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目的探讨286例瞬目过频儿童病因及诊断。方法对患儿进行眼表疾病、屈光状态及事件相关电位P300检查。结果单纯眼部疾病引起瞬目过频117例(40.9%),眼部疾病加抽动障碍共138例(48.3%),单纯抽动障碍31例(10.8%)。结论出现瞬目过频患儿检查眼部疾病同时应考虑到神经精神疾病,及时会诊以免延误治疗。  相似文献   

2.
儿童瞬目过频的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瞬目过频在体检中并不少见 ,一般无明显视功能异常者不会引起家长和医生的注意。体检中将瞬目率每分钟 10次以上者为过频 (正常为每分钟 3~ 7次 ) ,对无颜面和全身其他部位的痉挛与抽搐 ,仅表现为单纯瞬目次数增加的儿童进行了详细的病史询问及眼部检查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6 0例儿童中男 4 1例、女 19例 ,均为双眼瞬目过频 ,无全身异常 ,智力正常 ;年龄 5~ 10岁 ,平均 7.6岁。病史询问中有的儿童多次在医院诊治 ,发病时间为 1周~ 2年。1.2 方法 用苏州产YZ5EⅡ型裂隙灯显微镜 ,检查眼前节 ,所有儿童…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儿童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特点,减少误诊或漏诊。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月我科共治疗38例儿童单纯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患者,就其发病年龄、性别、眼部表现等进行分析。结果在回顾性分析的38例患儿中,男女比例=1:2.8,年龄(5±3)岁(1~13岁),多发生于1.6岁(占63.16%),双眼受累17例(44.74%),单眼受累21例(55.26%),多为无明显诱因34(89.47%),以上睑下垂为首发症状者多(84.21%),复视者3例(7.90%),斜视者3例(7.90%),并多伴有眼球运动受限,胸腺cT检查均未见胸腺增生或胸腺瘤改变。结论儿童眼肌型重症肌无力多发生于1-6岁患儿,女性患儿略多,首发症状以上睑下垂及斜视多见,并伴有眼球运动受限,胸腺cT检查阳性率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抽动障碍患儿及其家长的心理状态、影响因素,以期为抽动障碍患儿的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72例抽动障碍患儿及正常对照组儿童和其家长心理卫生状况进行调查。分别采用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SCARED)、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DSRSC)、调查患儿心理行为状况,SCL-90症状自评量表调查家长的心理卫生状况,并搜集患儿及家庭基本信息进行分析,探讨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抽动障碍患儿及家长心理状态与正常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患儿的焦虑情绪与家长心理状态及对疾病的认知有关。结论抽动障碍患儿及其家长存在较多心理行为问题,在临床药物治疗的同时,辅予积极的心理干预可能有重要裨益。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中小学生常见病、多发病的患病率,特别是眼部疾病的患病情况,为制定防治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济宁市任城区的2所中学、10所小学的在校学生共计8013人。在常规健康查体的同时,重点检查眼部疾病,利用标准对数视力表灯常规检查视力,外眼检查后,在暗室里对其他项目进行检查,眼底检查一般在原孔情况下进行,必要时用0.5%托品酰胺散瞳复查。[结果]本次共查出学生眼部疾病22种,沙眼、近视患病率最高,分别为19.29%和14.49%。其他眼病的患病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慢性结膜炎、睑缘炎、远视(屈光不正)、睑板腺炎和角膜穿通伤,患病率分别为1.51%、1.08%、0.99%、0.53%和0.06%。查出单眼盲患者16例,患病率为0.20%。[结论]近视、沙眼是中小学生的主要眼部疾病。眼外伤是青少年致盲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抽动障碍患儿脑电图3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抽动障碍患儿的脑电图特点。[方法] 对38例抽动障碍患儿做脑电图检测。[结果] 抽动障碍患儿的脑电图异常率为52.6%,其中75%慢波异常增多且频率不规整。25%以快波为基本节律且波幅超过30μV。[结论] 抽动障碍与其脑功能状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抽动障碍(Tourette syndrome,TS)的两种主要临床类型伴发共病的差异,为临床诊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量表、心理测试、观察及谈话法综合判断,确认TS和慢性抽动症(chronic tic disorders,CTD)共569例患儿共病的发生情况。【结果】①363例TS患儿伴共病者308例,占84.85%;206例CTD患儿伴共病者147例,占71.36%,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②TS和CTD的共病均以ADHD、焦虑、强迫症、学习困难最常见,但焦虑、学习困难TS明显多于CTD(P%0.01)。未见学习困难、对立违抗、品行障碍、抑郁、自残等共病单独存在者。③TS和CTD患儿的多种共病共存多以ADHI)、焦虑、强迫症、学习困难为中心所组合。同伴3种以上共病(含3种)者,TS患儿80例、占22.04%,cTD23例、占11.16%,两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同伴2种共病者,其发生率无差异。【结论】TS患儿共病发生率明显高于CTD患儿,伴3种以上共病TS患儿较CTD患儿为多见,说明TS的病情较CTD复杂。  相似文献   

8.
李鹏  李永奇  张革化 《中国校医》2010,24(7):510-511
目的探讨59例学龄期儿童引起声嘶的主要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通过对59例声嘶患儿进行电子喉镜检查,结合临床治疗对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9例声嘶患儿中男48例,女11例,其中声带小结28例(47.5%),急性及亚急性喉炎11例(18.6%),声带肥厚8例(13.6%),声带息肉占6例(10.2%),喉乳头状瘤3例(5.1%),喉部真菌感染1例(1.7%),癔病性声嘶1例(1.7%),喉结核1例(1.7%)。男性多见,男:女之比为2.32:1。结论学龄期儿童声嘶疾病声中,声带小结发病比例最高,患儿男性明显高于女性;真菌性喉炎、喉结核和喉乳头状瘤较少见。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观察与统计我院新生儿呕吐病因及治疗效果。方法用回顾性统计的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132例有呕吐症状的新生儿,进行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确定发病病因,制定相对应的治疗措施,与随机选取的2002年1月-2003年12月只进行一般性治疗的132例患儿进行对比,观察患儿治疗效果。结果新生儿呕吐132例,内科性疾病81.9%。最常见的是咽下综合征、胃食管反流以及感染,外科性疾病占到了18.1%,主要有巨结肠、肥厚性幽门狭窄、肠闭锁和狭窄等消化道畸形;在进行治疗后,有108例(81.81%)患儿痊愈,15例(11.36%)患儿病情有明显改善,6例(4.55%)患儿未愈(自动出院),3例(2.27%)死亡各组与以往相比,P值均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准确及时发现新生儿呕吐的主要病因,对新生儿呕吐的治疗与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抽动障碍( TD)患儿的临床特征及视频脑电图( VEEG)特征。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十堰市太和医院儿童医疗中心就诊的150例TD患儿临床及VEEG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TD患儿视频脑电图异常率为34%(51/150),其中45例表现为枕区基本节律慢化、α波指数减少、不对称、分布异常、调节调幅不良、阵发高幅θ节律等非特异性异常,6例表现为发作间歇期癫痫性放电;短暂性TD、慢性TD、多发性抽动症( TS)患儿脑电图异常率分别为23.1%(18/78)、45.3%(24/53)、47.4%(9/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67,P<0.05);51例VEEG异常多表现为非特异性异常,其中局限性异常38例(74.5%),广泛性异常13例(25.5%)。结论部分TD患儿VEEG有异常,多为非特异性异常、局限性异常,与病程的长短及严重程度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VEEG可作为临床诊断、评估病变严重程度、指导治疗、判断预后的客观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病毒感染与川崎病( KD)发病及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KD儿童105例为KD组,同期选取发热性疾病但非KD患儿210例为非KD组。对两组患儿的病毒感染情况进行比较,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两组儿童冠状动脉病变情况。结果两组患儿中病毒感染232例,其中,KD组感染96例,占91.43%,非KD组感染136例,占64.76%。两组EB病毒感染率比较,KD组患儿明显高于非KD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2.874,P<0.001);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冠状病毒感染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分别将KD组和非KD组分为感染组与未感染组,其中KD组中感染组患儿冠状动脉损伤率最高,为46.55%(43/96),显著高于KD组的未感染组(11.1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确切概率法得出P=0.04),亦高于非KD组的感染组(7.59%)和未感染组(8.2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2.45、27.41,均P<0.001);而KD组中未感染组(11.11%)、非KD组的感染组(7.95%)和未感染组(8.1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儿病毒感染与KD发病有关,且病毒感染的KD患儿更易发生冠状动脉病变。  相似文献   

12.
本文收集了7年间到我院淖儿遗传咨询门诊诊治牟患儿2089例,其中遗传性疾病1064例(50.9%),先天性系统发育不全884例(42.3%),其他疾病141例(6.8%),在遗传性疾病中,单基因遗传疾病有27种576例(54.2%),染色体异常有35种450例(42.3%),多基因遗传有3种11例,综合征有8种27便。咨询门诊常见疾病有10种1751例(83.8%)。遗传性疾病是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 EFE)的临床表现特点和实验室、影像学检查特点,并随访患儿的治疗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2月至2011年6月在湖北十堰市太和医院儿2科住院的60例小儿EFE患者,对其临床症状和体征、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总结,并统计患儿的随访结果。结果 EFE患儿以肺炎、心衰为主要首诊原因(55.0%);临床症状主要有咳嗽(75.0%)、呼吸困难(68.3%)、气促(83.3%)。心电图显示的主要异常为:左室肥大伴劳损(38.3%),单纯左室肥大(15.0%),窦性心动过速(30.0%),ST-T改变(11.7%)。胸部X线检查心脏普遍增大(100.0%),心胸比例>0.60者占38.3%。超声心动图显示的主要异常有:左心室均扩大(100.0%),左室心内膜增厚、回声增强(81.7%),左室收缩功能均降低(100%),左室射血分数(EF)均低于55%(100%)。经治疗,临床好转41例(68.3%),自动出院12例(20.0%),死亡7例(11.7%)。对53例出院患儿进行随访,6例失访,47例患儿中4例(8.5%)病情加重,1例(2.1%)死于心力衰竭。结论超声心动图能检测EFE的特征性表现,坚持治疗可以改善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庆阳市人民医院儿科9600例急诊患儿疾病谱分布和临床特征,以提高急诊患儿的合理救治率及危重患儿的救治成功率。方法回顾总结和分析2011年6月—2013年10月庆阳市人民医院急诊儿科接诊患儿9600例的临床资料,分类统计各系统主要的疾病病种、临床特点和分类排序。结果排序前5位的分别是呼吸系统疾病(43.60%)、消化系统疾病(24.83%)、神经系统疾病(20.54%)、传染病(8.05%)及意外伤害(1.45%);其中呼吸系统疾病以上呼吸道感染合并高热为主(50.45%),消化系统疾病以病毒性肠炎合并脱水为主(41.61%),神经系统疾病以各类惊厥为主(47.01%),传染病以手足口病为主(51.62%),意外伤害则以各类中毒为主(56.84%)。1月~5岁是小儿急诊病种的高发年龄段。结论9600例急诊患儿疾病谱分布在各系统,差异具有显著性。以急性呼吸道感染为主要就诊病种(50.45%),提示儿童阶段预防感染性疾病的重要性。儿童急诊疾病谱排序和临床特点可作为院前急救和儿科急诊医护人员岗位培训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124例心肌损害病因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引起心肌损害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检查及治疗提供思路。方法对2012年1至12月住院的124例心肌损害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心肌损害与病原体种类、年龄、病情轻重、病程长短及发热的关系。结果手足口病共658例,心肌损害57例(占8.66%);支原体肺炎64例,心肌损害5例(占7.81%);疱疹性咽峡炎共55例,心肌损害3例(占5.45%);呼吸道病毒感染共1001例,心肌损害32例(占3.20%);其它肠道病毒感染350例,心肌损害18例占(5.14%)。呼吸道细菌感染共321例,心肌损害7例占(2.18%);肠道细菌感染共52例,心肌损害2例占(3.85%)。低于1岁婴儿心肌损害高于其它组(χ2值分别为5.17、33.09,均P<0.01);病程>6天心肌损害检出率高,占(9.60%);心肌损害与病情轻重无显著性差异(χ2=0.08,P>0.05);发热患儿心肌损害发病率(占6.76%)较未发热患儿心肌损害发病率(3.62%)高,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12.54,P<0.01)。结论手足口病、支原体感染的心肌损害发病率较高,年幼儿、病程长、发热患儿易合并心肌损害,应进行心肌酶谱检查以便及时治疗,病情轻重与心肌损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先天性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患儿的神经系统异常表现,探讨先天性HCMV感染对患儿神经系统的损伤。方法以72例先天性HCMV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在用更昔洛韦治疗的同时对其进行新生儿行为神经测试(NBNA)、头颅CT或MRI检测、腰穿脑脊液检查及听力检查。部分患儿在脑康复治疗后复查NBNA。结果72例先天性HCMV感染患儿中,NBNA评分异常率为40.30%(27/67);15例患儿经康复治疗后NBNA评分提高有统计学意义(t=-7.632,P=0.002)。头颅影像学检查异常率为47.37%(27/57);影像学异常表现为:脑实质灶性坏死或脑软化灶、脑发育迟缓、脑实质出血、脑室周围钙化及脑积水。2例患儿出现脑脊液异常。听力筛查未通过率为53.03%(35/66),确诊听力障碍4例。结论先天性HCMV感染易导致神经系统损伤,对患儿早期进行神经系统功能的监测并给予相应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北京儿童医院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的腺病毒(ADV)感染情况。方法研究对象为北京儿童医院2004年10月至2005年12月临床诊断为肺炎或支气管炎的住院患儿。每例患儿的血清标本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ADV—IgM抗体。如果任意一种其他病毒抗体阳性(包括巨细胞病毒、EB病毒、单纯疱疹病毒、肠道病毒等),则不做ADV检测。结果738例其他病原检测阴性的下呼吸道住院患儿中,ADV—IgM阳性87例,阳性率11.8%。ADV下呼吸道感染占同期病例的8.3%(87/1046)。其中〈1岁的患儿32例(6、2%);1~6岁42例(29、8%);〉6岁13例(16.9%)。ADV感染全年散发,冬春季节相对较多。结论ADV是5岁以下儿童急性呼吸道疾病的主要病原之一;6月龄至3岁的儿童为易感人群。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肺炎型哮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38例肺炎型哮喘患儿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患儿均表现为长时间反复发作性或持续性咳嗽、气促,有明显喘息者32例(84.2%),肺部中小湿鸣音32例(84.2%),痰鸣及干呜6例(15.8%),湿疹12例(31.6%),过敏性鼻炎18例(47.3%);家族Ⅰ、Ⅱ级亲属中有过敏性疾病史者13例(34.2%);所有病例使用抗生素治疗无效,激素吸入可使其缓解。结论肺炎型哮喘为儿童哮喘的一种特殊类型,激素吸入为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针刺合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针刺和神经生长因子对脑瘫患儿的脑功能代偿的促进作用。方法:将10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采用头针(运动区、足运感区、平衡区)、体针(穴取臂脯、凤池、环跳、阳陵泉等)及神经生长因子足三里穴位注射,配合康复训练;对照组单纯用康复训练。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做头颅CT、SPECT检查以观察病变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2.0%。治疗后发育商(DQ)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针刺合神经生长因子注射对小儿脑瘫的脑功能代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吴晓伟 《现代保健》2011,(14):121-122
目的探讨全数字化摄影在女性乳腺检查中的应用,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以提高乳腺疾病的诊断率。方法使用飞利浦全数字化乳腺摄影机对500例门诊及体检的妇女进行检查,摄片采用常规头尾位和内外斜位等,并对所测部位及症状形态做总结分析。结果500例检查妇女中有43例患乳腺癌,检出率为1.68%,其中左乳24例,右乳19例;上象限27例(62.8%),下象限11例(25.6%),乳晕中央区5例(11.6%);肿块29例(67.4%);结构紊乱7例(16.3%);恶性钙化16例(37.2%);局限致密影9例(20.9%)。结论全数字化乳腺摄影在乳腺的结构及密度方面敏感性高,对发现和诊断乳腺癌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