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 探讨骨骼肌肉系统病变CT监视下穿刺活检所用穿刺针的选择.方法 1996年1月~2005年3月对364例诊断不明的骨骼肌肉系统病变根据CT所示病变的不同性质及部位选择适宜的穿刺针(骨活检针、软组织活检枪或2种穿刺针联合应用),CT监视下穿刺取材.结果 255例溶骨性病变,47例采用软组织活检枪直接穿刺取材,208例采用2种穿刺针(骨活检针和软组织活检枪)联合应用.73例混合性病变,49例采用骨活检针取材,14例采用软组织活检枪取材,10例采用联合用针取材.36例成骨性病变全部采用骨活检针取材.364例穿刺成功获足够标本,无并发症发生.334例穿刺病理诊断正确,穿刺结果诊断正确率为91.8%(334/364).结论 骨骼肌肉系统病变CT监视下穿刺活检中,穿刺针要根据CT所示病变的位置及性质不同选择,成骨性病变或病变中骨性成分多时用骨活检针,溶骨性病变采用软组织活检枪,若溶骨性病变位于骨质深部,则采用2种穿刺针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2.
患者 1男性,8岁,因"右小腿外侧酸痛"于2007年9月29日就诊.患者在外院查X线片发现不断进展的腓骨中段溶骨破坏、伴明显骨膜反应(图1),按"急性骨髓炎"更换多种抗生素治疗无效,转入我院就诊.入库院体检:右小腿中段外侧轻度肿胀,皮肤温度较对侧略高,肿胀区触痛.实验室检查:红细胞沉降率第1小时30 mm,碱性磷酸酶245 U/L.MRI:腓骨中段及周围软组织广泛高T2信号(图2).术前X线检查显示病变呈膨胀性改变,溶骨破坏区界限开始清晰,逐渐形成"洞套洞"现象(图3).病变部位穿刺活检,病理报告"骨朗格罕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LCH)"(图4).行肿瘤切除术,为保留腓骨,病变原位微波灭活、病灶清除、异体骨植骨钢板内固定(图5),术后病理诊断仍考虑LCH.患儿术后随访未见病变复发,26个月时骨质愈合(图6),取出内固定.  相似文献   

3.
<正>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 LCH)以活化的朗格汉斯细胞在一个或多个器官中克隆性增生、聚集为特点,可分为局灶性病变和系统性病变[1]。LCH病变累及男性外生殖器临床上较罕见,临床医师对其认识不足,易误诊为其他外生殖器疾病,也缺乏临床治疗经验。截至本文报道前,仅有外文文献报道7例,中文文献报道1例[2-9]。本文报道1例男童LCH累及包皮病例诊治过程,同时复习相关文献,为临床医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活检钳与穿刺针在椎体成形术中对脊柱病理性骨折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01—2019-06采用椎体成形术治疗的137例脊柱病理性压缩骨折,先经一侧采用穿刺针取出病变组织(穿刺针组),再经一侧采用活检钳取出病变组织(活检钳组)。比较术后1周与术前疼痛VAS评分,比较2组病理性骨折、溶骨性病变、成骨性病变、腰椎病变、胸椎病变阳性情况。结果 137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至少6个月的随访,9例出现骨水泥渗漏。术后1周疼痛VAS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检钳组穿刺保留确诊137例,诊断率100%;穿刺针组确诊126例,诊断率为92%。活检钳组病理骨折阳性、成骨性病变阳性、胸椎病变阳性较穿刺针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溶骨性病变阳性、腰椎病变阳性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检钳具有安全、微创、准确率高等优势,是诊断脊柱压缩骨折病因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正>骨内腱鞘囊肿(intraosseous ganglion cyst, IGC)又称邻关节骨囊肿、关节旁骨囊肿等,是一种纤维组织构成的多房性伴广泛粘液样变的非肿瘤性溶骨性病变,是引起肩胛骨疼痛较为罕见的病因[1,2]。现报道1例左侧肩胛骨巨大IGC,并对其治疗方案进行讨论。1病例资料患者,女,40岁,因“左肩部疼痛3个月”入院,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肩部持续性隐痛,尤以左肩胛部受撞击或挤压后明显,无外伤史。行左肩关节X线片见肩胛骨及关节盂斑片状骨质破坏,周围骨骼硬化,边界清晰,无骨膜反应(图1a)。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骨恶性淋巴瘤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目的 原发性骨恶性淋巴瘤少见,本文拟探讨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本组13例,男10例,女3例,年龄17 ̄56岁,平均41.2岁。脊柱5例,骨盆2例,肱骨2例,股骨2例,胫骨1例,肩胛骨1例。疼痛为共同表现,脊柱病变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受损症状。X线检查:5例脊柱病变中,3例呈溶骨必改变,2例成骨型,有4例合并椎间隙变窄,3例椎体楔形变。发生于四肢者,有4例为溶骨性改变,1例为成骨型表现,3例表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性,16岁.以咽部不适和声音嘶哑就诊.检查时发现右锁骨似略高起,无压痛无红肿.X线检查:右锁骨中段骨质稀疏,骨小梁模糊,似有骨质缺损,诊为锁骨恶性肿瘤.手术所见:锁骨略显粗糙米见破坏病变,随根据X线诊断作部份锁骨切除术.病理检查:有骨组织和软骨组织交错存在,未见骨质病变.讨论:锁骨为混合化骨,兼有膜内化骨和软骨内化骨的特点.在骨骼中有类似骨病变的正常变异中,以锁骨最为常见.本例显示生长发育期暂时性成骨紊乱,所造成的骨质结构异常.根据病变部位和X线表现属于棱形窝的糜烂型.由于棱形韧带解剖部位的变异和形成的切迹形态不同,表现有多种类型.例如:若位于锁骨内端,局部有骨质稀疏,可类似溶骨性病变.若重迭于肺野则佯似肺空洞.由  相似文献   

8.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60岁.因左肩胛处包块三十余年,两次手术后复发再次入院.患者于1983年发现左肩胛骨处隆起一包块如鸡蛋大小,X线片提示骨软骨瘤,在外院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诊断:骨软骨瘤.1995年包块局部复发入我院行肩胛骨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诊  相似文献   

9.
肩胛骨骨折     
赵翔 《浙江创伤外科》2005,10(6):513-514
由于肩胛骨前后有丰厚的肌肉组织保护,肩胛骨骨折较为少见,占全身骨折的1%,肩部骨折的5%[1].肩胛骨为一扁宽不规则骨,其诊治常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可导致肩关节和上肢功能障碍.现就肩胛骨骨折的分型、手术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弹性髓内钉在儿童肱骨溶骨性病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3年至2018年收治的18例肱骨溶骨性病变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刮除植骨联合电刀磨钻并辅以弹性髓内钉内固术,根据病灶愈合标准、Mirels评分及美国骨肿瘤学会评分系统(MSTS)评分评价预后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18个月以上。根据病灶愈合标准,病灶复发3例,持续存在1例,缺损愈合2例,病灶愈合12例;Mirels评分8分3例,7分1例,6分2例,0分12例;术前MSTS评分4~8分,平均6分,术后MSTS评分22~30分,平均28分,手术前后MST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044,P=0.0043)。结论对于儿童肱骨溶骨性病变,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措施,它可以提高术后肢体功能,有效降低病变复发后病理性骨折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1.
骨关节炎病变以软骨基质降解为基础,造成软骨及骨的破坏,并伴有滑膜及关节其他结构不同程度的炎性病变,常造成患者关节疼痛,甚至不能行走.近年研究表明,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及其受体(uPAR)介导的细胞外基质蛋白裂解作用与炎性关节疾病中关节软骨和骨的破坏密切相关.该文就uPA系统及其在骨关节炎进程中的作用之近年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正>患儿,女,4岁。在出生时被发现右肩胛骨突起,随年龄增长右肩突出较左肩更明显,伴有右肩外展上举受限,不伴有疼痛,未经系统治疗。无产伤及外伤史,无家族史。查体:患儿耸肩短颈,右肩胛骨突起,肩关节高于对侧5 cm,肩胛骨上角靠近枕骨,局部无压痛,脊柱向右侧弯,胸廓未见畸形,  相似文献   

13.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13):1245-1248
<正>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igmented villonodular synovitis,PVNS)是一种罕见的滑膜良性增生性病变,膝关节是最常受累的关节,骨结构常受到影响。病变晚期发生骨性关节炎甚至骨破坏后,可选择关节置换术。虽然有报道指出,PVNS患者行TKA术后假体的松动与PVNS的复发有关[1]。但尚无PVNS行TKA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文献报道。本科为经病理证实的1例双膝弥漫  相似文献   

14.
骨肉瘤为好发于青少年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其恶性程度极高。肩胛骨肿瘤仅占1%。1993年我院收治一例肩胛骨成骨肉瘤患者,肩胛骨次全切除,采用骨水泥加长螺丝,钢丝网(谓钢筋水泥)重建人工肩胛骨,拟以探讨肩关节因疾病切除后,重塑人工肩胛骨,恢复肩关节功能的可能性、提高生活质量。现报道如下: 患者 女,19岁,学生。右肩背部疼痛4年,进行性增大包块1年,于1993年12月21日入院。患者无局部  相似文献   

15.
正多发性骨髓瘤(multipe myeloma,MM)是一种以单克隆浆细胞异常增生为特点的血液科恶性肿瘤。溶骨性病变是MM主要特征之一,部分患者常常因病变累及骨骼导致骨痛或自发性骨折首诊于骨科。脊柱是常见的受累部位[1],脊柱多发性骨髓瘤约占脊柱原发性肿瘤的20%以上,是脊柱常见的原发恶性肿瘤[2]。脊柱多发性骨髓瘤除了能引起明显的骨痛症状外,还能导致脊柱不稳、压缩性骨折、脊髓及神经根  相似文献   

16.
畸形性骨炎是一种局灶性骨重建异常的代谢性骨病,以过度骨吸收和过度骨生成为特点.该病在1870年由Paget首次描述,故又称Paget病.本病在欧美发病率较高,国内报告甚少.常见受累部位依次为骨盆、腰椎、骶骨、颅骨、肩胛骨等.我科2009年收治了1例腰椎连续多节段(L1-4)受累的Paget病患者,在PubMed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均未检索到类似报道,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技术对脊柱单发椎体溶骨性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研究30例脊柱单发椎体溶骨性破坏患者的多螺旋CT灌注表现,经前臂肘静脉用CT自动高压注射器团注Omnipaque(300 mgI/ml)60~70 ml,总扫描时间100 s.用Perfusion软件计算获得病变组织的血流量(blood flow,BF)和血容量(blood volume,BV)的伪彩图,测量病变中心区、边缘区BF和BV,计算边缘-中心血流量差异率(rim-to-center differential blood flow ratio,Rrim-cenBF)和边缘一中心血容量差异率(rim-to-center differential blood volume ratio,Rrim-cenBV),绘制时间-密度曲线.结果 表现为高灌注者20例(16例转移瘤,3例骨髓瘤和1例脊索瘤);表现为程度不一的中、高灌注者5例(3例骨巨细胞瘤和2例动脉瘤样骨囊肿);表现为低灌注者5例(1例神经鞘瘤和4例脊柱结核).恶性骨肿瘤边缘区的BF(t=2.881)、BV (t=5.284)明显高于中心区(P<0.01),良性骨肿瘤、结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恶性骨肿瘤Rrim-cenBF值、Rrim-cenBV值明显高于良性骨肿瘤、结核.恶性骨肿瘤的时间一密度曲线呈快速上升趋势,达到峰值后保持相对稳定;良性骨肿瘤保持平缓持续上升的趋势;结核上升幅度较小且持续、平稳,仅比正常肌肉组织略高.结论 CT灌注成像技术反映了良、恶性骨肿瘤以及结核的不同血供特点,在鉴别脊柱单发椎体溶骨性病变的良、恶性鉴别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婴幼儿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特点及诊断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婴幼儿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特点及诊断方法。方法 分析 39例 <3岁的婴幼儿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病程中的共同特征。结果  39例中有 35例血源性感染 ,其中 31例 (31/ 35 ,88 6 % )发生于长骨的干骺端 ,合并化脓性关节炎 10例 (10 / 31,32 2 % ) ;3例直接蔓延感染 :枕骨 2例 ,肩胛骨 1例 ;1例原因不明。所有病例 10d后的X线平片均出现骨质变化。 2 2例行放射性核素 (99m锝 )扫描 ,均有病变骨的核浓聚 ,最早在发病后 2d出现。细菌学检查阳性 19例 (19/ 39,4 8 7% )。 2 7例保守治疗 (7例合并化脓性关节炎采用穿刺冲洗和腔内注射治疗 ) ,12例行切开引流术 (9例为病变骨开窗 ,3例为关节腔切开引流术 ) ,本组无死亡病例。结论 婴幼儿急性化脓性骨髓炎多由血源性感染引起 ,多见于长管状骨的干骺端 ,全身及局部反应较轻。早期诊断主要依据患肢的假瘫和发病部位的环压痛。同位素骨扫描可以提高早期的确诊率  相似文献   

19.
骨嗜酸性肉芽肿(eosinophilicgranuloma,EG)是一种以组织细胞增生和嗜酸性细胞浸润为特征的良性病变,是郎格罕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cellhistiocytosis,LCH)的一种亚型。LCH的发生率在1:1500000左右,而EG在LCH中最常见。一般认为EG与急性弥散性组织细胞增生症(Letterer.Siwe,LS)、汉一薛一克氏病(Hand-Schtiler-Christian,HSC)病是一种疾病在不同年龄不同系统的不同表现。  相似文献   

20.
骨自溶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骨自溶症是一种罕见的骨骼系统疾病。1954年,Gorham等报道2例大块骨吸收患者,均为锁骨和肩胛骨骨吸收,其中1例并发乳糜胸死亡。1955年,Gorham和Stout对该病进行了全面分析报告,认为骨自溶症通常是一种多发性血管瘤和淋巴管瘤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