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长春西汀为主治疗血管性痴呆68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以长春西汀为主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疗效。方法131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8例,以长春西汀为主治疗;对照组63例,以吡拉西坦治疗为主。观察项目为脑衰弱综合征、痴呆症状群、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及脑电图、脑地形图、脑电阻图。并据病情将VD分为轻度、中度、重度,观察疗效,疗程为4周。结果治疗组VD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总有效率97.1%,脑电图、脑地形图改善总有效率84.2%,脑电阻图总有效率94.O%;对照组分别为47.2%、55.5%、46.O%(P均〈0.01)。不同痴呆程度疗效比较,轻度总有效率96.9%,中度总有效率90.O%,说明对轻度、中度疗效显著。结论长春西汀治疗VD,有较好的治疗作用,特别是对轻、中度痴呆疗效明显,说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临床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血管性认知障碍国内外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覃莲 《柳州医学》2006,19(4):209-212
Alzheimer病(AD)及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构成老年期痴呆的两大病因。我国新近在北京地区的痴呆发病率的流行病学研究中得出:60岁老年人痴呆平均发病率为1.6%,其中老年性痴呆为1.0%,血管性痴呆为0.43%,混合性痴呆0.07%。随着社会老龄化,脑血管病的高发率及我国的人口基数巨大,VD的患病率将逐年上升,成为中老年人群健康和生命的严重威胁,痴呆的前期防治成为国家主要健康问题研究的重中之重,这种情势下人们引进了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的新概念。  相似文献   

3.
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效果。方法治疗前后做kohs立方体组合检查,并与脑复康治疗组对比。结果尼莫地平能较满意改善痴呆症状,有效率达81.8%,特别是对轻、中度痴呆的疗效较好。与脑复康对比,其疗效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尼莫地平可作为目前治疗VD的一线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与头颈穴位埋线结合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09年11月.2010年7月住院42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对照组服用尼莫地平;治疗组在服用尼莫地平的基础上结合头颈穴位埋线法。结果两组治疗后痴呆程度检测较治疗前均有改善,治疗组有效率为77.27%,对照组有效率为45.00%,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莫地平与头颈穴埋线治疗法可提高VD患者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5.
邵亮  王庆周  焦洪斌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9):385-385,387
血管性痴呆(VD)是老年期痴呆的重要病因,发病仅次于Alzheimer病(AD),由于VD可与AD并存,从而加重AD的病情,由于血管性痴呆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预防的,VD可能较之AD更有研究价值,本文就近5年来收治的VD患者46例进行临床分析,总结临床特点,寻找VD的危险因素,提高对VD的认识,达到预防、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老年性痴呆与血管性痴呆脑电图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脑电图(EEG)对老年痴呆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对113例阿尔茨海默病(AD)和87例血管性痴呆(VD)的脑电图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D阳性率82.30%,VD89.66%,EEG异常与病期和疾呆严重度有关,与年龄无关,这在VD表现较为明显,而且VD可有局灶性改变。结论:EEG可作为AD和VD的鉴别参考,并对鉴别痴呆与假性痴呆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血管性痴呆(VD)是指因脑血管疾病所致的智能及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是仅次于Alzheimer病(AD)的第二位常见痴呆。随着人口老龄化,VD患者也逐渐增多。相对于其他类型的痴呆,VD预后较好,是目前老年期痴呆中可预防和有希望治疗的痴呆之一。我院近10年来收治老年VD患者41例,现对其临床特点及患病危险因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针药并用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血管性痴呆(VD)是由于缺血性或出血性脑血管病以及全脑性缺血缺氧而引起的认知障碍、痴呆综合征,以记忆力减退、表情淡漠、呆滞或人格改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神志异常症候群,其中多发脑梗塞性痴呆是VD最主要的形式。笔者采用针刺配合舒血宁注射液治疗VD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管性痴呆(VD)与颈内动脉(ICA)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VD患者及非痴呆患者各40例,行头颈动脉CT血管造影术(CTA)检查,明确有无ICA狭窄及狭窄率,分析两组ICA狭窄例数及狭窄率的关系.结果 40例VD患者,有29例检出颈内动脉狭窄,平均狭窄率为(67.8±7.34)%,高于非痴呆患者[(45.7±6.9)%,P<0.05];两组ICA狭窄患者中,左侧狭窄共24例,VD组22(91.7%)例;右侧狭窄者有13例,VD组8(61.5%)例;双侧均狭窄者1例,为VD组.结论 VD患者的ICA狭窄的发生率较高,狭窄程度较严重,早期应积极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0.
黄慧雯 《医学文选》2004,23(6):766-767
血管性痴呆(VD)是因脑血管所致的智能及认识功能障碍临床综合征。西方国家VD占所有痴呆的15%~20%,我国VD为68.7%。为促进老年VD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提高其行为记忆水平,改善认知和社会交流能力,因为对VD时护理尤为重要,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VD)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MMSE对157例患者进行痴呆程度测评,并对影响VD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评定。结果:战略部位的卒中易致血管性痴呆,其发病率和卒中灶数目与卒中次数成正相关。结论:血管性痴呆的发生率是由多种危险因素综合作用决定的,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可以显著提高VD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老年期痴呆行为和心理症状的临床分析和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痴呆患者心理行为症状(BPSD)的发生率、临床特征和采取的干预治疗手段。方法:按照DSM-Ⅳ的痴呆诊断标准,用Hachinski缺血指数量表(HIS)评分,对痴呆进行分型,根据和患者的会谈及行为的观察确认是否存在BPSD。结果:本文103例老年痴呆患者BPsD总发生率为66.0%,其中AD占80.4%,VD占40.0%,混合型占62.9%。AD与VD之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别(P〈0.01),VD与混合型之间有显著性差别(P〈0.05)。BPSD临床特征的分析:心理症状以失眠、抑郁情绪、身份识别障碍最常见;行为症状主要发生在AD型患者中,以漫游或无目的徘徊最多见。结论:痴呆的BPSD是危害患者本人、影响家庭和社会的一个重大难题,采用及时干预治疗和恰当的照料管理,对早期正确诊断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静止性脑梗死(SCI)与血管性痴呆(VD)的关系。方法 对血管性痴呆和非痴呆病人各126例进行CT或MRI检查,比较两组SCI的发生状况。结果 VD组中发现SCI 53例(42.1%),非痴呆组中发现SCI 22例(17.5%),两组比较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SCI与VD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尼莫地平配合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孟繁烨 《疑难病杂志》2008,7(3):170-171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国外居痴呆第3位,仅次于Alzheimer病和路易体痴呆。我国VD所占比例较高,患病率仅次于Alzheimer病,其多在中风的基础上发生,发病率已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中风发病的轻型化和多样化不断上升,成为严重危害老年人健康和生存质量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欧美多国神经学会“痴呆治疗指南”中推荐尼莫地平用于治疗血管性痴呆。  相似文献   

15.
孟虹媛 《医学争鸣》2009,(24):3177-3177
0引言血管性痴呆(VD)是临床常见的一种以老年人为高发人群的痴呆类型,其发病率可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在痴呆中占10%-50%,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家庭、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2006旬1/2009旬6,我科采用尼麦角林治疗VD患者110例,并与吡拉西坦治疗的110例疗效进行了对比,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脑白质疏松症(LA)伴发痴呆和血管性痴呆(VD)的危险因素。方法:LA组137例,对照组52例。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法(MMSE)评分标准分为痴呆组和非痴呆组;参照Hachinski缺血量表评分又分为VD、非血管性痴呆和混合性痴呆三组。全部病例详细询问病史并进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采用Logistic回归单因素分析痴呆、VD的危险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痴呆、VD存在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LA、高血压、心脏病、血糖和痴呆发生有关;高血压、脑血管病与VD发生有关。多因素分析LA和高血压与痴呆发生有关;脑血管病与VD发生有关。结论:LA用高血压可能是痴呆的独立危险因素,脑血管病可能是VD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通过综述中医、西医研究血管性痴呆(VD)的大量相关文献,说明了中医、西医对VD的发病机理、诊断标准、临床治疗方面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尤其是中医药在VD的治疗中显示了独特的疗效和优势。今后应加强中医药治疗VD的实验研究,以增强其科学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人血管性痴呆(VD)与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依据头颅CT结果观察40例老年人血管性痴呆患者卒中的次数,部位,性质,病灶数目。结果40例VD患者2次及2次以上卒中36例(90.0%),缺血性卒中35例(87.5%),基底节区及颞叶卒中27例(67.5%),多发病灶36例(90%);全部病例均有脑萎缩。结论VD与卒中次数,性质,部位,病灶数目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血管性痴呆(VD)是指由脑血管因素所导致的脑实质损害引起的具有以下至少三项精神活动受损:语言、记忆、视空间技能、情感、人格和其它认知功能(如计算力、抽象判断力)的痴呆综合征。本文就近6年来收治的VD患者102例进行临床分析,旨在研究VD临病因及相关因素,提高对VD的认识,达到预防、治疗的目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指由各种脑血管病(cerebrovascular disease,CVD),包括梗死、出血和缺血相关性改变所致的痴呆综合征。随着人口老龄化,发病率相应增多,严重威胁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目前认为,VD具有潜在的可防治性,被称为“可逆性痴呆”,但尚缺乏根本有效的治疗措施。因此,早期发现和预防具有重要的社会和医学意义。本文对有关本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