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目的了解东莞市农村水厂供水现状及改善水质对策。方法选择76家管理区、乡村集中供水水厂为调查对象;现场调查水厂的基本情况并采集水样进行化验。测定及结果评价按《地表水环境质雎标准》(GB3838—2002)及《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执行。结果农村水厂水源水合格率为49.15%,出厂水合格率为69.05%,管网水合格率为61.02%;镇级以上水厂水源水合格率为24.71%,出厂水合格率为98.14%,管网水合格率为96.14%。镇级以上水厂与农村水厂的水源水、出厂水、管网水均有显著性差异,农村水厂的水源水要好些,而镇级以上的出厂水、管网水合格率则比农村水厂高得多。结论农村水厂供水规模小、水处理工艺简陋、技术落后、消毒设备不完善、卫生管理落后、水源水受生物性污染和化学性污染比较严重,饮用水卫生安全隐患比较多,必须加大力度进行改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掌握扬州市农村集中式供水卫生现状,了解农村水厂存在的主要卫生问题。方法采用现场调查法对全市435家农村集中式供水单位进行调查。结果全市435家农村集中式供水单位,以地下水为水源的占88.3%,以地表水为水源的占11.7%;卫生许可证持证率35.2%;无净化消毒设施的单位292家(67.1%);水质未检测的单位191家(43.9%)。结论需增加农村水厂基础建设及净化消毒的资金投入。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农村生活饮用水现状,为制定农村改水规划,采取防病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按自治区卫生厅《广西农村生活饮用水供水卫生基线调查方案》进行,对柳州市郊区农村10个乡镇生活饮用水供水现状进行调查。结果 郊区农民21.53%饮用城市自来水厂的自来水,42.99%饮用村镇集中式供水站自来水,35.48%饮用非自来水,以地下水水源集中式供水为主;检测10份水样,结果一级水质2份,三级水质1份,不合格水7份,主要是细菌学指标不合格。结论 对农村加强卫生管理、定期监测、加氯消毒等综合措施,来提高农村供水的卫生合格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顺德区2006~2009年生活饮用水的卫生状况,完善我省农村饮水水质卫生监测网络建设,保证农村饮水水质安全。[方法]2006-2009年按GB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分别对顺德区各水厂的水源水、出厂水和末梢水进行卫生监测和评价。[结果]2006~2009年顺德区生活饮用水总合格率为86.01%,其中出厂水和末梢水合格率为100.00%,水源水合格率为58.04%,不同年份间水源水合格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水源水不合格项目为铁和总大肠菌群。[结论]顺德区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状况良好,但要加强水源水的保护,加强水源水不合格项目的强化处理,以保证供水质量。  相似文献   

5.
合肥地区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现状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合肥地区农村饮水卫生现状。方法 选择合肥三县进行水源类型、供水方式调查,每个县设30个采样点,按丰水期和枯水期,共采集水样180份进行水质分析,并对水源水卫生状况进行调查,按《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进行评价。结果 集中式供水人口占三县农村总人口的8.88%,分散式供水人口中99.90%以地下水为水源水,其中82.07%人口饮用浅层地下水。分散式供水细菌总数和总大肠菌群合格率分别为16.1%和17.8%。结论 被调查的三个县大部分农民还未饮上安全卫生的饮用水,主要卫生问题是饮用水被微生物污染。  相似文献   

6.
目的:掌握庐江县农村集中式供水卫生现状及饮水卫生质量,为有效的农村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现场监督调查法对全县56家农村集中式供水单位进行监督调查。结果:全县56家农村集中式供水单位,水源水取自河流水的占66.1%,水库水的占26.7%,湖泊水的占3.6%,深井水的占3.6%;卫生许可证持证率87.5%,制管水人员健康证明持证率92.2%;均采取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的水处理过程和二氧化氯机械加药的消毒方式;设有水质自检室并正常运转的33家。19家单位出厂水水质检测不合格,不合格率33.9%,主要是微生物指标超标。结论:完善农村水厂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净化消毒工作,加强卫生管理与培训,是提高农村集中式供水水质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清远市生活饮用水中卫生细菌学指标污染状况,以加强对生活饮用水的监管。方法 抽取集中式供水的水源水、出厂水、管网水,部分农村未经任何消毒处理的直接饮用水和市区二次供水等生活饮用水的样品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2001.6)进行卫生细菌学监测检验及评价。结果 集中式供水的水源水总合格率为30.64%,出厂水及管网水总合格率89、78%,部分农村未经任何消毒处理直接饮用的自然水合格率为33.56%,二次供水合格率100.00%。结论 水源水及未经任何消毒处理的自然水等污染状况严重,合格率低。县、乡镇集中式供水的消毒效果不稳定。必须加强对水源水的污染源监督治理,加强对集中式供水的消毒效果监督管理,加强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管理,有条件的地方应实行集中式供水,以便于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的监管。  相似文献   

8.
四川省农村生活饮用水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掌握四川省农村生活饮用水基本情况,保护农村群众生活饮用水的水质卫生安全,为农村改水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四川省农村水质监测方案,选取全省农村水质监测40个县的农村饮水监测点调查。并按《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对枯、丰水期水质进行检测。结果40个县中,有80.75%的人饮用分散式供水,其中的81.03%饮用地下水,并以机械取水为主的占49.23%;19.25%饮用集中式供水,有64.56%饮用地面水。在调查6059个集中式供水水厂中,有73.18%的水厂饮水未经净化消毒处理,部分消毒处理的只占5.2%;756份水样检测,有55%合格,检测的13项指标中,细菌总数合格率仅为71.5%,枯水期和丰水期水质合格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集中式供水和分散式供水水质合格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农村饮水存在微生物超标,有导致肠道传染病暴发流行的安全隐患,政府应加快农村供水设施建设,以保障农村饮水卫生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初步了解大连市农村地区小型集中式供水水厂基本卫生情况。方法采用抽查方式对农村16座小型集中式供水水厂基本卫生情况进行调查;现场查看并填写统一的调查表。结果水源主要为深层地下水,占62.50%;供水方式主要为高位水池(塔)供水,占56.25%;卫生许可证持有率为18.75%,健康证持有率为56.00%;68.75%水厂未对水质进行净化消毒处理。结论农村饮用水消毒工作存在严重问题,是农村饮用水卫生安全的重大隐患,可能造成介水传染病的暴发流行和中毒事件的发生。应加强农村环境污染的治理,保护水源;卫生部门须参与审查验收,共同把好农村水厂建设的准入关;落实农村饮用水水质安全保障经费,加强水质消毒和水质卫生监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南充市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现盼状,为农村改水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采集六县(市、区)农村分散式供水18件样品,按《生活饮用水检验规范》(2001)进行检验,并按“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评价。结果 采样点水源类型地面水占33.33%,地下水占66.67%;饮用水地下水和地面水人口分别占8.96%和91.04%,水井平均使用年限为13年;95%以上的水井无防护设施感官、一般化学、毒理学、细菌学指标合格率分别为50%、44.4%、88.99%、0;苦咸水占44.4%。一、二、三级水分别为5.6%、5.6%、88.8%;饮用各级水人口分别为—级2.8%、二级1.4%、三级95.8%。结论 调查结果显示南充市农村饮用水分散式供水水质生物性污染严重,合格率极低,存在相当比例人口饮用苦咸水,饮用卫生水的人口比例低。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和掌握浙江省农村水厂出厂水饮水水质,卫生状况和变化,保障农村居民饮水卫生安全,并预防农村饮水水质超标而导致中毒及介水肠道传染病的发生。在浙江省全省选择有代表性的监测县开展农村水厂基本情况调查,并对不同水处理方式和不同水源类型水厂的出厂水,在丰、枯水期进行采样监测,按照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进行评价。所选26个监测县的农村人口中,集中式供水饮用人口占83.30%;水厂出厂水以不同水处理方式和采用不同水源水的水质综合指标,丰、枯水期的合格率分别为93.76%和94.46%。农村水厂出厂水水质综合指标合格率仍然较低,主要是水厂处理工艺不够完善,消毒不够规范等所致。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昆明市农村饮用水卫生安全状况及饮用水卫生质量,探讨农村饮用水卫生安全存在问题及对策,为改善农村居民饮水质量提供依据。方法根据2004年昆明市14县(市)区水利部门提供的农村饮水现状资抖及水质检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全市农村饮水安全和基本安全人口为168.036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55.51%:农村饮水不安全的人口134.6867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44.49%。集中式供水的为203.2289万人,分散式供水有89.8521万人,无设施供水的有29.2511万人。饮用水量不达标35.2662万人,占农村人口的11.65%;用水方便程度不达标的33.1344万人.占农村人口的10.95%;水源保证率不达标的21.1162万人,占农村人口的6.97%。饮用不达标水质为45.8018人.占农村人口的15.13%。结论农村饮用水.卫生安全状况不容乐观。随农村改水工程的推进。农村饮用水供水方式发生较大转变,乡镇、村级小型简易水厂的供水成为新的主要供水模式,在保证供水的同时,加强对农村饮水卫生监测及管理,及时提出存在的问题,以改善饮水质量。  相似文献   

13.
2008年张掖市农村饮用水卫生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张掖市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08年对张掖市6县(区)进行了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状况调查,包括水源类型、取水方式、水质处理和饮用人口,每县随机抽取12~16个监测点,不同类型的水样采集数根据供水方式的饮用人口比例确定,分别于枯水期(3—5月)、丰水期(7~9月)进行水样采集、保存、分析和评价。结果农村人口1002036人。饮用集中式供水的占81.80%,以地下水深井为主要水源:饮用分散式供水的占18.20%,以地下水浅井为主要水源.张掖市农村生活饮用水以地下水为主要水源。饮用未经任何处理饮用水的人口为94.34%。集中式供水枯水期、丰水期合格率为53.64%、69.09%;分散式供水为36.36%、25.64%,丰、枯水期集中式供水合格率高于分散式供水,集中式与分散式供水丰水期监测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1)。超标指标主要为总硬度、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结论张掖市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合格率较低.基本没有水处理及消毒措施,微生物污染是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梅州市梅江区农村饮用水卫生现状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梅州市梅江区农村饮用水卫生状况,促进农村改水防病。方法 2004年对梅州市梅江区农村饮用水源水质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 共调查梅江区3个镇2个郊区居民58801人,大多数农村居民(84.1%)饮用浅层地下水,以井水、泉水和手摇井水为主,少部分居民(15.9%)仍饮用不卫生的库、塘、河、沟地面水;有30.4%人口饮用未净化和未消毒的简易自来水,水质符合农村饮用水卫生标准Ⅰ、Ⅱ级的占63.3%。结论 梅江区农村饮用水源受到不同程度自然和人为的污染,水质差,水源选择、卫生防护方面还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富阳市农村中小学校生活饮用水卫生质量,确保学生饮用水卫生安全。方法 制订统一调查表,对全市85所学校生活饮用水进行现场调查和管网末梢水水质监测,按《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5750-85)和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实施准则》进行采样,检验和判定。结果 自来水以地面水为主,以不完全处理的自来水为主要供水方式,饮用不同类型水源自来水管网末梢水水质大肠菌群,铁,锰指标超标率差异有显性(P<0.05)。结论 要加强预防性卫生监督工作,在学校内要普及饮用水卫生知识。  相似文献   

16.
蓝小云  李雪珍 《职业与健康》2006,22(12):930-931
目的了解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现状,为制定农村改水计划、策略及采取防病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广西农村生活饮用水供水卫生基线调查方案》,对梧州市6个乡镇生活饮用水现状进行调查。结果6个乡镇人口24.86%以地面水为水源,75.14%以地下水为水源;供水方式以地下水分散式供水为主,10.81%饮用城市及镇自来水厂完全消毒的自来水,2.84%和12.92%分别饮用部分处理或未经任何处理的自来水。检测16份水样,结果一级水质4份,三级水质2份,合格率为37.5%。其中集中式和分散式供水的合格率分别为40%和36.36%,地面水和地下水的合格率分别为25%和41.66%,主要是细菌学指标不合格。结论大部分农村人口还未能喝上卫生安全的饮用水,应加快以农村自来水为主的改水工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绵阳市饮用水卫生状况,保障饮水安全,预防介水传染病的发生。方法按GB/T5750—2006((生活饮用水水质检测标准检验方法》对不同水样(水源水、出厂水、末梢水、二次供水、自备水和农村水)进行分析,检测结果按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进行评价。结果共检测水样424份,合格水样333份,合格率78.5%。城市与农村生活饮用水合格率分别为94.6%、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农村集中式供水、农村学校自建式供水和农村分散式供水检测合格率分别为66.0%、71.1%和3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菌落总数和消毒剂指标超标率较高。结论绵阳市城市饮用水合格率较高,农村饮用水合格率较低,应加大农村生活饮用水监管力度,确保农村集中式供水卫生消毒制度落实,减少农村自备井使用。  相似文献   

18.
赵玲玲  焦颖 《现代保健》2012,(23):95-96
目的:减少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隐患,确保农村饮用水的水质,保障群众身体健康。方法:采用宁阳县“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监测管理模式”,对农村饮用水开展持续监测,采取防止供水水源受到污染和人为破坏、跨村镇集中供水、对不合格水源采取整改等措施。检测方法采取查阅资料、现场调查等方式,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进行评价。结果:农村饮用水源合格率有了大幅提高,上升39.52%。优质水源的比例提高了17.09%。结论:宁阳县监测管理模式是确保农民居民饮水安全非常有效的管理模式,农村居民饮水应在多部门监管之下,做到统筹规划、防治结合、因地制宜、建管并重。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河南省南阳市农村集中式供水水质卫生状况,为改善农村饮用水卫生安全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有代表性的230处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进行调查,并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5750—2006),于枯水期和丰水期分别采集并检测其出厂水和末梢水水质,对监测结果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进行分析、评价。结果230处工程中,水源类型以地下水为主,占90.87%,检测的920份水样中,水质总合格率为57.72%,枯水期水质好于丰水期,以地下水为水源的水质好于以地表水为水源的水质,对水源水完全处理和仅消毒处理的水质好于经沉淀过滤和未处理的水质,单项指标检测以总大肠茵群和茵落总数合格率较低,分别为69.35%和84.24%,消毒剂余量合格率仅为39.94%。结论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建设和管理不完善,水质合格率较低,微生物超标和消毒剂余量不足是主要原因,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应加强建设和管理,以保障农村饮水卫生安全。  相似文献   

20.
安徽省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现状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安徽省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现状和水质合格率,为改善农村饮用水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安徽省地理、人口等分布情况,确定19个市、县作为调查点,开展农村生活饮用水水源类型、取水方式、水源污染情况、生活饮用水水质监测等调查;依据《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对水质卫生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共调查集中式供水单位303家、分散式供水单位189家;检测水样984份,其中集中式供水水样606份、分散式供水水样378份;生活饮用水水质合格率:二级水为40.96%,三级水为58.03%。结论农村生活饮用水合格率较低,水源污染较重,存在饮水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