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评价脑心痛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脑心通组及对照组,观察脑心通组及对照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ADL)量表评分的变化.结果脑心通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值及日常生活活动(ADL)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脑心通能减轻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患者独立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2.
多种物理疗法联合治疗急性脑卒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多种物理疗法联合治疗急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所有入组病例随机分为综合组(71例)和对照组(52例)。综合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运动疗法、高压氧、放松疗法、针灸及耳穴贴压等综合治疗。评分标准采用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评分。结果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3.208,P<0.01)。治疗后综合组患者运动障碍程度及运动功能、神经功能和ADL能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二者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多种物理疗法联合康复治疗急性脑卒中,疗效显著,对脑卒中患者的早期康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洪柳  何巧玲 《中原医刊》2003,30(17):4-5
目的:研究丁咯地尔(活诺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丁咯地尔150mg静滴治疗组30例,对照组丹参注射液250ml静滴30例,每天1次,持续2周,观察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ADL)量表评分的变化。结果:丁咯地尔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明显改善,临床疗效和治疗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丁咯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法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的偏瘫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康复疗效.方法:将67例急性期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患者给予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法训练,对照组给予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技术训练.所有入选患者均分别在治疗前、治疗30 d后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定患者偏瘫肢体的运动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0 d后的FMA和MBI的评分均有所提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0 d后两组患者的FMA和MBI评分的组间比较,观察组的FMA和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NJF能有效提高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及ADL能力,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脑脉泰胶囊对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及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照儒 《中国全科医学》2007,10(24):2040-2042
目的探讨脑脉泰胶囊对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经CT或磁共振成像(MRI)诊断的11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8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而治疗组则加用脑脉泰胶囊治疗,患者均于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并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神经功能评分,用Barthel指数进行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评分。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NIHSS评分及ADL能力评分的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脉泰胶囊能降低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改善其神经功能及ADL,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联合常规治疗对青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青年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HBO组和对照组,HBO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急性脑梗死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20d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MoCA评分及AD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oCA评分及ADL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并且HBO组评分结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常规治疗能改善青年脑梗死后认知状况并有助于神经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心理干预治疗急性脑梗死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首次发病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加高压氧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ESS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SAS值和MESSS评分均降低,明显低于对照组;而ADL评分、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统计学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心理干预能够改善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焦虑心理,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增强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康复治疗的信心,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方氏头针同步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在方氏头针留针时同步进行康复训练,对照组在方氏头针治疗后进行康复训练,两组治疗均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治疗前后分别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NDS评分)、运动功能评定(FMA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ADL评分),数据资料收集完成后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治疗后两组NDS评分均降低,FMA、ADL评分均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方氏头针联合康复训练可改善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其中方氏头针同步康复训练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梗死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将140例脑梗死后偏瘫早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康复训练,分别治疗4周后对比日常生活能力。结果:两组首次康复时AD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治疗4周后,ADL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84.29%显著优于对照组的5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梗死后偏瘫患者,在病情适合后立即给予专业综合康复训练,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MOTOmed运动系统对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改善和生活能力提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 61例,随机分为研究组30例,对照组31例。对照组只进行药物治疗和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MOTOmed letto2和viva 2运动系统进行肢体重复性运动训练。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FMA)量表、 Barthel指数日常生活能力(ADL)及改良痉挛评定量表(Asworth)、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对2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进行评价。结果:经8周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 93.33%,对照组70.97%,2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治疗后FMA及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Asworth评分较对照组降低(P<0.05)。2组治疗后Asworth和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和P<0.01),且研究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MOTOmed运动系统对脑梗死患者的偏瘫肢体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以及抑郁症状的改善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不同的护理模式对脑梗死患者的护理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0例脑梗死患者的一般资料,按照入院时间先后、对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为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脑梗死患者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护理.护理结束后,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并对评分结果 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均得到提高,护理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提高更为明显,差异显著(P<0.01).结论 临床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对脑梗死患者进行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的病情及负面情绪,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中风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美芝 《中外医疗》2008,27(15):31-32
目的 评价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脑梗死(ACI)的有效性.方法 选择脑梗死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患者采用疏血通和丹参注射液对照治疗并进行对比临床观察.结果 表明疏血通治疗脑缺血疗效明显(P<0.01)对血粘度、脑血循环均有明显改变.在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定期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欧洲卒中评分量表-E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调查,21d后治疗组和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1);90d后治疗组和对照组ADL有效率分别为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更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结果治疗组的脑梗死的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的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较好,能显著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李敏 《当代医学》2021,27(18):108-110
目的 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比较两组血清D-二聚体(D-D)、血浆血栓烷素B2(TXB2)、脑利钠肽(BNP)水平、NIHSS及ADL评分.结果 治疗后,两组D-D、TXB2及BNP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Barthel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脑梗死患者采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能有效降低细胞受损程度,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医辩证治疗多发脑梗死性痴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0例多发脑梗死性痴呆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患者认知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简易智能评估量表(MMSE)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估量表(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MMSE评分和ADL评分与治疗前对比均有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辩证治疗多发脑梗死性痴呆,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提升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安全性强。  相似文献   

16.
黄志志 《吉林医学》2012,(10):2103-2104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和氯吡格雷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急性脑梗死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给予氯吡格雷联合依达拉奉治疗。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Barthel指数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进行评分,评定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及ADL评分分别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和氯吡格雷联合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神经节苷脂(GM1)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将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神经节苷脂治疗组及对照组.在同时给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采用GM1 60mg或胞二磷胆碱针0.75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共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评分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GM1组及对照组NDs评分、ADL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改善(P<0.05~0.01):GM1组改善程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均P<0.01).两组均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 GM1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早期应用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神经节苷脂(GM-1)对急性脑梗死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100例急性脑梗死认知功能障碍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所有病例均采用神经内科急性脑梗死常规治疗方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神经节苷脂治疗。治疗前后行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量(ADL)评分。结果:两组病例治疗前后采用行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量(ADL)评分。两组病例治疗后MMSE评分及ADL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好转(P<0.01),但治疗组改善效果更明显。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MMSE及ADL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神经节苷脂能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鼠神经生长因子(NGF)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疗效。方法 60例确诊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鼠神经生长因子18μg,肌肉注射,每日1次,21 d为一疗程,其余治疗措施两组相同。观察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日常生活活动量表评分(ADL)变化。结果治疗后21 d,治疗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而ADL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可以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0例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20例,对照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颅内出血发生率、病死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PA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且颅内出血概率并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