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14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4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离子对日本血吸虫毛蚴趋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研究几种常见离子对日本血吸虫毛蚴趋向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的Roberts比较法,以不同浓度的Fe3 、Ca2 、Fe2 、Na 、NH4 、Mg2 、Al3 溶液为实验组,等量去离子水作为对照组,检测这些离子对日本血吸虫毛蚴趋向作用的影响。结果Fe3 、Mg2 、Al3 对日本血吸虫毛蚴趋向的影响为显著吸引作用;Fe2 、Ca2 为排斥作用;NH4 和Na 对日本血吸虫毛蚴趋向的影响依离子浓度不同而有差异。结论不同的离子对日本血吸虫毛蚴趋向运动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改良超声引导技术在CT增强检查困难血管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CT增强检查困难血管病人86例,随机分成2组行浅静脉穿刺,常规组采用常规穿刺法,超声组采用改良超声引导技术穿刺法,观察并比较2组首次穿刺成功率、总成功率、穿刺时间、穿刺次数、并发症发生率、病人满意度等指标。结果超声组首次穿刺成功率为84.44%、满意度评分为(96.52±4.31)分,高于常规组的60.97%和(84.12±3.67)分(P < 0.05和P < 0.01),2组穿刺总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00% vs 92.68%,P>0.05);超声组穿刺时间(3.47±0.96)min、穿刺次数(1.16±0.32)次,较常规组的(4.08±1.02)min、(1.56±0.27)次减少(P < 0.01),但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超声引导下静脉穿刺术成功率高、穿刺时间缩短,且术中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病人满意度高,建议在CT增强检查困难血管病人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介绍直肠碰撞瘤的组织学特点和临床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报道1例直肠淋巴瘤与腺癌碰撞瘤,进行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标记研究,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性,89岁。主要表现为低位性肠梗阻。在结直肠切除标本中,同一肿瘤内可见中分化管状腺癌和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呈浸润性生长,两种成分界限清楚,彼此靠近,互相融合,形成碰撞瘤。腺癌表达上皮性标记物,而淋巴瘤表达B细胞抗体,PAX-5两者均呈(+)。结论肠道碰撞瘤十分罕见。直肠淋巴瘤与腺癌的碰撞瘤,代表了两种独立成分彼此碰撞。临床需要提高认识,识别这类罕见肿瘤,并根据不同成分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检测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BVGN)肾组织中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HBx)及截短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MHBst)mRNA的表达, 探讨HBx、 MHBst在HBVGN发生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的方法对40例HBVGN患者的肾组织进行HBx、 MHBst mRNA检测.结果: HBVGN患者肾组织中存在HBx、 MHBst mRNA, HBx、 MHBst mRNA主要分布于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胞质内, 少数肾小球上皮、内皮、系膜细胞的胞质内也有分布; 肾小管上皮细胞内HBx、 MHBst mRNA阳性率分别为82.5%(33/40)、 80%(32/40), 肾小球内HBx、 MHBst mRNA阳性率分别为30%(12/40)、 22.5%(9/40), HBx、 MHBst mRNA在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表达明显高于肾小球(P<0.01).结论: 在HBVGN肾组织, 特别是在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胞质存在HBx、 MHBst mRNA的表达, 提示HBV感染及其基因整合可能在HBVGN发生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中层厚度(IMT)与危险因素。方法测定106例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DM+CI)及101例单纯糖尿病(DM)患者的颈动脉IMT,对两组间临床数据进行比较及回归分析。结果DM+CI组的年龄、高血压病比率、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比单纯DM组明显升高,DM+CI组的平均IMT比单纯DM组明显增厚,随着颈动脉IMT的增厚CI发生危险性增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高甘油三酯是DM+C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2型糖尿病颈动脉IMT与脑梗死有明显关系,2型糖尿病患者,年龄、高血压、高甘油三酯是发生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构建V806M突变型Axin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IRES2-EGFP-MT-Axin(V806M),并稳定表达于大鼠神经胶质瘤细胞系C6。方法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IRES2-EGFP-MT-Axin(V806M),经NheⅠ和SmaⅠ双酶切鉴定后,用脂质体法稳定转染神经胶质瘤细胞C6。结果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IRES2-EGFP-MT-Axin(V806M),稳定转染后,经荧光显微镜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可见细胞内有EGFP及Axin的表达。结论成功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IRES2-EGFP-MT-Axin(V806M),并在神经胶质瘤细胞C6中表达,为研究此种突变体Axin是否影响细胞的生物学行为以及是否参与胶质瘤的发生发展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研究PAR-1对肺巨细胞癌细胞高、低转移细胞株PLA801D和PLA801C[Ca~(2+)]I的影响,探讨PAR-1参与调节肺癌细胞转移相关功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PLA801D和PLA801C细胞[Ca~(2+)]I;将反义和正义PAR-1分别转染至PLA801D(D-)和PLA801C(C+)中;用thrombin和TRAP激活PAR-1,观察PAR-1对D-和C+的[Ca~(2+)]I影响.结果 PLA801D(荧光强度59.55,下同)和PLA801C(35.46)细胞之间的平均[Ca~(2+)]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的[Ca~(2+)]I(45.77)明显高于其对照组CV(35.46,P<0.05),D-的[Ca~(2+)]I(48.42)明显低于对照组DV(59.55,P<0.05).C+和CV的[Ca~(2+)]I分别在加入thrombin 80 s和100 s后荧光强度分别达峰值48.19±9.84和45.64±9.87(P<0.05);二者均在加入TRAP60 s后达峰值,分别为111.31±25.00和52.93±11.21(P<0.05).D-和DV的[Ca~(2+)]I在加入thrombin 60 s后达峰值,分别为40.71±5.89和61.07±21.36(P<0.05),二者均在加入TRAP 40 s后达峰值,分别为84.98±11.23和102.58±21.48(P<0.05).结论 PLA801D和PLA801C的转移潜能可能与其细胞的[Ca~(2+)]I有关.激活PAR-1能够上调PLA801D和PLA801C的细胞内Ca~(2+)信号.PAR-1促进肺巨细胞癌转移的机制与上调细胞内Ca~(2+)有关.  相似文献   
8.
IgG4相关性疾病是一种免疫介导的慢性炎症伴纤维化疾病,多种疾病或感染可出现类似的临床表现和血清IgG4浓度升高,导致误诊或漏诊。本文报道1例以肺内病变伴胸腔积液起病,之后发现合并纹带棒状杆菌肺部感染的IgG4 相关性疾病病例。  相似文献   
9.
DNA永生化链和肿瘤干细胞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DNA永生化链的分配方式与肿瘤干细胞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启动和促进两阶段化学诱癌方法在小鼠背部诱导皮肤肿瘤;用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掺入法检测DNA永生化链在发育期、成年期小鼠皮肤成体干细胞及皮肤肿瘤干细胞中的滞留时间;图像分析DNA含量方法检测肿瘤细胞倍体变化.结果:诱癌4mo后,40只小鼠中有17只背部分别长出1~3个皮肤肿瘤.BrdU阳性细胞变化情况检测显示,24h后发育期、成年期标记的小鼠皮肤上皮细胞和肿瘤组织的细胞均为阳性,阳性部位为细胞核;60d后发育期标记的小鼠皮肤上皮中仍有少数细胞为阳性,它们主要存在于毛囊的隆突部位(bulge),少数位于皮肤基底层.标记后30d检测成年期标记的小鼠皮肤上皮细胞,结果均为阴性.标记后30d检测肿瘤组织发现仍有少数细胞BrdU阳性,这些肿瘤细胞主要分布在肿瘤实质组织和间质组织的交界部位;标记后60d检测,肿瘤组织中不再有BrdU阳性细胞.图像分析DNA含量方法发现上述17例小鼠肿瘤都是非整倍体核型.结论:小鼠皮肤成体干细胞存在DNA永生化链,其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发生非随机分配,肿瘤干细胞中可能存在DNA永生化链,其分配方式趋向随机分配.  相似文献   
10.
首先以疏水性二氧化硅微粒为稳定剂,通过包覆水滴制备了液体弹珠;然后在其表面滴涂α-氰基丙烯酸乙酯,通过湿气固化制得聚合物涂层封装的液体弹珠;最后在弹珠表面进一步涂覆环氧大豆油丙烯酸酯涂层,通过紫外光固化制得载水胶囊。采用数码照片、超景深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液体弹珠及载水胶囊的形貌进行了表征;采用实时傅里叶红外光谱研究了光固化涂层的双键转化率,探讨了涂层的硬度、耐水性等基本性质;并研究了载水胶囊的力学强度及保水性能。结果表明:相较于原始液体弹珠,所制备的载水胶囊表面光滑且致密;由聚α-氰基丙烯酸乙酯涂层和环氧大豆油丙烯酸酯光固化涂层组成的壁材赋予了载水胶囊良好的水汽阻隔性能和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