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国斌  左莉  陈翊  郑玲  郭华 《实用全科医学》2011,9(3):402-402,414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之一胎死宫内的原因、临床处理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2月-2009年5月广州番禺中心医院双胎妊娠之一胎死宫内的病例共17例临床资料。结果双胎一胎宫内死亡的发生率为2.99%。孕28周前发现一胎宫内死亡者3例,平均期待治疗102.8 d,平均分娩孕周为36+5周;孕28周后发现一胎宫内死亡者双胎妊娠 胎死宫内 期待治疗 期待治疗12例,平均期待治疗13.2 d,平均分娩孕周为35+1周。仅1例新生儿发生轻度窒息。无一例孕妇发生凝血功能障碍。早产、子痫前期和胎膜早破发生率高。胎儿畸形是胎死宫内的重要原因。结论双胎妊娠一胎宫内死亡后可采取期待治疗,严密监测存活胎儿宫内状况,尽量延长孕周,可提高存活胎儿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影响双胎之一胎死宫内母儿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在我院分娩的13例双胎之一胎死宫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双胎之一胎死宫内的发生率占双胎的4.17%.单卵双胎6例,双卵双胎7例,胎儿死因中双胎输血综合征(TTTS)4例.母儿结局:晚期流产2例,早产6例,足月产5例.围生儿中小于胎龄儿2例,死亡2例.孕产妇均未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一胎于妊娠12~34周死亡者或单卵双胎者,其存活胎婴儿病率增加.TTTS导致的一胎死宫内者,另一胎婴儿丢失率显著增加.孕34周前终止妊娠者围生儿死亡率显著增加.结论 双胎之一胎死宫内后对母体的凝血功能影响不大.胎婴儿不良结局可能与双胎类型、胎死宫内的原因、一胎死宫内的时间及终止妊娠的孕周有关.  相似文献   

3.
通过探讨双胎妊娠一胎胎死宫内的原因及存活胎儿临床预后及处理方法,得出结论:脐带及血管因素、胎盘因素是胎死宫内的重要原因,双胎之一胎死宫内对母体及存活儿有一定影响,尤其是单绒毛膜双胎妊娠者预后较差.严密监测下双胎妊娠之一胎死宫内采取期待疗法,对孕妇的凝血功能无影响,使妊娠时间延长,减少早产的发生率,改善新生儿预后.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生殖技术的发展及促捧卵类药物的应用,双胎妊娠的几率较前有所提高。双胎妊娠的综合并发症较多,虽然其中一胎胎死宫内相对较少见,但其影响不容忽视。因此,就双胎妊娠合并一胎胎死宫内病例深入分析研究,仍具有重要临床价值。现就15例病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双胎妊娠一胎宫内死亡二例报告第二附属医院妇产科丁依玲,林宜珍,李素华关键词双胎,单卵,妊娠,胎死,妊娠并发症双胎妊娠一胎宫内死亡后,死亡胎儿对存活胎儿的发育,出生率及其预后有着重要的影响。此种病例临床上罕见,处理也比较棘手。国内对此报道颇为少见。本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双胎妊娠中一胎死亡的原因及对母亲和存活胎儿的影响及其临床处理方法.方法 对1998年1月至2008年12月分娩的双胎妊娠之一胎死亡的16例产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双胎之一为宫内死胎的发生率占双胎的4.41%,其中单绒毛膜双胎11例(68.75%),双绒毛膜双胎5例(31.25%).胎儿死因:脐带因素6例(37.50%),胎盘因素4例(25.00%),妊娠并发症3例(18.75%),双胎输血综合征1例(6.25%),胎儿畸形1例(6.25%),不明原因1例(6.25%).期待治疗最长达63 d,单绒毛膜双胎平均期待治疗时间为3.36周,平均分娩周孕为35.5周,双绒毛膜双胎平均期待治疗时间为9.5周,平均分娩孕周为35.7周.剖宫产13例,阴道分娩3例.双胎之一胎死亡后对母体的凝血功能影响不大.结论 脐带、胎盘异常是胎死于宫内的重要原因;双胎之一胎死于宫内对母体及存活儿有一定影响.但孕周小,胎儿尚不成熟,严密监测存活胎儿宫内情况,积极处理产科并发症,行期待治疗可延长孕龄至足月,可提高围生儿存活率.单绒毛膜双胎较双绒毛膜双胎期待治疗时间有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7.
随着辅助生殖技术广泛开展,双胎妊娠的发生率越来越高,使双胎妊娠中一胎死亡的报道逐渐增多,期待疗法与及时终止妊娠,以获得最佳的妊娠结局。本文就我院12例双胎之一胎死宫内病因进行分析,以探讨死胎的原因及进行期待疗法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金杭美  胡文胜 《浙江医学》1997,19(3):155-156
双胎妊娠不仅流产率及早产率比单胎妊娠高,其围产儿死亡率亦是单胎妊娠的5~6倍。一旦发生一胎死于宫内是产科一个十分重要的并发症。鉴于双胎之一宫内死亡的原因和发生的时间不同,临床上处理亦不相同。现将我院1985年1月~1994年12月所收治的23例双胎之一宫内死亡病例报道分析如下。 资料和方法 23例双胎之一宫内死亡的孕妇,年龄24~35岁。同期双胎分娩604例,双胎之一宫内死亡占同期双胎妊娠的3.6%。双胎之一宫内死亡发生于孕29~40周不等,平均孕周35±3.0周。 23例中自觉一侧胎动消失或减少16例,检查一侧胎心音听不到21例。作B超检查20例,除均未见胎心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双胎妊娠中、晚期一胎宫内死亡的原因,对母儿的影响及分娩时机的选择。方法 对1993~2003年我院收治的11例双胎妊娠中、晚期一胎官内死亡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顺性分析。结果 双胎妊娠中、晚期一胎宫内死亡的原因为脐带扭转、脐带帆状附着、胎盘梗死、输血综合征等,其中何1例母亲在期待治疗第5周出现纤维蛋白原减少,7例孕周≥37周时终止妊娠,占63.63%,4例早产,占36.36%,1例双胎之一胎宫内死亡后1周另一胎儿亦发生宫内死亡;10例活胎分娩;9例新生儿存活;1例死于早产儿并发症。结论 妊娠中、晚期双胎之一胎宫内死亡临床上较为少见,应加强对双胎妊娠的孕期保健和B超监护,有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0.
<正> 双胎妊娠中、晚期一胎宫内死亡是一种少见的妊娠并发症。临床处理时既要防止死胎对活胎及母体凝血功能的影响,又要兼顾活胎的成熟程度,选择合适的分娩时机及方式,以获得最佳妊娠结局。现对我院4例双胎妊娠一胎儿宫内死亡的病例进行分析,以探讨处理方法及另一胎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早孕三胎其中一胎为单卵双胎,选择单卵双胎中一胎为减灭对象行减胎术的效果,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选择2005年11月至2011年6月早孕三胎妊娠其中一胎为单卵双胎共9例,在ET后35~50d阴道B超引导下行胚胎抽吸减胎术,对其减胎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4例单卵双胎中另一胎自然减灭,5例单卵双胎中另一胎存活,且成功分娩5男4女,流产率为11.1%。结论 对单卵双胎中一胎进行选择性减胎术,保留单卵单胎及单卵双胎中另一胎共9例,能取得较好妊娠结局,并不增加妊娠并发症的发生,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双胎妊娠生长不一致的孕产妇及围产儿情况。方法:收集我院产科2009年8月一2013年8月住院分娩的26例双胎妊娠生长不一致孕产妇的临床资料,并随机选取26例同期住院分娩的双胎妊娠生长一致孕产妇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间孕产妇孕期情况及围产儿结局。结果:研究组孕产妇一般情况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孕产妇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双胎输血综合征、一胎胎死宫内、胎儿畸形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小于孕龄儿、新生儿窒息、转NICU、围产儿死亡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双胎妊娠生长不一致的母体并发症及围产儿预后较差。早发现、早诊断、及时干预及治疗对改善胎儿及新生儿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复杂性双胎妊娠并发症及妊娠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2013年9月于郑州大学三附院终止妊娠的双胎妊娠315例。复杂性双胎65例为研究组,非复杂性双胎158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间分娩期并发症和早产率、新生儿窒息率、胎儿丢失率、新生儿脑损伤发生率及新生儿体质量。结果 双胎之一胎儿畸形26例,其中双胎之一无心畸形3例。双胎之一胎死宫内(sIUFD)16例,双胎输血综合征(TTTS)12例,选择性一胎宫内生长受限(sIUGR)24例,双胎贫血-红细胞增多症1例。其中并发两种以上复杂性情况者共14例。2组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贫血,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综合征的发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复杂性双胎妊娠组早产率70.80%,胎儿丢失率36.15%,新生儿窒息率13.80%,新生儿脑损伤发生率12.31%,新生儿体质量(2034±634)g,和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杂性双胎有更差的新生儿妊娠结局,需要进一步的关注及研究以改善新生儿预后。  相似文献   

14.
聂赛君   《中国医学工程》2014,(5):137-137
目的对双胎妊娠一胎宫内死亡进行临床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3年6月我院妇产科接收的10例双胎妊娠一胎宫内死亡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双胎妊娠一胎死亡患者的病发率为3.62%,致使胎儿死亡的原因为胎儿畸形、胎盘过短、脐带扭转异常、妊娠期并发症、原因不明等。存活胎儿自然分娩患者1例,剖宫产患者为9例。结论对双胎妊娠一胎死亡患者,严密观察另一胎儿在宫内的变化,尽可能延长患者的孕周,能有效提高另一胎儿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5.
张楠  刘少芬  陈丹杰 《华夏医学》2005,18(3):405-407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之一胎宫内死亡的病因、临床处理及预后。方法:对26例双胎妊娠之一胎宫内死亡的病例进行回颐性分析。结果:双胎妊娠之一胎宫内死亡的发生率为4.85%;16例孕周在28~34同中14例入院后在严密监护的基础上予以期待治疗.14例中另一胎儿均存活.预后良好。5例孕周超过34周的双胎妊娠之一胎宫内死亡的病例入院后积极终止妊娠后.新生儿均存活,预后良好。结论:对双胎妊娠之一胎宫内死亡的病例加强产前检查.早期B超检查可早期明确诊断。对孕周在28~34周的病例在给予严密监测的基础上予期待治疗.可适当延长存活儿的胎龄。而孕周超过34周的病例应积极终止妊娠.以期母婴达到最佳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中晚期一胎儿宫内死亡的原因及处理疗法。方法:对本院2003年1月-2008年12月住院分娩之的双胎妊娠之一胎儿宫内死亡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双胎之一胎儿宫内死亡的发生率为4.32%。主要原因为脐带因素2例,胎盘因素1例,双胎输血综合征1例,胎儿畸形2例,死因不详1例,双绒毛膜双胎3例等待至孕足月分娩,新生儿结局良好。单绒毛膜双胎1例出现双胎死亡,1例新生儿出现神经系统受损表现。结论:孕中晚期双胎之一胎儿宫内死亡妊娠不足32周,应在密切监护母胎情况下行期待治疗,双卵双胎可妊娠至36周后。存活胎儿预后与绒毛膜性质关系紧密。  相似文献   

17.
双胎妊娠中产前发生一胎死于宫内者比较少见,是产科实践中颇为复杂的问题。现对我院1988年1月至1991年5月遇到的10例进行分析,初步探讨其预防及处理方法。 1 临床资料与分析 1.1 年龄21~35岁,其中7例为22~31岁。 1.2 孕产次2例为经产妇,其中1例3年前因“足月、双胎、胎膜早破”行剖宫产术,新生儿死亡;另1例为双子宫,3年前早产,新生儿死亡。余均为初产妇,其中1例有宫外孕手术史,自然流产1~3次者3例。 1.3胎死宫内时期2例于孕2个月时因先兆流产住院保胎,B超检查示双胚囊、双胚芽,均见到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单绒毛膜双胎并发一胎无心畸形的围产结局及围产期管理。方法 选择2010年5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产科诊断、分娩的单绒毛膜双胎并发一胎无心畸形病例,回顾性分析在诊断无心畸形后期待治疗、选择性终止无心畸形胎儿妊娠方式的围产结局及管理。结果 共13例单绒毛膜双胎并发一胎无心畸形,单绒毛膜单羊膜囊(MCMA) 4例,单绒毛膜双羊膜囊(MCDA)7例,三胎妊娠合并无心畸形2例〔为单绒毛膜三羊膜囊(MCTA)、MCDA三胎妊娠〕。1例MCDA三胎妊娠孕21+3周因难免流产转入本院,产后尸检发现无心畸形,12例于孕11+5~31+6周产前诊断无心畸形。9例行期待治疗,其中2例MCMA双胎发生泵血胎死亡行引产,7例分娩孕周为31+3~39+5周,泵血胎生长发育良好。2例在孕24周、24+2周行脐带双极电凝术成功阻断无心胎脐带血流,于孕33+5周、32+1周剖宫产分娩,泵血胎生长发育良好。1例因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于孕28+6周转入本院后诊断出无心畸形,因宫内感染及时终止妊娠。结论 早期诊断、密切监护单绒毛膜双胎并发一胎无心畸形十分重要,必要时需要进行选择性终止无心胎妊娠以改善泵血胎妊娠结局,脐带双极电凝术为有效的宫内干预手段。  相似文献   

19.
双胎妊娠中晚期一胎死亡是一种少见的妊娠期并发症.近年来随着辅助生育技术的发展和促排卵药物的广泛应用,双胎妊娠的发生率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其一胎儿死宫内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如里处理不当,将影响存活胎儿安全及孕妇的凝血机制,因此全面认识并乔时把握好分娩时机及方式,发获得最佳的妊娠结局是产科医生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双胎妊娠之一胎死亡的原因及临床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妇产科近十年来住院分娩双胎妊娠共273例.结果 273例双胎妊娠中有13例一个胎儿在宫内死亡.结论 双胎妊娠之一胎死亡后,另一活胎经临床处理后可继续妊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