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PBT、PET具有良好相容性,且两种聚合物分子链间存在相互作用,它们的共混体系在熔体降温结晶过程中以及溶液中均表现出协同效应。虽然PBT、PET在共混体系中各自形成晶区,但熔体降温结果过程中只能观察到一个结晶放热峰,当PBT/PET共混物中两组份分子链段数目相近时,熔体降温结晶峰温较低,峰形变宽,共混体系的结晶程度降低在溶液中两组份分子链段数目相近时,共混物特性粘度(η)值最大,分子链的均方根末端  相似文献   

2.
采用DSC测定了一系列PC/PBT熔融共混物的Tg,结果显示PC、PBT是部分相容的两相体系,PC、PBT之间的酯交换反应有利于相容性的提高。通过对PC、PBT两相中各组分表观质量分数的计算,发现PC溶于PBT的能力要比PBT溶于PC的能力大。通过对PC、PBT相互作用参数χ12的计算,发现在所研究的范围内(PC含量为30~70%)PC、PBT之间的相互作用参数χ12略大于其临界相互作用参数(χ12)c,表明PC、PBT在熔融共混时会发生相分离,亦即形成部分相容的两相体系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PBT、PC间的酯交换反应及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和热行为。IR结果表明,在熔融共混过程中PBT、PC间发生了酯交换反应,磷酸三苯酯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酯交换反应的进行,但是当温度过高或共混时间过长时,TPP的作用减弱甚至消失。  相似文献   

4.
用广角X-角线衍射法和差法扫描量热法研究了磷酸三苯酯对PBT/PET共混体系结晶行为影响,结果表明:TPPW作为该共混体系的稳定剂,只能延长在熔融状态下酯交换反应发生的时间,TPP含量一定时,熔融时间增加,PBT,PET之间的酯交换反应同样会发生,不同熔融时间,就要求TPP的用量也不相同。TPP在PBT/PET共混体系中没有结晶成核剂的作用,它也不改变PBT,PET的结晶结构。  相似文献   

5.
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等测试手段,系统地研究了PC、PBT熔融共混时的酯交换反应,发现PBT中残余的Ti催化剂会对酯交换反应起催化作用。通过加入能和Ti催化剂络合添加剂,可以控制酯交换程度,这为控制PC/PBT合金的性能提供了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用力学性能测试、DMA、SEM等方法研究了离聚物Surlyn对PBT/PP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及形态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BT/PP共混体系中引入少量Surlyn可以改善界面的粘接性,从而改善其力学性能。当共混体系中PBT/PP的组份比不变(90/10)且Surlyn的含量为6phr左右时,共混物的冲击强度出现极大值;而弯曲强度在Surlyn含量为1-2phr左右时有最大值。当共混体系中Surlyn的含量不变(6phr)时,其力学性能随PP含量的增加而下降。用玻璃纤维增强共混体系,可显著提高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7.
采用溶融共混法制备了PBT和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功能化改性SBS的共混物,用FTIR、WAXD,DSC,MI等方法对共混物进行了表征,探讨了熔融共混过程中PBT和SBS-g-GMA的反应机理,研究了SBS-g-GMA对共混体系相容性,结晶性能,热性能和流变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用力学性能测试,DMA、SEM等方法研究了离聚物Surlyn对PBT/PP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及形态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BT/PP共混体系中引入少量Surlyn可以改善界面的粘接性,从而改善其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9.
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考察了PBT/PET共混体系的结晶熔融行为,在共混体系中两组份的结晶熔上均随着含量的减小而下降,熔点下降既有形结构变化因素,又有因两组份相容而引起的热力学因素。熔融热焓△Hm的变化与两组份结晶熔点的变化有相似的规律。这些结果说明在共混体系中PET、PBT两组份在结晶一熔融过程中存在相互协同作用,同时也说明PBT、PET两组份是晶相分离的,而非晶区是相混容的。  相似文献   

10.
采用溶液共混制备耻不同比例的热致液晶共聚酯/含酚酞侧基聚芳醚砜共混物。利用锥板流变仪对共混体系的熔体流变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测定了熔体粘度-温度、粘度-剪切速度的关系,结果表明该液晶聚合物能明显降低聚芳醚砜的熔体粘度。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聚碳酸酯与ABS(PC/ABS)及PC/ABS与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共聚物(PC/ABS/PE-g-MAH)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和应力开裂性能。用DSC和SEM研究了共混体系的相容性。结果表明:ABS的加入能提高PC的冲击强度,ABS的含量及品种影响PC/ABS合金的力学性能,ABS能提高PC的耐溶剂应力开裂性能。PC/ABS/PE-g-MAH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和相容性优于PC/ABS共混体系,  相似文献   

12.
用自制的核壳结构丙烯酸酯类共聚物(ACR)与聚碳酸酯(PC)共混制成共混材料(PC-ACR),考察了ACR的粒径以及ACR的壳层引入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单体后对PC-ACR共混物冲击强度的影响。壳层引入GMA的ACR提高PC缺口韧性的效果并不明显;而ACR的粒径对PC-ACR冲击韧性的影响较大。运用J积分断裂韧性分析比较了ACR粒径对共混物断裂过程中弹性形变区塑性形变区能量吸收能力的影响。塑性形变作为主要能量吸收途径在提高共混物韧性方面起主要作用,粒径为177.5 nm的ACR提高PC的断裂韧性效果最好,与悬臂梁冲击实验得到的冲击强度数据一致。  相似文献   

13.
双酚A型聚碳酸酯(PC)是一种具有优良综合性能的工程塑料,对其结晶行为的研究,有助于材料的广泛应用及深入理解高分子结晶的本质。综述了近年来PC结晶行为研究的最新工作和理论进展,包括本体、溶剂及蒸汽诱导、加入成核剂、超临界二氧化碳作用下以及与其他聚合物共混PC的结晶行为研究。  相似文献   

14.
采用共混的方法,将聚碳酸酯对苯乙烯-甲基丙烯本共聚物进行增韧改性,并DSC,SEM,FT-IR和力学测试为手段,对共混物的微观形态,结构与性能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5.
制备了高填充的甘油塑化淀粉(GTPS)/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合金,并对其结构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GTPS/PBS在合金加工过程中其扭矩以及力学性能随PBS质量分数的增加及甘油质量分数的减小而增大;扫描电镜(SEM)显示甘油可提高合金的相容性;动态力学分析(DMA)表明合金在玻璃态时的储存模量高于纯PBS,黏流态时则相反;合金的热稳定性随PBS和甘油质量分数的增加而有所提高;PBS的加入将合金的吸水率由100%以上降低到10%以下;淀粉和甘油的存在则均可提高PBS的降解率。  相似文献   

16.
通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及MCS树脂共混,改善了PMMA树脂的力学性能,特别是抗冲击性能,得到了综合性能优良的高分子合金材料。  相似文献   

17.
将两种不同构型的聚L-乳酸(PLLA)与聚D-乳酸(PDLA)共混、熔融、挤出、压制成圆形薄片,利用高级旋转流变仪测试其流变性能。结果表明,聚乳酸共混熔体(PLLA-PDLA)属于典型的切力变稀非牛顿流体,其黏流活化能较大,表观黏度对温度变化敏感度高;随温度的升高共混熔体PLLA-PDLA的结构黏度指数减小,非牛顿指数增加。成核剂(TMP)的加入,使共混熔体PLLA-PDLA的非牛顿指数n减小、结构黏度指数Δη增大、可纺性下降,当m(TMP)/m(PLLA-PDLA)=0.5%时共混熔体PLLA-PDLA的可纺性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和ABS对PVC的改性作用及其机理,探讨了共混条件、改性剂组成对共混物力学性能和热性能的影响。得到了PVC/EVA/ABS三元共混物的最佳共混时间和温度;共混物的常温冲击强度有提高,而拉伸强度变化不大;耐低温性良好,热稳定性优于PVC。并借助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获得了清晰的共混物多相网状结构照片,对共混物结构性能进行了探讨。在哈克流变仪上,研究了共混体系的流变性,EVA和ABS加入PVC中,可改善PVC的加工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