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6):18-21
目的分析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TEOAE)技术联合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检查在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纳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自2016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高危新生儿312例(624耳),于出生后3~20 d行听力障碍初筛,其中采取TEOAE技术检查法筛查出双耳均通过者159例(318耳)设为通过组,均未通过者153例(306耳)设为未通过组。于出生后42 d、90 d行第1次复筛、第2次复筛,比较TEOAE技术检查法、AABR检查法分别与联合法检测的通过率,比较三种筛查法在通过组与未通过组初筛、复筛中的通过率。结果 TEOAE技术检查法初筛、第1次复筛的通过率分别为50.96%、88.14%,均明显高于联合法的43.43%、83.17%(P0.05)。AABR检查法初筛、第2次复筛的通过率分别为77.72%、94.87%,均明显高于联合法的43.43%、88.30%(P0.05)。通过组初筛、第1次复筛、第2次复筛采取联合筛查法检测的通过率分别为85.22%、88.05%、94.97%,均明显高于未通过组的0、78.10%、81.37%(P0.05)。结论 TEOAE技术联合AABR检查能够对单一筛查法进行有效补充,有助于降低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假阳性率及漏诊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transient evoked otoacoustic emission,TEOAE)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uto-mated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ABR)联合应用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在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出生3~5 d的 2 564例(5 128耳)新生儿给予TEOAE初筛,未通过者在出生后42 d联合应用TEOAE和AABR复筛.结果:在新生儿听力初筛中,共有286例新生儿(11.15%)未通过,复筛中37例(14.68%)未通过.结论:AABR具有灵敏、客观、无创等优点,是一种比较好的新生儿听力筛查方法,TEOAE与AABR联合应用可对新生儿听力损失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有利于提高新生儿语言和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初步分析畸变产物耳声发射( 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 DPOAE)联合自动听性脑干反应( automated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 AABR)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3年5月新生儿在本院听力筛查结果,新生儿出生后3~4 d进行DPOAE初筛,出生后42 d进行复筛,进行复筛时,初筛通过者应用AABR检查,未通过者复查DPOAE的同时进行AARB检查。复筛中有任一项检查未通过者接受听力学诊断评估, 包括听性脑干反应测试技术(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 ABR)和声导抗检查。结果: 共7 569例进行了DPOAE和 AABR的联合筛查,其中有191例进行了 ABR检查, AABR与 ABR的一致率为91.62%, DPOAE与 ABR的一致率为57.07%, 而 DPOAE联合 AABR筛查与 ABR的一致率为66.67%。在191例ABR检查中127例(213耳)存在听力异常,其中轻度听力损失72耳(33.80%),中度听力损失54耳(25.35%),重度听力损失25耳(11.74%), 极重度听力损失62耳(29.11%)。结论: 联合应用DPOAE和AABR可以降低新生儿听力异常的漏诊、误诊率,对于听力障碍患儿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联合应用在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有听力损害因素的高危新生儿1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双耳TEOAE初筛是否通过分为2组,未通过的60例患儿设为对照组,通过的80例患儿设为观察组,分别在出生后42 d与3个月进行复筛,比较2组TEOAE、AABR单独和联合检查方法初筛与复筛通过率。结果观察组于TEOAE、AABR单独和联合检查法初筛和42 d复筛、3个月复筛中通过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TEOAE、AABR单独检查于初筛和42 d复筛中通过率均明显高于联合检查法(P < 0.01),但在3个月复筛中通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危新生儿的听力筛查,TEOAE和AABR联合应用的价值较高,可使漏诊率与假阳性率降低,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凌琴音  黄钻娣  周轶 《广西医学》2012,34(4):478-479,495
目的 了解新生儿听力障碍的发病情况,以便早诊断、早干预.方法 应用快速脑干诱发电位听力筛查仪(AABR)对2 504例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初筛、复筛,对筛查2次未通过者,进行听力诱发电位检查(ABR)确诊,并比较不同分娩方式、胎龄、产妇年龄、性别及有无听力损伤高危因素者筛查的通过率.结果 2 504例新生儿听力初筛未通过196例(7.83%),复筛未通过10例(13.0%),确诊听力障碍9例(0.36%);高危组初筛、复筛通过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结论 普及新生儿听力筛查,加强孕期保健,预防早产、新生儿窒息,及时治疗,是降低听力残疾发生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普通产房和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研究胎龄与初筛通过率的相关性。方法:对2010年6月至2011年11月共2 399例新生儿(普通产房新生儿945例,NICU病房新生儿1454例)做听力筛查,初筛为出生后1~5 d行耳声发射(oto-acoustic emission,OAE)检查,初筛未通过者出生后42 d内接受第2次OAE复筛。复筛未过者在3个月内行诊断性听觉诱发电位(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检查。结果:我院新生儿筛查率98.7%;初筛通过率82.33%,其中普通产房初筛通过率91.53%,NICU初筛通过率76.36%;初筛未通过者中复筛率86.08%,失访率13.92%;复筛通过率90.14%,其中普通产房复筛通过率89.70%,NICU新生儿复筛通过率90.02%,ABR确诊听力障碍者8例,听力障碍发生率3.3‰。初筛假阳性率17.3%,复筛假阳性率7.84%。NICU新生儿初筛通过率明显低于普通产房新生儿初筛通过率(P<0.05),普通产房和NICU复筛通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筛通过率随着胎龄的减少而降低(r=1)。结论:提高对NICU患儿听力复筛的重视,加强孕产期的处理足月生产,对早产儿纠正胎龄后筛查以提高筛查通过率。  相似文献   

7.
2196例新生儿听力筛查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为真正做到新生儿听力障碍的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如何进一步提高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质量。方法:采用丹麦Madsen电子公司出品的手持式耳声发射听力筛查仪——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TEOAE)进行筛查,通过初筛、复筛对新生儿听力障碍进行早发现、早诊断。结果:初筛率84.8%,初筛未通过率5.1%,复筛率63.7%,复筛未通过率25.0%,最终确诊率0.9‰,假阳性率88.9%。结论:提高早期听力筛查工作质量,是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的根本。  相似文献   

8.
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听力筛查和护理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快速听性脑干诱发电位(AABR)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应用和护理对策。方法:对NICU中844例高危新生儿采用两阶段的筛查方案,即NICU新生儿在出院前或病情稳定时以AABR进行初筛,未通过者,1个月左右进行AABR复筛,复筛未通过者3个月内转我院儿童听力检测中心接受全面听功能检查。结果:初筛未通过72例(8.5%)。复筛57例(79.2%),流失15例,9例未通过复筛,最后4例确诊有听力损伤。结论:AABR适合NICU新生儿听力筛查,筛查中要密切护理配合,可减少筛查假阳性率。并做好初筛未通过者家属的健康教育,提高复检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基本特点,了解新生儿听力障碍的发病情况。方法采用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TEOAE)对2007年1月-2008年12月在妇产科分娩的8332例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初筛未通过者,出生42d进行复筛,复筛未通过者,生后3个月左右行听性脑干反应(ABR)测试。并比较不同性别、耳别、分娩方式新生儿的TEOAE筛查通过率。结果接受新生儿听力筛查人数7410例,初筛率88.9%;初筛未通过352例(4.8%);应复筛人数352例,实际复筛人数97例,复筛率27.6%;复筛未通过28例(28.9%);确诊听力障碍人数10例,其中双耳聋者5例,单耳聋者5例,中度以上聋者2例。新生儿听力障碍的发病率为0.13%(10/7410)。不同性别、耳别、分娩方式新生儿的TEOAE筛查通过率有差异:女婴高于男婴(P〈0.05),右耳高于左耳(P〈0.05),剖宫产高于平产(P〈0.05)。结论对所有新生儿均应常规进行听力筛查,加强宣教,增加复筛率,早期发现、早期进行干预治疗,使听力障碍儿童的言语发育和认知发育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强调新生儿听力筛查对新生儿听力障碍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的重要意义。方法应用AccuScreen PRO手持式耳声发射仪于新生儿出生后3 d~5 d内进行初筛,初筛未通过者42 d复筛,复筛仍未通过者赴上级听力筛查机构做进一步测查,并做好专案记录,定期随访。结果 3 806例新生儿听力筛查初筛未通过423例,复筛379例,复筛率为89.60%,复筛未通过62例,最终确诊为听力障碍16例,先天性听力障碍发病率为0.42%。结论新生儿听力障碍是临床常见的出生缺陷,瞬态产物耳声发射(TEOAE)检查是客观、无创、便捷的听力检测方法,值得基层医院推广普及。呼吁全社会应重视此项工作,加大宣传力度,争取每个听力障碍患儿都能得到合理的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ransient evoked otoacoustic emissions,TEOAE)应用于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可行性。方法应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utomatic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ABR)对本院产科出生及新生儿科收治的986例活产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初筛时间为出生后2—5d,用TEOAE进行;复筛应用TEOAE和从BR于出生后42d进行。复筛”未通过”者于3个月龄时做诊断性检查评估听力水平,并跟踪随访6个月。结果筛查新生儿986例,初筛、复筛通过953例,通过率为96.65%。33例未通过初筛的新生儿进行了第3阶段筛查,通过30例,通过率为90.91%。3例未通过TEOAE和AABR筛查的新生儿在6个月龄时进行AABR测试及其他耳科学检查,最后确诊听力损失为2例,均为单侧耳聋,占所有筛查新生儿人数的2.03‰。其中中度耳聋1例,中重度耳聋1例。正常儿三组不同初筛时间通过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后4—6d初筛通过率明显高于生后24h-3d和生后7—10d的初筛通过率(P〈0.05),生后24h~3d和生后7—10d的初筛通过率比较元统计学意义。TEOAE筛查986例,假阳性30例,假阳性率为3.04%;第3阶段筛查33例,3例进入诊断程序,其中1例正常,复筛的假阳性率为3.03%。整个TEOAE筛查程序的灵敏度为100.00%,特异度为96.65%,假阳性率为3.14%。结论对新生儿应进行早期听力筛查,TEOAE、AABR测试有利于新生儿先天性耳聋的及时发现和早期干预,提高聋儿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Qi BE  Qi YS  Nie WY  Xiang LL 《中华医学杂志》2004,84(2):115-118
目的 比较儿科临床中不同高危因素对自动听性脑干反应 (AABR)通过率的影响。方法 应用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 (TEOAE)及AABR技术对 2 4 5名 (488耳 )早产、低出生体重、高胆红素血症、窒息及肺部疾病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进行测试。结果 同一高危因素下两种筛查方法的结果不同。“通过”TEOAE而“未通过”AABR测试的早产新生儿 15耳 ,足月小样儿 3耳 ,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 1耳 ,窒息新生儿 5耳 ,肺部疾病新生儿 35耳。肺部疾病患儿合并其他高危因素时 ,AABR通过率较单纯肺部疾病者低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χ2 =35 .72 3,P <0 .0 1)。不同高危因素的患儿之间 ,AABR测试的通过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χ2 =4 0 .5 5 6 ,P <0 .0 1)。结论 在高危因素的影响下 ,其患儿AABR“未通过”率升高 ,表明临床中高危因素对听觉功能具有一定影响 ,在听力筛查中应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新生儿听力的筛查方法及听力筛查仪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丹麦(MADSEN公司)生产的AccuScreen全功能自动耳声发射听力筛查仪,诱发瞬态耳声发射法,对4 734例新生儿(包括新生儿肺炎2 627例55.49%,新生儿黄疸1 200例25.75%,新生儿ABO溶血症326例6.89%,其他581例12.27%)的双耳进行听力检测,规定新生儿双耳均通过者为通过人数,单耳或双耳未通过者为未通过人数.并对筛查情况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 4 734例新生儿出生后3个月复查TEOAE,测试结果未通过104例,2.197%,其中15例确诊为听力障碍儿,占3.17‰,并采取了早配助听设备,早期进行科学语言训练治疗措施.结论全功能自动耳声发射听力筛查仪是较好的筛查工具,且检查速度快,携带方便,筛查准确率高,无创伤和不适,可早期发现听力障碍儿,早期采取干预治疗和康复措施.  相似文献   

14.
5180例新生儿听力筛查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凤琼 《西部医学》2011,23(5):924-925
目的对新生儿听力筛查情况进行探讨,达到早发现、早诊断听力障碍的患儿,以便及时干预治疗。方法采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ransit evoked otoacoustic emission,TEOAE)听力筛查仪进行初筛,未通过的在生后42 d左右进行复筛,复筛未通过则转诊至上级医院进行确诊和治疗。结果听力筛查初筛率99.62%,初筛通过率96.53%;复筛率98.89%,复筛通过171例,复筛通过率96.07%;异常率0.58‰,异常发生率低于国内发生率(0.3%)。结论新生儿听力筛查十分重要和必要;TEOAE具有客观、敏感、准确、操作简便、无创等特点,是一种适用于临床的新生儿听力筛查首选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耳声发射和听性脑干反应在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临床可行性和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2月—2013年7月在本院出生,并诊断为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并接受新生儿听力初筛和复筛的新生儿48例为观察组,同期在我院产科分娩的足月新生儿50例为对照组,听力筛查分为出生后(2~3)天为初筛,出生后42天为复筛,两阶段筛查初筛采用瞬态声诱发耳声发射(TEOAE),复筛采用瞬态声诱发耳声发射(TEOAE)、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和听性脑干反应(ABR)共同筛查,复筛未通过者,于生后3个月再次来院进行筛查。结果:观察组48例(96耳),初筛通过82耳(通过率85.4%);对照组50例(100耳),初筛通过95耳(通过率95.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38,P〈0.05)。复筛时观察组48例(96耳),复筛TEOAE通过85耳(通过率88.5%);复筛DPOAE通过83耳(通过率86.5%);复筛ABR通过82耳(通过率85.4%);对照组49例,其中1例未来复筛(98耳),复筛TEOAE通过96耳(通过率98.0%);复筛DPOAE通过98耳(通过率100%);复筛ABR通过98耳(通过率100%);两组差异在TEOAE、DPOAE、ABR均有统计学意义(依次χ2=6.879,P〈0.01;2=14.223,P〈0.01;χ2=15.403,P〈0.01)。结论: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新生儿听力障碍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此类患儿进行听力两阶段筛查非常重要,临床上应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危新生儿听力异常发生率并分析导致听力异常的高危因素.方法采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和听性脑干反应对229例高危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结果229例行TEOAE测试,未通过者95例,行ABR检查,结果异常者75例,其中,TEOAE测试通过而ABR结果异常者11例,TEOAE未通过而ABR结果正常者5例.结论229例高危儿经ABR测试听力异常者75例(32.75%),TEOAE测试异常者95例(41.48%).对高危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时,应同时采用TEOAE和ABR进行检测,并加强对致听力障碍因素的评估.  相似文献   

17.
Newborn hearing screening in Western Australi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IM: To report the preliminary findings of a pilot program to screen newborn babies for congenital bilateral permanent hearing loss. SETTING: The five largest maternity hospitals in Perth, Western Australia. Screening was gradually introduced over seven months from February to August 2000. PARTICIPANTS: All babies born at these hospitals after the introduction of hearing screening until 30 June 2001. METHODS: One or both of two automated screening devices were used: one measuring transient evoked otoacoustic emissions (TEOAE) and the other automated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s (AABR). If a "pass" was not obtained in both ears, screening was repeated. All babies who did not obtain a pass in either ear at follow-up were referred for audiological assessment. MAIN OUTCOME MEASURES: Prevalence of permanent bilateral hearing loss. RESULTS: Of 13 214 eligible babies, 12 708 (96.2%) received screening. The main reason for missing screening was early hospital discharge (309; 2.3%). Of the screened babies, 99% had a pass response in both ears at either the initial or follow-up screen. Twenty-three babies were referred for audiological assessment, and nine were diagnosed with bilateral permanent hearing loss (0.68/1000; 95% CI, 0.31-1.28). CONCLUSIONS: Despite our program meeting process quality indicators, our detection rate was low. Before extending the program to smaller hospitals, we need to validate our screening instruments and put in place a system to monitor false negative results.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就不能通过新生儿听力筛查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该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所收治的7072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耳声发射分析仪(OAE)来对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并对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在初次筛选的过程中,通过人数有5698例,通过率为80.57%,复筛的839例患者中通过人数有772例,通过率为92.01%,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导致新生儿不能通过听力筛查的主要危险因素有先兆流产、先天性耳廓、外耳道畸形、高胆红素血症。结论在对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的过程中,OAE可以将伴有先兆流产、先天性耳廓、外耳道畸形、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筛查出来,在临床中值得大力推广并普及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新生儿听力和聋病易感基因联合筛查的临床实践的可行性.方法选择从2012年9月-2013年7月在该市出生的6 057例新生儿进行听力和聋病易感基因的联合筛查,同时进行动态筛查及基因检测,新生儿听力动态筛查分初筛和复筛,初筛以快速脑干诱发电位(AABR)为主要筛查方式,如果不通过,30~42 d复筛,复筛不通过转诊该院耳鼻喉科诊断,采用如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BR),声导抗、多频稳态反应(ASSR)、CT等检查进行综合评估;同时对新生儿进行基因筛查,采取6 057例新生儿脐带(或足跟血)以检测常见易感基因(线粒体12S rRNA、SLC26A4(PDS)、GJB2)的突变情况.结果 动态听力筛查未通过新生儿375例,所占比例6.19%;耳鼻喉科诊断有120例中度听力损失、131例重度听力损失、80例极重度听力损失、44例听力正常.对6 057例新生儿行基因检测显示193例新生儿基因异常,其中1例为1494C〉T纯合突变、2例1555A〉G杂合突变、16例1555A〉G纯合突变、7例2168A〉G杂合突变、46例IVS7-2A〉G杂合突变、1例IVS7-2A〉G纯合突变、101例235delC杂合突变、4例235delC纯合突变、11例299_300delAT杂合突变、4例176_191del16杂合突变,阳性率为3.19%.结论新生儿听力和聋病的易感基因联合筛查作用显著,可以发现新生儿中存在和聋病相关的遗传基因,从而弥补其他筛查不能发现聋病新生儿的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