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益心康对柯萨奇B_(3m)病毒性心肌炎小鼠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 :实验观察中药复方益心康 ,对实验性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细胞保护作用和对心肌细胞内病毒复制的抑制作用。方法 :诱导Balb/c小鼠形成病毒性心肌炎模型 ,分别予益心康、病毒唑稀释液、生理盐水灌胃。测每个小鼠血清磷酸肌酸激酶 (CK)及其同功酶MB(CK -MB) ,测心肌细胞感染CVB3mRNA量。结果 :中药治疗组小鼠的血清CK和CK -MB明显低于其它两个治疗组。中药治疗组小鼠的心肌细胞含有的病毒RNA量明显少于其它两个治疗组。结论 :益心康对柯萨奇B3m病毒性心肌炎小鼠有保护作用 ,并抑制柯萨奇病毒B3m在心肌细胞中的复制。  相似文献   

2.
柯萨奇B组病毒(CVB)是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VMC)的主要致病原,该病毒与心肌炎、心肌病的发生具有高度的相关性[1],但临床治疗VMC仍缺乏有效的抗病毒药物.本研究采用体外培养心肌细胞技术,选用CVB3作为致病病毒,观察芪冬颐心对培养心肌活细胞的直接作用,从而证明了该制剂对VMC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药防治柯萨奇B_3病毒性心肌炎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综述了近年关于中医药防治柯萨奇 B3 病毒性心肌炎(CVB3 - VMC) 的实验室研究。其中单味中药以黄芪、人参、苦参等为主 ,中药复方则以多种自制方药 ,通过离体细胞培养和柯萨奇 B3 病毒亲心肌株 (CVB3 m) 诱导 VMC的整体动物实验模型 ,采用微量细胞培养、同位素示踪、细胞微电极、血清药理学、分子杂交等技术和方法 ,从抑制 CVB3 m繁殖、调节细胞免疫作用、保护心肌细胞的角度进行较深入的实验室研究。  相似文献   

4.
王冰梅  侯宜  赵一晖 《中医药学刊》2004,22(6):1078-1079
柯萨奇B组病毒(CVB)是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VMC)的主要致病原,该病毒与心肌炎、心肌病的发生具有高度的相关性,但临床治疗VMC仍缺乏有效的抗病毒药物。本研究采用体外培养心肌细胞技术,选用CVB3作为致病病毒,观察芪冬颐心对培养心肌活细胞的直接作用,从而证明了该制剂对VMC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病毒性心肌炎 (VMC)可发展为扩张型心肌病 ,严重危害患儿身心健康。而柯萨奇B病毒 (CVB)是导致病毒性心肌炎的主要病原之一[1]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 ,对本病的发病机制研究有了很大突破 ,但治疗方面仍无大进展。国外主要着手于CVB3m感染的疫苗研制[2 ] ,国内研究者采用中医药治疗本病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尤其是近几年由于中药制备工艺的改进 ,许多中药提取物或中药有效成分抗CVB3m的研究逐渐增多 ,笔者从实验研究的角度对中药抗CVB3m的方法评述如下。1 中药抗CVB3m心肌炎的体外实验研究方法近几年 ,随着细胞培养技术 ,尤其…  相似文献   

6.
草苁蓉提取物抗柯萨奇B3病毒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引起病毒性心肌炎 (VMC)的病毒中以柯萨奇病毒B族 1~ 5型最多见 ,其次为柯萨奇病毒A族、埃柯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1 ] 。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但目前国内外对本病尚无公认的有效治疗措施 ,因此VMC防治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实验体外培养的SD大鼠搏动心肌细胞 ,通过生化检测的研究方法初步探讨了草苁蓉提取物对感染CVB3的心肌细胞的抗病毒和细胞保护作用。1 材料1 1 动物 出生 2~ 3d的Spraque -Dawley(SD)大鼠乳鼠 ,由延边大学医学院实验动物科提供。1 2 病毒 柯萨奇B3亲心肌病毒株 …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山红景天多糖免疫抗柯萨奇 B 组病毒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生物素标记、~3H-TdR 掺入方法对病毒性心肌炎模型小鼠几种免疫学指标进行检测,分析抗氧化酶的活性。结果:高山红景天多糖可以提高病毒性心肌炎模型小鼠心肌细胞γ-干扰素(IFN-γ)水平,使模型小鼠脾脏 NK 细胞活性增强;脾脏淋巴细胞刺激指数增加;心肌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上升,血清中过氧化脂质(LPO)含量下降。结论:高山红景天多糖在小鼠受到柯萨奇 B_3病毒感染后,通过对体内多种免疫机能的调节作用,而有效地使柯萨奇 B_3病毒感染宿主细胞的过程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肌康治疗小鼠柯萨奇B3(CVB3)病毒性心肌炎(VMC)慢性期的疗效.方法动物分为VMC组、心肌康组,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定量观察心肌康在体内对RNA复制的影响.结果心肌康组CVB3-RNA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心肌康具有明显抑制CVB3-RNA复制的作用,可能为一种良好的治疗慢性病毒性心肌炎的药物.  相似文献   

9.
抗柯萨奇B病毒性心肌炎胶囊复方新制剂抗CVB3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体内外实验观察抗柯萨奇B病毒性心肌炎胶囊K-CoXB-JN复方新制剂对柯萨奇B3(CVB3)病毒感染的心肌细胞和病毒性心肌炎(VMC)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 体外实验用1000 TCID50的CVB3感染心肌细胞后,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K-CoXB-JN复方新制剂和利巴韦林,并设定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当细胞病变达到75%后,测定细胞上清液中肌酸激酶(CK)、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活性;体内实验用CVB3感染Balb/c小鼠造成病毒性心肌炎模型,分别予K-CoXB-JN复方新制剂高、中、低剂量,利巴韦林和纯水连续灌胃14 d,记录小鼠死亡数,观察药物对小鼠的死亡保护情况.结果 K-CoXB-JN复方新制剂可降低CVB3感染的心肌细胞培养上清液中CK、AST、LDH含量,降低病毒性心肌炎小鼠的死亡率,给药组和模型对照组相比较P<0.05.结论 K-CoXB-JN复方新制剂对CVB3感染的心肌细胞和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在苏木乙酸乙酯提取物对慢性柯萨奇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外周血中TNF-α的影响。方法:将慢性柯萨奇病毒性心肌炎模型,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环孢素A组,苏木乙酸乙酯加半量环孢素A组、苏木乙酸乙酯组,应用ELISA法检测小鼠外周血TNF-α的水平变化。结果:苏木乙酸乙酯组及环孢素A组均能明显降低大鼠外周血TNF-α的水平。结论:苏木乙酸乙酯提取物具有降低慢性柯萨奇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外周血中TNF-α水平,从而发挥抑制慢性病毒性心肌炎免疫损伤,保护心肌细胞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刘爽 《中医药导报》2011,17(3):87-89
目的:建立病毒性心肌炎的体外模型,用新的化学方法提取到含量较高的广枣总黄酮,研究广枣总黄酮抗病毒的效果.方法:化学法提取广枣总黄酮,高效液相法测定其含量.培养HeLa细胞和乳鼠心肌细胞,在HeLa细胞和心肌细胞水平上对柯萨奇B3病毒进行毒力滴定,并测定广枣总黄酮的药物毒性,建立体外病毒性心肌炎模型,通过细胞病变抑制实验...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内关"穴位埋针对心肌缺血损伤小型猪心肌转化生长因子(TGF)-β3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穴位埋针抗心肌缺血的可能机制。方法:32只小型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内关组和膈俞组,采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建立心肌缺血模型,内关组和膈俞组分别进行"内关""膈俞"穴埋针治疗,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TGF-β3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假手术组有少量TGF-β3 mRNA和蛋白表达,模型组TGF-β3 mRNA和蛋白表达量比假手术组升高(P0.05),"内关"及"膈俞"穴位埋针治疗可上调TGF-β3 mRNA和蛋白表达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在上调TGF-β3 mRNA和蛋白表达量方面"内关"优于"膈俞"(P0.05)。结论:"内关"穴位埋针可能通过上调TGF-β3 mRNA和蛋白表达,刺激内皮细胞增殖,促进侧支循环建立,增加缺血心肌血流,实现对心肌组织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研究卷柏属7种药用植物的13种提取物在体外抗柯萨奇病毒CVB3的作用。方法:采用13种提取物培养CVB3感染的Hep-2细胞,观察比较细胞病变效应(CPE),72h后MTT法测定细胞活性。结果:在Hep-2细胞体系中,卷柏属7种药用植物的乙酸乙酯和95%乙醇提取物部位具有一定的抑制CVB3对细胞的致病变作用,使细胞存活率提高。结论:卷柏属药用植物可以作为新的抗CVB3的资源植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益心饮对实验性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穿孔素和颗粒酶B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用cVB3感染Ba1b/c小鼠造成病毒性心肌炎动物模型,分别用生理盐水、益心饮口服液灌胃治疗,观察7 d和14d的心肌组织病理变化,并以RT-PcR法检测心肌组织中穿孔素和颗粒酶BmRNA表达水平.结果益心饮能够明显降低心肌组织中穿孔素和颗粒酶B mRNA表达,并明显减轻心肌的病理形态学损伤.结论益心饮有明显的抗免疫损伤作用,可能是通过降低穿孔素和颗粒酶B mRNA的表达而发挥免疫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蒺藜总皂苷(GSTT)对模拟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核因子-κB(NF-κB)核移位及其调控下游基因TNF-α、IL-1β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原代培养的SD乳鼠心肌细胞建立模拟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GSTT大、小剂量组。放免法检测TNF-αI、L-1β,免疫组化定性观察NF-κB p65核移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GSTT大、小剂量组TNF-α、IL-1β含量显著降低(P<0.01或0.05),NF-κB p65核移位明显。结论GSTT对模拟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细胞有保护作用,可减轻炎症损伤,其机制与上游调控枢纽核转录因子NF-κB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羊栖菜提取物的体外抗病毒作用。方法:对羊栖菜的提取物进行了常见的第三类病原体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A_(16)、柯萨奇病毒B_2、柯萨奇病毒B_3、柯萨奇病毒B_5(CVA_(16)、CVB_2、CVB_3、CVB_5)等7种病毒的抗病毒效应研究,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存活率。结果:羊栖菜提取物对上述7种病毒的抑制能力远远优于广谱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尤以对EV71的抑制效果最为明显,抑毒指数极高。结论:羊栖菜提取物对这7种病毒均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为进一步研究羊栖菜提取物对第三类病原体病毒的广谱抗病毒作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眼针疗法对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脑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表达的影响,探讨眼针疗法治疗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性疾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线栓法复制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采用眼针治疗,于再灌注后24h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方法测定脑组织TNF-α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眼针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下降,脑组织TNF-α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1)。[结论]眼针疗法具有明显的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其机制与下调脑组织TNF-α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生脉散提取物对实验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生脉散提取物(SMT)对实验性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作用。方法:BAIB/c小鼠腹腔注射CVB3后,第4天出现病毒性心肌炎体征,到第8天病变到达高峰,形成病毒性心肌炎动物模型。通过观察小鼠体重变化,血清中LDH、AST和MDA的含量,心肌组织中病毒滴度,心肌组织病理变化和超微结构变化,研究SMT对实验性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作用。结果:SMT提高心肌炎小鼠的体重增长速度;降低血清中LDH、AST及MDA的含量;改善心脏病理变化,改善心肌组织的超微结构;抑制病毒在心肌组织内的增殖。结论:SMT对病毒性心肌炎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理与抗氧化和抑制病毒在心肌组织中复制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黄芩、柴胡及其配伍提取物对心肌炎小鼠心肌组织CVB3mRNA复制及IFN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柴胡组、黄芩组、配伍组,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腹腔注射CVB3m病毒诱导Balb/c小鼠心肌炎模型,采用RT-PCR技术,检测各组小鼠给药后不同时间点心肌组织中CVB3m RNA的复制和IFNm RNA的表达情况。结果:3个给药组心肌组织中CVB3m-RNA的量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其中黄芩组和配伍物组抗病毒作用明显;柴胡组和配伍组均可诱生干扰素,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黄芩提取物组具有明显抗病毒作用;柴胡在疾病早期具有明显抗病毒作用,且具有明显诱生干扰素的作用;配伍提取物组具有明显抗病毒和诱生干扰素作用,在疾病极期表现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天麻素对毛果芸香碱诱发的癫痫大鼠的脑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72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组、天麻素组、Toll样受体4 (TLR4)激活剂脂多糖(LPS)组、天麻素+LPS组,每组12只。采用腹腔注射毛果芸香碱建立癫痫大鼠模型。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检测大鼠血清和海马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TUNEL染色法检测海马组织细胞凋亡数,Western blot分别检测海马组织活化半胱氨酸基天冬氨酸酶-3 (CleavedCaspase-3)、B淋巴细胞瘤-2 (Bcl-2)、Bcl-2相关X蛋白(Bax)、TLR4、兔抗大鼠p-核因子-κB亚基p65亲和肽(p-NF-κBp65)和磷酸化核因子κB抑制蛋白α(p-IκB-α)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电频率显著降低(P<0.05),波幅显著升高(P<0.05);血清和海马组织TNF-α和IL-1β水平,海马组织细胞凋亡率、Cleaved-Caspase-3、Bax、TLR4和p-NF-κBp65蛋白明显升高(P<0.05);IL-10水平,Bcl-2和p-IκB-α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阳性药组、天麻素组和天麻素+LPS大鼠脑电频率显著升高(P<0.05),波幅显著降低(P<0.05),血清和海马组织TNF-α和IL-1β水平,海马组织细胞凋亡率、Cleaved-Caspase-3、Bax、TLR4和p-NF-κBp65蛋白明显降低(P<0.05),IL-10水平,Bcl-2和p-IκB-α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LPS组大鼠脑电频率、血清及海马组织IL-10水平、Bcl-2蛋白显著降低(P<0.05),血清与海马组织TNF-α与IL-1β水平、海马组织细胞凋亡率、Cleaved-Caspase-3、Bax、TLR4、p-NF-κBp65和p-IκB-α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LPS组比较,天麻素+LPS组大鼠脑电频率显著升高(P<0.05),波幅显著降低(P<0.05);血清及海马组织TNF-α与IL-1β水平、海马组织细胞凋亡率、Cleaved-Caspase-3、Bax、TLR4、p-NF-κBp65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IL-10水平、Bcl-2及p-IκB-α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天麻素可通过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对毛果芸香碱诱发的癫痫大鼠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