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胜修  罗明富 《陕西中医》2006,27(10):1276-1277
目的:观察电针胃经小肠经下合穴背俞穴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方法:58例偏头痛兼Hp阳性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分别为局部取穴组、下合背俞穴组和综合组。综合组取取以下两组选穴:局部取穴组取患侧头维、太阳、曲鬓等。下合背俞穴组取胃经小肠经之下合穴及背俞穴足三里、下巨虚、胃俞等。结果:局部取穴可使偏头痛程度评分显著降低(P<0.05),取下合穴背俞穴可显著延长偏头痛再次复发时间(P<0.05),并使Hp阳性率显著降低(P<0.05)。提示:电针合穴和背俞穴能显著延长偏头痛再次复发时间。  相似文献   

2.
电针太阳穴治疗偏头痛肝阳上亢证即时镇痛效应研究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目的:探讨电针与药物治疗偏头痛肝阳上亢证的效应差异。方法:采用3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300例患者随机纳入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分别给予电针太阳穴和口服西药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头痛强度评分、头痛缓解度和缓解率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针刺或服药1次后,头痛强度的VAS评分呈动态降低趋势,治疗组治疗后3~4小时头痛强度评分达最低值,且降低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头痛缓解持续时间分别为(388.6±430.1)分钟和(163.3±182.3)分钟,治疗组显著长于对照组(P<0.01);缓解率分别为80.1%、76.4%,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电针太阳穴治疗偏头痛肝阳上亢证具有肯定的即时镇痛效应,其在效应的维持上优于常规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毫火针宣通法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毫火针宣通法治疗,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头痛持续时间、中度以上头痛发作天数、偏头痛特异生活质量问卷(MSQ)、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头痛持续时间、中度以上头痛发作天数及VAS、MSQ、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头痛持续时间,中度以上头痛发作天数及VAS、SAS、SDS评分均降低,MSQ评分则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各时间点头痛持续时间、中度以上头痛发作天数及VAS、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MSQ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毫火针宣通法治疗偏头痛疗效较好,可减轻患者疼痛,缩短疼痛持续时间,减少疼痛发作天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刺络放血治疗无先兆偏头痛(MO)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将60例MO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电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刺络放血治疗,均隔日1次,1周3次,连续治疗4周。在疗程结束后15d(近期)和疗程结束后2个月(远期)进行随访,比较2组近远期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包括发作次数、发作程度、持续时间、伴随症状和综合评分)。结果:治疗后15d 2组症状评分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下降(P0.01,P0.05),治疗组头痛程度、持续时间及综合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P0.05);治疗后2个月治疗组症状评分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P0.05),对照组只有头痛程度与治疗前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头痛程度、持续时间及综合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近期总有效率83.33%,对照组70.00%,治疗组远期总有效率76.67%,对照组63.33%,组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电针联合刺络放血治疗MO近远期疗效均优于单纯电针治疗,特别在改善偏头痛程度及持续时间方面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与电针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埋线组和电针组,每组30例。埋线组对风池、太阳、外关、阳陵泉等穴位进行穴位埋线,每2周治疗一次,治疗2次,共4周;电针组取穴与埋线组相同,其中风池、太阳一组,阳陵泉、足三里一组接电针治疗仪,隔日治疗1次,共治疗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埋线组和电针组患者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均P0.01),治疗后埋线组VAS评分较电针组低(P0.01),且治疗前后VAS评分差值埋线组较电针组改善明显(P0.01);治疗后埋线组总有效率高于电针组(P0.05)。结论:穴位埋线能降低偏头痛患者VAS评分,临床疗效优于电针组,治疗效果持续时间长,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天龙汤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8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组给予天龙汤口服治疗。观察两组头痛发作次数、程度、持续时间以及伴随症状积分,临床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头痛发作程度、持续时间、发作次数、伴随症状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较对照组6.7%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龙汤能明显减少偏头痛的发作次数、减轻头痛程度、减少头痛持续时间、缓解伴随症状,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正天丸联合西药治疗偏头痛瘀阻脑络证的临床疗效及对血管源性活性介质的调节作用。方法:将100例符合要求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2组患者在发作期均予对乙酰氨基酚片治疗,疼痛不能控制者加用佐米曲普坦片,症状缓解后停用;缓解期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连续治疗8周。观察组加服正天丸,连续治疗8周。记录治疗前后的头痛发作次数,评价头痛程度评分、头痛持续时间评分及偏头痛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MSQ)评分,治疗前后检测一氧化氮(NO)、内皮素1 (ET-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及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等血管源性活性因子。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头痛发作次数、头痛程度评分及持续时间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减少或降低(P0.01);观察组头痛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P0.01),头痛程度评分及持续时间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2组MSQ的角色限制维度(RR)、角色妨碍维度(RP)及情感功能维度(EF)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观察组3项维度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2组NO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6-keto-PGF1α、CGRP、ET-1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观察组NO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6-keto-PGF1α、CGRP、ET-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正天丸配合常规西药治疗,可显著改善偏头痛的发作情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其可能通过调节血管活性介质,纠正患者的血管舒缩功能失调状态,从而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天麻白术汤对偏头痛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 9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氟桂利嗪胶囊配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治疗组给予针刺联合天麻白术汤治疗。2周为1疗程,治疗4个疗程。观察并记录用药后2 h内偏头痛缓解程度,记录治疗后24 h、3 d、1周、2周、4周、8周VAS评分、治疗起始及结束时偏头痛发生频率和持续时间,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常规、肝肾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2 h治疗组总缓解率77.08%高于对照组的58.33%(P0.05)。两组治疗前及治疗24 h、3 d后VAS评分差别不大(均P0.05),治疗后1、2、4、8周,治疗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1)。两组治疗3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3.75%高于对照组的81.25%(P0.05)。两组治疗前偏头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差别不大(P0.05)。治疗后,治疗组偏头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均低于治疗前(均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偏头痛发作频率差别不大(P0.05),但持续时间优于治疗前(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偏头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均P0.01)。两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针刺联合天麻白术汤能有效缓解偏头痛急性发作患者2 h内头痛程度,减轻偏头痛恢复期疼痛程度,并降低复发频率和持续时间,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9.
何庆勇  梁军  张月  张吉 《中医杂志》2008,49(2):123-125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中药内服与单纯中药内服治疗血管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毫针刺法配合中药内服治疗血管性头痛,对照组单纯内服中药,观察两组总体疗效和头痛症状评分。结果治疗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减少头痛发作次数、发作天数、每次头痛发作持续时间及减轻头痛程度方面,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疗效(P<0.01)。并且在减轻头痛程度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配合中药内服治疗血管性头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中药复方血府逐瘀汤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血府逐瘀汤结合辨证加减治疗偏头痛患者50例,并与西比灵和谷维素治疗的50例进行对照比较,观察患者在服药期内临床疗效,偏头痛的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一年后偏头痛的复发率。结果:血府逐瘀汤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与对照组(70%)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改善发作次数与平均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治疗组减少发作次数与缩短发作持续时间优于对照组(P<0.01和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辨证加减治疗偏头痛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大补元煎联合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偏头痛急性发作期肾虚头痛证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偏头痛急性发作期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为45例。对照组口服苯甲酸利扎曲普坦片,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大补元煎联合麻黄附子细辛汤内服治疗,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症状积分、每周头痛发作次数、每次头痛持续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每周头痛发作次数和每次持续时间明显减少(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的中医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每周头痛发作次数和每次持续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结论论: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大补元煎联合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偏头痛急性发作期肾虚头痛证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疗效,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偏头痛合并焦虑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偏头痛合并焦虑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2例。对照组常规给予非甾体类抗炎药及抗焦虑抑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温胆汤加减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症状、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变化情况,记录2组病情复发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头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均明显减少(P均0.05),HAMA评分、HAMD评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治疗组头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均0.05),HAMA评分、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病情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偏头痛伴焦虑抑郁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且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率更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电针四关穴与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肝阳上亢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55例,脱落2例)和西药组(55例,脱落2例)。电针组予电针四关穴(合谷、太冲)治疗,疏密波,频率2 Hz/100 Hz,电流强度0.1~1 mA,每次30 min,每天1次,每周5次,连续治疗4周。西药组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每次10mg,每天1次,连续服用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后及随访1、3、6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头痛发作天数以及治疗前后偏头痛症状评分。结果:治疗后及随访1、3、6个月时,两组VAS评分和头痛发作天数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电针组均低于西药组(P<0.05)。治疗后,两组偏头痛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电针组降低幅度大于西药组(P<0.05)。结论:电针四关穴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疗效优于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在降低头痛强度、减少头痛发作天数及改善偏头痛症状方面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刺络疗法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85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治疗组采用刺络疗法,对照组口服尼莫地平。观察两组患者头痛持续时间、头痛指数及伴随症状的变化。结果:将两组临床疗效、头痛持续时间、头痛指数进行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刺络疗法治疗偏头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针刀松解法对膝骨性关节炎应力刺激及临床症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良性应力刺激角度并结合临床症状,探讨针刀松解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机制及方法。方法:膝骨性关节炎患者41例,随机分为针刀组和电针组,其中针刀组24例,电针组17例。用步态分析仪观察治疗前后的应力刺激(时间积分),并同时记录相应的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JOA)膝关节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针刀组改善患肢疼痛VAS评分也非常显著地低于电针组(P<0.01)。随着疼痛的减少,针刀组较电针组能非常显著的增加患肢的应力刺激,同时降低健侧过大的应力刺激(P<0.01);同时,针刀组JOA总分治疗后显著高于电针组,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针刀松解法可以通过松解局部挛缩、粘连的病变软组织缓解疼痛,达到增加患肢良性应力刺激的作用,进而恢复膝关节内部的力平衡,促进关节软骨的自我修复,最终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合四物汤加减预防性治疗月经周期性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肝郁血虚型月经周期性偏头痛患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2例。2组均于月经前10d开始服药,均以10d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3个疗程,于治疗后4、12周各随访1次。观察2组头痛VAS评分、发作次数及时间。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4、12周2组头痛VAS评分下降、头痛发作次数减少、发作时间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且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柴胡疏肝散合四物汤预防性治疗月经周期性偏头痛可明显缓解头痛,减少发作次数,缩短发作时间,其疗效优于口服氟桂利嗪胶囊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川芎定痛饮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2例肝风挟瘀型偏头痛患者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川芎定痛饮颗粒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西比灵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12周,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头痛次数、持续时间等指标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2周及随访4周头痛发作次数、疼痛持续时间及VAS评分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芎定痛饮能减少偏头痛患者头痛发作次数和疼痛持续时间,降低疼痛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经脉腧穴作用的特异性,寻找针刺治疗偏头痛的最佳经脉腧穴,为偏头痛治疗提供一个好的临床方案。方法:采用针刺手少阳经、足少阳经、足厥阴经3条经脉腧穴治疗偏头痛,观察其治疗作用。结果:手少阳经、足少阳经、足厥阴经3组治疗前后头痛强度等级、头痛持续时间、头痛发作次数、头痛指数、治疗效果比较,均P<0.01或P<0.05;手少阳经组、足厥阴经组治疗后头痛强度等级、头痛持续时间、头痛发作次数、头痛指数、治疗效果比较,P>0.05;手少阳经、足少阳经2组治疗后头痛强度等级、头痛持续时间、头痛发作次数、头痛指数、治疗效果比较,P<0.01或P<0.05;足少阳经、足厥阴经2组治疗后头痛强度等级、头痛持续时间、头痛发作次数、头痛指数、治疗效果比较,P<0.01。结论:针刺足少阳经脉腧穴治疗偏头痛的作用最好,是针刺治疗偏头痛的最佳经脉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耳穴按压配合西比灵胶囊治疗普通型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偏头痛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耳压组、西比灵组和结合组,每组30例,分别予耳穴按压,西比灵胶囊口服及两者合用。观察3组治疗前后偏头痛疼痛强度、头痛持续时间、脑血流变化与疗效。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头痛强度减轻,头痛持续时间缩短,脑血流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合组与耳压组及西比灵组比较,疼痛强度明显减轻,头痛持续时间更加缩短(P<0.05,P<0.01),且血流改善更明显,疗效更显著(P<0.05)。结论:耳穴按压配合西比灵治疗普通型偏头痛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应用电针干预重症早期急性胰腺炎并发肠麻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Luo YH  Zhong GW  Zhao SP  Tang HM  Zhang LN 《中国针灸》2011,31(2):105-109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电针干预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发肠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68例SA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20例),观察组根据病程分为早期组(3天内入院治疗)30例和晚期组(3~7天内入院治疗)18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电针中脘、足三里、内关、合谷等穴.比较各组治疗后急性病生理学和长期健康评估Ⅱ(APACHE Ⅱ)评分、肠麻痹及实验室指标恢复正常时间、并发症、中转手术率、死亡率及住院时间的情况.结果:早期组总有效率为83.3%(25/30),优于晚期组的72.2%(13/18)和对照组的65.0%(13/20)(P<0.05,P<0.01);早期组腹痛缓解时间、腹胀缓解时间、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排气恢复时间、排便恢复时间均显著短于晚期组和对照组(P<0.05,P<0.01),早期组APACHEⅡ评分、白细胞及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并发症、中转手术率、死亡率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晚期组和对照组(P<0.05,P<0.01),但晚期组与对照组比较,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电针干预SAP患者并发肠麻痹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同时早期应用电针干预优于晚期干预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