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湛江市区中学生1982~1997年生长发育指标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学阶段是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探索中学学生形态发育的变化状况 ,为促进学生生长发育提供科学依据。为此 ,我们对湛江市区某中学学生 1982~ 1997年的身高、体重、胸围三项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1 资料来源 收集湛江市某中学学生 1982、 1987、 1992、1997年的体检资料。其中 1982年人数为 146 0人 (男 741人 ,女 719人 ) ,1987年为 1378人 (男 72 1人 ,女 6 5 7人 ) ,1992年为 1395人 (男 72 5人 ,女 6 70人 ) ,1997年为 1439人(男 76 5人 ,女 6 74人 )。方法 :测量方法均按国家统一制定的中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方法执行。测量项目包括身…  相似文献   

2.
西藏地区7~18岁藏族学生体格发育状况调查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了解西藏地区藏族学生体格发育现状,为生长发育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2004年测量的7~18岁藏族学生2538人作为研究对象,对拉萨城市及那曲农村学生的身高、体重和胸围进行比较。结果男生身高、体重、胸围增长趋势均为城男比乡男提前,即乡男的快速发育时间落后于城男,但17~18岁时2者的身高、体重、胸围已无明显差别。身高快速发育时间城女比乡女提前2a,18岁时身高、体重城女高于乡女,胸围无明显差别。结论西藏藏族学生的身高、体重和胸围3项指标均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拉萨市和那曲农村学生的3项指标只在个别年龄存在差异,总体趋势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3.
我国中小学生体格发育南北差异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良 《中国学校卫生》2011,32(2):136-138
目的了解中国北方与南方儿童青少年体格发育水平与变化趋势,为开展学校卫生保健工作提供信息与指导。方法根据全国1985年和2005年学生体质调研的资料,统一按照1985年首次全国学生体质调研所确定的南北方省份,采用加权平均值法对2005年公布的14个北方省份、14个南方省份的数据进行合并。结果 1985年和2005年北方学生身高、体重和胸围的生长水平持续高于南方同龄学生(P<0.05或P<0.01);1985-2005年的20 a间,7~18岁北方与南方学生身高差距平均缩小了0.08 cm(城男)、0.12 cm(城女)、0.63 cm(乡男)和0.80 cm(乡女),体重差距平均扩大了1.07 kg(城男)、0.51 kg(城女)、0.69 kg(乡男)和0.22 kg(乡女),胸围差距平均扩大了0.24 cm(城男)、0.55 cm(乡男)和0.43 cm(乡女)。结论我国学生体格发育呈现"北高南矮"的趋势,身高发育的南北差距缩小,体重和胸围发育的南北差距扩大。  相似文献   

4.
从1982至1987年连续6年在我县内选择具有代表性的10所小学(城镇2所,乡村8所),对1982年的8岁学生开始逐年追踪观察,其生长发育情况到1987年13岁停止。于每年6月中旬测量其身高、体重、胸围及坐高等发育指标。现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1 结果与分析1.1 连续6年追踪小学生生长发育状况小学生四项发育指标的均值(略)均随年龄的增大而逐渐增加。经相关分析,男、女学生均是年龄与各指标间有相关关系存在,P<0.001,且高度密切。见表1。  相似文献   

5.
双生子学龄儿童体格发育遗传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遗传与环境因素对学龄双生子儿童体格发育的影响,分析其中年龄和性别的作用.方法测量297对6~12岁(同卵167对,同性别异卵90对,异性别异卵40对)学龄儿童身高、坐高、体重、胸围、肱三头肌皮褶、肩胛下皮褶、髂前皮褶厚度;用Mx软件拟合最佳结构方程模型.结果各体格指标均与年龄相关,仅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与性别相关;各指标的遗传模型均为ACES,遗传方差组分高于环境方差组分,男性皮褶厚度的共同环境效应高于女性,皮褶厚度的年龄方差(0.02 ~0.17)明显低于其他指标(0.35 ~0.74);校正年龄后,遗传度分别为身高(男0.80,女0.83)、坐高(男0.76,女0.79)、体重(男0.53,女0.73)、胸围(男0.72,女0.66)、肱三头肌皮褶(男0.51,女0.87)、肩胛下皮褶(男0.56,女0.86)、髂前皮褶(男0.51,女0.83),女生体重及皮褶厚度的遗传度均明显高于男生.结论遗传因素对学龄儿童体格发育起主要作用,但年龄、性别对其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6.
金桂玲 《中国校医》2000,14(3):212-212
马兰中学的在校中学生其父母来自全国各地,军营里长大的学生,活泼可爱,但思想比较单纯,生活比较单调,活动范围比较局限。为了解这部分中学生生长发育情况,作者对1997-1op年461名在册学生的身高、体重、胸围、肺活量等四项指标进行了分析。l对象与方法1.l对象马兰中学初一至高三年级461名在校学生(男232名,女229名)为研究对象,年龄12-17岁。1.2方法以学生体检表上记录的有关指标,按照我国正常男、女学生身高、体重对照表和胸围、肺活量标准进行评价。2结果与分析ZI发育平均值与增长值比较lop-lop年男女学生身高、体重、胸围…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湖北省农村中学生身体形态的变化趋势,为制定农村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方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参加1985,1995,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研究的湖北省农村13~18岁男、女中学生共9 417名为研究对象,对各年龄组男、女生的身高、体重、胸围等形态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985-2005年湖北省农村男、女中学生身高均有显著增长;农村中学男生体重增长显著,女生除13~14岁体重有所增长外,其他年龄组体重均无明显增长,后10 a女生体重处于停滞状态;农村中学生的胸围发育情况不容乐观,只有初中男生的胸围有所增长,17~18岁女生的胸围显著减小.结论 近20 a来湖北省农村中学男生的形态发育状况好于女生,但男生胸围的发育落后于身高、体重的发育,女生的体重、胸围的发育均落后于身高的发育.应尽快将健康干预的重点放到农村,促使农村中学生尽快赶上城市中学生的形态发育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延安市区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状况,为促进不同年龄阶段小儿的正常生长发育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儿童体格测量方法测量儿童的身高、体重、坐高、胸围4项形态指标,运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并以2005年全国城区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调查表作为标准参考值进行比较。结果 485名延安市区学龄前儿童5.5~6.0岁年龄组身高(男、女)与2005年标准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7.0岁年龄组身高、体重(男、女)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童5.5~6.0岁年龄组胸围与标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童在4.5~6.0岁年龄组与标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指数(BMI)与年龄变化无关,克托莱指数随年龄增加而增加,身高胸围指数随年龄增加而减小,且与2005年全国同龄儿正常男女童标准比较,3项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延安市区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江西省学生体格发育变化趋势。方法 对2000年和1985年江西省学生身高、体重、胸围等体格发育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15年来江西省7~18岁城乡男女学生的体格发育水平呈明显的增长趋势。城乡学生身高15年平均增长3.43~4.3cm,体重增长1.33~5.17kg,胸围增长0.28~2.85cm。各体格指标发育交叉年龄与发育高峰年龄有提前趋势。结论 江西省7~18岁学生身体体格生长水平处在“生长长期趋势”中的快速增长阶段。但胸围的增长呈减弱趋势,这与身高的增长幅度很不相适应。提示应加快教育模式的转变,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增加体育锻炼,以保证学生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0.
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及营养现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延安石油职工子弟形态发育状况及营养现状 ,我们于 2 0 0 1年 9月对延炼实业集团公司 3~ 7岁学龄前儿童的体格发育及营养状况进行了调查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 以延炼实业集团公司幼儿园的 384名 3~ 7岁儿童为调查对象 ,其中男童 189人 ,女童 195人。按《儿童保健学》[1] 小儿体格发育测量的标准 ,由专业人员进行身高、体重、胸围、头围的测量。1.2 方法 分别计算身高、体重、胸围、头围的均数与标准差 ,与 1995年我国 9市城郊 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的衡量表[1] 进行比较。用WHO推荐的 3~ 6岁年龄体重参…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小学学生形态发育的变化状况,我们对成都市24中学学生1980~1995年的身高、体重、胸围三项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如下。1资料来源本文收集了成都市24中学学生1980年、1985年、1990年、1995年的健康监测资料。该校于每年的9~10月份对在校学生进行健康体检,测量方法均按国家统一制定的中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对象1980年为1283人(男641人、女642人),1985年为1197人(男615人、女582人).1990年为915人(w491人,女424人),1995年为942人(男5(l人,夕442人)。2结果ZI发育水平均值比较1980年和1995年身高、…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儿童生长发育的动态变化,1984~1987年笔者对绵阳市城镇小学一、二、三年级学生550名(男285人,女265人)进行了四年的生长发育追踪调查,每年于10月5日~15日检测身高、体重、胸围。身体发育评价,按相关法评定发育等级和匀称度,再根据两者的结论,进行全面综合评价。营养状况,按身高标准体重法进行评定。1 结果与分析1.1 追踪资料合乎儿童生长发育规律。同一组追踪对象中各项形态指标男、女均随年龄的增长而逐年上升。每项指标中男生在9岁前超过同龄女生。9岁后女生超过同龄男生。不同年限  相似文献   

13.
李水生 《中国校医》1990,4(4):30-30
<正> 为了解藏族中小学生生长发育情况,收集了1965年、1975年、1982年、1985年有关调查资料,进行藏族中小学生20年生长发育动态分析。拉萨市中小学生身高、坐高、体重、胸围四项指标均是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符合体格发育一般规律。身高、坐高、体重胸围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武汉市中小学生2010年身体发育现状及近10年的发展趋势,获得动态分析的数据资料,为制定改善学生身体素质的保健规划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实施方案》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2000年、2005年、2010年武汉市城区和乡村四所调研点学校6~~18岁的中小学生为对象,调查他们的身高、体重、胸围等形态学发育指标,以此体质调研数据为依据对武汉市青少年学生体格发育现状和10年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 1)2010年,武汉市城市男性中小学学生的各年龄段身高、体重、胸围等形态发育指标明显高于乡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010年武汉市城乡中小学生大多数年龄段身高、体重、胸围等指标比2005年和2000年都有显著增长,与2005年相比,身高、体重、胸围的平均增长量分别为1.47 cm、2.06kg、0.22 cm,与2000年相比,身高、体重、胸围的平均增长量分别为2.39 cm、3.31 kg、2.25 cm,三项指标中以青春期的增长幅度最大,儿童期次之,发育提前.结论 2010年武汉市城乡中小学生体格发育状况较好,乡村中小学生的发育状况与城市相比仍有明显差距,自2000年以来武汉市城乡中小学生的形态发育水平全面增长.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1982年及200O年中、小学生体格发育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浙江省城乡学生体格发育的变化趋势与影响因素,为改进学校卫生工作,促进学生体格健康发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对我省城市与乡村7~18岁学生2000年与1982年体检资料中的身高、体重、胸围和维尔维克指数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18年间,我省各年龄组学生体格发育的各项指标均有明显增长,乡村男女生身高增幅大于城市男女生,城乡男生体重增幅比女生大,乡村男女学生胸围的增幅比城市学生小;维尔维克指数的增长趋势与胸围相似,维尔维克指数的大小表明,城市男女生身体充实度水平较高,乡村学生营养状况与充实度水平较城市学生低.结论加强对农村学生的营养改善,进行健康营养观与健康审美观的教育,重视学校教育过程卫生工作的落实,是促进学生体格健康发育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告了1992年821名西安道北地区小于5岁儿童的体格发育调查结果。其结果表明90%的儿童已达到和超过1985年全国及西安城区的体重及身高均值(P<0.05~0.01)。随着近年来人民的生活及卫生水平的不断提高。西安城区经济文化水平偏低(道北地区)儿童体格发育必将有显著增长。本组小于半岁婴儿的体重及身高测量结果与全国及西安均值持平(P>0.05),体格发育提高迟缓。其原因与健康教育工作薄弱及母乳喂养串偏低(仅为6%)有关。  相似文献   

17.
正在儿科门诊和儿童保健门诊,常常见到家长带了孩子来找医生,问我家孩子生长发育正常吗?有问题吗?小儿生长发育包括体格发育和神经心理发育两个方面,体格发育主要是测量体重和身高两项指标,头围、胸围等测量则可以提供参考。小儿体格发育有一定的规律,足月新生儿平均体重为3 000克(3公斤),身高为50厘米。随着年龄的增长,其体重、身高等指标会逐月、逐年增长。  相似文献   

18.
刘惠龙  黄小云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7):2411-2413
目的:为研究初生儿体格发育均值与产次的关系,探索初生儿胎内体格发育的规律。方法:采用时间段整群取样实况调查方法,按1975年中国0~7岁正常儿童体格发育调查研究实施方案,对初生儿体格发育进行调查,分析产次与初生儿体格发育均值的关系。结果:2005年深圳正常足月儿(男+女)总平均体重、身长、坐高、头围、胸围均值为(3.30±0.4)kg、(50.5±1.7)cm、(34.0±0.9)cm、(33.8±1.1)cm、(33.1±1.2)cm;正常足月第1产(男+女)体重、身长、坐高、头围、胸围均值为(3.25±0.4)kg、(50.4±1.7)cm、(33.9±0.9)cm、(33.7±1.0)cm、(33.0±1.1)cm;正常足月第5产(男+女)体重、身长、坐高、头围、胸围均值为(3.52±0.3)kg、(51.2±1.0)cm、(34.4±0.9)cm、(34.2±1.1)cm、(33.7±1.2)cm;正常足月第2产(男+女)、第3产(男+女)、第4产(男+女)、第5产(男+女)体重均值依次比第1产(男+女)增加了0.11 kg、0.07 kg、0.16 kg、0.27 kg;身长依次增加了0.3 cm、0.3 cm、0.5 cm、0.8 cm;坐高依次增加了0.2 cm、0.1 cm、0.4 cm、0.5 cm;头围依次增加了0.2 cm、0.1 cm、0.3 cm、0.5 cm;胸围依次增加了0.2 cm、0.1 cm、0.2 cm、0.7 cm。结论:产次对正常足月初生儿体格发育均值的影响非常明显,第1产初生儿发育均值最低,发育均值随产次递增,第5产发育均值最高。  相似文献   

19.
我站于1987年对四所中、小学校进行了学生营养状况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共调查县城中、小学各一所,农村中、小学各一所,学生3950人(其中男2227人,女1723人)。按常规测定身高、体重两项发育指标,按照身高标准体重法评价学生现时营养状况。总计  相似文献   

20.
天津市城乡46 357名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调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了解天津市城乡7岁以下儿童体格生长现状和变化趋势。【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分城、乡,男、女各22个年龄组,对7岁以下儿童进行体重、身高、坐高、胸围、头围、上臂围六个体格生长指标的测量,及与儿童生长发育相关资料的调查。【结果】共调查天津市城乡儿童46357人,男童的体格生长指标好于女童,城市儿童好于农村儿童,差异有显著性(P〈0.01)。天津市城区儿童体格发育指标的均值较1995年天津市儿意体格发育调查结果增高,总体水平高于国内、国际参考标准。【结论】身高、体重作为评价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体重的增长幅度大于身高,以及胸廓的大增长幅度可能是肥胖儿童增加的一种表现。上臂围的测量结果反映丁随年龄增长而增长的趋势,能否作为大人群儿童的常规测量项目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