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286例瞬目过频儿童病因及诊断。方法对患儿进行眼表疾病、屈光状态及事件相关电位P300检查。结果单纯眼部疾病引起瞬目过频117例(40.9%),眼部疾病加抽动障碍共138例(48.3%),单纯抽动障碍31例(10.8%)。结论出现瞬目过频患儿检查眼部疾病同时应考虑到神经精神疾病,及时会诊以免延误治疗。  相似文献   

2.
儿童瞬目过频的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瞬目过频在体检中并不少见 ,一般无明显视功能异常者不会引起家长和医生的注意。体检中将瞬目率每分钟 10次以上者为过频 (正常为每分钟 3~ 7次 ) ,对无颜面和全身其他部位的痉挛与抽搐 ,仅表现为单纯瞬目次数增加的儿童进行了详细的病史询问及眼部检查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6 0例儿童中男 4 1例、女 19例 ,均为双眼瞬目过频 ,无全身异常 ,智力正常 ;年龄 5~ 10岁 ,平均 7.6岁。病史询问中有的儿童多次在医院诊治 ,发病时间为 1周~ 2年。1.2 方法 用苏州产YZ5EⅡ型裂隙灯显微镜 ,检查眼前节 ,所有儿童…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抽动障碍患儿及父母的心理干预在辅助药物治疗儿童抽动障碍中的重要作用.方法 收集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门诊就诊的50例抽动障碍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例,研究组采用氟哌啶醇(0.025mg/kg起始剂量,根据症状缓解情况调整至最佳治疗量,最大治疗量2mg/d)联合患儿及父母心理干预的治疗措施,对照组采用单用氟哌啶醇药物治疗(剂量同前),治疗8周后观察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50例抽动障碍患儿中,男37例,女13例,64%(32/50)为学龄期儿童,主要表现为频繁眨眼或(和)耸肩,72%(36/50)出现两个以上部位的抽动.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达88%,显著高于单纯药物治疗组60%,二者具有统计学差异(χ2=5.049,P<0.05).两组患儿均无严重不良药物反应.结论 小剂量氟哌啶醇治疗儿童抽动障碍起效快、疗效好、有较好的安全性,同时患儿及父母的心理干预治疗尤为重要,加强心理知识培训,药物治疗的给与患儿及家属早期的心理咨询和干预处理,减轻家庭的沉重负担,获得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共患和不共患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抽动障碍(TD)患儿临床特征,为临床治疗提供思路。方法 病例随机选自2018年6月-2019年11月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儿科6~12岁符合研究标准的单纯TD患儿及TD共患ADHD(TD+ADHD)患儿共计408例(单纯TD患儿296例,TD+ADHD患儿112例),调查两组患儿抽动障碍病程、亚型分布、抽动障碍始发年龄等发病情况以及疾病严重程度方面的差异;分析TD+ADHD组患儿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病情分布情况。结果 在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总分及损害率方面,TD+ADHD组明显高于单纯TD患儿(t=-23.24、-19.17,P<0.001),但其分值高低却不受ADHD亚型的影响;在TD+ADHD患儿组中,注意缺陷子量表分值高于多动/冲动子量表(t=2.96,P<0.05);与TD共患注意缺陷为主型ADHD(TD+ADHD-I)患儿相比,TD共患多动/冲动为主型ADHD(TD+ADHD-HI)与TD共患混合型ADHD(TD+ADHD-C)的就诊年龄较偏小(F=7.93,P=0.019)。结论 TD+ADHD的患儿抽动障碍病情更为严重,但其严重程度却不受ADHD亚型的影响;TD+ADHD-HI与TD+ADHD-C患儿的早期行为问题更加突出且易被发现,因此更早地选择去医院就诊,但TD+ADHD-I患儿在就诊时其注意缺陷问题已经非常严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与抽动障碍共病患儿的家庭环境特征.方法 采用自制的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及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与抽动障碍共病组60例患儿、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组79例患儿、抽动障碍组60例患儿及正常对照组71名儿童分别进行评估.结果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与抽动障碍共病组不和睦家庭占16.7%,父亲文化程度为高中以下者占76.7%,父母对孩子有不合理期望的占41.7%,亲子缺乏交流的占35%,对孩子不良行为的态度采用惩罚的父亲占55.0%,母亲占48.3%.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与抽动障碍共病组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组比较,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中所有10个分量表得分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与抽动障碍共病组亲密度(7.17±2.12)、知识性(3.40±2.11)与组织性(5.55±2.01)得分低于抽动障碍组(分别为:7.90±1.67、4.72±2.04、6.50±1.87).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与抽动障碍共病组道德宗教观得分低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5.30±1.50比5.87±1.25),独立性得分(5.53±1.31)高于正常对照组(5.06±1.47),矛盾性得分(4.32±2.58)高于正常对照组(2.68±1.82),知识性(3.40±2.11)、娱乐性(3.83±2.59)、组织性(5.55±2.01)得分低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5.13±1.85、5.34±2.14、6.80±1.75).结论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与抽动障碍共病患儿的家庭环境特征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是相似的,均存在家庭功能缺陷,治疗应采取包括改善家庭环境在内的综合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分析首诊于眼科的小儿抽动障碍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我院于2009年7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218例首诊为小儿抽动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8例患者最终诊断为TD,其中短暂性抽动98例,慢性抽动50例,多发性抽动20例。112例患者主要病症表现为单纯眨眼,56例同时伴有眼部不适;70例患者眼部没有阳性体征,60例患者出现滤泡、乳头或结膜充血,38例患者出现眼部的其他特征;全部首发都表现为运动抽动,其中20例患者同时伴有发声抽动。头面部是主要的抽动部位,简单抽动是主要的抽动形式。37例患者同时出现精神损害。结论异常眨眼是抽动障碍的主要表现之一。小儿抽动障碍在首诊中一般表现为短暂性抽动,而且会引起眼部器质性病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干眼症患儿眼部症状与睑板腺功能的相关性分析。方法入选该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干眼症患儿36例(72只眼),应用眼表疾病指数(OSDI)积分法对患儿的眼部临床特征进行调查问卷评分,评估泪膜破裂时间(BUT),观察睑板腺开口;应用非接触性红外线睑板腺照相系统对睑板腺进行检查。结果干眼症患儿36例(72只眼),OSDI积分(27.78±11.03)分,双眼荧光染色积分为(7.21±0.13)分,睑板腺开口积分为(3.46±1.22)分,BUT积分为(2.89±1.02)s,泪腺分泌试验为(7.32±1.24)mm。结论干眼症患儿的眼部临床特征与角膜荧光染色积分、睑板腺开口积分密切相关,干眼症的治疗要针对性治疗睑板腺疾病。  相似文献   

8.
抽动障碍24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各类型抽动症在小儿中的分布特点,探讨治疗方法.方法 对廊坊市医院2002年2月至2006年2月240例抽动症患儿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描述抽动障碍类型分布、年龄分布及氟哌啶醇对发声与多种运动联合抽动障碍综合征的治疗效果.结果 抽动障碍发病水平为性别上男孩明显高于女孩,其中男184例、女56例.发病类别以短暂性抽动障碍最为多见,为131例,占54%(P=0.039);心理治疗对短暂性抽动障碍及发声抽动障碍有效;氟哌啶醇(haloperidol)对发声与多种运动联合抽动障碍综合征类型效果明显,有效率94%(P=0.013).结论 短暂性抽动障碍及慢运动性抽动或发声抽动障碍心理治疗有效,发声与多种运动联合抽动障碍综合征需药物治疗,该病总体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儿童抽动障碍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对144例儿童抽动障碍患儿的临床资料、诊断、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44例儿童抽动障碍患儿中,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多见于学龄儿童,多为短暂性抽动症,以眨眼和摇头症状为多见,多数为两个以上部位抽动,临床误诊率很高,为55.6%。对64例短暂性抽动症给予心理治疗,有效率为71.9%;对32例慢性抽动症及多发性抽动症患儿给予氟哌啶醇治疗,有效率75.00%。结论:儿童抽动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临床误诊率很高,多数患儿经心理和药物治疗,可以治愈。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抽动障碍患儿及其家长的心理状态、影响因素,以期为抽动障碍患儿的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72例抽动障碍患儿及正常对照组儿童和其家长心理卫生状况进行调查。分别采用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SCARED)、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DSRSC)、调查患儿心理行为状况,SCL-90症状自评量表调查家长的心理卫生状况,并搜集患儿及家庭基本信息进行分析,探讨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抽动障碍患儿及家长心理状态与正常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患儿的焦虑情绪与家长心理状态及对疾病的认知有关。结论抽动障碍患儿及其家长存在较多心理行为问题,在临床药物治疗的同时,辅予积极的心理干预可能有重要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