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许超  何刚  李正权  汪晓玲  廖素伟 《四川医学》2007,28(10):1187-1188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双径路对真菌性上颌窦炎的手术疗效。方法对42例真菌性上颌窦炎经鼻内镜上颌窦自然口及尖牙窝入路手术。结果42例患者全部治愈,无1例复发。结论鼻内镜下双径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疗效肯定、确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下鼻道双径路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的治疗要点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患者的病例资料,全部施行中、下鼻道双径路鼻内镜手术,术后定期随访。结果: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9个月,疗效满意,无不良并发症,无复发。结论:中、下鼻道双径路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具有手术彻底、创伤小、疗效好等优点,是目前治疗该病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3.
朱丹丹 《吉林医学》2012,(10):2146-2147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的手术方法、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真菌性上颌窦炎鼻内镜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全部患者自觉症状缓解或消失。手术后随访6~18个月,双径路鼻内镜手术术后无明显并发症,无复发;单纯上颌窦口径路2例复发,余恢复良好。结论:鼻内镜下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疗效满意,有些病例需行下鼻道开窗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双径路(经改良上颌窦根治术+上颌窦自然口)治疗复发性变应性真菌性上颌窦炎。方法对本科2005年-2007年6例复发性变应性真菌性上颌窦炎经改良上颌窦根治术+上颌窦自然口双径路进行鼻内镜下手术。结果6例患者全部治愈,无1例再复发,1年后复查CT片上颌窦均无真菌和炎症。结论复发性变应性真菌性上颌窦炎可以通过双径路鼻内镜下进行手术治疗,且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鼻内镜下两种不同径路手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取鼻内镜中鼻道联合下鼻道双径路手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40例)作为治疗组,单纯鼻内镜中鼻道径路手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疗效。结果随访1年,治疗组治愈39例,无效1例;对照组治愈32例,无效8例(χ2=4.507,P <0.05)。结论中、下鼻道联合径路手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疗效优于单纯鼻内镜中鼻道径路手术,是一种微创、有效、安全的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双径路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2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双径路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的诊治要点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患者,全部施行双径路鼻内镜手术,术后定期随访.结果 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12个月),疗效满意,无复发.结论 ①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发病、转归与鼻道窦口复合体(OMC)解剖结构异常有密切的关系,而充分解除OMC病变,彻底清除窦腔内真菌团块,恢复鼻腔鼻窦通气引流是本病治疗的原则和关键;②双径路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疗效好,复发率低,是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7.
双径路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径路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的诊治要点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患者,全部施行双径路鼻内镜手术,术后定期随访。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24个月(平均12个月),疗效满意,无复发。结论①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发病、转归与鼻道窦口复合体(OMC)解剖结构异常有密切的关系,而充分解除OMC病变,彻底清除窦腔内真菌团块,恢复鼻腔鼻窦通气引流是本病治疗的原则和关键;②双径路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疗效好,复发率低,是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双径路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8例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施行鼻内镜下中、下鼻道联合开窗术,术中彻底清除病变,术后定期复查、术腔冲洗。结果术后均随访6个月以上,全部患者均治愈,无不良并发症发生。结论鼻内镜中、下鼻道双径路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具有手术彻底、创伤小、疗效满意等优点,是目前治疗该病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9.
双径路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1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双径路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的诊治要点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非侵袭性真菌上颌窦炎患者的病例资料,全部施行双径路鼻内镜手术,术后定期随访.结果 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12个月),疗效满意,无复发.结论 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发病、转归与鼻道窦口复合体解剖结构异常有密切的关系,而充分解除鼻道窦口复合体病变,彻底清除窦腔内真菌团块,恢复鼻腔鼻窦通气引流是本病治疗的原则和关键;双径路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疗效好,复发率低,可作为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鼻内镜下实施真菌性上颌窦炎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4月—2012年6月间入我院进行治疗的真菌性上颌窦炎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鼻内镜下鼻窦手术治疗,跟踪复查6个月,结果52例患者治愈,5例患者好转,3例复发,经再次手术后治愈。结论鼻内镜下真菌性上颌窦炎手术治疗效果较好,并发症发生几率和复发率较低,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上颌窦囊肿的手术治疗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40例上颌窦囊肿患者行经上颌窦前壁双管穿刺径路鼻内镜手术治疗。结果术后均无牙列酸痛、面部麻木等不适,单纯上颌窦囊肿患者均术后3 d出院。随诊3个月至半年经鼻内镜及鼻窦CT检查,无脓性分泌物,未见囊肿复发。结论经上颌窦前壁双管穿刺径路治疗上颌窦囊肿具有手术方法简单、治愈率高、创伤小的优点,可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切除上颌窦囊肿的方法。方法:于鼻窦内窥镜下行中鼻道开窗、下鼻道开窗及中鼻道、下鼻道联合开窗术治疗上颌窦囊肿32例。结果:所有囊肿均在内窥镜下完整切除,随访0.5~1年无复发。结论:应用鼻内窥镜切除上颌窦囊肿创伤小,操作简便,治疗效果确切,是治疗上颌窦囊肿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鼻窦窥镜上颌窦鼻内开窗上颌窦囊肿切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鼻窦窥镜外科切除单纯上颌窦囊肿简单有效的方法。方法:单纯上颌窦囊肿27例用鼻窥镜上颌窦鼻内开窗术切除。结果:27例手术均获成功,术后康复,随访无复发。结论:单纯上颌窦囊肿,经上颌窦鼻内开窗鼻窦窥镜外科手术切除上颌窦囊肿操作简便,创伤小,效果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泪前隐窝入路在上颌窦病变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4年1月31例上颌窦病变行经鼻内镜泪前隐窝径路手术的病例资料,其中乳头状瘤19例(3例术后病理提示癌变),出血坏死性息肉5例,真菌性鼻窦炎3例,炎性息肉4例。手术采用控制性低血压全身麻醉,经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切开鼻腔外侧壁进入上颌窦,清除上颌窦内病灶。结果本组31例手术均顺利清除病灶,无任何并发症。3例乳头状瘤癌变病例术后转放疗科放疗,其余均于术后5~8 d 痊愈出院。术后随访5~33个月,仅1例乳头状瘤癌变者复发。结论经鼻内镜泪前隐窝手术治疗上颌窦病变,该术式解剖并保证鼻泪管完整,可明视下清理上颌窦各壁及隐窝内病变,有利于更好地清除病变和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影像导航系统在鼻内镜下蝶窦病变手术的应用及优势。方法我们应用影像导航系统结合鼻内镜对37例蝶窦病变行手术,其中单纯蝶窦炎21例,干酪性蝶窦炎6例,蝶窦囊肿10例(其中黏液囊肿6例,黏膜囊肿4例)。患者均采用气管插管全麻,全麻后通过导航定位注册成功,根据手术中的需要标定探针或吸引器作为术中的定位设备,在鼻内镜下,通过使用导航定位设备以判断术中器械到达的具体位置、了解局部解剖关系,确定蝶窦位置。开放蝶窦,清除病变;针对蝶窦囊肿,则仅切除囊肿前壁或前下壁,凿孔孔径约1cm×0.5cm,勿需清除所有囊壁;蝶窦黏膜囊肿则需将囊肿完全清除。结果37例手术均取得了成功,无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影像导航系统结合鼻内镜治疗蝶窦病变可以有效地提高手术疗效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赵之栋 《海南医学》2014,25(6):886-887
目的探讨孤立性蝶窦病变的临床特点及其经鼻窦内窥镜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孤立性蝶窦病变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鼻内镜手术方法及疗效。结果19例患者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头痛、鼻涕倒流,主要影像学特征为蝶窦内软组织影,真菌感染中央常可见高密度钙化斑。全部患者鼻内镜下行蝶窦开放术,定期换药,随访2年,全部治愈。结论孤立性蝶窦病变临床表现无特异性,CT扫描及鼻内镜检查有利于早期诊断,采用鼻内镜下蝶窦开放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和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上颌窦曲霉菌病的发病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 2 3例上颌窦曲霉菌病患者行内窥镜下窦内清除术 (ESS)的临床资料。结果 :14例行ESS术 ,9例行上颌窦前壁钻孔行鼻内窥镜手术术后症状消失 ,内窥镜下创面愈合窦口开放良好 ;随访 1~ 2年无复发。结论 :ESS是治疗上颌窦曲霉菌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术后用塑料管扩张上颌窦口避免上颌窦口闭塞及术腔黏连的临床效果。方法:为106例1、90侧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在鼻内窥镜术后应用塑料管扩张上颌窦口。结果:随访12个月以上,根据内窥镜鼻窦手术疗效评定标准(1997,海口),治愈率为87.9%(167/190),好转率为12.1%(32/190)。无1例术腔黏连及上颌窦口闭塞。结论:鼻内窥镜术后用塑料管扩张上颌窦口方法简便,效果满意,可作为常规方法应用。  相似文献   

19.
以鼻出血为特征的上颌窦病变2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以鼻出血为特征的上颌窦为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995年1月至11999年6月住院治疗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2例患者经手术切队 ,病理证实的上颌窦息肉、出血坏生息肉,血管瘤,乳头状瘤,曲霉菌必下颌窦炎等疾病。其中14例行上颌治术,6例行上颌窦根治伴窦内筛窦开放或内筛窦开放术,2例行功能上颌窦手术。其中14例行上颌窦根治术,6例行上颌窦根治伴窦内筛内中鼻内筛窦开放术,2例行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