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9 毫秒
1.
目的 探讨128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随访中的价值.方法 利用128层螺旋CT回顾性分析29例40枚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的效果.结果 术后1年内1枚支架局部轻度狭窄,狭窄度约20%;1~2年内2枚支架管壁钙化,管腔轻度狭窄,狭窄度约30%;2~3年内1枚支架完全闭塞,1枚支架管壁钙化,管腔狭窄度约50% ;3~5年内4枚支架近段管腔明显狭窄,并伴混合型密度斑块,狭窄度在30%~60%之间;5年以上各支架未见异常.40枚支架中,39枚支架两端血管显影均良好,其中闭塞支架所在的血管整体未见显影.结论 128层螺旋CT可作为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随访观察和了解冠心病进展情况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MSCTA对壁冠状动脉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壁冠状动脉(MCA)MSCT血管成像对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651例临床确诊或拟诊为冠心病的患者行MS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心脏扫描,重建所有原始图像用于冠状动脉图像重组,心率>75次/分者重建时相为30%~40%RR间期.心率<75次/分时重建时相为40%~50%RR间期,对原始数据进行后处理获得MIP、MPR和VR重组图像,对左、右冠状动脉主干及其主要分支进行多角度观察和分析。结果:651例中发现壁冠状动脉69例,检出率10.6%,其中位于前降支近段3例(5%)、前降支中段55例(80%)、前降支远段11例(10%)。壁冠状动脉管腔长度1.2~4.9 cm,平均2.45 cm;肌桥厚度0.7~5.3 mm,平均1.3 mm。24例(35%)管腔呈轻度狭窄(<50%)。前降支中段55例中13例近段伴有不同程度的粥样硬化斑块,管腔狭窄均接近50%,其中软斑块4例。单纯MCA的患者有心绞痛症状者31例(65%);MCA同时伴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患者有心绞痛症状的18例(86%)。结论:MSCT血管成像能明确诊断壁冠状动脉及其远近段血管内粥样硬化斑块,能显示心肌桥的形态,但对判断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准确性尚待提高。  相似文献   

3.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临床应用价值探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38例冠状动脉进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利用多种重建方法进行重建,分析冠状动脉的成像质量及其显示率,以及冠状动脉疾病的影像特点。结果 图像质量的优良率:优28.9%(11/38),良60.5%(23/38),差10.5%(4/38),优良率为89.5%(34/38);冠状动脉分段显示率为:右冠状动脉近段100%(38/38),中段76.3%(29/38),远段60.5%(23/38);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近中段100%(38/38),远段81.6%(31/38),左回旋支近段100%(38/38),远段55.3%(21/38)。发现冠状动脉管壁欠光滑18例,钙化8例,管腔充盈缺损2例,冠状动脉仿真内镜发现冠状动脉夹层1例,管腔狭窄3例。结论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可以作为冠心病的一种筛选手段。  相似文献   

4.
在冠状动脉CTA中,高度狭窄和完全闭塞的节段都可能表现为对比剂增强血管腔的完全中断。区别闭塞与狭窄的参数还没有得到系统的评价。我们评估了连续的40例在冠状动脉CTA表现为对比剂增强管腔完全中断的病人,他们也接受了有创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在不了解有创性血管造影结果的情况下,观察者盲法测量无腔内对比剂增强的血管节段的长度,病变近段、病变段及其远段的强化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图像上不同形态的冠状动脉钙化与局部管腔狭窄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11例冠状动脉钙化患者的CT冠状动脉造影(CTCA)和传统冠状动脉造影(CAG)图像.依据冠状动脉长轴和短轴方向上冠状动脉钙化形态对钙化灶进行分类.长轴方向的冠状动脉钙化灶分为:点状钙化,结节状、条状钙化,块状钙化.短轴方向的冠状动脉钙化灶分为:点状钙化、新月形钙化、半月形钙化、满月形钙化、环形钙化.通过CTCA和CAG病灶对病灶的分析,评价不同形态的冠状动脉钙化同局部管腔狭窄的关系.结果 共分析了528个冠状动脉节段钙化灶,其中383个节段(72.5%)为点状钙化,145个节段(27.5%)为非点状钙化.在造成冠状动脉局部管腔重度狭窄(≥75%)的34个非点状钙化(占非点状钙化灶的23.4%)中,从长轴方向上看,结节状钙化、条状钙化及块状钙化分别有4(11.8%)、8(23.5%)、22(64.7%)个;从短轴方向上看,新月形、半月形、满月形及环形钙化节段分别有0(0.0%)、8(23.5%)、18(52.9%)、8(23.5%)个.不同形态的冠状动脉钙化斑块造成局部管腔重度狭窄的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显示不同形态的钙化斑块造成局部管腔的狭窄程度不同.冠状动脉长轴方向上的条块状钙化和短轴方向上的满月形钙化、环形钙化斑块是造成局部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A)探讨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斑块类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美国心脏协会(AHA)推荐的15分段法分析冠状动脉树,评价每一个血管节段管腔狭窄程度及斑块类型。将管腔狭窄分为6级,0级:管腔正常;1级:管腔狭窄1%~29%;2级:管腔狭窄30%~49%;3级:管腔狭窄50%~69%;4级:管腔狭窄70%~99%;5级:管腔狭窄100%。根据CT值将冠状动脉斑块分为非钙化斑块、钙化斑块和混合斑块三种类型。结果入组患者125例,共对1740个血管节段进行分析。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对应的斑块类型存在明显相关性(r=0.834,P=0.000)。狭窄级别越高,混合斑块所占比例逐渐升高。冠状动脉管腔狭窄0~2级之间,不同斑块类型的分布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狭窄级别3~5之间,不同斑块类型分布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2级管腔狭窄,钙化斑块偏多,3~5级狭窄钙化斑块较少。结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对应的斑块类型具有相关性。不同狭窄级别之间,斑块类型的分布存在差异。钙化在粥样硬化进程中的作用较为复杂,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一、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45岁,民航波音777飞行员,飞行时间13 200 h.主诉间断头痛、头晕1年,加重1个月.常于劳累、情绪激动后加重,无发热,无恶心、呕吐.查体血压140/95 mm Hg(1 mm Hg=0.133 kPa),脉搏82次/min,心律齐,心脏各瓣膜听诊无杂音.心肺查体无异常,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心电图示ST-T改变,次极量运动试验阳性.冠状动脉CT示冠状动脉起源无异常,前降支近段钙化及非钙化斑块,管腔狭窄15%;回旋支近段非钙化斑块,管腔狭窄10%;右冠状动脉管腔未见明显狭窄斑块.  相似文献   

8.
多层螺旋CT和三维屏气MR冠状动脉成像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比较16层螺旋CT(16 multi-detector CT,16-MD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TA)和三维屏气冠状动脉MR血管造影(MRA)的图像质量以及诊断冠状动脉显著性狭窄(>50%)的准确性.方法40例疑有冠心病患者在3 d内均行冠状动脉CTA和MRA检查,其中31例患者在2周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将冠状动脉分成9个节段(右冠状动脉近、中、远段,左冠状动脉主干,前降支近、中、远段和旋支近、远段),由2名影像科医生共同对各个节段的图像质量按0~4级评分,比较CTA和MRA上各个节段的图像质量.以冠状动脉造影为标准,计算并比较CTA和MRA诊断31例冠状动脉显著性狭窄(>50%)各项准确性指标.结果CTA在右冠状动脉中段的图像质量低于MRA,右冠状动脉近段二者无区别,其他节段均优于MRA.冠状动脉造影显示31例患者共有43个节段狭窄>50%,CTA和MRA分别正确诊断出36和27个,其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3%、84%、49%、97%和63%、90%、55%、93%.结论除右冠状动脉中段,CTA大部分节段的图像质量优于MRA.CTA诊断冠状动脉显著性狭窄的敏感性高于MRA,但特异性低于MRA.冠状动脉CTA和MRA均表现了较高的阴性预测值,对排除冠状动脉狭窄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宝石能谱CT血管造影对冠状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6例确诊为冠状动脉瘤的宝石能谱CT血管造影影像资料,对所有图像进行VR、MIP、CPR等后重建处理,观察动脉瘤形态、位置、瘤颈形状、载瘤动脉狭窄程度及对斑块成份分析。结果 16例均清楚显示瘤体的大小,形态,血栓形成情况及载瘤动脉狭窄程度;6例位于右冠状动脉近段(RCA),1例位于右冠状动脉圆锥支(RCB)、3例位于右副冠状动脉,3例位于左冠状动脉主干(LM),1例位于左冠状动脉第1对角支近段(D1),2例为左冠状动脉瘤,伴发冠状动脉-肺动脉瘘形成。结论宝石能谱CT血管造影在评价冠状动脉瘤中具有明显优势,对于动脉瘤的病因、病理形态、临床手术指导及支架术后复查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56层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桥血管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冠状动脉搭桥术后行256层CT 冠状动脉成像检查29例,回顾性分析256层 CT 冠状动脉成像桥血管的情况。结果29例搭桥血管共77支,搭桥血管1支6例,2支6例,3支10例,4支6例,5支1例,平均2.75支。59支(76.62%)桥血管通畅,17支(22.08%)桥血管管腔狭窄,1支(1.30%)桥血管闭塞。内乳动脉桥6支,大隐静脉桥71支;6支内乳动脉桥中,5支(83.33%)桥血管通畅,1支(16.67%)桥血管管腔狭窄;71支大隐静脉桥中,54支(76.06%)桥血管通畅,16支(22.54%)管腔狭窄,1支(1.40%)管腔闭塞。大隐静脉与内乳动脉桥血管狭窄、闭塞的发生率差异没有显著意义(P >0.05)。结论256层 CT 冠状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桥血管的评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是一种简便、快速、无创、准确、安全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