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观察并比较火针和电针治疗肾虚髓亏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肾虚髓亏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火针组56例,电针组54例。火针组采用毫针针刺和火针点刺治疗,电针组采用电针治疗。两组均隔日治疗1次,4星期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estern Ontario and Mc Master universities osteoarthritis index,WOMAC)量表各项评分变化,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及WOMAC量表各项评分较同组治疗前均有显著性降低(P0.01)。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和WOMAC量表各项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4星期VAS评分和WOMAC量表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后进一步降低(P0.01)。电针组治疗后8星期VAS评分和WOMAC量表疼痛、僵硬评分与治疗后4星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电针组治疗后8星期WOMAC量表疼痛、僵硬、关节功能评分与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火针组治疗后8星期VAS评分和WOMAC量表疼痛、僵硬、关节功能评分与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火针组治疗后4星期VAS评分和WOMAC量表疼痛、僵硬及关节功能评分均明显低于电针组(P0.05,P0.01),治疗后8星期VAS评分和WOMAC量表疼痛、僵硬评分仍显著低于电针组(P0.01)。火针组总有效率为94.6%,电针组为90.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毫针针刺和火针点刺与电针均能明显改善肾虚髓亏型膝骨关节炎疼痛、僵硬和关节功能,两者近期疗效相当,毫针针刺和火针点刺在远期疗效方面优于电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平乐膝痛宁熏蒸联合冲击波治疗早中期膝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 KOA)的临床疗效,探索出一种更有效的、操作性强的综合治疗方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各30例。A组单纯给以平乐膝痛宁熏蒸治疗,B组单纯给以冲击波治疗,C组给以平乐膝痛宁熏蒸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分别于患者治疗前、治疗结束时及结束后3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和膝骨关节炎严重性(Lequesne)指数进行临床疗效对比评价。结果:治疗结束时及结束后3月,三组病例VAS评分及Lequesne指数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三组间VAS评分,治疗结束时及治疗后3月,A组与B组无统计学意义(P 0.05),C组与A、B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对比三组间Lequesne指数,治疗结束时及结束后3月,A组与B组及C组与A、B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三组疗效经Wilcoxon秩和检验,C组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725,P=0.006;Z=-3.234,P=0.001)。结论:平乐膝痛宁熏蒸、冲击波治疗均能有效改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自觉疼痛和症状体征,但平乐膝痛宁熏洗联合冲击波的治疗方案对早中期骨性关节炎的患者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不同温针灸量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7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A组16例,B组17例,C组18例和D组16例。A组、B组和C组采用温针治疗,其中A组艾灸1壮,B组艾灸2壮,C组艾灸3壮。D组采用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观察各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Lysholm膝关节评分量表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4组治疗后VAS评分和Lysholm膝关节评分量表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和C组治疗后VAS评分和Lysholm膝关节评分量表评分与A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B组和C组治疗后VAS评分和Lysholm膝关节评分量表评分与D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温针疗法是一种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有效方法,其中艾灸2壮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中药熏蒸对膝骨关节炎患者关节功能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膝骨关节炎患者1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中药熏蒸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合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关节功能及疼痛程度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4.2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治疗前两组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各项评分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临床治疗膝骨关节炎采用针刺配合中药熏蒸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效果,促进患者关节功能改善及疼痛程度减轻,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联合冲击波治疗髌骨软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3例髌骨软化症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C组,每组31例。A组患者予中药熏蒸治疗,B组患者予体外冲击波治疗,C组患者予中药熏蒸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3组患者均配合功能锻炼。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结束时及治疗后3个月采用VAS评分和Lysholm评分进行疼痛和膝关节功能评价。结果:治疗结束时及治疗后3个月,3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Lysholm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时及治疗后3个月,A组患者VAS评分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VAS评分低于A组、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时及治疗后3个月,A组患者Lysholm评分高于B组,C组患者Lysholm评分高于A组、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疗效经秩和检验,C组疗效优于A组、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蒸和体外冲击波治疗均能有效改善髌骨软化症患者的自觉疼痛和症状体征,但中药熏洗联合冲击波的治疗方案对气滞血瘀证的患者效果更明显,能持久有效地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下肢幻肢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幻肢痛患者随机分为针刺配合康复训练组(A组)、康复训练组(B组)、针刺组(C组),每组20例。观察3组治疗前后简化Mc Gill疼痛评分量化表、步行速度、行走能力、HAMA评分的变化并进行临床疗效比较。结果:组间比较:PRI感觉项评分:A组与B组比较,治疗21 d、随访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与C组比较,治疗21 d、随访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PRP情感项评分:A、B组和C组各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VAS评分:A、B组和C组各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PI评分:A组与B组比较,治疗21 d、随访1个月、3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A组与C组比较,治疗21 d、随访1个月、随访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康复训练组、康复训练组、针刺组对幻肢痛的治疗均有疗效,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疗效最优。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蜡疗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膝骨关节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结合蜡疗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治疗4星期。治疗前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表(VAS)、西安大略麦马斯特大学骨性关节炎指数(WOMAC)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4星期后,治疗组患者VAS评分、WOMAC评分较对照组患者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蜡疗能减轻膝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周围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超微针刀配合Maitland手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超微针刀配合Maitland手法治疗,对照组仅采用Maitland手法治疗。运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Lysholm膝关节评分,分别在治疗前、治疗4星期及治疗后6星期对观察对象进行评估,并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4星期后,观察组(37例)总有效率为91.9%,对照组(38例)为76.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VAS疼痛评分和Lysholm膝关节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后6星期VAS疼痛评分和Lysholm膝关节评分与治疗4星期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6星期VAS疼痛评分和Lysholm膝关节评分与治疗4星期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个治疗过程未出现不适反应。结论超微针刀配合Maitland手法明显优于单纯Maitland手法,能显著改善膝骨关节炎患者疼痛、功能障碍等症状,具有起效时间短、疗效持久、安全性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不同持续时间中药蜡疗缓解膝骨关节炎症状的效果。方法:将62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A组(n=32)和B组(n=30)。A组患者实施40 min中药蜡疗,B组患者实施20 min中药蜡疗,疗程均为4周。采用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评价患者膝关节的结构和功能,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干预4周后,两组患者VAS评分、WOMAC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A组患者评分均低于B组(P0.05)。A组总有效率为78.13%,B组总有效率为60.00%,A组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40 min中药蜡疗对于缓解膝骨关节炎症状的疗效优于20 min中药蜡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药熏蒸联合蠲痹抗生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确诊为膝骨关节炎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予以中药熏蒸联合蠲痹抗生丸治疗;对照组予以扶他林乳胶剂外涂联合蠲痹抗生丸治疗.2组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2%,对照组总有效率76.5%,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膝关节功能评分比治疗前明显提高,治疗后VAS评分比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膝关节功能评分、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中药熏蒸联合蠲痹抗生丸能够明显提高膝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功能,缓解疼痛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踝三针配合中药薰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性痛的临床使用进行评价。方法 通过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针灸科医生进行培训,掌握“踝三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性痛技术”。观察医生实施该技术的临床效果,并与常规针刺治疗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镇痛起效时间及镇痛维持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3%,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治疗后2星期、4星期和8星期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社区医师很好地掌握了“踝三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性痛技术”,踝三针配合中药薰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性痛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中医药黄芪桂枝五物汤熏蒸和针灸治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作用。方法:对480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进行两因素两水平析因设计,共获得四组不同搭配,每种搭配施以不同处理方案,观察其多伦多临床评分、临床疗效评分和周围神经传导速度。结果:多伦多评分比较,治疗前四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A1B1、A1B2、A2B1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2B2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经析因设计方差分析可以看到,A因素(中药黄芪桂枝五物汤熏蒸)、B因素(针灸治疗)单独效应起作用(P<0.01),且A*B之间存在交互作用(P<0.01)。四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idit分析z=53.225,P=0.000);A1B1组与A2B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1B2、A2B1与A2B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1B1与A1B2、A2B1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1B2A2B1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各组经析因设计方差分析可以看到,A 因素、B 因素单独效应起作用(P<0.01),且A*B之间存在交互作用(P<0.01)。与A2B2相比,A1B1组胫前神经和腓总神经MNCV、SNC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1B2、A2B1组胫前神经和腓总神经MNCV和SNC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论是中药黄芪桂枝五物汤熏蒸还是针灸治疗对周围神经病变都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二者联用效果更佳。两种方法结合,多途径多方法综合处理,才能更好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中药熏洗治疗膝关节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关节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治疗组采用针灸配合中药熏蒸治疗,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30 min后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5 d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10 d后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配合中药熏蒸是一种治疗膝关节腔积液的有效方法,能缓解患者疼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明确针刺推拿结合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 KO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KOA患者随机分为针推组和针刺组,分别采用针刺推拿结合疗法和单纯针刺法,以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WOM-AC骨关节炎指数为观察指标,治疗4周20次后评定疗效。结果:针推组46例、针刺组45例完成观察。两组均取得明显的临床疗效,且针推组明显优于针刺组( P<0.01);两种疗法均能显著降低患者VAS评分、WOMAC骨关节炎指数总分及其疼痛、僵硬、功能评分,这些变化针推组与针刺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针刺推拿结合疗法、针刺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确切,且针刺推拿结合疗法的疗效明显优于针刺法,尤其在止痛和改善关节僵硬、功能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刺“不寐四穴”为主治疗中风后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5例中风后失眠患者随机分为A组(“不寐四穴”组)、B组(常规针刺组)及C组(西药组),每组35例。治疗4星期后,对比观察3组的临床疗效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OI)分值的改变。结果A组总有效率与B组和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愈显率与B组和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PSQI值较B组下降明显,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相比,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与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寐四穴”组在疗效方面稍优于常规针刺组,在疗效及安全性两方面均明显优于西药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刺疗法结合中药熏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腰腿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6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腰腿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治疗组(针刺结合中药熏洗治疗)141例及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122例,连续治疗4周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愈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8.032,P=0.027),两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及症状分级量化评分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但同期比较治疗组改善更加明显(P〈0.05)。结论:针刺疗法结合中药熏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腰腿痛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颈夹脊穴注射复方当归注射液联合颈神经根阻滞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32例)行颈夹脊穴注射当归联合颈神经根阻滞治疗,B组(32例)单行颈神经根阻滞治疗,C组(32例)给予常规方法治疗,包括口服消炎镇痛药物、神经营养药物。治疗后1星期、3星期、3个月对3组疗效进行随访。结果 3组治疗后1星期、3星期、3个月VAS值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与C组比较,A组和B组各时间点的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但是治疗后3个月的VAS评分,A组明显低于B组(P0.05)。3组治疗后3个月改良Macnab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率分别为96.9%,87.5%,75.0%,根据卡方检验的结果,A组疗效优于B组和C组。3组之间治疗前后CGRP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认为A组、B组、C组在治疗后3个月外周血CGRP水平均有所下降,但A组下降较B组明显,B组下降较C组明显。结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单用常规药物治疗虽然有效,但是起效慢,显效率不高,不是最优化的治疗方法;单行颈神经阻滞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与颈夹脊穴注射当归联合颈神经根阻滞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起效快,显效率高,但后者的远期疗效优于前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小针刀配合龙氏正骨手法治疗颈源性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44例颈源性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48例。A组采用小针刀配合龙氏正骨手法治疗,B组采用针刺配合龙氏正骨手法治疗,C组采用常规针刺配合推拿治疗。比较3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肩关节功能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 3组治疗后VAS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治疗后VAS评分与B组、C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A组治疗前后肩关节功能各项评分差值与B组、C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A组总有效率为100.0%,B组为87.5%,C组为83.3%,A组总有效率与B组、C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 小针刀配合龙氏正骨手法是一种治疗颈源性肩周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动痛点滞针疗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疗效。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治疗组采用动痛点滞针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疼痛(VAS)评分、治疗前后运动功能综合评分。结果经Ridit分析,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运动功能综合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动痛点滞针疗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治疗,在减轻疼痛、改善肩关节活动功能方面前者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长蛇灸治疗脾肾两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长蛇灸配合俞募配穴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俞募配穴针灸治疗,连续治疗4星期。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疲劳量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抑郁状态问卷(PSI)评分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躯体疲劳积分、脑力疲劳积分、疲劳总分均显著降低(P<0.05,P<0.01),对照组治疗后躯体疲劳积分、疲劳总分均有所降低(P<0.05),而脑力疲劳积分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治疗后躯体疲劳积分、脑力疲劳积分、疲劳总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显著降低(P<0.01),对照组治疗后VAS评分有所降低(P<0.05);两组治疗后VA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DSI评分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后DSI评分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治疗后DS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蛇灸配合俞募配穴针灸可提高脾肾两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