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中医学之形神理论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形神理论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形、神是人的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方面,《黄帝内经》对其做了系统的论述,并应用于医疗实践。探讨中医学的形神理论,对于认识人体的生理、病理及疾病的诊断、防治,都有重要意义。综观《内经》,“形”是指人的形体,包括脏腑经络、肢体官窍,气血津液等一切物质。  相似文献   

2.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中医学理论专著,是中医学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源泉。其中对心肝及其关系的论述,对以后各医家对心肝关系的研究以及指导临床治疗奠定了基础,文章试从阴阳、五行、气血、情志、经络等方面浅谈《黄帝内经》中关于心肝及其关系的论述,指出心与肝在生理上相互联系、病理上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象思维作为中国传统优秀文化重要思维模式,在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也有充分体现。本文通过考察《黄帝内经》诸篇章运用象思维模式和方法对人体生理、病理、辨证论治及养生保健方面的分析和论述,发现象思维模式对中医美容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和借鉴意义,对人体容貌美研究、美容辨证论治和养生美容等方面都具有指导作用。笔者指出,对《黄帝内经》象思维传统的研究就是中医美容理论研究的活水源头,并将促进中医美容学的继承、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黄帝内经》是中医学重要经典著作,由“素问”和“灵枢”两部分组成,是祖国医学理论渊薮。本文主要从关于《黄帝内经》的书名,《黄帝内经》的主要学术内容;《黄帝内经》对后世医学的影响;历代研究《黄帝内经》的概况;怎样看待和学习《黄帝内经》等方面对该书进行概要介绍。  相似文献   

5.
形神理论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形、神是人的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方面 ,《黄帝内经》对其做了系统的论述 ,并应用于医疗实践。探讨中医学的形神理论 ,对于认识人体的生理、病理及疾病的诊断、防治 ,都有重要意义。综观《内经》 ,“形”是指人的形体 ,包括脏腑经络、肢体官窍 ,气血津液等一切物质。神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神 ,是指一切生命活动 ,包括肢体活动、言语声音、面色眼神、应答反应等 ;狭义的神是指精神意识思维活动。1 形神生理上的关系1 1 形者神之体 《素问·脉要精微论篇》曰 :“五脏者 ,中之守也。”人体的生命活动以…  相似文献   

6.
《周易》与中医学的关系密切:一是思维模式相同,《周易》的宇宙整体观,与《内经》中人体生命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等阐述一致,符合现代科学系统论的观点;二是理论基础相关,从“易”的起源追溯阴阳学说的形成及其在中医学的运用;三是河图、洛书数理对中医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黄帝内经》认为人体阳气与健康密切相关,建立了中医学早期的阳气盛衰寿夭理论,反映在对阳气特性的认识,阳气与健康的关系,以及阳气与疾病的相关性等方面。其中阳气特性是《黄帝内经》时代医家长期观察和医疗实践过程中对人体阳气提纲挈领的认识,与阴阳学说有一定的承继关系,太阳是《黄帝内经》时代阳气理论的思维原型。人体阳气的特性首先呈现在阳气的属性、物质规定性;其二,节律性是人体阳气的另一特性,表现为阳气的日节律、月节律和四季节律;其三,主导性是就阳气之于人体健康的重要性而言,也体现于人体疾病的发生过程中,以及治疗方法、用药等方面,体现了《黄帝内经》阳气盛衰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黄帝内经》是一部卷帙浩繁的古代医学论文总集,乃中医学的奠基之作,其思想内容涉及天文、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气象、医药等十分广阔的领域。《黄帝内经》运用整体思维、变易思维、相成思维全面地诠释"气交"理论,认为万物皆禀天地之气而生,自然万物是一个连续的、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遵循天人一体观,"气交"理论揭示了生命活动规律以及天地自然变化对生命生理变化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9.
象思维是中医学独特的思辨模式,是《黄帝内经》的核心思想,探析《黄帝内经》象思维对中医研究至关重要,《黄帝内经》象思维具有整体性、联系性、时空性等特点,有别于西医思维模式。阴阳是对自然形象的抽象概括,《黄帝内经》以阴阳学说建立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骨架,藏象的诸多功能是通过象思维的思辨方法演化而来的,其成为《黄帝内经》核心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0.
论《黄帝内经》对《说文解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说文解字》与《黄帝内经》的作者和成书年代考察,前者具有接受后者影响的可能性.通过比较、分析二者所反映的思维模式、哲学观念以及人体解剖、疾病和治疗知识,可知:《说文》中蕴涵的中医学知识与《内经》一脉相承;《说文》所体现的“天-地-人”宇宙思维模式与贯穿《内经》的“天-地-人”生态医学思维模式同出一辙;作为《内经》理论基础的“气、阴阳、五行”学说可通过《说文》追本溯源;《说文》主要是通过分析汉字的造字结构,追溯汉字源流及本义,是研读《内经》、探索中医学起源的重要书籍.  相似文献   

11.
《黄帝内经》对人体构成的基本认识是"形与神俱"。"神"是主宰人体生命的某种力量或能量(暂将其称为"生命矢量"),现代人类可能不能用感官手段观察这种能量的存在及其矢量活动,但《黄帝内经》却找到了相应的观察方法,类似于现代医学利用矢量图来对心电综合矢量的观察,《黄帝内经》建立了相应的坐标系用于观察"生命矢量"的综合活动,并把"脏"作为观察坐标点。藏象模型的实质,就是为观察"生命矢量"活动而建立的一系列坐标系。《黄帝内经》在"六合-五行-八宫"中所描述的脏腑的实质,就是观察"生命矢量"活动的方位和时间指示坐标,其功能就是其所代表的不同方位、时间所具有的特性,其与西医学的器官功能相比,具有不同的概念。《黄帝内经》甚至还找到了调节"生命矢量"的多种方法——调神,即"治未病"的相关内容。中医学里的顺时、导引、按乔、针灸、中药等治疗方法,其作用首先是用于"调神"而不是"调形"。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传统文化中"生生"的涵义,探析其在《内经》养生思想中的体现,阐述其对现代养生学的启示和意义。[方法]采用文献检索、文献整理等文献研究[方法],总结"生生"之含义。[结果]"生生"内涵丰富,包括运动变化、生生不息、天人合一之意。其在《内经》养生思想中主要体现为:动静相宜,辨证养生;贵在质量,以人为本;天人相应,顺应自然。[结论]"生生"在《内经》养生思想中有着深刻的体现,对现代养生学有重要启示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黄帝内经》的文本分析,结合现代生命科学知识,指出真气为人体依据自身DNA而合成的内源性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为人体的先天之气.经气是经脉中运行之气,包括后天水谷转化而成的营卫之气和先天真气;正气包括经气和自然界随季节出现的正常物理因素;邪气是自然界的非正常物理因素和人体中的病理物质及异常微环境;宗气是人体中...  相似文献   

14.
有关"逆顺"之语在《黄帝内经》中多次出现,并有两篇直接以"逆顺"用作篇名:《灵枢·逆顺肥瘦》和《灵枢·逆顺》。从《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与新近出土的天回医简《逆顺五色脉臧验精神》可以看出,"逆顺"这一医学术语早在先秦两汉已被广泛使用。本文对"逆顺"在《黄帝内经》中的医学内涵进行了详细探析,发现其包括自然界气候与人体的关系、生理与形体、与疾病的联系、临床治疗、禁忌等多方面。同时参阅《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充分挖掘其医学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5.
《黄帝内经》对脑的论述颇为丰富,但多散在于各章节中。为进一步探讨中医脑理论,剖析《内经》对脑的认识,对《内经》关于脑的论述予以梳理,并结合文献从脑为奇恒之府、脑为髓海、脑与脏腑经络联系以及脑的功能、病变等方面进行总结与探讨,以期溯本求源。  相似文献   

16.
《黄帝内经》是中国现世流传时间最早、篇幅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一部医学科学著作。它是中国先民通过长期医疗实践、生活实践和解剖实践的经验总结。它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营卫血气、精、神、津液、五官九窍、皮肉筋骨等奠定了具有辨证思维的中医药学理论体系,体现了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整体观”思想,并为中医药学尔后发展打下了牢固基础。几千年来,《黄帝内经》建立起来的中医药学理论体系和丰富多彩的医疗方法在保证中华民族繁衍昌盛过程中,不断的受到了临床实践的严格检验,同时也不断的丰富和发展了中医药理化体系。文章从针灸手法、辨证用药、医学教育等方面论证了中医科学的特色。  相似文献   

17.
《黄帝内经》是中国医学史上至为重要的一部著作,但是历年来对作为《黄帝内经》医学思想之基础的哲学思想研究一直较为薄弱。姚春鹏新著《黄帝内经——气观念下的天人医学》即是对《黄帝内经》哲学思想的系统研究,姚春鹏是我国目前名副其实的《黄帝内经》研究专家,特此向学界推介。  相似文献   

18.
吕英教授乃南方医院李可中医药学术流派传承基地学术带头人,临证之际,以《黄帝内经》为宗旨,以六经辨证为大法,以仲景方药为医剑,强调求其本源,体悟《内经》精韵,因临床疗效显著而广受患者好评。《素问.太阴阳明论》云":土者,生万物而法天地",《素问.五运行大论》指出:"丹天之气,经于牛女戊分……所谓戊己分者,奎璧角轸,则天地之门户也",吕英教授认为,无土不成世界,然土分戊己,秉性虽异,然燥湿相济,升降相因,纳化相依,和气一团;"戊己土"理论彰显"天人合一"之医魂,禀承"五运六气"之气化。  相似文献   

19.
《内经》是中医较早对不寐的病因病机和治则做出论述的医籍,且提出了治疗的方剂以及针灸等方法,尤其通过脏腑辨证,深入的分析和阐述不寐的病因病机,是现代医家研究不寐的治疗方法不可或缺的瑰宝。文章通过对《内经》中关于不寐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通过脏腑辨证来浅谈不寐的病因病机,为临床治疗不寐提供理论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目的:认识《内经》记录中"肓"所指的解剖学实体。方法:考证《内经》的相关记录,结合有关论著对《内经》人体解剖认识的研究,考证"肓膜"的造字。结论:肓主要是指脏器的保护膜实体,它们包括壁层胸、腹膜、心包、蛛网膜和硬脑、脊膜。膏肓所指的位置是心包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