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 r-hGH)治疗在改善脱机困难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脱机困难的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接受ICU常规治疗;治疗组在ICU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每天皮下注射r-hGH 8 IU,每天1次,共14 d。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总蛋白、白蛋白、氧合指数、血糖的峰值、自主潮气量的变化,观察患者脱机成功率和病死率。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总蛋白、白蛋白、潮气量为(68.1±13.4) g/L、(40.8±6.0) g/L、(432±57) mL,较治疗前的(52.3±12.5) g/L、(28.4±4.5)g/L、(278±54)mL显著增高(t=3.856、7.394、8.771,均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总蛋白、白蛋白、潮气量为(58.4±14.2)g/L、(31.0±5.8)g/L、(398±48)mL,较治疗前的(53.2±13.3)g/L、(28.1±4.2g/L、(271±49)m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脱机成功率为8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χ2=4.103,P<0.05)。治疗组死亡3例,对照组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86,P<0.05)。结论r-hGH能改善危重症患者的营养状态,增加呼吸肌的力量,提高肺功能的改善,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脱机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检测危重患者血浆中的中性粒细胞明胶蛋白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的浓度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3名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54例ICU危重患者作为试验组.动态监测血浆NGAL和C反应蛋白(CRP)浓度,同时进行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评估(APACHE)Ⅱ评分,并观察预后.血浆中NGAL浓度的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NGAL浓度平均为(7.62±3.89)ng/L,对照组为(3.40±0.50)ng/L;试验组CRP浓度平均为(68.90±79.58)mg/L,对照组为(1.73±1.13)mg/L.最终存活的37例患者进入本研究时,平均的APACHEⅡ评分为(13.27±7.02)分,NGAL为(7.61±3.42)ng/L,CRP为(74.48±80.94)mg/L,白蛋白(29.06±6.76)g/L.最终死亡的17例患者进入本研究时,平均的APACHEⅡ评分为(24.59±8.78)分,NGAL为(8.91±4.79)ng/L,CRP为(94.00±115.88)mg/L,白蛋白(30.26±9.68)g/L.危重患者血浆NGAL、CRP浓度明显高于健康成人(P<0.01);最终完成2次取样的24例好转患者治疗后血浆NGAL浓度、APACHEⅡ分值均明显下降(P<0.01);7例病情恶化最终死亡的患者治疗第7天血浆NGAL浓度显著升高(P=0.02),而APACHEⅡ分值治疗后较入ICU时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入ICU时,最终存活的37例患者和最终死亡的17例患者的NGAL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9),而APACHEⅡ分值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危重患者血浆NGAL浓度明显高于健康成人.NGAL浓度动态变化可能反映病情的变化,如结合APACHEⅡ评分,有助于更早更准确地评估病情变化,对提高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 COPD 合并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中使用重组人生长激素( rhGH )的疗效。方法31例COPD脱机困难患者随机分为rhGH治疗组( rhGH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给予抗生素、祛痰解痉药及糖皮质激素、营养支持治疗,治疗组予以rhGH皮下注射9 u/d,连续7~14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尿素氮、肌酐、谷草转氨酶、每日平均血糖值及淋巴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等。结果与对照组相比,rhGH组血浆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淋巴细胞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分别为(60.3±12.8)g/L比(55.6±10.7)g/L、(38.5±5.4)g/L比(34.6±3.6)g/L、(2.3±0.2)g/L比(2.0±0.1)g/L、(1.15±0.17)×109/L比(1.02±0.18)×109/L,C反应蛋白明显降低(8.4±3.7)mg/L比(12.5±2.4)mg/L(P<0.05),血糖值轻度升高(6.9±1.1)mmol/L比(6.5±0.8)mmol/L (P<0.05),机械通气时间缩短(13.2±3.2)d比(16.8±3.7)d、入住ICU时间缩短(17.2±2.5)d比(21.8±2.7)d。结论 COPD合并呼吸衰竭进行机械通气患者应用rhGH治疗可缩短机械通气及入住ICU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支链氨基酸在胃肠道肿瘤术后患者肠外营养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1—10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胃肠道肿瘤患者60例,按单盲原则完全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均予以连续肠外营养1周。研究组应用高支链氨基酸制剂,对照组应用平衡氨基酸。比较2组氮平衡情况、血浆蛋白含量、术后疲劳评分和免疫功能。结果研究组先于对照组恢复正氮平衡,累积氮平衡也优于对照组。与术后第1天相比,研究组术后第7天总蛋白、转铁蛋白、前白蛋白上升幅度分别为(4.7±3.1)g/L、(0.34±0.25)g/L、(0.04±0.11)g/L,对照组分别为(4.1±2.3)g/L、(0.35±0.29)g/L、(0.04±0.09)g/L,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白蛋白上升幅度为(4.0±1.7)g/L,大于对照组的(2.1±2.1)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第5、6、7天及累积疲劳评分分别为(7.3±1.5)、(6.1±1.3)、(5.0±1.6)、(53.0±6.7)分,低于对照组的(8.0±1.0)、(7.6±2.0)、(6.2±1.0)、(56.8±5.4)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第1天相比,术后第7天研究组的CD;、CD;/cDf、IgG上升幅度分别为(9.5±3.4)%、(0.77±0.16)、(2.7±0.6)g/L,CD;下降幅度为(-5.6±1.2)%,优于对照组的(6.7±1.4)%,(0.21±0.13),(1.3±0.5)g/L和(0.6±0.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gM变化幅度分别为(0.10±0.11)g/L和(0.09±0.09)g/L,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支链氨基酸是一种胃肠道肿瘤术后患者肠外营养安全有效的氨基酸制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产前血清球蛋白浓度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随机抽取2009年7月至2010年3月孕足月入我院产科待产病例108例,称产前组,并随机抽取同期非孕期育龄妇女40例作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血清白蛋白、球蛋白检测资料,并记录分析数据。结果产前组血白蛋白(37.35±2.11)g/L,对照组(45.12±3.55)g/L,差异有显著性,P〈0.01;产前组球蛋白(28.73±3.78)g/L,对照组球蛋白(26.47±3.37)g/L,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产前孕妇血清白蛋白浓度降低,但球蛋白浓度升高。  相似文献   

6.
李亚平  李维君 《江西医药》2014,(10):1068-1070
目的:探讨饮食日记对I型糖尿病患儿的干预效果。方法将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收治的54例I型糖尿病患儿控制血糖稳定出院后,根据患者家属意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7例。观察组患儿及家长在营养师指导下每周3d进行饮食日记和血糖监测,共6个月;对照组维持出院时营养师制订的饮食计划进食,每月复查一次血糖。分别于方案实施后2个月和6个月评估两组患儿血糖值(睡前、空腹及餐后2h)、血浆白蛋白、身高、体重等指标。结果观察组进行饮食日记干预2个月后血糖值为睡前(7.2±2.3)mmol/L,空腹(6.9±2.7)mmol/L,餐后2h血糖(8.1±2.1)mmol/L;血浆白蛋白(39.1±2.5)g/L;身高(131.5±0.5)cm;体重(25.5±1.4)kg。对照组2个月后血糖值为睡前(8.6±3.8)mmol/L,空腹(8.4±4.3) mmol/L,餐后2h血糖(10.9±4.2)mmol/L;血浆白蛋白(36±2.8)g/L;身高(130.5±1.1)cm;体重(23.5±1.4)kg。观察组饮食日记干预6个月后血糖值为睡前(6.2±1.3)mmol/L,空腹(4.9±0.4)mmol/L,餐后2h血糖(7.6±0.6)mmol/L;血浆白蛋白(43.8±2.8)g/L;身高(134.5±1.2)cm;体重(27.7±1.5)kg。对照组6个月后血糖值为睡前(8.9±4.2)mmol/L,空腹(8.5±2.6)mmol/L,餐后2h血糖(11.2±4.3)mmol/L;血浆白蛋白(35.5±3.6)g/L;身高(132±1.5)cm;体重(24.6±0.8)kg。观察组与对照组在饮食日记干预前及干预后,患儿血糖值(睡前、空腹及餐后2h)、血浆白蛋白、身高、体重数据呈明显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饮食日记有助于控制患儿血糖,使之保持平稳;而且有助于保证患儿各项营养,促进了患儿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7.
赵太阳  王爱玲 《河北医药》2010,32(23):3283-3285
目的观察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肥厚(LVH)与血浆脑钠素(BNP)浓度的关系,并研究依那普利治疗前后LVH及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的变化情况。方法高血压患者70例,平均年龄(71±10)岁,其中伴LVH组30例、无LVH组40例,正常对照组30例,高血压病患者予以依那普利10~20mg/d治疗30周。所有对象行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E/A比值;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定血浆BNP水平,对BNP与LVMI、E/A比值作相关分析。结果高血压病伴LVH组的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无LVH组和正常对照组[(201±52)与(91±23)、(37±14)ng/L(P〈0.01)],经依那普利治疗后高血压病伴LVH组血浆BNP水平明显下降[(201±52)与(65±22)ng/L(P〈0.01)]和LVWI[(143±22)与(116±11)g/m2(P〈0.01)],E/A比值显著提高[(0.6±0.3)与(1.0±0.4)(P〈0.05)]。BNP与LVMI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3、0.41,P〈0.01),与E/A比值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65、-0.62,P〈0.01)。结论血浆BNP浓度能较好地反映高血压病患者LVH及左心室舒张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复方大承气汤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及疗效.方法 选择64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均予以禁食、持续胃肠减压、抗生素预防感染和胃肠外营养支持等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复方大承气汤200 mL自胃管灌注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和治疗1周后血浆内毒素、降钙素原(PCT)和尿乳果糖/甘露醇排出率(L/M)比值的变化,并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 治疗1周后,两组内毒素、PCT和尿L/M比值[(0.28±0.08) EU/mL、(10.57±3.25)g/L、(0.16±0.05)、(0.22±0.06) EU/mL、(5.62±1.64) g/L、(0.11±0.04)]较前[(0.36±0.11) EU/mL、(16.26 ±4.01)g/L、(0.22±0.08)、(0.37±0.10)EU/mL、(17.14±3.53)g/L、(0.24±0.07)]均有明显下降(t=2.19、2.44、2.27、2.88、4.34、3.52,P<0.05或P<0.01),且观察组下降的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t=2.13、2.46、2.25,均P<0.05);同时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4.29%)明显高于对照组(77.14%)(x2 =4.20,P<0.05).结论 复方大承气汤治疗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作用机制与其能降低血浆内毒素、PCT和尿L/M比值,保护肠黏膜屏障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王淑兰  邹艳萍 《中国药业》2014,(16):102-103
目的 观察复方汉防己颗粒治疗肝硬化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机理。方法 选择确诊的肝硬化患者3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肝硬化治疗,观察组给予患者服用复方汉防己颗粒,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临床疗效,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白蛋白含量、总胆红素含量、门静脉内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含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6.2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9.38%(P〈0.05)。治疗后观察组白蛋白含量(32±5)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9±4)g/L;观察组总胆红素含量为(20.3±11.7)μ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2±10.5)μmol/L;观察组门静脉内径为(1.1±0.3)cm,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3±0.2)cm;观察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含量为(0.83±0.23)μ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0.93±0.22)μmol/L(P〈0.05)。结论 与常用的保肝治疗方法相比,复方汉防己颗粒治疗肝硬化具有较高的治疗有效率,症状改善明显,用药方式简单,价格适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自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52例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5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进行检测,并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为(16.8±3.3)μmol/L,对照组患者的平均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为(10.2±1.7)μmol/L,观察组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女性患者,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且男性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女性患者。  相似文献   

11.
李巨荣 《现代医药卫生》2014,(20):3133-3134
目的探讨葡萄糖酸钙在产后出血中的预防措施,观察其预防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12月该院在院分娩的产妇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产妇年龄、孕周等情况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保证组间的可比性充分。为预防产妇出现产后出血,对照组产妇在胎儿娩出后给予缩宫素促进子宫收缩。而观察组产妇首先在宫口开至8∽10 cm时给予用葡萄糖液稀释的葡萄糖酸钙溶液,在胎儿娩出后再进一步给予缩宫素。对两组产妇产后2、24 h出血量进行统计,比较两组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及产后24 h血红蛋白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2、24 h出血量分别为(98.24±5.48)、(158.65±8.22)mL,发生产后出血(即出血量超过500 mL)1例(2.5%,1/40),产后24 h血红蛋白水平下降幅度为(1.5±0.4)g/L;对照组产妇产后2、24 h出血量分别为(216.35±16.21)、(326.65±22.36)mL,发生产后出血3例(7.5%,3/40),产后24 h血红蛋白水平下降幅度为(3.5±0.8)g/L。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产后24 h血红蛋白下降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葡萄糖酸钙配合缩宫素可起到比单独采用缩宫素更好的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值得进一步加强临床探讨与实践。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回顾性分析探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对百草枯中毒患者的影响,并探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对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保护作用及其保护作用机制,是否与下调miR-155并激活Nrf2/HO-1信号通路有关。方法 对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急诊收治的40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按不同方案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观察组男14例,女6例,年龄21~73岁,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治疗;对照组男12例,女8例,年龄20~71岁,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立即单纯使用血液灌流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以下各指标不同时间点的变化: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10、IL-17、转化生长因子(TGF)-β、CRP、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定血清miR-155、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及其下游基因GCLC、苯醌氧化还原酶(NQO1)和血红素氧化酶1(HO-1)。结果 入院8 h后,观察组IL-10、IL-17、TGF-β、CRP、IL-6、TNF-α显著低于对照组[(54.01±9.81)mg/L比(63.87±17.53)mg/L、(35.41±5.37)μg/L比(40.34±9.05)μg/L、(397.04±35.31)μg/L比(421.43±40.11)μg/L、(17.72±3.22)mg/L比(21.75±5.19)mg/L、(94.05±39.59)μg/L比(120.89±42.31)μg/L、(68.94±19.07)ng/L比(83.27±25.19)ng/L,均P<0.05];治疗后第3、6天,两组IL-10、IL-17、TGF-β、CRP、IL-6、TNF-α水平均呈逐渐下降趋势,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均P<0.05)。入院8 h,两组患者ALT、TBil、DBil水平均高于正常值,但观察组ALT、TBiL、DBil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77.44±13.28)IU/L比(64.53±12.10)IU/L、(77.44±13.28)μmol/L比(92.32±22.04)μmol/L、(52.13±12.58)μmol/L比(63.84±20.17)μmol/L,均P<0.05];治疗后第3、6天,两组ALT、TBil、DBil水平均呈逐渐下降趋势,且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均P<0.05)。治疗后第6天,两组CD4+、CD8+水平均低于入院8 h时(观察组t=6.816、5.517,均P<0.001;对照组t=2.415、2.069,P=0.020、0.045),观察组CD4+、CD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39.32±4.31)%比(43.40±7.11)%、(27.05±3.18)%比(30.75±7.34)%,t=2.194、2.068,P=0.034、0.045]。百草枯中毒肝脏损伤患者在入院8 h的Nrf2、miR-155均处于高表达水平,治疗后第6天,两组miR-155明显低于入院8 h时(观察组t=18.109,P<0.001;对照组t=2.336,P=0.024),Nrf2、HO-1、NQ01则高于入院8 h时(观察组t=24.400、7.390、49.193,P<0.001;对照组t=10.846、2.296、14.264,P<0.001、=0.027、<0.001),组间比较,治疗后第6天观察组miR-155、Nrf2、HO-1、NQ01的表达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清除百草枯成分更为快速,可快速有效清除胆红素、炎性介质等有害物质,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改善免疫反应,从而起到对肝功能的保护作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可有效降低患者氧化应激,从而显著降低氧化应激引起的miR-155表达,激活Nrf2/HO-1信号通路,增强机体对外界刺激的抵抗力,起到保护患者肝脏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38例肾病综合征患者临床表现,指导肾病综合征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肾病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病症特点及治疗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均有浮肿现象,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11例,尿量减少16例,合并高血压13例,慢性肾功能不全8例。治疗前血浆白蛋白与尿蛋白定量平均值分别为(19.0±5.8)g/L、(5.97±2.76)g/L,治疗后浆白蛋白与尿蛋白定量平均值分别为(31.0±6.1)g/L、(1.67±1.43)g/L,患者治疗后血浆白蛋白含量明显提升、尿蛋白定量平均水平明显降低,(P〈0.05);本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24例,有效11例,无效3例,治疗总有效率92.11%。结论根据患者病症特点及程度及时、合理选择激素及其他治疗方式,是改善血浆白蛋白与尿蛋白水平、控制病情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严冬 《中国医药科学》2013,(22):86-87,150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08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4例,对照组54例,两组均予常规降糖、降压、降血脂治疗,治疗组加用以葛根素注射液400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5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4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尿微量蛋白、血肌酐、血尿素氮、血流变检测结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前24h尿蛋白定量(0.35±0.17)g/24h,肌酐(135.8±27.6)μmol/L,尿素氮(13.4±3.5)mmol/L。治疗组患者治疗前24h尿蛋白定量(0.34±0.16)g/24h,肌酐(136.1±26.9)μmol/L,尿素氮(13.5±3.3)mmol/L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对照组24h尿蛋白定量(0.23±0.10)g/24h,肌酐(109.9±18.9)μmol/L,尿素氮(11.6±2.9)mmol/L。治疗组24h尿蛋白定量(0.15±0.07)g/24h,肌酐(105.9±17.9)μmol/L,尿素氮(10.2±2.4)mmol/L。两组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肌酐、尿素氮均下降,但治疗组TP/24h与对照组比较下降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血流变检测结果显示对照组血小板聚集率(76.7±15.1)%、全血黏度(10.27±1.16)mPa·s、血浆黏度(10.12±1.01)mPa· s。治疗组血小板聚集率(38.9±9.3)%、全血黏度(5.31±1.03)mPa·s、血浆黏度(5.16±1.18)mPa ·s。两组比较下降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葛根素静脉滴注可降低糖尿病肾病蛋白尿,改善肾功能;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患者血液的高黏状态。  相似文献   

15.
李耀华 《中国医药》2014,(8):1176-1179
目的 了解骨科新入院患者营养不良发生情况,为骨科营养不良患者在入院后进行营养支持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骨科新入院128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人体学测量及实验室检查.患者在性别方面分为男性组(82例)和女性组(46例),在疾病性质方面分为骨折组(82例)和骨肿瘤组(46例).骨折组分为外伤性骨折组(54例)和病理性骨折组(28例),骨肿瘤组分为骨良性肿瘤组(19例)和骨恶性肿瘤组(27例).结果 骨科新入院128例患者中确定为营养不良的有42例(32.8%),存在发生营养不良风险的有66例(51.6%),营养状况良好的有20例(15.6%).不同性别患者中男性组血红蛋白高于女性组[(135 ±25)g/L比(122±18) 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性骨折患者的上臂围、总蛋白、清蛋白、前白蛋白和血红蛋白5项指标均低于外伤性骨折患者[(26 ±4)cm比(28±4)em、(6.5±0.7) g/L比(7.2±0.7)g/L、(3.6±0.6)g/L比(4.8 ±0.5) g/L、(169±62) g/L比(210±62) g/L、(119±24) g/L比(138±22)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骨恶性肿瘤患者的总蛋白、清蛋白、前白蛋白和血红蛋白4项指标均低于骨良性肿瘤患者[(6.5±0.7)g/L比(7.2 ±0.7) g/L、(3.5±0.6)g/L比(4.5±0.5) g/L、(176±60)g/L比(208 ±61) g/L、(122±24) g/L比(137±21) 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本研究发现我院骨科新入患者的营养状况非常差,男性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高于女性患者,病理性骨折患者和骨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不良发生率分别高于外伤性骨折患者和骨良性肿瘤患者.  相似文献   

16.
张斌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3):403-404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和脑钠素(BNP)水平的影响。方法63例CHF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卡维地洛治疗组,观察治疗前后BNP以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卡维地洛组与常规治疗组BNP浓度均有下降,卡维地洛组治疗3个月后血浆BNP浓度由(256±45)ng/L降至(85±45)ng/L(P〈0.05),LVEF由(33.52±6.54)%升至(46.30±8.32)%(P〈0.05)。结论CHF患者血浆BNP浓度明显升高,卡维地洛可使CHF患者血浆BNP浓度显著降低,并能改善左心室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甲泼尼龙冲击与足量泼尼松对小儿肾病综合征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62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甲泼尼龙+泼尼松联合组(治疗组)32例,单用泼尼松治疗(对照组)30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及血清中皮质醇(Cr)均为放射免疫分析方法(RIA);血浆白蛋白、尿蛋白、血肌酐、ALT、血尿酸采用常规化验方法;骨密度采用骨密度仪测定。结果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6,P>0.05);治疗10个月后,两组ACTH与Cr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5.45,P>0.05);两组治疗后血浆白蛋白(36.5±5.5)g/L、(36.7±5.9)g/L,尿蛋白(1.5±1.1)g/24 h、(1.6±1.5)g/24 h,较治疗前血浆白蛋白(25.7±3.3)g/L、(26.3±3.5)g/L,尿蛋白(5.5±3.0)g/24 h、(5.8±3.5)g/24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45、12.15,均P<0.05);治疗组尿蛋白中位转阴时间6 d,低于对照组转阴时间8 d(Log Rank=10.56,P<0.05);治疗组发生不良反应13例(4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例(26.6%)(χ2=23.11,P<0.05)。结论联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尿蛋白有更快转阴的趋势,但治疗期间可能出现不良反应增多。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胶乳免疫比浊法检测62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哮喘组)和40健康体检正常者(对照组)血浆TNF-α及hsCRP水平,观察比较两组TNF-α及hsCRP水平差异;同时观察哮喘组急性发作期与缓解期各项观察指标的变化.结果 哮喘组TNF-α、hsCRP水平分别为(0.51±0.14)μg/L、(8.89±1.96)m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27±0.06)μg/L、(1.92±0.89)mg/L(t=5.63、8.97,均P<0.05);哮喘组急性发作期TNF-α、hsCRP水平分别为(0.59±0.12)μg/L、(10.73±1.62)mg/L,明显高于缓解期的(0.27±0.06)μg//L、(5.28±1.45)mg/L(t=3.42、6.71,均P<0.05).结论 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浆TNF-α、hsCRP水平明显增高,且与哮喘发作有关.  相似文献   

19.
张宏  高海  罗平  姚威 《中国医药》2014,(7):946-950
目的观察银杏酮酯滴丸对稳定型心绞痛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 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 1)、一氧化氮和丙二醛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银杏酮酯滴丸在抑制此类患者内皮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10年3月至2012年8月因稳定型心绞痛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而门诊治疗280例患者,完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40例。对照组给予扩张冠状动脉、抗血栓、叶酸、B族维生素等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银杏酮酯滴丸4粒,每日3次,口服,共30 d。分别于入院时、治疗30 d后取静脉血6 ml,检测血浆ICAM 1、VCAM 1和一氧化氮、丙二醛的变化。结果治疗30 d后,2组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对照组:(6.2±2.1)μmol/L比(6.5±3.4)μmol/L;观察组:(14.5±2.0)μmol/L比(24.9±3.5)μmol/L](P〈0.01)。治疗30 d后,2组患者血浆ICAM 1、VCAM 1、一氧化氮、丙二醛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259±43)μg/L比(376±52)μg/L,(432±61)μg/L比(535±64)μg/L,(76±9)μmol/L比(68±10)μmol/L,(6.7±0.8)μmol/L比(8.7±0.8)μmol/L;观察组:(198±36)μg/L比(349±73)μg/L,(315±44)μg/L比(524±82)μg/L,(86±10)μmol/L比(65±9)μmol/L,(5.0±0.6)μmol/L比(7.2±1.1)μmol/L](均P〈0.01)。观察组治疗30 d后患者血浆ICAM 1、VCAM 1、一氧化氮、丙二醛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银杏酮酯滴丸能明显降低稳定型心绞痛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血浆黏附分子水平,能有效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可能在延缓动脉硬化发展中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王新  赵东晖 《中国医药》2014,(8):1097-1101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对无脂代谢紊乱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支架置入术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的影响.方法 将130例成功置入药物洗脱支架的无脂代谢紊乱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68例)和辛伐他汀组(62例).2组患者其他药物应用情况无差异,阿托伐他汀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每晚睡前10 mg口服),辛伐他汀组给予辛伐他汀(每晚睡前20 mg口服),用药12周.于支架置入术后即刻和术后12周时分别抽取外周血进行hs-CRP和PAPP-A的测定.结果 术后12周时阿托伐他汀组和辛伐他汀组hs-CRP浓度及PAPP-A浓度与术后即刻相比均有明显下降[hs-CRP:阿托伐他汀组(5.7 ±3.1)mg/L比(14.9±3.3) mg/L,辛伐他汀组(7.9 ± 3.5) mg/L比(15.0 ± 3.3) mg/L;PAPP-A:阿托伐他汀组(6.4±2.1) mIU/L比(19.5±9.2)mIU/L,辛伐他汀组(10.4±3.0) mIU/L比(20.3 ±8.8) mIU/L] (P <0.05);阿托伐他汀组hs-CRP和PAPP-A浓度下降幅度均大于辛伐他汀组[(8.1±2.9) mg/L比(6.4±3.7) mg/L,(11.2±4.7)mIU/L比(9.5 5.8) mIU/L,均P<0.05].结论 与辛伐他汀相比,阿托伐他汀可使行支架置入术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