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脊柱外科导航的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计算机辅助手术导航系统的基本原理、关键技术、分类,介绍了计算机辅助手术导航系统在脊柱外科的临床应用范围,对比分析各类脊柱外科导航系统的区别,并对其应用前景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2.
计算机辅助导航手术系统将空间立体导航技术、计算机图像处理及可视化技术与临床手术结合起来,使手术器械的位置在术中通过影像实时显示,从而确保手术的安全。因精确性、安全性及快速性的特点使其在临床逐渐得到广泛应用,在脊柱、关节外科、创伤外科等方面也充分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神经外科导航手术的配合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一种人工智能化的神经外科手术辅助系统一显微手术导航系统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应运而生。它是一个由立体定向、计算机影像学、红外线信号追踪和机器人自动化技术结合的高科技产物,可以明显地提高神经外科手术精度和手术的整体质量。我院自2002年12月以来,采用美国枢法模公司提供的StealthStation神经导航系统(MACH4.0软件系统),  相似文献   

4.
计算机辅助导航在脊柱脊髓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Wang DJ  Yang J  Zhao JZ  Zhao YL 《中华医学杂志》2004,84(18):1554-1557
目的 对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在椎管内肿瘤及内固定手术应用中的精确性、安全性、易行性等进行了分析。方法2001年3月至2003年12月期间共在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下实施了41例脊柱导航手术:椎管内外占位性病变37例,内固定手术4例。其中男29例,女12例,年龄14~69岁,平均43岁。病变位于颈段9例,胸段17例,腰段13例,骶尾段2例。结果本组37例椎管内外占位患者中19例病变位于髓内,18例位于髓外,其中4例侵及椎管内外。其中神经鞘瘤9例,室管膜瘤10例,血管网织细胞瘤5例,脊膜瘤7例,星形细胞瘤4例,囊虫1例,骨母细胞瘤1例。占位性病变中手术镜下全切33例(89.2%),2例近全切除,2例大部切除。内固定手术4例,共植入26枚螺钉,未发生螺钉穿破皮质及损伤脊髓和神经根。术后患者恢复良好34例(82.9%),无术后感染及死亡病例。结论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作为一种手术辅助方法为医生实施脊柱脊髓手术提供了重要的帮助,它在精确性、安全性、易行性等方面达到了微创手术的要求,并且在术前计划、减少手术损伤、降低手术并发症及手术教学等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5.
手术导航系统是计算机技术、立体定向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结合发展的产物,现已适应微创外科的需要,广泛应用于神经外科、骨科、耳鼻喉科的手术应用.本文叙述了手术导航系统工作原理、结构组成、工作流程和当前涌现出的新功能、新技术.最后也指出了当前手术导航系统中的一些尚需改进的地方.  相似文献   

6.
钱军  邱贵兴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43):3095-3096
计算机影像导航是指在手术过程中,利用计算机技术将术前或术中患者影像数据、实际手术过程中患者的病变体位以及手术工具所在的坐标系统一起来,根据实际手术的需要对手术工具周围的组织作出相应的显示,对手术进行实时的导航。计算机导航技术是建立在立体定向手术的基础上的。立体定向技术需要一框架以作手术工具的导引。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科技和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导航技术实现了无框架引导,并进而开始应用到脊柱外科领域。骨科手术导航系统的应用大幅度减少了患者和医护人员的X线辐射,简化了手术操作,缩短了手术和麻醉时间,减少了患者的失血量和并发症的发生,无论给医生还是患者都带来了极大的益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一种有助于斜视手术设计的方法。方法:将影响手术结果的诸因素作为依据和参数,通过计算机训练一智能化的软件,用于指导手术设计。结果:该软件能协助手术医生进行手术设计,取得较好疗效。结论:可根据手术医生需要,设计相应的软件,满足不同类型斜视手术设计,积累经验,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各国学者通过多学科的交叉合作,结合经典立体定向技术,计算机医疗影像学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成功地设计开发了“神经外科显微手术导航系统”(Neurosurgical Microscopic Navigation System)。这是一种新一代的智能化手术辅助系统,该系统一方面通过现代放射影像学(CT,MR,PET等)和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技术的结合。重建三维医学影像模型,帮助神经外科医生在手术前更好的规划手术入路,对预行的手术操作进行虚拟演示,术中又可实时显示手术所到达的位置,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计算机导航系统在脊柱内固定术中应用时手术室护士的护理配合。方法应用计算机导航辅助进行脊柱内固定术共93例,植入椎弓根螺钉462枚,对手术前后的患者进行护理,观察置钉准确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结果术后经X射线摄片证实,置钉准确451枚,准确率达97.7%;手术室护士术中与手术者配合默契,手术医生满意率提高。结论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有效手段和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标本模拟手术实验,探讨计算机导航系统辅助股骨颈骨折经皮空心钉内固定的方法和价值。方法:使用计算机导航系统对15例股骨近端骨标本进行股骨颈空心钉置入的模拟手术,每例置入3枚空心钉,通过正、侧位X线片测量空心钉与颈干角、前倾角偏离角度;测量空心钉在股骨颈截面分散度来评价计算机导航系统的准确性,并与15例传统透视方法的测算结果比较;同时比较两种操作方法所需的钻孔次数。结果:采用计算机导航系统组空心钉在颈干角和前倾角的钉道偏离角度均小于传统透视组,螺钉在股骨颈截面分散度也明显优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钻孔次数上,计算机导航系统组也明显少于传统透视组(P<0.05)。结论:计算机导航系统可以用于辅助股骨颈骨折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操作,该方法具有提高空心钉准确性的优点,并且可明显减少钻孔次数。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标本模拟手术实验,探讨计算机导航系统辅助股骨颈骨折经皮空心钉内固定的方法和价值.方法:使用计算机导航系统对15例股骨近端骨标本进行股骨颈空心钉置入的模拟手术,每例置入3枚空心钉,通过正、侧位X线片测量空心钉与颈干角、前倾角偏离角度;测量空心钉在股骨颈截面分散度来评价计算机导航系统的准确性,并与1 5例传统透视方法的测算结果比较;同时比较两种操作方法所需的钻孔次数.结果:采用计算机导航系统组空心钉在颈干角和前倾角的钉道偏离角度均小于传统透视组,螺钉在股骨颈截面分散度也明显优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钻孔次数上,计算机导航系统组也明显少于传统透视组(P<0.05).结论:计算机导航系统可以用于辅助股骨颈骨折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操作,该方法具有提高空心钉准确性的优点,并且可明显减少钻孔次数.  相似文献   

12.
王满宜  王军强 《北京医学》2005,27(4):238-240
骨骼和其周围的肌肉等软组织构成了人体最重要和复杂的运动系统.在手术中,如何避开错综复杂的神经血管结构,以最小的手术侵袭,准确地固定和修复骨骼,一直是骨科医生的梦想和面临的挑战.计算机辅助骨科手术的出现,使这种梦想变为可能.计算机辅助外科手术(computer-assisted surgery,CAS)是一种基于计算机对大量数据信息的高速处理及控制能力,通过虚拟手术环境为外科医生从技术上提供支援,使手术更安全、更准确的一门新技术[1].CAS在骨科手术中的具体应用称为计算机辅助骨科手术(computer-assisted orthopedic surgery,CAOS).它综合了当今医学领域的先进设备: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数字血管减影(DSA)、超声成像(US)以及医用机器人(MR).利用CT、MRI、PET、DSA等的图像信息并结合立体定位系统(stereotactic localizationsystem),可对人体肌肉骨骼解剖结构进行显示和定位,在骨科手术中利用计算机和医用机器人进行手术干预[2].CAOS为骨科医生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和方法,在提高手术定位精度,减少手术损伤,实施复杂骨科手术,提高手术成功率方面有卓越的表现,虽应用时间较短,但应用日益广泛,受到各国骨科医生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刘强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7):495-497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达到不可逆转的阶段,即股骨头已经发生塌陷并继发骨性关节炎时,为了止痛和改善关节功能,关节置换手术是惟一可供选择的有效治疗方法。目前,国内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适应证的掌握,假体的选择以及术后康复功能锻炼等措施日益重视,已经逐渐趋于规范化,还有学者开始了人工关节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计算机辅助制造(CAM)技术,将个体化人工髋关节的设计、制造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计算机手术导航系统SpineNav-01辅助手术与传统X线透视辅助手术在辅助胸、腰骶椎椎弓根螺钉置入手术中的准确性和安全性,评价该手术导航系统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 方法 纳入33例接受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的患者,收集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按辅助手术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传统组,螺钉置入在X线透视辅助下完成;导航组,螺钉置入在基于术前三维CT数据的手术导航系统辅助下完成。术后三维CT评价两组螺钉的位置情况,比较两组螺钉置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记录每枚螺钉置入时间、置钉相关并发症,导航组另记录注册时间。结果 两组间年龄、性别以及螺钉节段分布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传统组共置入108枚螺钉,其中胸椎22枚,腰、骶椎86枚,准确率为73.1% (79/108),安全率为96.3% (104/108),出现神经相关并发症2例,1例接受翻修手术;导航组共置入108枚螺钉,其中胸椎30枚,腰、骶椎78枚,准确率为87.0% (94/108),安全率为100% (108/108),出现神经相关并发症1例。两组间螺钉置入准确率及安全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导航组螺钉置入准确性及安全性优于传统组。传统组每枚螺钉置入时间为2~5 min,平均3.2 min;导航组每枚螺钉置入时间为1~4 min,平均2.2 min;导航组共注册25次,每次注册时间3~9 min,平均4.8 min。 结论 基于术前三维CT数据的SpineNav-01手术导航系统能显著提高胸、腰椎椎弓根螺钉置钉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在手术导航辅助下显微手术切除脑型肺吸虫病灶的治疗经验。方法应用BRAIN—LAB手术导航辅助下显微手术切除11例脑型肺吸虫病灶。结果该导航系统能指导手术者准确定位,减少脑型肺吸虫病的术后并发症,11例病人恢复良好,术后复查未见复发。结论应用手术导航辅助下显微手术切除脑型肺吸虫病灶,提高了手术准确性,减少了复发的可能。  相似文献   

16.
背景:黄韧带骨化症是胸椎管狭窄和胸髓压迫的主要原因之一,减压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描述计算机辅助微创脊柱手术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效果。 方法:全部病例均在计算机导航系统辅助下施术,保留棘突和棘上韧带,采用高速磨钻微创切除相应节段的黄韧带骨化灶以解除脊髓压迫。脊髓功能采用JOA评分及治愈率进行评价。 结果:本组共14个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病例,平均随访时间为3.9年。JOA评分均值从术前6.1分,恢复至末次随访8.6分。治愈率为52.7%,其中包括优2例,良8例,可3例,无效1例。 结论:计算机辅助微创脊柱手术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舌异物的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4例舌异物患者的诊断与就诊治疗过程。结果3例患者舌异物常规手术取出,1例转湖北省口腔医院在计算机辅助手术导航系统导航下手术取出。结论CT扫描对舌异物的诊断确立及手术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1 计算机辅助脊柱手术的原理 计算机辅助脊柱手术的原理或多或少与导航系统在其它手术中的应用相似.其程序包括注册及椎弓根螺钉的置人.完成注册后,椎弓根螺钉的置入可以在实时3D图像监测下完成,操作变得简单易行(图1).  相似文献   

19.
在神经外科导航系统辅助下,将颅内肿瘤切除的手术配合。神经外科导航系统是通过高性能计算机结合现代神经影像技术、立体定向外科和显微外科技术所形成的系统。神经外科导航系统提高了手术定位准确性,降低了手术创伤,手术对边界不清的侵袭性肿瘤可以全部切除及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护士要认真做好术前准确,熟悉手术步骤、熟悉掌握各种器械和仪器的性能,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0.
冯家萍 《重庆医学》2005,34(2):315-315
导航系统是颅脑外科的辅助手段,它将传统的立体空间技术与现代的神经诊断技术、显微外科技术通过计算机综合在一起,可将颅内不同部位、不同体积大小的肿瘤病变进行三维立体定向及术中引导与监测,自动确定手术的入路点.再经显微镜的立体放大,同轴照明,帮助手术医生清晰地看到肿瘤的边界.明确切除范围,避免损伤正常的组织、血管和神经,该技术可用于各科类型的颅脑手术,尤其对传统手术难以达到的深部病灶,直径<1cm的细小病灶.我院手术室2002年2月~2004年2月应用美国Medtronic公司生产的Stelalthstation4.1神经导航系统,在显微镜下实施颅脑手术150例,现将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