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川汶川地震灾后医疗救助基线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地震灾区居民灾后医疗需要及困难人群变化情况,为灾后医疗救助工作提供政策建议.方法 采用现场入户问卷调查、文献研究等方法,对灾区10个县(市、区)4 380户居民的收入、患病率及精神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 在极重灾区,农村及城镇中分别有80.4%、52.8%的居民靠政府救济生活;困难群众的比例由灾前的5%左右增加到极重灾区的75%以上,重灾区的15%左右,一般灾区的10%左右.测算2009年四川省新增医疗救助资金将达到3.5亿,超出2009年预算的2倍.极重灾区每千人两周患病率是2003年第三次卫生服务调查的2倍多,并以急性呼吸道疾病、类风湿等疾病为主;极重灾区有将近70%的居民精神健康处于高危险状态.结论 应加强医疗救助资金的筹集与使用管理;对灾后医疗救助人群实行动态管理.根据灾后卫生服务需求及灾害发生后的病伤特点,制定、调整相应的医疗救助服务包,加强医疗救助与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衔接.  相似文献   

2.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人员伤亡严重,灾后政府迅速开展了医疗救助工作,包括灾后的紧急救援措施、因灾后续医疗的救助措施和随后常态的医疗救助,这些医疗救助措施帮助灾区人民解决了地震所致疾病的经济负担,保障了灾区居民的健康.同时,通过对汶川地震灾后医疗救助实施工作的经验总结,分析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增加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建立对社会资源的管理机制、增加中央财政对重大自然灾害医疗救助的责任和扩大灾后医疗救助服务包的范围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居民的经济情况及健康状况,分析地震对居民造成的影响,评估后续医疗服务需求,为制定医疗救助政策提供政策建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雅安市雨城区437户家庭的1631名居民的医疗服务需求与利用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和结论: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经济收入的灾区居民两周患病率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统计学差异;灾区居民对医疗卫生服务的利用有限,经济因素是一个重要因素。建议 加强对灾区居民的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加大政策衔接力度,扩大医疗保障覆盖范围;注重医疗救助同其他救助工作的协调,提高救助体系系统效率。  相似文献   

4.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8.0级大地震,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地震发生后,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灾区进行救助和重建.为了更好地实施医疗救助方案,在国家民政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成立了课题专题研究小组,于2008年8月1日~18日对汶川地震灾区进行了大规模的灾后医疗救助基线调查,本研究是其中一部分.通过对部分灾区居民的入户调查,了解不同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分析不同灾区、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等居民健康状况差异,对灾后居民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价,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对甘肃两县876户家庭3795名居民的医疗服务需要与利用情况进行调查,为制定灾后紧急医疗救助政策提供依据。结果显示:不同年龄、性别和文化程度居民的两周患病率存在差异;灾区居民对医疗服务利用明显不足,经济困难是主要原因。对此,提出了扩大医疗保障覆盖范围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5·12”汶川大地震影响范围广,造成的人民生命财产损失特别严重。地震发生后,全国上下同心协力,抗震救灾。在国家民政部的组织下,“汶川地震灾后紧急医疗救助评估基线调查”调查组迅速成立,深入灾区,对灾区居民的受灾情况、医疗卫生需求,以及政府相关的医疗救助工作进行了详细了解。旨在探索更有效的医疗救助机制,并提出科学有效的政策建议。本文首先对宁强基本概况和受灾情况作了全面的介绍,而后对政府的救援工作进行概述,最后对宁强的灾后医疗救助情况进行重点分析,探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地震,给灾区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我们在地震2个月后选择了灾区之一的雅安市雨城区为调查对象,通过定量调查(对政府、民政和卫生主管部门、医疗机构以及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定性分析(关键人物访谈)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当地的受灾情况及灾害过后需要医疗救助的人数和新增贫困人员及其医疗需求,了解灾后医疗机构开展医疗救援工作的具体情况及救助伤员的基本情况,分析居民的基本需求和紧急医疗救援的组织和管理,并对此次灾区实施医疗救助的过程进行评估,为今后建立有效的紧急医疗救助预案机制、应对地震等紧急自然灾害事件,提供科学有效的救助程序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造成灾区8个省(直辖市)的近430余万人受伤.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动用一切有效力量,努力满足因灾受伤居民的健康需要,尽可能把受灾居民的健康损害降到最低程度.目前,从灾区居民角度分析其对紧急医疗救助政策的满意度和服务的可及性,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紧急救治制度保证了灾后救援工作,人员伤亡降低到了最低点。紧急救治结束后,四川灾区面临着伤残人口和贫困人口激增、地震所致疾病的后续医疗康复时间长、地震灾后后续康复治疗的费用高等情况,尽管四川制定了临时政策保障居民后续医疗和康复,但原有的医疗救助制度不适应灾后的需要,需要从制度定位、救助对象、筹资渠道、救助途径等方面做出一定的调整。  相似文献   

10.
汶川地震灾区灾民睡眠障碍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汶川地震后灾区居民睡眠障碍的患病率及其相关因素,为灾后精神卫生服务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整群分层抽样随机抽取≥16岁灾区民众14189人,以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和一般健康问卷12项(GHQ-12)进行筛查,采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标准(DSM-IV),以SCID-I/P定式检查问卷确诊。[结果]睡眠障碍的患病率为0.81%(95%CI=0.66%~0.96%),女性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P﹤0.01),60~79岁组患病率最高;地震中受伤、房屋受损严重、财产损失大,地震后家中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地震后未得到心理救助等因素是地震后睡眠障碍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汶川地震后灾区睡眠障碍的患者较多,以中老年女性为主,需要进一步完善灾区精神卫生服务体系,使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