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模式干预对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胎盘恢复及胎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6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及优质护理模式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大出血及感染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产前、产后总出血量低于对照组,同时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中实施优质护理模式干预对胎盘恢复效果更显著于常规护理,同时改善新生儿健康情况。  相似文献   

2.
刁俊春  干宁 《安徽医学》2014,(4):499-501
目的分析瘢痕子宫合并前置胎盘的高危因素及临床危害,提高对凶险型前置胎盘的认识及处理。方法选取92例前置胎盘患者,其中瘢痕子宫合并前置胎盘患者16例(研究组),非瘢痕子宫前置胎盘76例(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前情况及妊娠结局。结果研究组患者年龄≥35岁、孕产次≥3次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初次出血孕周〈34周及产前出血次数/〉2次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临床凶险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即剖宫产率、胎盘植入、产后出血、子宫切除的发生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围生儿结局影响不大,仅新生儿早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置胎盘是妊娠晚期严重的并发症,而瘢痕子宫合并前置胎盘易并发胎盘植入,产后出血等严重并发症,临床多表现凶险,产前需做好抢救准备,积极控制产后出血是治疗成功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4R危机管理护理在凶险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剖宫产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21年7月至2022年4月44例凶险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剖宫产患者(设为观察组),以及2020年9月至2021年6月44例凶险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剖宫产患者(设为对照组)进行前瞻性研究。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4R危机管理护理,比较两组术后住院时间、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和Kolcaba舒适状况量表(GCQ)评分。结果: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后出血发生率、贫血发生率、子宫切除率和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GCQ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4R危机管理护理可降低凶险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剖宫产手术患者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缩短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提高GCQ评分,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凶险性前置胎盘的临床护理措施和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妇科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终止妊娠时间、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中,有助于患者度过危险期,提高新生儿状况,降低并发症发生,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凶险性前置胎盘并植入对孕产妇和围产儿的影响。方法选取凶险性前置胎盘的孕妇4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6例和实验组25例。对照组孕产妇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后立即进行剖宫产,实验组孕产妇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后,保证孕产妇情况良好的情况下做好剖宫产准备。结果对照组孕产妇的产时出血量(2057±200)mL以及产后大出血情况(62.5%)明显高于实验组的产时出血量(1023±202)mL以及产后大出血情况(24.0%),对照组中围产儿的死亡率(12.5%)、窒息率(50.0%)明显高于实验组中围产儿的死亡率(0.0%)和窒息率(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凶险性前置胎盘的孕产妇来说,做好相应的检查和预防准备是有必要的,能够最大程度降低对孕产妇和围产儿的危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术前米索前列醇塞肛预防前置胎盘大出血的疗效。方法:存在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并有剖宫产指征的前置胎盘孕妇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术前未预处理,观察组术前给予米索塞肛,观察两组产后出血量、出血率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2 h和24 h平均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率1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产妇产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米索塞肛可有效减少前置胎盘产后出血量,降低产后出血率,对于预防前置胎盘大出血具有重要作用,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普通与凶险型前置胎盘病人的临床特点,同时比较手术治疗对2种类型前置胎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78例普通与凶险型前置胎盘病人纳入研究范围,其中普通型前置胎盘病人94例(对照组),凶险型前置胎盘病人84例(观察组)。经过详细询问病史和细致检查,总结2组年龄、妊娠时间、胎盘植入情况、附着部位和前置胎盘类型等一般资料。经手术治疗后,比较2组病人手术时间、出血量、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子宫切除及新生儿情况。结果对照组中前置胎盘发生于前壁者占75.5%,低于观察组的92.9%(P < 0.01);2组病人间完全型、部分型和边缘型前置胎盘构成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2组病人手术前血红蛋白(H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Hb高于观察组(P < 0.01)。对照组手术时间、出血量、输血量和产后大出血量均低于观察组(P < 0.01),术后母亲DIC发生率低于观察组(P < 0.05),母亲产后大出血、子宫切除率以及新生儿窒息、气管插管和死亡率方面2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置胎盘对母亲具有较大危害,特别是凶险型前置胎盘术中术后出血量较多,危害更甚。适时的手术治疗能够有效提高前置胎盘病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林伟斯  林锦治 《中外医疗》2012,31(29):64+66-64,66
目的分析前置胎盘类型和妊娠结局之间的关系。方法以2010年3月—2012年3月该院收治的300例前置胎盘孕妇为研究对象,依据产前超声检查结果,按类型将300例产妇分为3组:部分性前置胎盘组100例、边缘性前置胎盘组100例和完全性前置胎盘组100例,并对3组的母亲妊娠结局包括产科危险因素、围生儿结局进行比较。结果与其他两组比较,完全性前置胎盘组的剖宫产比例较高(P〈0.05),且孕次高于部分性前置胎盘组(P〈0.05);完全性前置胎盘组在产前产后出血、产前产后输血以及胎盘粘连比例均高于部分性前置胎盘组和边缘性前置胎盘组(P〈0.05);完全性前置胎盘组和部分性前置胎盘组孕妇在早产、接受抑制宫缩治疗以及胎盘植入发生方面比例高于边缘性前置胎盘组(P〈0.05);将3组在围生儿转新生儿、足月儿出生体重以及围生儿窒息方面两两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置胎盘类型会影响妊娠结局,研究结果表明,完全性前置胎盘是前置胎盘类型中的一个高危亚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欣母沛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单纯使用其他宫缩剂,观察组给予欣母沛子宫下段注射的资料方法。对比分析2组患者在接受治疗之后的产后出血情况及其子宫切除率。结果接受治疗后,观察组产后2h出血量为(380±28)mL,产后24h出血量为(460±32)mL,明显低于对照组[(960±240)mL、(1130±260)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子宫切除率为0.00%,对照组子宫切除率为8.33%(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中,采用欣母沛子宫下段注射的治疗方法,能够有效减少患者的术后出血量,明显改善患者的子宫切除情况,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戴翔 《中外医疗》2016,(12):96-97
目的:对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并发症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进行探析。方法研究对象为方便选取该院2013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30例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为观察组,同时选取该时间段中该院救治的200例普通性前置胎盘患者为对照组,以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产后出血量、新生儿体质量分别是(52.8±34.4) min、(1560±290)mL、(2135.4±269.6)g,对照组分别是(52.8±34.4)min、(1560±290)mL、(2747.6±641.5)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子宫保留成功率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新生儿窒息率、胎盘植入、产后出血率、输血率、DIC等分别是50%、33.3%、83.3%、60%、13.3%,对照组分别是8.5%、4%、35%、1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凶险性前置胎盘病情极为凶险,可导致患者死亡。  相似文献   

11.
陈艳  庞燕  廖妮虹 《现代医学》2014,(6):658-660
目的:探讨晚期妊娠凶险型前置胎盘的发病特点和妊娠结局,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将本院收治的40例晚期妊娠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列为A组,另选择同期住院60例普通型前置胎盘患者作为B组,比较并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前置胎盘分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胎盘植入、产后出血率、术中出血量、子宫切除率及输血率均明显高于B组(P〈0.05或P〈0.01);A组新生儿中早产儿、Apgar评分〈7分及死亡率稍高于B组,出生体重稍低于B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妊娠凶险型前置胎盘对产妇和新生儿有很大威胁,产科医生要采取多种手段降低剖宫产率,减少晚期妊娠凶险型前置胎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易姣  刘治春 《安徽医学》2018,39(3):303-305
目的 探讨剖宫产手术史对中央性前置胎盘(PP)患者妊娠情况和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安徽省妇幼保健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87例中央性PP患者,根据患者有无剖宫产史,将其分为剖宫产组(24例)与非剖宫产组(63例),剖宫产组患者再分为凶险性PP组和非凶险性PP组,分别比较剖宫产与非剖宫产组、凶险性和非凶险性PP组的妊娠情况及妊娠结局.结果 剖宫产组有人流史的患者比例为70.83%、产后出血量≥1000 mL 的发生率为25.00%、胎盘植入发生率为20.83%,均高于非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凶险性PP组胎盘植入的发生率为38.46%,高于非凶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央性PP可导致产后出血及胎盘植入的发生,特别是有剖宫产史的患者,产后出血量(≥1000 mL)及胎盘植入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应严格限制无指征的剖宫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凶险型前置胎盘的临床处理及治疗对策。方法调查对象为我院2009年1月~2013年10月住院分娩的130例前置胎盘病例,其中观察组(n=65)凶险型前置胎盘产妇根据个体病情采取剖宫产术中保守性手术(包括局部缝扎、宫腔填塞纱条、子宫动脉结扎)、术中应用欣母沛预防产后出血等综合处理,与对照组65例(n=65)普通型前置胎盘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胎盘植入发生率、术中出血量、剖宫产术中保守性手术率、子宫切除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凶险型前置胎盘产时、产后出血风险增大,预防性应用欣母沛可降低产后出血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凶险型前置胎盘对孕妇的危害性,提高对凶险型前置胎盘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凶险型前置胎盘孕妇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植入组8例,非植入组15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胎盘植入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产后出血量及子宫切除率与非植入组比较明显增高(P〈0.01)。结论植入型凶险型前置胎盘给产妇生理、精神造成巨大伤害。掌握好剖宫产指征从而降低剖宫产率是减少凶险型前置胎盘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凶险型前置胎盘的诊断方法和止血方式。方法回归性分析浙江萧山医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期间住院分娩的17例凶险型前置胎盘和85例普通型前置胎盘病例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和止血方式。结果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的孕次显著多于普通型(P〈0.05);胎盘位置为中央型的比率显著多于普通型;合并胎盘植入率、产后出血率及出血量、子宫切除率、输血人数和输血量均显著高于普通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诊断凶险型前置胎盘具有准确性高、无创伤、简单易行、对胎儿无影响等优点。根据诊断结果对凶险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孕妇进行准确评估,尽力减少术中或产后出血,以减少子宫切除率,保障产妇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6.
裴英桂 《中外医疗》2016,(12):87-88
目的:整理该院剖宫产至凶险型前置胎盘孕产妇的临床治疗资料,探讨剖宫产至凶险型前置胎盘孕产妇的治疗效果。方法整群选取该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48例剖宫产至凶险型前置胎盘孕产妇,将其作为研究组,另选48例普通前置胎盘孕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产妇的产后出血量以及子宫切除率。结果研究组孕产妇出现胎盘粘连率为60.41%,对比组孕产妇出现胎盘粘连率为33.33%,两组患者的胎盘粘连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至凶险型前置胎盘的发病率较低,在术后出血量上明显的高于普通前置胎盘,对出现凶险型前置胎盘的孕产妇宜进行子宫全切治疗,以保证孕产妇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凶险性前置胎盘并发产后大出血患者的子宫切除时机.方法 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凶险性前置胎盘并发产后大出血后行子宫切除术的患者70例,其中以剖宫产后立即切除子宫的32例作为对照组,38例在进行保守治疗失败后再切除子宫的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出血情况、手术时间及术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出血量为(5 966.5±467.6) ml,大于对照组的(5 432.7±523.8)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为(3.78±0.97) d,少于对照组的(4.58±1.06) d,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天数[(7.23±3.55) d]与对照组[(7.86±2.91)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抗生素应用时间、发生并发症患者数和病死率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凶险性前置胎盘并发产后大出血患者剖宫产后先进行保守治疗,保守治疗失败后再进行子宫切除,不会增加孕产妇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前行腹主动脉球囊预置,术中暂时阻断腹主动脉对母婴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7年3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妇幼保健院产科住院分娩的86例凶险性前置胎盘病例资料.其中,观察组31例,剖宫产术前行腹主动脉球囊预置术,术中暂时行腹主动脉阻断;对照组55例,剖宫产术前未行腹主动脉球囊预置术.比较两组对象术中、术后情况,相关并发症差异及新生儿结局.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925.81±513.79)mL,输血量为(412.90±557.82)mL,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为(1345.45±841.31)mL,输血量为(786.36±1061.07)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对象手术时间、胎盘植入率、新生儿体质量及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合并胎盘植入的病例中,两组对象手术时间及子宫切除率分别为(81.57±20.07)min、14.3%和(112.25±25.80)min、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凶险性前置胎盘尤其是合并胎盘植入的对象,剖宫产术前行腹主动脉球囊预置可有效控制术中出血量,减少输血量,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子宫切除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完全穿透性凶险型前置胎盘的临床诊治策略,提高对其临床特征的认识,降低对孕产妇危害性。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9月~2012年10月在我院住院并行剖宫产术的90例产妇临床资料,其中23例为完全穿透性凶险型前置胎盘,设为实验组,67例为普通前置胎盘,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胎盘植入率、子宫切除率、ICU转人率。结果实验组在术中出血、胎盘植入率、子宫切除率、ICU转人率方面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完全穿透性凶险型前置胎盘给孕产妇造成严重的危害,掌握好前次剖宫产指征。降低凶险型前置胎盘的发生几率。临床处理时高度重视,做最充分的准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多学科团队(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诊疗模式的临床特点及其对凶险性前置胎盘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住院分娩的单胎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76例,根据开展MDT诊疗模式的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为专科诊疗模式,观察组为MDT诊疗模式。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大出血率、子宫切除发生率、总出血量、产后出血率、临床用血情况、产褥感染率及新生儿的分娩结局。结果 对照组23例,观察组53例,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大出血发生率、子宫切除率、产后出血率以及异体输血率、异体输血量均有明显降低(P=0.01,P=0.002,P=0.000 2,P=0.001,P=0.007,P=0.001,P=0.006),但两组总出血量、产褥感染率、新生儿窒息率、出生体重无明显差异。自MDT诊疗模式开展以来无新生儿死亡。结论 采用MDT诊疗模式可优化凶险性前置胎盘围术期管理流程,有效减少术中出血和大出血发生率,降低子宫切除率,改善母儿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