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B和C型与阿德福韦酯的疗效关系。方法选取应用阿德福韦酯10mg/d进行抗病毒治疗12、24、36、48周的13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微板核酸杂交-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分析基因型,评价阿德福韦酯治疗不同基因型HBV的疗效。结果 136份样本中,HBV基因B型39份,HBV基因C型97份。在治疗12、24、36、48周时,B基因型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变化、血清HBVDNA水平下降比例≥2log10及完全抑制情况与C基因型患者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所观察的样本中,阿德福韦酯的抗病毒疗效与HBV基因B型和C型均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双环醇片联合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双环醇片联合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随机选择13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2组接受治疗,试验组,68例,每日口服双环醇片75mg,同时使用胸腺肽20mg,肌内注射,隔日一次,对照组,67例,仅给予每日口服双环醇片75mg,2组均连续用药24周。观察治疗前后血清氨基转移酶水平及血清病毒学标志方面的改变。结果2组血清氨基转移酶均得到明显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HBeAg阴转率(35.3%)显著高于对照组(19.4%)P〈0.05,HBeAg血清转换率(22.0%)虽高于对照组(14.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BVDNA阴转率(36.7%)显著高于对照组(20.9%)P〈0.05。2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双环醇片和胸腺肽联合应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提高抗病毒疗效且安全。  相似文献   

3.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及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43,自引:1,他引:43  
目的了解常州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特征,探讨其基因型与肝功能损伤、病毒复制水平及对拉米夫定疗效的关系. 方法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 (nest-PCR), 扩增乙型肝炎病毒S基因区, 用末端标记方法对PCR产物标记并直接测序, 测序结果和GenBank中登录的标准基因型序列相比较. 结果对该地区146份不同HBV感染者血清HBV DNA进行了基因分型,B型51份 (34.9%),C型95份(65.1%),未发现B、C以外其他基因型;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分别为383.8±335.7IU和364.3±333.7 IU,(t=0.335,P>0.05)、HBV DNA含量分别为107.795±1.22和107.69±1.19拷贝/毫升(t=0.138,P>0.05)、HBeAg 阳性数分别为36/51和64/95,(χ2=0.159,P>0.05);104例慢性乙型肝炎中B型为43例、C型为61例,28例肝硬化和肝癌患者检出B型4例、C型24例,二组比较χ2=7.65,P<0.01;23例B基因型患者和45例C基因型患者接受48周以上拉米夫定治疗,48周后反跳者B型为18例,C型为14例,χ2=13.49,P<0.001.结论本地区HBV DNA基因型为B型和C型;二种基因型丙氨酸转氨酶水平、病毒复制水平和HBeAg表达水平差异均无显著性;C基因型与肝硬化和肝癌关系密切;拉米夫定对C基因型患者的疗效强于B型.  相似文献   

4.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37,自引:1,他引:36  
目的 扩增病毒S基因区,建立基因分型方法。方法 利用基因库软件及PCR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RFLP,用慢性无症状携带者的血清,扩增病毒S基因,建立新的分型方法。用此方法对我国部分地区慢性无症状携带者(AsC)及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HBVDNA进行了调查。对广州、重庆、北京、沈阳等地区慢性无症状携带者的HBVDNA进行分型。结果 广州,B型328%、C型427%、BC混合型230%、其他16%;重庆,B型350%、C型400%、BC混合型250%;北京,B型250%、C型500%、BC混合型250%;沈阳,B型111%、C型889%。结论 新的基因分型方法,简化了传统的基因序列分型法,结果可靠,操作相对简便。我国HBVDNA的基因型以C型和B型为主。广州地区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的HBV基因型,肝硬化患者以C和B混合型为主,占500%,HBVDNA毒株的混合感染,有可能加重肝组织的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B/C混合基因型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与干扰素α(IFN—α)治疗效果的相关性。方法经IFN—α治疗的HBeAg阳性B/C混合基因型CHB患者,采集治疗基线及治疗12周后血清,扩增HBV全基因组并进行克隆,每份标本17—20个克隆测序并进行序列分析及分子进化分析。结果2例HBeAg阳性B/C混合基因型感染CHB患者,优势病毒株均为C型毒株。经IFN-α治疗后,1例发生完全病毒学应答,1例发生部分病毒学应答并且治疗后B基因型病毒株完全清除。完全应答者与部分应答者治疗前C基因型准种复杂度为0.5562VS0.6305,部分病毒学应答者治疗后全基因组准种复杂度高于治疗前C基因型准种复杂度(0.6305VS0.7200),全基因组核苷酸水平的平均遗传距离高于治疗前(0.00454VS0.00648核苷酸替换/位点)。结论(1)B/C混合基因型感染CHB患者优势病毒株为C型毒株。(2)B基因型病毒株对干扰素的敏感性高于C基因型,B/C混合基因型感染患者治疗后病毒准种复杂度及准种多样性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在慢性乙肝儿童中HBV基因型分布特性及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HBV引物特异性基因分型原理,建立巢式PCR方法 对404例儿童慢性乙型肝炎患儿的血清HBVDNA基因进行分型.结果 在儿童慢性乙肝中HBVDNA基因型主要为8型(24.5%)和c型(70.5%),其中南方儿童的8型感染率(38.7%)明显高于北方(21.3%,P=0.002)儿童,北方儿童以C型(73.3%)感染为主.B/C型的感染无性别、年龄和母婴传播途径差异.儿童慢性HBV感染者B、c不同的基因型,肝功受损程度(P=0.4796)、血清HBeA9阳性率、HBV DNA病毒载量及肝脏炎症(P=0.209)、纤维化程度(P=0.17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BVDNA基因型分布在儿童虽然存在南北方地域的差异,但无母婴传播、病毒复制和肝脏损伤等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我国患者HBV基因B和C型与国产阿德福韦酯片(ADV)疗效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随机、有限双盲、安慰剂(PLB)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方法.筛选合格的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患者按照2:1的比例,随机分为试验组(ADV+ADV组:ADV 10 mg/d,治疗48周,疗程48周,共145例)、对照组(PLB+ADV组:PLB 10 mg/d,24周后改用ADV 10 mg/d,治疗24周,共71例).用PCR-RFLP(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的方法检测患者血清中乙肝病毒基因型.结果 HBV基因型主要为C型,占66.7%,B型占25.2%.B型多见于广州患者,较C型患者明显年轻(26.98岁 vs 31.71岁,P=0.001),既往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明显较少.感染B基因型患者48周血清中HBV DNA与基线相比平均下降(-3.86±1.44)log10拷贝/ml(ADV+ADV组)和(-3.63±2.10)log10拷贝/ml(PLB+ADV组),与C基因型患者的(-3.87±1.24)log10拷贝/ml(ADV+ADV组)和(-3.41±1.82)log10拷贝/ml(PLB+ADV组)相比,无明显差别,P>0.05.B和C基因型患者的血清学应答(HBeAg阴转率和HBeAg/HBeAb血清转换率)间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感染乙肝病毒B基因型和C基因型的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应用国产阿德福韦酯片10 mg/d治疗均可取得显著的抗乙肝病毒复制作用,疗效在不同基因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中国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中HBV基因型的分布特点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型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法,对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共2922份HBV感染者血清标本进行基因型检测,同时检测相关病毒学及肝功能生化指标,分析基因型分布特点及临床意义。结果2922例HBV感染者中,B、C、B/C、D基因型分别占15.9%、83.5%、0.41%、0.21%,未发现其他基因型。北方地区c基因型占绝大多数,南方地区浙江、江苏地区以c基因型为主,广东、湖南、湖北、江西以B基因型为主。B基因型较c基因型HBV感染者平均年龄小(P〈0.001);C基因型HBV感染者HBeAg阳性率较B基因型高(P=0.023);B基因型HBV感染者乙型肝炎病毒载量较c基因型高(P=0.038);C基因型HBV感染者CHE、ALB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6)。结论中国HBV基因型以B、c基因型为主,仅少量的B/C和D基因型。北方地区以c基因型为主,南方地区c基因型明显减少,部分南方地区以B基因型为主。c基因型HBV感染者年龄较大、HBeAg阳性率高、HBVDNA载量低,病情较重。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阿德福韦酯治疗黎族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疗效与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的关系。方法 42例HBeAg阳性、HBVDNA〉105copies/ml、ALT〉2倍正常值上线的黎族CHB患者,每天口服阿德福韦酯胶囊10mg,治疗48周。在治疗前及治疗后48周,动态观察HBeAg、HBVDNA和ALT的变化。结果 42例患者中,HBVC型是优势基因型(57.14%),其次为B型(38.10%),也有D型(2.38%)和C+D型混合感染(2.38%)的存在。经阿德福韦酯胶囊治疗48周后,B型患者HBeAg阴转率(37.50%)、病毒应答率(56.25%)和血清ALT复常率(62.50%)均高于C型的29.17%、50.00%和54.17%,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C型是海南岛黎族HBeAg阳性CHB患者的优势基因型,HBV基因型可能对阿德福韦酯的治疗效果无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拉米夫定初始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应答不佳者基因型特点及其演变规律.方法 应用克隆测序法检测3例患者(S1患者、S2患者、S3患者)拉米夫定初始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12个月以上病毒学应答不佳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基线、治疗4周、12周、24周、48周、60周HBV基因型,每个时间点各随机挑取25个克隆进行鉴定并测序.结果 3例初始联合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治疗慢型乙型肝炎应答不佳患者各时间点的总克隆数为398份,其中S1患者在基线时C基因型(8.3%)和B基因型(91.7%)共同表达,但B基因型占绝对优势(22/24).治疗60周时C基因型占绝对优势(100%).S2和S3患者在基线时仅表达B基因型,在治疗过程中,B基因型逐渐“漂移”为C基因型,治疗60周时,C基因型占绝对优势(S2中占75%,S3中占100%).结论 克隆测序可以更好的反应整体的基因型水平;在长期药物压力下HBV基因型从B基因型逐渐向C基因型演变,是导致拉米夫定初始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应答不佳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邯郸市乙肝病毒基因型分布情况,并探讨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采用PCR—RFLP方法对邯郸108份HBV感染者的血清进行基因型分型,并结合转氨酶和HBV—DNA结果,分析乙肝病毒基因型的临床意义。结果邯郸市慢性乙肝人群感染的HBV主要以C基因型为主,占93.5%,B基因型占6、5%。不同性别感染基因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肝生化指标ALT、AST、TB比较提示c基因型患者的肝脏炎症似乎比B型患者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基因型的患者血清HBeAg阳性率高于B基因型。C基因型的患者血清HBV—DNA略高于B基因型,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邯郸市慢性乙肝人群感染的HBV主要以C基因型为主。C基因型患者血清HBeAg阳性率高于B基因型,C基因型患者与B基因型相比肝脏炎症较重,HBV—DNA略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临床病理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临床及病理表现的相互关系.方法对9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HBV基因分型,并与其临床生化结果、病毒定量和肝组织病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B基因型16例(17.4%),C基因型71例(77.2%),B+C混合型3例(3.2%),未分出型2例(2.2%),其中B和C基因型在丙氮酸转氨酶水平分别为(82.6±82)U/L和(84.7±71.5)U/L,病毒复制水平Log值分别为(5.8±1.4)和(5.9±1.5),C型患者中有8例病理诊断为肝炎肝硬化,但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B型和C型慢性肝炎患者在丙氨酸转氨酶、病毒复制、HBeAg表达水平及肝脏病理炎症和纤维化程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索阿德福韦酯联合双环醇治疗老年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人选96例老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口服阿德福韦酯片( 10 mg/d)联合双环醇片(25 mg,tid);对照组口服阿德福韦酯片,10 mg/d;两组疗程均为24周.观察治疗前后血清ALT和AST、病毒学标志物的改变.结果 治疗前与治疗24周末,治疗组ALT分别为( 208.44±94.22)和(34.47±12.79) U/L,对照组ALT分别为(205.73±96.48)和(44.20±21.96)U/L(组间相比,P<0.01);治疗组AST分别为(191.69±84.72)和(37.21±14.31) U/L,对照组AST分别为(189.25±86.17)和(44.20±21.96)U/L(组间相比,P<0.01).治疗24周末,治疗组和对照组ALT的复常率分别为76.6%和54.5%,AST的复常率分别为72.3%和50.0%(组间相比均为P<0.05);HBV DNA滴度分别下降了(3.1±1.40)lgIU/ml和(2.98±1.17) lgIU/ml(组间相比P>0.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阿德福韦酯联合双环醇治疗老年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肯定,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4.
沈阳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沈阳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和特点。方法 应用半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乙型肝炎病毒P基因,将PCR产物应用ABI377自动测序仪直接做核苷酸序列分析,并用DNA STAR软件进行种系发生分析及基因型鉴定。结果 HBV DNA标准株P基因片段可进行基因分型。在沈阳地区慢性HBV感染者中可检出基因型B、C和D,检出率分别为22%、50%和28%,基因型C分布与基因型B、D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慢性HBV携带者间各基因型间分布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测定HBV DNAP基因序列片段可进行HBV DNA基因分型。沈阳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有基因型B、C和D型,其中基因型C为优势基因型。  相似文献   

15.
广西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目的 了解广西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流行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套式PCR扩增检测广西南部和北部[桂南和桂北]的各型乙型肝炎患者和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共161份血清HBV DNA,阳性者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方法、直接测序法或克隆测序法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广西HBV各种基因型分布比例:基因型A占3.7%,基因型B 21.7%,基因型C 72.7%、基因型D 1.2%;未发现基因型E、F、G和H。基因型C在慢性肝炎、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患者组中流行呈增加趋势,基因型B的流行与基因型C比较呈相反趋势(主要在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和急性肝炎流行率相对较高);基因型C组的HBeAg阳性率显著高于基因型B组,而基因型C组抗—HBe阳性率显著低于基因型B组。在基因型C组的肝脏损伤(ALT)比基因型A和B组更为严重;而在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组中,基因型C在桂南的流行率显著高于桂北,基因型B的情况则相反。结论 ①广西主要流行的HBV主要为基因型B和C,桂南主要为HBV基因型C,桂北则主要为HBV基因型B,提示广西HBV基因型由于其流行分布的不同与广西肝癌发病率桂南高于桂北有关。②基因型C与较严重的肝脏疾病如肝癌的发生有关。③首次发现广西的急性肝炎、慢性肝炎存在少量的HBV基因型A型、D型和B C的混合型的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