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基因转染的骨髓基质细胞系QXMSC1IL-6对骨髓移植后造血功能的重建作用。方法:将骨髓造血细胞和骨髓基质细胞系一起经尾静脉注射给同系小鼠,建立骨髓移植(BMT)模型。小鼠的造血功能用脾结节(CFU-S)、粒-单系祖细胞(CFU-GM)、红系祖细胞(CFU-E、BFU-E)测定及外周血各项血液学指标来确定。结果:WXMSC1IL-6转基因骨髓基质细胞可明显增强BM  相似文献   

2.
用PCR技术评价微量残留白血病细胞体外净化的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系列稀释法PCR技术检测含5%携带PCRγ基因重排的CCRF-CEM株细胞的模拟缓解期白血病骨髓的微量残留白血病细胞,敏感性为10^-^5-10^-^6水平。经VPL加ADM,Vp16,VCR联合体外净化1小时,结果显示有3个对数级的杀伤作用。用体外克隆形成培养法观察该联合方案对急性期白血病患者白病祖细胞集落,(CFU-L)及正常骨髓造血干细胞集落(CFU-GM)的抑制作用,CFU-GM存活率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人胎盘无细胞悬液对骨髓造血干/祖细胞的体外扩增作用及与已知的几种细胞因子进行比较,用人胎盘无细胞悬液及IL-3,GM-CSF,IL-3+IL-6+GM-CSF+FPO作为刺激因子,并应用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体 对骨髓GM-CFU,GM-GEMM和BFU-E进行了培养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人胎盘无细胞悬液对骨髓CFU-GM,CFU-GEMM和BFU-E体外扩增最适蛋白浓度是200-300μg/L,人胎盘无细胞悬液作刺激因子对骨髓血干/祖细胞的体外扩增效果优于单独IL-3,单独GM-CSF和IL-3+IL-6+GM-CSF+EPO组。结论提示,人胎盘无细胞悬液可能含有多种细胞因子,用人胎盘无细胞悬液作扩增剂体外扩增骨髓造血干/祖细胞细胸具有有效而价廉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长效睾丸酮合并环孢霉素A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总被引:39,自引:2,他引:39  
目的:探讨进一步提高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疗效的方法。方法:长效睾丸酮(TLD)单用(15例)及合用环孢霉素A(CsA)(30例)治疗CAA45例。按全国统一标准评定疗效,并采用甲基纤维素培养法观察治疗前、后骨髓造血祖细胞水平的变化。结果:TLD+CsA组有效率为83.3%,高于单用TLD组的60.0%,且TLD+CsA组有效者骨髓造血祖细胞(BFU-E及CFU-GM)恢复明显优于单用TLD组有效者并更为迅速,两组间无效者骨髓BFU-E及CFU-GM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TLD+CsA治疗CAA疗效不仅高于单用TLD,且其有效者血液学恢复更为完全。  相似文献   

5.
巨细胞病毒对人骨髓粒-巨噬系祖细胞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人巨细胞病毒(HCMV)对人骨髓粒巨噬系祖细胞集落(CFUGM)是否有直接抑制作用。方法采用造血祖细胞体外培养技术,研究病毒株HCMVAD169对CFUGM生长的影响,用原位聚合酶链反应(ISPCR)技术检测CFUGM的细胞内HCMVAD169DNA。结果高浓度HCMVAD169(2×106pfu/ml和2×105pfu/ml)在体外能明显抑制CFUGM的生长(P<0.01),而低浓度(2×104pfu/ml)HCMVAD169则无此作用,HCMVAD169对骨髓CFUGM的抑制作用因其浓度的不同而有差异;经ISPCR检测发现在CFUGM的细胞核中存在HCMVAD169DNA。结论CFUGM是HCMVAD169的宿主细胞之一,HCMVAD169对骨髓CFUGM生长的抑制作用与其对CFUGM的直接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6.
G-CSF对化疗后外周血干细胞动员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1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单独化疗与化疗后加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的对比,动态观察了G-CSF对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BSC)的动员作用。发现化疗后加用G-CSF比单用化疗的粒-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增加5.1倍,红系爆式集落形成单位(BFU-E)增加4.5倍。G-CSF还可使CFU-GM>100/ml和BFU-E>200/ml的持续时间延长;化疗后CFU-GM的最高值提早出现,而不影响BFU-E/CFU-GM比值。结果表明,化疗后加用G-CSF可明显提高PBSC的收集效率,G-CSF是一种有效的PBSC动员剂。  相似文献   

7.
脐血造血祖细胞培养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甲基纤维素半固体体外培养法对脐带血造血祖细胞进行研究。人脐带血粒单祖细胞集落(CFU-GM),红系爆式集落(BFU-E)含量显著高于成人外周血,也高于骨髓(CFU-GM,P<0.05;BFU-E,P<0.01)。脐血造血祖细胞的出现晚于骨髓,但存活时间较长。在不外加促红细胞生成素时,脐血中有少量BFU-E生成。将两份不同胎儿的脐血细胞混合后培养并与单个胎儿脐血细胞培养相比较,两者在祖细胞生成数量和生长特征方面无明显差别。采用单克隆抗体技术检测脐血中OKT_3,OKT_4,OKT_8阳性率,与成人相比,OKT_3 ̄+降低,而OKT_4 ̄+,OKT_8 ̄+和OKT_4 ̄+/OKT_8 ̄+与成人相似。  相似文献   

8.
用两种单克隆抗体(单抗)标记脐血造血祖细胞表面抗原(HPCA,CD_(34))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并比较两种单抗标记的细胞与体外培养的粒单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红系爆式集落形成单位(BFU-E)和混合集落形成单位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脐血有核细胞中,抗HPCA-2-FITC阳性的细胞占1.0510.72%,Tuk3(纯抗体)阳性细胞占2.06±1.25%,差别显著(P<0.05),每μl脐血两种单抗标记的细胞分别为96.56±56.64和231.40±163.93(P<0.05),变异系数依次为58.47%和68.43%。尽管抗HPCA-2-FITC阳性细胞与阳性细胞数量呈显著正相关,但前者与CFU-GM,BFU-E,CFU-Mix以及CFUs(CFU-GM+BFU-E+CFU-Mix)均呈正相关,而后者仅与CFU-GM,CFUs呈正相关。研究结果提示在检测造血祖细胞时,用抗HPCA-2-FITC代替可降低假阳性,获得较好的细胞与CFU间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患者的T淋巴细胞对造血祖细胞的影响。方法:将PNH患者外周血制备的植物血凝素刺激的T淋巴细胞条件培养液(PHATCM)加入造血祖细胞的培养基中,用于PNH患者和正常人骨髓的粒巨噬细胞系集落形成单位(CFUGM)和红系爆式集落形成单位(BFUE)的培养。结果:在含有初发PNH患者的PHATCM培养条件下,PNH患者和正常人骨髓CFUGM和BFUE数明显低于含有正常人PHATCM培养条件下的集落数;在含有好转和治愈的PNH患者的PHATCM培养条件下,正常人骨髓CFUGM和BFUE数增加和恢复到正常范围。结论:初发PNH患者的T淋巴细胞对造血祖细胞的支持作用减弱,治愈的PNH患者的T淋巴细胞对造血祖细胞的支持作用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0.
纤维连结蛋白(FN)是广泛存在于多种细胞表面、基质及血浆中的一种糖蛋白,在细胞粘附、迁移、分化及成熟中的作用已有较多研究。但FN与髓系祖细胞分化成熟的关系研究尚少。除BFU-E、CFU-E和CFU-GM皆能和FN分子中RGD短肽相结合外,最近发现,原始造血祖细胞(LTBMC-IC)多向造血祖细胞(CFU-MIX)、BFU-E、CFU-E及CFU-GM还能和FN分子肝素结合片段中的“CS1”多肽结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进一步阐明免疫紊乱在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对13例初诊SAA、7例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治疗后恢复期SAA(rSAA)患者骨髓和外周血及对照组(包括9名骨髓对照和11名外周血对照)的HLA-DR+T细胞进行检测,并对部分患者和对照组刺激的外周血去单核细胞的单个核细胞培养上清液(PHA-LYCMs)的造血活性进行检测。结果:初诊SAA患者骨髓及外周血HLA-DR+T细胞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ALG治疗后rSAA患者骨髓和外周血HLA-DR+T细胞较初诊SAA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P<0.001);SAA患者骨髓内HLA-DR+T细胞显著高于外周血(P<0.001);与对照组比较,初诊的SAA患者外周血PHA-LYCMs对正常骨髓BFU-E和CFU-GM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01),而ALG治疗后rSAA患者PHA-LYCMs对正常骨髓BFU-E和CFU-GM的抑制作用明显减弱。结论:HLA-DR+T细胞在SAA的发病中可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G—CSF对化疗后外周血干细胞动员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1例急性白血病患单独化疗与化疗后加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的对比,动态观察了G-CSF对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BSC)的动员作用。发现化疗后加用G-CSF比单用化疗的粒-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增加5.1倍,红系式集落形成单位(BFU-E)增加4.5倍。G-CSF还可使CFU>100/ml和BFU-E>200/ml的持续时间延长;化疗后CFU-GM的最高值提早出现,而  相似文献   

13.
为深入研究造血干细胞(HSC)的生物学功能,根据表面标志,采用流式细胞仪分离和富集了小鼠骨髓中两类不同特征的HSC亚群c-kit+Sca-1+和c-kit+Sca-1-细胞。体外集落培养表明c-kit+Sca-1+细胞对IL-3或GM-CSF单独刺激无反应,而c-kit+Sca-1-细胞则可形成大小不等的细胞集落。多种造血生长因子[IL-3+IL-6+GM-CSF+G-CSF+Epo+干细胞生长因子(SCF)]联合可诱导c-kit+Sca-1+细胞形成大的细胞集落,但在培养12天时尚无BFU-E和粒、单核、红和巨核系细胞集落(CFU-GEMM)形成;而同样条件下,c-kit+Sca-1-细胞可形成BFU-E和CFU-GEMM以及其它各类集落。体内实验表明c-kit+Sca-1+细胞在培养8天时无脾集落(CFU-S)形成,与c-kit+Sca-1-细胞显著不同(P<0.01)。相反,c-kit+Sca-1+细胞包含了骨髓造血重建活性细胞,而c-kit+Sca-1-细胞则缺乏。结果提示c-kit+Sca-1+细胞为早期的具重建长期造血功能的干细胞,而c-kit+Sca-1-细胞则为相对分化后期的造血祖细胞。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短波紫外线照射对恶性肿瘤患者粒-单造血祖细胞集落形成和细胞活力的影响。方法 应用0.50、100,300、400,800mJ/cm^2的UVC照射应用干细胞生长因子动员后白细胞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观察7d后粒-单系造血祖细胞集落(CFU-GM)以及于UVC照射后1,3,5,7d观察细胞活力。结果 50,100,200,400,800mJ/cm^2UVC照射后CFU-GM集落个  相似文献   

15.
化疗药物与细胞因子协同作用引起小鼠T淋巴瘤细胞凋亡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实验旨在了解化疗药物和细胞因子协同作用对细胞凋亡的影响。在培养的小鼠T淋巴瘤RMA细胞系中加化疗药物地塞米松(DEX)、足叶乙甙(VP16)、三氧化二砷(As2O3)及维甲酸(ATRA)以及培养细胞中先分别与细胞因子IL-2,IL-6和GM-CSF共同培养后再加入上述药物,观察对引起细胞凋亡的影响。四种化疗药均能抑制RMA细胞增殖,DEX,VP16和As2O3可以诱导细胞凋亡,单独使用ATRA不  相似文献   

16.
对基因重组干扰素γ(IFN-γ)体外对32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造血祖细胞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①MDS患者CFU-E和CFU-GM明显低于对照组,CFU-E减低者占30/32例,CFU-GM减低者占31/32例。②IFN-γ对MDS患者CFU-E和CFU-GM的促增殖作用与患者自身集落数有关,在自身集落数正常和稍减低者这种作用最明显,在明显减低者这种作用小甚至为0。④上海和日本  相似文献   

17.
黄芪多糖对小鼠粒巨噬系祖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观察了黄芪多糖对小鼠CFU-GM生成的影响,结果显示,剂量20mg/kg的黄芪多糖连续注射三天,能提高小鼠CFU-GM的生成(P〈0.05),而100mg/kg的剂量则抑制CFU-GM的生成(P〈0.01),注射环磷酰胺(CTX)后小鼠CFU-GM生成受抑,与CTX同步一次性注射黄芪多糖100mg/kg,或20mg/kg的剂量连续注射三天,均不能逆转抑制作用,只有黄芪多糖100mg/kg连续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应用直接腹腔注射白细胞介素2(IL-2)重组腺病毒和(或)白细胞介素3(IL-3)重组腺病毒方法对化疗后小鼠造血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正常小鼠腹腔注射大剂量环磷酰胺(200mg/kg)24小时后,直接腹腔注射IL-2重组腺病毒(Ad-IL-2)和(或)IL-3重组腺病毒(Ad-IL-3),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相应细胞内细胞因子mRNA,并持续观察小鼠外周血白细胞、股骨单个核细胞、骨髓CFU-GM的恢复情况。结果:腹腔注射Ad-IL-2和(或)Ad-IL-3组小鼠腹腔细胞可测及相应细胞因子mRNA,血清中可测及相应细胞因子;腹腔注射Ad-IL-3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股骨单个核细胞、骨髓CFU-GM最低值均显著提高(P<0.05),但腹腔注射Ad-IL-2组小鼠对化疗后小鼠造血功能无明显影响,联合应用Ad-IL-2和Ad-IL-3与单独应用Ad-IL-3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腹腔直接注射Ad-IL-3能促进化疗后小鼠造血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小鼠骨髓程序移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目的:探讨进一步提高骨髓移植效果的新方法。方法:以昆明种小鼠急性放射病为模型,进行了骨髓程序移植后小鼠活存率及造血重建、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观察。结果:骨髓程序移植可使小鼠移植细胞数降至105数量级,活存率达30%;骨髓程序移植4×106个细胞时,于照射后17天小鼠外周血白细胞、骨髓有核细胞计数显著回升,CFUE、CFUGM、CFUS、CFUF已达正常,GVHD较一次移植1×107骨髓细胞组轻,活存率达60%,显著高于一次骨髓移植组(30%)。结论:骨髓程序移植可能充分利用了每次腾出的“龛位”,增加干细胞植入,却减少了移植细胞数,减轻了GVHD,提高了移植效果,是一种较好的移植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尼尔雌醇对荷瘤小鼠造血细胞放射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尼尔雌醇对荷瘤小鼠造血细胞放射损伤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尼尔雌醇可提高经6Gy全身照射荷瘤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骨髓及脾脏有核细胞数及造血干细胞(CFU-S)产率;荷瘤小鼠应用尼尔雌醇后血清造血刺激因子(CSF)活性,骨髓细胞表面G-CSF受体表达均高于对照组,骨髓CFU-S中的S期细胞的比例亦增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