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治疗依从性及自知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不同阶段自知力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将80例精神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和常规医疗护理服务,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健康教育.观察8周.于健康教育前及8周末采用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简明精神病量表评定两组患者的自知力及精神症状.结果 健康教育8周末,两组简明精神病量表评分均较健康教育前显著下降,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评分均较健康教育前显著升高,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但研究组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评分较对照组升高更显著(P<0.01).研究组服药依从性较健康教育前有显著性提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则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 健康教育能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的康复,有效提高治疗依从性,更有利于帮助患者早日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康复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两组均应用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康复干预治疗.观察住院全程.于入院及出院时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评定临床效果,同时评定服药依从性.结果 两组出院时简明精神病量表评分均较入院时显著下降(P<0.01),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评分均较入院时显著升高(P<0.01);同期两组间比较,简明精神病量表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评分研究组出院时显著高于对照组(t=6.725,P<0.01).6周末,研究组服药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12.243,P<0.01).结论 在精神分裂症治疗过程中实施康复干预能显著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3.
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及陪护家属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陪护家属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将21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家属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8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与护理,研究组患者及家属接受相关健康教育。于出院时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评定患者的精神症状,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评定患者自知力水平;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评定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陪护家属采用治疗依从性问卷评定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结果研究组简明精神病量表、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和治疗依从性量表评分的减分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家属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分减分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家属(P〈0.01)。结论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知力、治疗依从性和病情的康复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并能显著改善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家庭对患者的支持度与监护能力,有利于患者的家庭治疗,对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综合干预对社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作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对社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将100例经住院治疗缓解出院并随访1年的社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随访1年,研究组实施综合干预,对照组常规门诊复查.结果:研究组患者1年后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自测健康评定量表、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量表总分及各子量表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服药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干预能较好巩固社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对恢复自知力、改善服药依从性、减少复发、促进社会功能康复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自知力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恢复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淄博市第五医院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研究组在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自知力教育,对照组单纯采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均治疗6周。以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和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进行评定,观察两组患者自知力恢复情况及服药依从性变化。结果研究组ITAQ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服药依从性从性明显提高,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研究组BP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自知力教育可有效恢复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  相似文献   

6.
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将8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 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研究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干预,对照组单用药物治疗。两组在入院1w内和出院时 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及服药依从性进行评定和对比分析。结果 入院时两组简明精神病评定量 表、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出院时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两组入院1w内服药依从性比 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入院6w后研究组服药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对精神分裂症 患者不同阶段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可以不同程度地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和自知力。  相似文献   

7.
张菊英  毕翠云 《现代护理》2006,12(8):733-735
目的探讨家庭化管理和教育对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康复的影响.方法对50例住家庭式病房的精神分裂症病人(研究组)实施家庭化管理和教育,并与50例住封闭式病房的精神分裂症病人(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8周.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自制满意度/舒适度问卷(QSC)和住院天数作为评价工具.结果入院时BPRS、ITAQ评分2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8周后,BPRS、ITAQ评分2组间差异均存在显著性(P〈0.05或P〈0.01).8周后研究组病人QSC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平均住院天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家庭式病房住院病人实施家庭化管理和教育,可提高住院精神病病人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家庭化管理和教育对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康复的影响.方法对50例住家庭式病房的精神分裂症病人(研究组)实施家庭化管理和教育,并与50例住封闭式病房的精神分裂症病人(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8周.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自制满意度/舒适度问卷(QSC)和住院天数作为评价工具.结果入院时BPRS、ITAQ评分2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8周后,BPRS、ITAQ评分2组间差异均存在显著性(P<0.05或P<0.01).8周后研究组病人QSC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平均住院天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家庭式病房住院病人实施家庭化管理和教育,可提高住院精神病病人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同伴支持在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新乡市在社区管理的纳入国家严重精神障碍信息系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试验组在对照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接受为期6个月的同伴支持,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定期访视。在干预前、干预后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康复状态量表对两组进行测评,评估干预效果。结果 试验组49例、对照组47例完成研究。干预后,试验组简明精神病量表、康复状态量表得分低于对照组,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 同伴支持可以改善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和对治疗的态度,促进其社会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综合心理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两组均常规单一应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心理干预,观察24周.于综合心理干预前及干预6周、12周、18周、24周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和大体评定量表评定临床疗效,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评定自知力状况;于综合心理干预前及干预12周、24周末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评定社会功能.结果 治疗与干预后,两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评分均持续性下降,干预24周末干预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5或0.01),而大体评定量表评分两组均呈持续性升高,干预24周末干预组较对照组升高更显著(P<0.05或0.01).结论 综合心理干预可促进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的恢复,显著改善精神症状和心理健康状况,提高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有利于患者的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社区康复与住院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68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两组,每组84例,研究组实行封闭式管理的住院治疗,对照组实行开放式管理的社区康复治疗,观察3mo,随访6mo。于治疗前后及随访6mo末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评定临床疗效,社会功能缺陷筛查量表评定社会功能缺陷状况;于随访6mo末测评两组患者复发率和成本与费用。结果治疗后两组简明精神病量表总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1);同期两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6mo末两组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社会功能缺陷筛查量表评分与治疗前无显著变化(P〉0.05);对照组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且显著低于研究组(P〈0.01)。研究组复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总体成本是对照组的3.02倍。结论社区康复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总体疗效与住院治疗相当,但在改善患者社会功能、降低复发率、减轻经济负担等方面均优于住院治疗。  相似文献   

12.
社区独立技能训练预防精神分裂症复发的研究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目的探讨社区独立技能训练对降低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率、提高社会功能的作用.方法将120例临床康复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技能训练组和对照组.采用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量表(SAPS)、阴性症状量表(SANS)、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自知力及治疗态度问卷(ITAQ)和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对两组患者进行1年内康复状态的评估.结果 1年末训练组BPRS、 ITAQ、SDS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训练组服药依从性及自行管理药物的能力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1年内训练组复发率(9%)和再入院率(6%)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36%和30%),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社区独立技能训练有助于改善精神分裂症残留症状,降低社会残疾程度,对保持精神分裂症患者良好的远期疗效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社区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社区干预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 方法 抽取我院青杠林社区服务站4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设为干预组,抽取相邻的雷公滩服务站4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设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专科医院的电话和其他方式的随访活动.干预组同时接受社区系统康复干预,观察1 a.于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1 a末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阳性症状量表、阴性症状量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评定两组康复效果,统计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服药依从率及复发率. 结果 两组患者入组时各量表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干预后干预组各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或0.01),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服药依从率干预组显著高于对照组(χ2=8.71,P<0.01);1 a复发率干预组显著低于对照组(χ2=11.11,P<0.01). 结论 社区干预可显著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进一步改善残留症状,降低复发率,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开展社区康复工作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抽取广东省中山市22个康复站治疗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300例设为研究组,抽取同期在中山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300例设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1a的观察,于人组时、人组后第3mo、6mo、9mo、12mo末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评定两组患者的疾病状况及社会功能状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调查后各时段简明精神病量表评分及减分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评分人组后12mo末显著低于人组时(P〈0.05);对照组入组后各时段评分均显著低于人组时(P〈0.01),但9mo、12mo末与6mo末是比较呈逐渐回升趋势;研究组入组时及人组后第12mo末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O.01)。结论开展社区康复工作对慢性精神分裂患者的治疗以及社会功能的恢复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喹硫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阴、阳性症状和社会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研究组口服喹硫平治疗,对照组口服舒必利治疗,观察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第1周、4周、8周末、出院1月末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阴性症状量表、阳性症状量表评定精神症状,于治疗前和出院1月末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评定社会功能缺陷状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简明精神病量表、阴性症状量表、阳性症状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1);治疗第1周末,研究组各量表评分均较对照组下降显著(P〈0.05或0.01),其他时段评分两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两组出院1月末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研究组总分及职业功能、社会活动、家庭活动、生活能力因子分均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5或0.01)。结论喹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显著且与舒必利相当,但喹硫平起效更快,对社会功能缺陷的改善显著优于舒必利。  相似文献   

16.
唐红  方春霞  朱慧 《上海护理》2007,7(6):14-16
目的探讨社会技能训练程式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纳入我院社区开放管理体系,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随访,观察组按照社会技能训练程式进行为期15周的训练。并于训练前后以及半年后随访时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Morningside康复状态量表(MRSS)和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定所有患者精神症状和社会功能。结果实际完成94例,训练组48例,对照组46例,两组患者入组前BPRS、MRSS和SD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15周后,两组间BPRS(P<0.05)、MRSS和SD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训练结束半年后随访时,两组间BPRS、MRSS和SDSS评分差异进一步扩大。结论社会技能训练程式可以显著改善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并使其尽可能地掌握健康生活知识,提高社交能力,改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7.
开放式管理模式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作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蒲金玉  李燕  段艳蕊 《中国康复》2004,19(5):317-318
目的探讨开放式管理模式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作用。方法5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别在开放式管理模式(开放组)和封闭式管理模式的病房内(封闭组)治疗,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和服药依从性等量化指标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在入院治疗4、8周时开放组与封闭组BPRS和NOSIE总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0.01);出院时及出院后6及12个月末SDSS评分开放组显著低于封闭组(P<0.01);服药依从性亦优于封闭组(P<0.05)。结论开放式管理模式对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有良好的作用,且能提高其服药依从性,延缓社会功能衰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社区康复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对社区109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社区康复干预,观察1a。于干预前后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简明精神病量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阴性症状量表评定临床疗效。结果人组患者中87.16%存在不同程度的精神残疾,轻度精神残疾患者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总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支持利用度因子分均显著高于中度以上精神残疾患者(P〈0.05或0.01)。康复干预1a后,简明精神病量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阴性症状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0.01)。结论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大多数存在不同程度的精神残疾,系统化的社区康复干预和家庭干预,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社会支持度,改善社会功能,有利于患者的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19.
社区康复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疗效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社区康复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患者的疗效及意义。方法:将6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社区康复组(研究组)和住院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30例,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历时1的。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30)、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选量表(SDSS)和复发率等进行评估。结果:与入组时比较,在6个月末和1年末,研究组的BPRS、NOSIE、SDSS各量表总分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01)。复发率(0%)也低于对照组(20%),结论:社区康复疗法能有效控制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并可显著降低复发率,是实施慢性精神分裂症康复治疗的重要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