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析朱丹溪"痰挟瘀血,遂成窠囊"的学术思想及临证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学习《局方发挥》《丹溪心法》《金匮钩玄》中有关窠囊的论述内容,总结窠囊的病因病机特点阐述朱丹溪辨治窠囊、遣方用药的独到之处,并附以验案二例以示临床应用。[结果]朱丹溪在论著中提出"痰挟瘀血遂成窠囊"之说所论窠囊,是以气病日久成痰化瘀、胶结隐匿于体内深处为主要病机具有不易清除、病势缠绵、病症繁多的临床特点。在治疗上朱丹溪注重疏调气机、导痰破瘀力求直捣窠囊,以二陈汤、四物汤为主方佐以痰瘀同治之药,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所附医案以窠囊学说为指导,采用痰瘀同治、调气解毒之法治疗早期胃癌和结肠息肉,临床疗效确切。[结论]朱丹溪的窠囊学说理法方药完备,对临床痰瘀疾病的认识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值得深入挖掘和学习。  相似文献   

2.
朱丹溪为临床治痰大家,其论痰治痰的思想独树一帜。本文就朱丹溪的治痰思想进行总结和归纳。朱丹溪针对不同性质的痰,灵活运用中医学的各种治疗法则进行论治,并提出二陈汤为治痰要药,还论及了痰证的预后凶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浙派中医朱丹溪诊治痰证的临证思想。[方法]根据文献资料记载,构建“朱丹溪治疗痰证方药数据库”,利用数据挖掘方法探究丹溪用药规律,并辅以传统文献学方法,从病因、病机、治法、方药等方面归纳其诊治痰证的临证思想。[结果]丹溪认为,痰证的病机在于气机不行,病因主要与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失宜有关;临床辨证论治将痰证分为热痰、湿痰、食积痰、寒痰、风痰、老痰等,并确定清热化痰、燥湿化痰、消积化痰、温化寒痰、祛风化痰、润燥化痰等各种不同的治疗原则;丹溪还认为,痰易与瘀结,故化痰消瘀亦为常用之法。丹溪治痰,根据痰证所发部位不同,用药及吐下之法各不相同。丹溪用药,标本兼治,从脾、肺、肝经入手,以二陈汤为基本方剂,既施以化痰药除已生之痰,亦采实脾药物,杜生痰之源,间辅以理气药行滞,以证“气顺痰自消”之理,又采清热药防痰阻气滞、郁遏阳气以助热。[结论]丹溪治疗痰证的经验全面有效,其防治痰证的理法方药可为当今临床实践提供更多思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浙派中医辨治眩晕的病因病机认识与治疗思路,总结其学术思想特色。[方法]通过查阅浙派中医中几位代表性医家的书籍、文献资料,摘录整理其关于眩晕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的论述,总结归纳浙派中医辨治眩晕的共同点及各家学术经验与特色。[结果]张景岳等医家认为眩晕多因正气亏虚,治疗应补虚为先,实脾补肾,慎用攻法。朱丹溪等医家主张因痰作眩,痰因火动,主要采用顺气治痰、兼降相火等治法。虞抟等则倡导瘀血致眩,重视活血化瘀法在眩晕中的应用,并且强调辨体论治。[结论]浙派中医辨治眩晕,病因病机立足虚、痰、瘀为核心,治疗上紧扣病因病机,攻补允当,为临床诊治眩晕提供了重要指导,其学术思想特色值得继承与发扬。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朱丹溪对耳鸣、耳聋的辨治特色,以期为临床诊治本病提供有益思路。[方法]分析朱丹溪系列书籍中有关耳鸣、耳聋的相关条文,总结其从虚实两端、内外合邪、气血痰郁及内治外治等方面的辨治方法。[结果]朱丹溪强调"耳鸣、耳聋属火",认为本病证型包括虚火、实火虚实两端。以"气血痰郁"为纲辨治,认为少阳、厥阴气郁化火挟痰为本病实证最常见的发病因素;少阴元气、精血亏损、相火妄动为本病虚证最多见的致病因素;正虚邪壅为本病发病的基本病机,四时邪气乘虚而入或致七情郁结生痰化火,从而诱发或加重耳鸣耳聋。临证"脉症相参,详察病机",实证善用清、开、消、通、汗、补诸法助"行气活血解郁,清热祛痰通窍",虚证善于补中兼缓、兼升、兼降,"阴血亏虚,相火妄动,四物为本;元气亏虚,相火妄动,温存以养",并用"内治为主,兼容外治"等辨治方法。[结论]朱丹溪认为耳鸣、耳聋多为郁火挟痰之实证或气血不足、相火妄动之虚证,实证以行气活血解郁、清热祛痰通窍立法,虚证通过补血养阴或温补助阳之法以降虚火,其辨治思想具备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国医大师周仲瑛从痰瘀热结复合病机治疗系统性硬化症的临证经验,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临床学习、收集整理周老治疗系统性硬化症的医案,从病因病机、辨机论治、用药特色等方面阐述周老治疗该病的临床经验,并举医案一则加以佐证。[结果] 周老认为,系统性硬化症的病机关键为痰瘀热结,病理因素以“痰、瘀、热”为主导,三者转化相兼,复合为患,贯穿病程始终;根据病情进展及病理因素的演变,治疗多从痰瘀热结复合病机入手。痰瘀内生,胶结为患,治宜化痰祛瘀、逐邪蠲痹;痰热蕴结,热扰则发,治宜清化痰热、宣痹散结;瘀热相搏,血热鸱张,治宜凉血散瘀、寓透于清;伤阴耗气,虚热内生,治宜益气养阴、扶正祛邪。文中所附验案,周老辨为痰瘀热结、风湿痹阻、气阴两伤证,治以化痰祛瘀、透热蠲痹、益气养阴,方用白薇煎合秦艽鳖甲散加减。[结论] 国医大师周仲瑛倡导辨证宜首重病机,从痰瘀热结复合病机辨治系统性硬化症,复法合治,灵活遣方,疗效显著,其经验值得传承推广。  相似文献   

7.
漫谈保和丸     
被誉为金元时代四大医家之一的朱丹溪,在治疗疾病中非常重视保存人体的阴精,所以,后世称他是养阴派的倡导者。此外,他还强调“郁”在人体的病变,认为“人身诸病,多生于郁”。郁就是结聚不通,包括气、血、痰、火、湿、食六个方面,简称六郁。朱丹溪还创制了相应的治疗方剂,保和丸便是一首通治食郁(积)的著名方剂,载于其所著的《丹溪心法》一书中。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黄挺教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跟师门诊抄方,整理相关医案,试从病因病机、治法方药等方面总结黄挺教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经验,并附验案一则,以资佐证。[结果]黄挺教授认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病因病机为本虚标实,气阴亏虚为本,痰脂胶着、癌毒裹结为标,“虚”“痰”“毒”贯穿本病的始终。治疗上主张攻补兼施,以平补气阴、化痰散结、解毒祛瘀为治则,并将传统中医辨证与现代药理学研究相结合,以益气养阴散结方为基本用方,随证加减,多能获得良好疗效。所举验案为气阴两虚、痰脂癌毒壅肺之证,治以平补气阴、化痰散结、解毒祛瘀,以益气养阴散结方为底,随证加减,攻补兼施,疗效确切。[结论]黄挺教授临证谨守平补气阴、化痰散结、解毒祛瘀之法,以益气养阴之方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经验独特,疗效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孙占学教授辨治结节性痒疹的临证经验。[方法] 通过跟师学习,收集和分析孙教授治疗结节性痒疹的医案,归纳总结孙教授对该病病因病机的认识和诊治思路,并附加医案一则佐证。[结果] 孙教授认为结节性痒疹的关键病机是痰瘀互结,阻滞肌肤。基于此病机,治疗应以化痰活血软坚为大法,同时重视虫类药物的使用,结合患者症状及舌脉进行加减,使痰瘀之邪得消,坚实之结得散。所举医案为痰瘀互结型结节性痒疹,以化痰、活血、软坚三法为治则,前期以化痰为主,后期增活血之功,临床疗效显著。[结论] 孙教授从化痰活血、软坚辨治结节性痒疹疗效显著,其经验可为中医临床治疗结节性痒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杨金坤教授诊治胃癌的临床经验,以便临床推广应用。[方法]通过临床跟诊抄方,收集病例,记录杨师对胃癌病因病机的分析及临证经验的传授,对杨金坤教授诊治胃癌的药对、方剂及证型、治则治法、辨证思路进行分析整理、归纳总结,并列举案例予以佐证。[结果]杨金坤教授认为胃癌以"脾虚"为病本,"毒聚"("顽痰、瘀血、寒湿"等邪实)为病标,基本病机是"脾虚毒聚"。杨教授以"健脾扶正为基础,辅以适当攻邪"的治疗原则,以脾虚证为主的四种本虚证和四种标实证相互兼夹的辨证思路,以太四君方、四藤方为基础方,辨证施治,病证结合,根据不同邪毒性质,分别予以温阳化痰、逐瘀散结、清热解毒等祛邪之法,衷中参西,综合治疗,临床取得较好的效果,所举病案疗效满意。[结论]杨金坤诊治胃癌临床思路丰富,经验独特,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顾锡镇教授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跟随顾锡镇教授抄方学习,收集相关病案,分析顾锡镇教授对颈动脉粥样硬化中医病因病机的认识,总结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辨治经验,并附医案佐证。[结果]顾锡镇教授认为:肝肾阴虚、痰瘀阻络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病机,治法应以益肾养肝、化痰通瘀法为主。治疗上应注意平补肝肾、顾护正气,并结合现代中药药理学成果辨病用药,取效显著。所举验案中患者辨证为肝肾阴虚、痰瘀阻络证,治以益肾养肝、化痰通瘀,用药上重用制首乌,并根据复诊症状随证加减,诸症好转。[结论]顾锡镇教授采用益肾养肝、化痰通瘀法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研究与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基于知识考古学分析朱丹溪相火理论的形成。[方法]借助知识考古学理论,通过追溯朱丹溪相火理论形成的历史及知识背景来还原朱丹溪相火理论构建的脉络。[结果]相火一词在朱丹溪时期已经成为中医学理论构建中存在的概念,外加理学的长期熏习,深刻影响了朱丹溪的医学思想,所以朱丹溪提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医学论点,"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论点为其相火理论的提出进行了理论论证,继而朱丹溪的相火理论逐渐形成。[结论]基于知识考古学分析,朱丹溪的相火理论形成是受当时的历史及知识背景影响下逐渐形成的医学理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连建伟教授治疗痰瘀互结证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跟随连师临诊、学习连师的著作,搜集痰瘀互结证相关医案,结合中医理论与临床辨证论治原则,总结连建伟教授从肝论治痰瘀互结证的辨证思维方法及临床治疗的经验,并举3则验案予以佐证。[结果]连建伟教授认为痰瘀互结证与肝密切相关,治以疏肝理气、化痰消瘀法,疏肝健脾、活血化痰法,平肝熄风、活血化痰法,清肝胆湿热、活血化痰法,通(肝)络逐瘀、活血化痰法。所附医案,以其特有的经验辨证论治,随症加减,临床效佳。[结论]连建伟教授重视调肝论治痰瘀互结证的思想具有独创性,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国医大师卢芳教授运用丹溪痛风方治疗痛风的经验。[方法]通过跟师临诊、整理病案,介绍卢芳教授对痛风病因病机的认识,分析丹溪痛风方组成、方义,阐述丹溪痛风方在临床实践中的运用依据,并附临床医案验证。[结果]卢芳教授认为痛风病位在关节,湿热是导致肢体关节红肿痛、痛风发作的主要原因,痰瘀为其发病的根本原因。治疗上既要运用清热利湿之法,又需燥湿化痰、活血化瘀,故选用丹溪痛风方加减治疗。此方优势在于可以治疗湿热与痰瘀等复杂致病因素所致的痛风,而且运用丹溪痛风方结合经典方剂或自创方剂加减,能够对痛风进行个体化治疗。所举验案中患者辨为湿热蕴结、痰瘀互阻证,卢芳教授拟清热利湿、燥湿化痰、活血化瘀之法,采用丹溪痛风方与自创四藤二龙汤结合治疗,疗效显著。[结论]卢芳教授认为,丹溪痛风方可以治疗湿热与痰瘀等复杂致病因素所致的痛风,而且无论痛风各期均可运用。丹溪痛风方的现代应用,正是对丹溪治疗痛风的思想的传承和完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析连建伟教授辨证论治治疗眩晕的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以期对临床眩晕的治疗有指导和启发作用。[方法]选择连建伟教授治疗不同证型眩晕验案3则,结合平素跟师随诊的心得体会,详加按评,从病因病机、辨证重点、用方特色等方面探索连教授治疗眩晕的特色和经验。[结果]连教授认为眩晕临床多见肝风上扰、气血亏虚、中气下陷3种证型,其辨证重点主要在于两手关脉之表现。所选3则医案,分别代表上述3种证型。肝风上扰者治以平肝息风、清火化痰、养血活血,气血亏虚者治以补益气血,中气下陷者治以补中益气,均取得满意效果。同时连教授强调,眩晕患者多虚实兼夹,实者以风、火、痰、瘀为主,虚者以气虚、血虚为多,治疗时则应全面把握眩晕的病因病机,从整体角度出发,根据患者风、火、痰、瘀、虚的轻重,从多角度入手治疗眩晕。[结论]连建伟教授辨治眩晕,突出关脉的辨证意义,并根据患者风、火、痰、瘀、虚的轻重分3型论治,临床疗效颇佳,其学术观点和临床遣方用药经验值得学习和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顾锡镇教授治疗失眠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临床跟诊、聆听讲授,收集整理相关临床资料,从失眠的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等方面探讨顾教授治疗本病的经验,归纳用药特点及加减规律,并予典型病案分析。[结果]顾师认为,失眠辨证以实证多见,分肝气郁结证、肝郁化火证、痰热内扰证及瘀热证,治疗上分别以疏肝解郁、清肝泻火、清热化痰、凉血化瘀药物配伍重镇安神之品;虚证以心脾两虚证多见,治疗上以养心安神为主。所举验案中肝气郁结证,治以疏肝解郁、重镇安神,以柴胡疏肝散合龙骨牡蛎散加减治疗;肝郁化火证,治以清肝泻火、重镇安神,以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痰热内扰证,治以清热化痰、重镇安神,以菖蒲郁金汤加减治疗;瘀热证,治以凉血化瘀、重镇安神,以犀角地黄汤加减治疗;心脾两虚证,治以养心安神,以百合地黄汤加减治疗。以上验案均获得良好疗效。[结论]顾锡镇教授认为失眠辨证实多虚少,强调本病以重镇安神和养心安神为治疗大法,辅以疏肝、清火、化痰、祛瘀等,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总结施维群教授辨治黄疸的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以更好地传承与创新。[方法]通过跟随施维群教授临证抄方,整理相关病例资料,从病因病机、治法方药等方面阐述和总结施维群教授治疗黄疸病证的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并附以验案举隅。[结果]施维群教授辨治黄疸思维独特,注重疾病本身的致病因素,辨证从脏腑、气血入手,认为黄疸病邪主要在于湿、瘀、热、火、虚,病位涉及肝、胆、脾、肾等脏腑。提出"治湿、治血、扶正"三大治则,以疏导湿热、运脾化浊,消瘀通络、疏肝清热,调治心脾、温补肾阳为主要治疗方法,临床取得较好疗效。所举医案,予以佐证。[结论]施老师治疗黄疸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独到,其治法变通,用药灵活,在实践中行之有效,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诊疗思路,值得深入学习与认真体会。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探析白塞病的辨证和治疗思路。[方法]通过临床跟诊,从病因病机、临床辨证分型、治疗原则和遣方用药特色等方面总结分析白塞病的辨治思路,并附验案一则以佐证。[结果]白塞病的发病本质是湿火气郁难消,伤及血脉皮肉。据临床经验,本病主要分为风毒湿火证、肝郁湿火证和阴虚湿火证三型,宜从湿火论治,以泻火除湿为基本治法。其中风毒湿火证治以疏风解毒、散火祛湿,方选甘草泻心汤加减;肝郁湿火证治以清肝降火、祛湿解郁,方选龙胆泻肝汤合加味逍遥散加减;阴虚湿火证治以补肾润肺、养阴平火,方选知柏地黄汤合沙参麦冬汤加减。所举验案患者辨证为风毒湿火证,治以疏风解毒、散火祛湿,药对相参,病情稳定控制。[结论]从湿火论治白塞病,体现出中医紧扣病机、灵活用药、随证治之的治疗原则,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朱丹溪为元代著名医家,以善治杂病闻名于世,对眩晕症有着独到的见解。本文通过对载录丹溪学说及经验的诸部著作中眩晕症证治的分析,认为朱丹溪将痰与相火作为引发眩晕的两大因素,火炎上而动其痰是致眩之因,以二陈汤作为基础方剂,但重视配伍黄芩之属清降相火;对"痰挟气虚并火"者,丹溪则通过协调"元气"与"火"的关系,益气降火祛痰以治疗眩晕。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目的]探讨全国名中医王坤根主任医师治疗胃病的经验。[方法]通过跟随侍诊并聆听王师授课,以及对典型医案的搜集整理,从三方面总结王师胃病诊疗经验:病名归属、病因病机、遣方用药,并举医案予以佐证。[结果]王师根据多年临证经验,认为胃热为现代胃病的核心病机,并据此可分为气郁化火之郁热、脾失健运之湿热、胃燥阴虚之虚热、湿瘀毒邪之瘀热,治疗时分别以清肝和胃、健脾化湿、滋阴清热、扶正祛邪四法治之,治疗效果斐然。[结论]王师从热论治胃病,临证效果明显,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