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应用SPECT技术,探讨不同痴呆程度的Alzheimer’s病(AD)的脑显像特点,为AD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AD按临床痴呆程度进行分级,分为轻、中、重度3级,与正常对照组进行18F-FDG脑显像,计算双侧颞、顶、额叶单位容积计数值与小脑计数值的比值进行分析。结果轻度AD双侧颞、顶叶脑葡萄糖代谢下降,中、重度AD除双侧颞顶叶计数下降外,双侧额叶代谢也明显下降,且重度AD下降较中度AD更明显。结论早期AD患者存在双侧颞顶叶脑葡萄糖代谢下降,而双侧额叶代谢正常,18F-FDG脑SPECT显像对AD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PET脑皮质分区法在AD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采用PET脑皮质分区法,在目视法基础上,结合脑皮质/小脑计数比值半定量分析对AD进行研究。方法:研究对象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轻、中、重度AD各15例。全部受检者行PET脑静态显像,经计算机处理获得横断面影像。在横断面影像上将脑皮质进行分区,即上额叶、中额叶、下额叶、上颞叶、中颞叶、下颞叶、上顶叶和下顶叶,双侧脑皮质共16个脑区。应用目视法观察各脑区的横断层影像,并将脑皮质各区放射性计数与小脑放射性计数相除,获得各脑区/小脑计数比值。结果:15例正常人可见大脑皮质各区放射性摄取呈双侧对称性均匀分布,并计算出了正常人各脑区计数比值。45例AD均可见脑内有放射性减低区。AD病人大脑皮质放射性减低区的范围随痴呆程度加重而扩大。轻度AD脑代谢比值仅在下顶叶和中颞叶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中度AD则扩大到上、下顶叶,上额叶和上、中颞叶;重度AD则整个脑区都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脑皮质分区法对AD诊断较传统脑叶法更为精确,尤其对AD早期诊断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和评价潘生丁试验99Tcm-ECD rCBF显像在痴呆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首先行基础状态rCBF显像,在36~48小时之后行潘生丁介入后显像.对重建的影像进行肉眼和定量分析.Alzheimer痴呆(AD)组和血管性痴呆(VD)组分别为36例和66例,正常对照组18例.结果 VD和AD组显示双侧颞叶和/或顶叶血流低灌注病灶的发生率存在明显差异,血流灌注类型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脑血管储备功能损害(或丧失)和保留的发生率亦存在明显差异.结论潘生丁介入rCBF显像定量分析可以避免肉眼分析的人为影响因素;它在AD和VD的病人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disease,AD)和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D)在临床表现、认知功能、脑CT/MRI及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SPECT)的不同表现及特点。方法从临床表现、脑CT/MRI、神经心理测验、脑SPECT扫描对27例AD、26例VD及25例健康对照进行研究。结果(1)AD的精神症状频率显著高于VD。(2)脑CT/MRI上VD以皮质下双侧多发病灶为主;AD以脑萎缩为著;两者差异显著。(3)AD及VD的认知功能显著降低。(4)VD的脑血流低灌注/缺损灶分布广泛;皮层的病灶以不对称性分布为主。而AD的病灶位于皮层,呈对称分布为主。(5)AD与血管性痴呆神经心理测验结果与脑血流灌注的改变相关。结论临床表现、神经心理测验、脑CT/MRI及SPECT扫描对诊断及鉴别诊断AD与VD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5.
阿尔茨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神经心理、影像学对比   总被引:17,自引:7,他引:17  
目的 研究阿尔茨海默病(A1zheimerdisease,AD)和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YD)在临床表现、认知功能、脑CT/MRI及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SPECT)的不同表现及特点。方法 从临床表现、脑CT/MRI、神经心理测验、脑SPECT扫描对27例AD、26例VD及25例健康对照进行研究。结果(1)AD的精神症状频率显高于VD。(2)脑CT/MRI上VD以皮质下双侧多发病灶为主;AD以脑萎缩为;两差异显。(3)AD及VD的认如功能显降低。(4)VD的脑血流低灌注/缺损计分布广泛;皮层的病灶以不对称性分布为主。而AD的病灶位于皮层.呈对称分布为主。(5)AD与血管性痴呆神经心理测验结果与脑血流灌注的改变相关。结论 临床表现、神经心理测验、脑CT/MRI及SPECT匆描对诊断及鉴别诊断AD与VD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6.
轻度阿尔茨海默病的PET与SPECT特征与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轻度阿尔茨海默病(AD)18F-FDG PET与99Tcm-ECD SPECT影像特征,并进行对比.方法受检者分为两组,正常对照组10例,轻度AD组 15例.利用ROI技术获得受检者的脑代谢比值(RARmetab)和脑血流比值(RARflow).结果与正常老年人比较,AD病人的RARmetab和RARflow减低,经统计学t检验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轻度AD葡萄糖代谢影像特征是出现单侧顶叶、颞叶或颞顶叶代谢减低,额叶代谢保留在正常水平.SPECT脑血流显像特征与PET相似,但其灵敏度低于PET.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脑核磁共振(MRI)诊断血管性痴呆(VD)与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53例VD患者作为VD组,另选取55例AD患者作为AD组。2组患者均接受脑MRI检查,比较2组患者颞角深度、海马体积与各脑叶体积(额叶、顶叶、颞叶、枕叶)的差异、LA严重度,分析2组的脑MRI影像结果。结果脑MRI对VD患者海马体积检测结果显著高于AD组(P 0. 05),颞角深度显著低于AD组(P 0. 05)。脑MRI检测VD组颞叶与额叶体积显著低于AD组(P 0. 05)。脑MRI检测VD组LA评分为3分与4分的发生率显著高于AD组(P 0. 05),0分与1分的发生率显著低于AD组(P 0. 05)。脑MRI显示,AD组患者脑内未见梗死病灶,VD组患者大血管病变累及区域为大脑前动脉12例,大脑中动脉10例,大脑后动脉6例,顶枕叶分水岭3例;小血管病变累及区域为基底节梗死17例,丘脑梗死5例。结论脑MRI对VD与AD具有显著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老年期痴呆的一种主要类型。采用核医学代谢显像(PET)或血流显像(SPECT)可以发现AD早期在大脑皮质顶叶或颢顶叶出现放射性摄取减低,随病情进展,放射性减低区范围扩大、数目增多,由单侧病变成为双侧病变,同时可见额叶受累,而小脑、原始视觉皮质及感觉运动区较少累及。这种以观察影像特征为主要手段的方法称目视分析法,即以连续2个或2个以上层面出现肉眼可辨的放射性减低为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轻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18F-FDG PET影像特征,并与99Tcm-ECD SPECT脑血流显像进行对比.方法:选择2003-04/2004-05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宣武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30例.其中轻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15例,男6例,女9例;中重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15例,男5例,女10例.选择同期来本院体检的健康体检者7例和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配偶3例为正常对照组,全部受检者均行PET脑显像.9例正常人和9例轻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于PET检查后1周内行99Tcm-ECD SPECT脑血流显像.利用计算机感兴趣区分析程度求出脑代谢比值和脑血流比值.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轻度、中重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及正常对照组,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轻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脑代谢比值(左顶叶:1.08±0.02,左颢叶:1.04±0.06,右顶叶:1.09±0.06,右颞叶:1.07±0.07)和中重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脑代谢比值(左顶叶:0.93±0.05,左颞叶:0.98±0.05,左额叶:1.15±0.10,右顶叶:0.95±0.05,右颞叶:1.01±0.09,右额叶:1.05±0.08)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左顶叶:1.21±0.15,左颞叶:1.19±0.11,左额叶:1.31±0.13,右顶叶:1.25±0.12,右颞叶:1.22±0.10,右额叶:1.34±0.14),(t=2.04~5.71,P<0.05~0.01)].②轻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脑血流比值(左顶叶:0.81±0.04,左颞叶:0.79±0 12,右顶叶:0.86±0.10,右颞叶:0.83±0.08)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0.90±0.06,0.89±0.09,0.87±0.07,0.93±0.08,0.91±0.07,0.92±0.08),(t=2 08~2.82,P<0.05)].③15例中重度脑血流比值患者的PET显像,12例表现为双侧顶叶或双侧颞顶叶对称性放射性摄取减低[80%(12/50)],3例表现为单侧颞顶叶放射性减低[20%(3/15)].15例轻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PET显像,13例表现为单侧顶叶、单侧颞叶或单侧放射性摄取减低[87%(13/15)],2例表现为双侧顶叶放射性减低[13%(2/15)].9例轻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SPECT显像,6例出现单侧放射性摄取减低,3例患者的SPECT显像未见阳性发现.结论:轻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既有脑代谢减低也有脑血流减低,脑葡萄糖乔代谢影像特征是以单侧顶叶、颞叶或颞顶叶小范围的代谢减低为主要表现,这种损害并不累及额叶,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可用于轻度阿尔茨海默病辅助诊断,其主要影像特征是出现单侧顶叶、颞叶或颞顶叶血流灌注减低,损害部位与PET显像发现的代谢减低区基本一致;但是应用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探测轻度阿尔茨海默病的灵敏度低于PET代谢显像,当SPECT显像阴性而临床可疑轻度阿尔茨海默病时,应进一步行PET显像.  相似文献   

10.
Alzheimer 病和血管性痴呆事件相关电位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事件相关电位P300在Alzheimer病(AD)和血管性痴呆(VD)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年龄匹配的AD患者30例,VD患者16例,正常老年人对照组41例进行P300检查。结果与正常老年人比较,AD和VD患者N1、N2、P3潜伏期均明显延长,AD和VD组比较,AD患者P3潜伏期显著延长,而P3波幅显著降低。判别分析表明,P3潜伏期鉴别AD的敏感性为70%,特异性为75%,总准确率为72.5%(P=0.002)。结论由于病理基础不同,AD和VD患者P300也存在差异,此差异在痴呆的辅助鉴别诊断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99Tcm 双光乙酯 (ECD)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与CT扫描在小儿脑积水的影像特征 ,并评价两种方法的优缺点及应用价值。方法  10例正常对照组和 2 0例确诊的脑积水患儿进行99Tcm ECDSPECT脑血流显像 ,且同时行CT扫描。结果 99Tcm ECDSPECT示 :2 0例脑积水患儿中 19例显像异常 ,异常率为 95 % ,其中显示脑室扩大者 8例 (4 0 % )。19例脑灰质异常者分别表现为单个或多个 ,单侧或双侧、对称性或非对称性、局灶性或弥漫性的放射性减低区 ,异常减低区的范围大小、数目、程度与临床病情相关。CT扫描 :16例呈脑室扩大 ,5例为双侧额顶叶蛛网膜下腔扩大 ,而未见皮层缺损。结论 脑积水患儿99Tcm ECDSPECT脑显像可出现单个或多个部位、不同程度的低血流灌注区 ,该显像可用于判断患儿的脑功能状态及智能发育 ,但对脑室扩大常分辨不清 ;CT可清晰的显示脑积水状态及解剖结构变化 ,但不能提示脑血流情况 ,二者结合对确定脑积水的诊断、治疗和评价脑功能状态以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Tc-99m-MIBI双时相显像评价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在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患者中,评价双时相Tc-99m-MIBI甲状旁腺显像对异常甲状旁腺组织的诊断和定位。方法:35例临床检查和生化指标提示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的患者,手术前1周内行双时相Tc-99m-MIBI甲状旁腺平面显像。注射740MBq的Tc-99m-MIBI,15分钟和2小时后,分别进行颈胸前位平面显像,部分病人在延迟相还进行SPECT断层显像。结果:Tc-99m-MIBI甲状旁腺显像结果与手术结果对比,双时相Tc-99m-MIBI甲状旁腺平面显像对甲状旁腺腺瘤诊断灵敏度是75%(27?36),而SPECT断层显像的灵敏度是86%(31?36);甲状旁腺增生诊断灵敏度是50%(2?4)。结论:本研究认为双时相Tc-99m-MIBI甲状旁腺显像对甲状旁腺腺瘤的诊断和定位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尤其是SPECT断层显像,而对甲状旁腺增生的诊断,有必要进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脑脊液CK、Aβ42、P-tau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本院收治的40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AD)为研究对象,另选取40例轻度认知障碍期患者(MCI),4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VD),40例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四组脑脊液CK、Aβ42、P-tau水平;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三者诊断AD的价值。结果脑脊液CK、Aβ42、P-tau水平比较,AD组、VD组、MCI组CK及P-tau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AD组、VD组、MCI组Aβ42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D组CK、P-tau水平显著高于VD组(P<0.05),Aβ42水平显著低于MCI组、VD组(P<0.05);VD组CK、P-tau水平显著高于MCI组(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脑脊液CK、Aβ42、P-tau水平分别取3.045 U/L、155.63 ng/L、182.32 ng/mL时诊断效能最高,AUC分别为0.816、0.690、0.790(95%CI:0.709~0.923、0.572~0.808、0.678~0.902);三项联合诊断AD的AUC为0.887(95%CI:0.816~0.958),敏感度为0.950、特异度为0.725。结论脑脊液CK、Aβ42、P-tau对阿尔茨海默病有一定诊断价值,三项联合诊断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海马、杏仁核在Alzheimer病(AD)和血管性痴呆(V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AD患者15例,VD患者7例,正常老年对照14例。行头颅MRI测量海马杏仁核体积。应用标准化体积比较AD、VD组与正常组的差异,分析VD患者海马杏仁核萎缩与临床症状的关系。结果AD患者海马杏仁核体积比对照组萎缩25%(P<0.05)。VD患者萎缩12%~18%,但与AD和对照组比均无显著性意义。右侧海马杏仁核体积联合区分AD的敏感性为86.67%,特异性为85.71%,准确率为86.19%(P<0.05)。临床分析显示,VD患者病前有记忆力减退者,海马杏仁核萎缩严重。结论海马杏仁核结构萎缩是AD和VD的重要病理学基础,缺血加重老化损伤是VD发病的可能机制,海马杏仁核结构以外的某些脑组织结构在VD发病中可能同样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脑膜瘤99Tcm MIBI和99Tcm ECDSPECT脑显像的影像特征 ,并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 对 10例正常对照者及 18例脑膜瘤患者进行99Tcm MIBI和99Tcm ECDSPECT脑显像 ;分析病灶的影像特征。结果 正常对照者99Tcm MIBI显像脑实质内均无核素浓聚 ;99Tcm ECD显像脑实质内放射性核素分布大致均匀 ,左右侧基本对称。 18例脑膜瘤99Tcm MIBI显像见肿瘤处均表现为均匀的圆形或卵圆形放射性核素浓聚 ,其阳性率为 10 0 % ;而99Tcm ECD显像 18例中有 17例示肿瘤处表现为形态规整、边缘整齐的圆形或卵圆形内凹缺损 ,其形态与99Tcm MIBI显像所示的浓聚区相吻合 ,另1例为假阴性结果 ,其阳性率为 94.4%。结论 99Tcm MIBI结合99Tcm ECDSPECT脑显像可用于脑膜瘤的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定量评价大脑及局部的平均脑血流量,应用99Tcm-半双胱乙酯显像寻求建立一种非侵入性、便于临床应用的定量方法.方法首先获得脑血流灌注指数(BPI),再据经验方程获得大脑半球及局部脑血流量,并进行重复性研究.总计分析了正常对照组20例,脑血管病组27例;并且将正常对照组的脑血流量与文献报道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本方法重复性好.正常对照组和脑血管病组BPI值存在明显差异性(P<0.01),而脑血流量亦存在明显差异性(P<0.01).正常对照组大脑半球的脑血流量与文献报道的结果无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此种定量方法,简便易行,临床上易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