症,操作技术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经皮肾穿刺造瘘治疗肾积水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于超声引导下行经皮肾穿刺造瘘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6例患者均一次穿刺造瘘置管成功,未发生明显并发症;1例左侧输尿管瘘患者因置管后第2天导管脱落而行左侧输尿管再植术,余15例患者中13例置管2d后尿素氮、肌酐水平明显下降,2例恢复至正常。结论实时超声引导下经皮肾穿刺造瘘治疗肾积水成功率高、创伤小,可有效改善患者肾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B超定位下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M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2003年6月至2004年6月B超定位下M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病例31例的临床资料。31例中铸型肾结石18例,输尿管上段结石13例。[结果]28例患者一期穿刺取石成功,3例穿刺造瘘后二期取石成功。31例均取得良好效果,且无远期并发症。[结论]M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可取得良好效果,较开放手术有明显优越性。而B超在术中定位可提高肾穿刺准确度,减少C臂X线机使用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超声引导经皮肾穿刺活检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目的 改进肾穿刺方法,以减少肾穿刺的并发症,提高标本质量。方法 将100例有肾穿刺适应症的患者随机分成3组,均在B超经导下用穿刺枪取材。A组:定位于右肾下极外侧,略偏近髓质,垂直进针;B组:定位于右肾上极外侧皮 主的部位,垂直进针;C组:定位于右肾上下极外侧,靠近肾外缘处,穿刺时针略向内倾斜,针尖对准肾皮质较厚的部位。结果 每厘米肾组织中肾小球个数C组最多,B 组次之,A组最少。穿刺的成功率三组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