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先天性异位睾丸很少见,1965—1985年我科收治4例,报告如下:例1,15岁。左睾丸位置正常,右睾丸位于右大腿内侧,阴囊下方,纵位。手术探查,在右侧腹股沟外环部找到精索,向下分离,提出睾丸为3cm×2cm×2cm,将此睾丸固定于阴囊右侧。例2,3岁。以右侧先天性可复性斜疝入院。右睾丸位置正常,左睾丸未扪及。手术探查:右侧疝囊内容物为左睾丸,因精索短,逐将其也纳入阴囊右侧作睾丸固定术。例3,21岁。以双侧隐睾入院,手术探查,两睾  相似文献   

2.
1 临床资料患儿 ,男 ,2岁。因诊为“梨状腹”综合征于1年前在我院行右肾盂成形及腹壁褶叠术。此次以双侧隐睾入院。术前用HCG治疗 ,总量为 2 0 0 0 0单位。体检 :右上腹可见切口疤痕。双阴囊及腹股沟未扌门及睾丸。辅助检查 :肾功正常 ;B超示右髂前上棘内上方及左侧内环附近均探及到睾丸。手术方法 :双侧先后行腹股沟切口 ,均未找到睾丸及鞘状突。分别延长切口并行腹内探查。左侧睾丸位于内环上方 1 0cm处 ,有长约 1 5cm系膜 ,将其松解后 ,采用一期内膜囊丸固定术。因精索紧张 ,固定后睾丸及阴囊均有向上回缩。右睾丸位于右髂前上…  相似文献   

3.
我院1987年8月至1990年12月收治高位隐睾病儿7例,年龄2~7岁。其中4例睾丸位于腹股沟管上段近内环处,3例睾丸位于腹股沟管中上段,均采用一期阴囊肉膜内壁睾丸固定术。术后随访6月至2年,术睾无回缩及萎缩。手术操作步骤:①腹股沟斜切口,上至内环上方2cm,下端至外环口。②显露腹股沟管,高位隐睾注意在内环附近寻找精索血管及睾丸。③离断睾丸引带,横断并高位结扎未闭的鞘状突。④锐性松解精索血管及输精管。⑤通过腹壁下动脉深面隧道式将睾丸及精索无张力地顺位引至阴囊。⑥翻露阴囊底  相似文献   

4.
患儿男,4岁,双侧睾丸缺如入院。体检:阴囊及腹股沟内均未触及睾丸。诊断:双侧隐睾。1987年3月18日于硬麻下施术1左睾丸位于内环上方,1×0.5×0.5cm大小,因精索过短,不能置入阴囊,遂于鞘状突处将鞘膜与腹膜完全切断并缝合。于10倍手术显微镜下分离精索动脉,至近腹主动脉及肾静脉分出处切断,可含1%肝素平衡液(4℃)从动脉入口处灌注,至静脉流出清水,分别以小血管夹  相似文献   

5.
钟巍  李永灿  张天镇 《吉林医学》2003,24(4):365-365
我院2001年~2002年采用长襻输精管法睾丸固定术治疗高位隐睾2例,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例患者19岁,双侧隐睾,睾丸位于腹膜后内环上方。另1例患者6岁,左侧隐睾,睾丸位于内环处。2例患者均因精索过短,用传统睾丸固定术无法将睾丸牵入阴囊内。1.2手术方法:切开腹股沟管后向上外侧切开腹内斜肌以便更广泛地暴露腹膜后组织。分辨疝囊并于前侧切开,于疝囊后内侧壁可见输精管襻下行,然后返回向上达附睾及睾丸。自精索血管(即睾丸动静脉)剥离疝囊时,不要剥离粘附于输精管部分的疝囊。当用丝线做贯穿缝合封闭疝囊后,做Fowler—Stephens…  相似文献   

6.
<正> 崔广启,巩兆福(阜阳市人民医院)报道:某男,52岁,因双侧睾丸肿痛26天伴胃痛6年,入院。体检:左阴囊内可触及拳头大小的包块,质中等,左精索自腹股沟以下明显增粗(约3cm左右)。右阴囊可触及鸭蛋大小的肿块。两侧阴囊透光试验均为(±)。术中见:双侧睾丸鞘膜积液,左侧附睾缘至腹股沟处精索上有5cm长的结节状肿块(直径为3cm)。将其切除。  相似文献   

7.
熊廷富  熊艳  胡文利 《四川医学》2002,23(9):893-893
患儿 ,男 ,3岁。因右侧隐睾入院。患儿系第 1胎 ,足月顺产 ,生后一般情况好 ,无阴囊外伤史 ,出生后 1年家长发现右侧阴囊空虚 ,无睾丸 ,在当地就诊 ,诊断为右侧隐睾 ,此后至入院睾丸仍未降入阴囊 ,并发现右侧腹股沟区有约 1cm× 1cm× 0 .5 cm大小包块 ,质中 ,活动 ,无压痛 ,可还纳腹腔 ,未经任何治疗。患儿入院后行右侧睾丸固定术 ,术中发现睾丸位于腹股沟管内环口处 ,约 0 .5 cm× 0 .5 cm× 0 .4 cm大小 ,输精管部分缺如与附睾分离 ,呈盲端 ,附睾侧有约1cm长类似输精管状物与附睾相连 ,且粗大 ,两端相距约 1.5 cm,精索血管连续 ,附睾及睾…  相似文献   

8.
<正>洪×,男,12岁,因右侧斜疝要求手术入院.查体:右阴囊至腹股沟可见—7×6×5cm包块,囊性,可还纳入腹腔,压迫内环包块不再出现,外环可容1拇指余,包块咳嗽时有冲击感.右侧阴囊内可触及睾丸,约1.2×1.1×1.0cm大小,上下活动较大.左侧阴囊及腹股沟末扪及睾丸.B超查:左阴囊腹股沟末见睾丸回声影,右阴囊可见睾丸回声.临床诊断:右侧腹股沟斜疝,左侧隐睾,施疝囊交位结扎加疝修补。术中见:右阴囊内无睾丸,疝囊后壁颈部有一精索血管,牵拉精索,睾丸自腹腔内牵出,可送入阴囊,在精索内侧1.0cm  相似文献   

9.
我院自1988年以来对10例小儿隐睾实行睾丸精索双重固定术,经随访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年龄:3~4岁2例,6~9岁6例,10~13岁2例。(2)部位:左侧5例,右侧3例,双侧2例。8例睾丸位于腹股沟管内,2例位于外环处。睾丸小于正常者7例,3例近乎正常大小。(3)随访:10例中7例获随访,最长时间1年,最短三个月,见睾丸均位于阴囊内最低位;其位置与大小近于正常状态,未见睾丸萎缩。  相似文献   

10.
先天性并睾,极为罕少,国内文献末见有报道,现将我科所见1例报告如下。患者男,28岁,住院号159036,因发现右侧睾丸下方圆形肿块,左侧阴囊睾丸缺如,于1985年9月11日入院。体检:发育良好。阴茎正常大小,左侧阴囊内睾丸缺如,右侧阴囊内扪及两个大小相仿的圆形肿块,粘连一起,表面光滑,质中等,右侧精索增粗,直径为1.5cm。“B”型超声检查:左  相似文献   

11.
腹腔脏器大转位并右侧精索静脉曲张1例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19岁,因“右侧精索静脉曲张”入院。人院查体:发育正常,心尖搏动位于右胸,右侧阴囊略低于左侧,右侧阴囊内上方可触及曲张的静脉团,大小约2cm×2cm×2cm,双侧睾丸未触及异常,透光试验阴性。B超提示:肝脾转位,右侧精索静脉曲张;胸片提示右位心;全消化道钡餐透视提示全胃肠转位。  相似文献   

12.
卿成  李洪明 《四川医学》2001,22(12):1166-1167
针对传统睾丸固定术的诸多弊端 ,笔者根据力学原理 ,设计了精索减张缝合法。并于 1996年 8月开始在 12例睾丸固定术中应用 ,效果满意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12例 ,年龄 2~ 14岁。首次诊治者 8例 ,既往已行睾丸固定术复发者 4例。睾丸位于腹股沟管 9例 ,内环口水平以上异位者 3例 ,隐睾并发同侧腹股沟疝 5例。1.2 方法 :经腹股沟斜切口切开皮肤 ,皮下组织 ,腹外斜肌腱膜及皮下环 (如在腹股沟管内未发现睾丸 ,则应沿腹股沟韧带切开腹内斜肌及内环 ,在腹膜外组织寻找异位睾丸 )。找出精索并将其自提睾筋膜分离。切断睾…  相似文献   

13.
1 临床资料 [例1] 患者,59岁。左侧阴囊内逐渐增大肿物5年。查体:于左侧阴囊内触及一椭圆形肿物,大小约10 cm×6.3 cm×6.5 cm,表面光滑,呈分叶状,质偏硬,上极达腹股沟外环处,下极在同侧睾丸、附睾上方,睾丸、附睾大小形态正常。肿物与阴囊皮肤无粘连,透光试验阴性。双侧腹股沟有肿大淋巴结。B型超声提示为实质性肿物。临床诊断:左精索肿瘤。术中见肿物包绕精索下段,包膜完整。于内环处高位切断精索,肿物连同左睾丸附睾完整切除。剖开肿物切面呈灰黄色,实质性。病理诊断:精索脂肪肉瘤。术后局部放疗1疗程。随访2个月未见复发,而后随访中断。  相似文献   

14.
高科学 《右江医学》2002,30(4):F004-F004
我院收治创伤性睾丸脱位 33例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 33例均为 12~ 2 3岁的男子 ,病史 1天~ 4个月。其中 12岁 9例 ,因创伤致右侧阴囊空虚 1天入院 ;查体 :右侧腹股沟区可触及一包块 ,活动度差 ,质地硬 ,手术探查发现腹股沟区包块为睾丸 ,周围粘连较重 ,睾丸萎缩如杏核大小 ,精索不能充分松解 ,睾丸未能放回阴囊内。 17岁 13例 ,因创伤致左侧阴囊空虚 4个月 ;查体 :左侧腹股沟外环口处可触及一包块 ,手术探查发现睾丸位于外环处 ,瘢痕已软化 ,分离顺利 ,松解固定于阴囊内。 2 3岁 11例 ,因阴部被踢伤 2月入院 ;查体 :阴囊发育正…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36岁,右腹股沟可复性疝一年嵌顿五天急诊入院。查体,T38.5℃P90次/分,右腹股沟通向阴囊部有10×8cm大小包块,质韧压痛明显,右侧阴囊明显红肿触痛,诊断为“嵌顿型斜疝”急诊手术,术中所见精索及周围组织色泽紫黑,剪开疝囊及内环松解嵌顿,小肠坏死约12cm,行坏死小肠切除术端端吻合。清除坏死组织发现右侧精索炎症反应明显,色泽紫黑,切开未见血液流出,并有绿豆大小栓块流出,探查右侧睾丸亦紫黑坏死,切除坏死睾丸及精索,缝合内环口,吸净阴囊内  相似文献   

16.
患儿 ,6岁。因双侧阴囊内空虚入院。无尿频、尿急、尿痛、尿血 ,无下腹部、腰部、会阴部疼痛及排尿困难。体检 :双侧阴囊均未触及睾丸 ,左侧腹股沟区可触及二肿块 ,均约为 1.0cm× 1.0cm ,质中等 ,表面光滑 ,可推动 ,与周围组织无粘连 ,无触痛。右侧腹股沟区未触及肿块。B超提示 :左侧腹股沟区二实性肿物 ,考虑为未下降之睾丸 ,右侧未提示有肿物。诊断 :左侧双隐睾及右侧睾丸缺如。在全麻下行隐睾探查 :右侧腹股沟未探查到睾丸 ,左侧有二睾丸位于内环口处 ,均约为 1.0cm× 1.0cm ,分别有精索与之相连 ,充分游离精索 ,切除多余的鞘…  相似文献   

17.
<正> 一侧睾丸缺如很少见,易误诊为隐睾症。现报道二例: 例1,男,43岁,已婚,住院号4299。下腹部发现包块近二十天入院。检查:下腹部呈局限性膨隆,扪及包块约14×14×6厘米大小,质硬、光滑,叩诊为实音,边界清楚,尚话动,下界位于耻骨联合上缘。双侧腹股沟区和阴囊内扪及睾九,阴囊发育差。印象:双侧隐睾,一侧恶变。行剖腹探查,于腹主动脉旁可扪及多数大小不等的淋巴结,大者如鸡蛋,沿腹主动脉向下延伸呈索条状,无明显活动度。而肿瘤位于腹膜后下腹居中,活动度不大,但粘连不多,精索血管位于瘤体左侧。右侧睾丸腹腔内未探及。于是接着探查双侧腹股沟、腹膜后(达肾下极)和睾丸可能发生异位的区域均未见  相似文献   

18.
病人,男,25岁.因右阴囊内肿物15年入院.查体:右阴囊内触及大小约15cm×12cm×10cm的肿物,质软,透光试验(+),站立时增大,平卧或按压时可变小,但不能消失,诊断为睾丸鞘膜积液而行手术治疗.术中切开睾丸鞘膜,放出淡黄色清亮液体800mL.鞘膜囊上端有一管道伴随精索进入腹股沟管,按压下腹部,见有大量淡黄色液体溢出.自尿道插入导尿管,排除膀胱损伤后,考虑为交通性鞘膜积液、腹水而行鞘膜囊高位结扎、鞘膜切除翻转术.术后B超示右下腹有一约17cm×15cm×15cm大小的囊性肿物,周围界限清,壁光滑.遂行第2次手术,术中见右侧髂窝内有一如B超所示大小的囊性肿物,肿物位于腹膜外,其基底位于腹股沟管内环处,囊壁与精索鞘膜相连续,囊内有淡黄色清亮液体,切除囊肿,病人痊愈出院. 讨论鞘膜积液形成于睾丸或未闭的精索鞘膜囊内,多位于腹股沟区或阴囊内,突向腹腔的鞘膜积液未见文献报道.其形成机制可能是鞘膜囊内大量积液,囊内高压长期作用于精索近端鞘膜,以致内环处失去支撑的鞘膜突向腹膜腔,从而形成腹腔、阴囊内相通的哑铃状鞘膜积液.术前B超检查可明确诊断.治疗以经腹膜外途径手术切除为宜.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利用睾丸肉膜囊固定术建立大鼠精索扭转模型,为后续的进一步研究建立基础。方法:将42只SpragueDawley(SD)雄性大鼠,麻醉后分别取阴囊切口,扩张分离阴囊皮肤与肉膜层间隙,打开肉膜层,拉出睾丸、附睾,分离睾丸引带,将精索扭转后置于肉膜层外,维持精索位置不变,缝合肉膜层仅容精索通过,将睾丸、附睾置于肉膜囊内,缝合阴囊切口。结果:39只大鼠精索扭转动物模型建立成功。结论:笔者首创的利用睾丸肉膜囊固定术建立大鼠精索扭转模型,此建模方法安全可靠,没有损伤血睾屏障,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睾丸脱位临床尚少见,我院遇到2例,报告如下.例1: 28岁,未婚.发现右侧睾丸消失8年人院,体检发现右侧阴囊空虚,右腹股沟部扪及4×3×2cm大小、光滑、质中偏软之肿物.追问病史谓8年前自3米高处坠下,光滑、臀部着地而无明显外伤.嗣后半月发现右阴囊内睾丸消失.诊断为睾丸脱位.术中见右睾丸位于腹股沟臂内,较左侧略小.作睾丸松解、复位、固定术后痊愈出院.例2: 19岁,未婚.发现左侧睾丸消失4年余入院.体检发现左侧阴囊空虚,左腹股沟管皮下环处触及2.5×2×1.5cm大小、光滑、质软偏中肿物.追问病史谓4年前骑自行车时左侧阴囊被撞伤,当时仅感阴囊会阴部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