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老年冠心病猝死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美凤 《海南医学》2009,20(6):152-154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病人死亡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措施,以预防猝死的发生。方法前瞻性随访分析168例老年冠心病人,均不同程度合并有其它病症,随机分2组进行研究。研究组84例进行针对宣教、心理护理和饮食护理,对照组84例未行上述针对性护理。随访6个月至12个月,平均9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猝死发生率及诱因。结果研究组有1例发生心脏猝死(1%),对照组发生8例,占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心衰和心梗是冠心病猝死的主要直接原因;便秘、饱餐、活动过量、情绪和精神因素是冠心病猝死的主要诱发因素,均发生于对照组病例中。结论避免诱发因素,注意预防和治疗合并症是预防老年冠心病猝死的关键。对有多种合并症的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是减少猝死发生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冠状动脉侧支循环是指在冠状动脉及其分支之间存在着许多网状吻合支,它们对冠心病急性事件的发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糖尿病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了解不同年龄并发糖尿病的冠心病病人的冠状动脉侧支循环情况,更有利于指导我们对不同年龄病人进行有效的治疗与护理。  相似文献   

3.
人性化护理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人性化护理在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20例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60例应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实验组60例应用人性化护理方法。结果:对照组与实验组比较,实验组病人并发症的发生数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病人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人性化护理在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佰塞通注射液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治疗的疗效。方法收集2005年9月-2006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116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疗效对比。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能显著改善冠心病心绞痛病人的症状(总有效率分别为93.9%与78.0%,P〈0.05),改善冠心病心绞痛病人的缺血心电图(总有效率分别为65.1%与42.0%,P〈0.05)。结论佰塞通注射液对冠心病心绞痛病人疗效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
罗碧云 《广州医药》1994,25(2):18-19
冠心病病人的心理护理广东肇庆卫校(526040)罗碧云本文从冠心病的心理护理方面说明护理工作在临床及社会心理护理的重要作用。一、冠心病者的心理反应对冠心病者的心理护理,是对患者心理的了解,观察和搜集病人的心理信息,有针对性进行心理护理,对待疾病自然有...  相似文献   

6.
李志娟 《中外医疗》2014,(8):140+142-140,142
目的探讨前瞻性护理在冠心病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6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地分为对照组和护理组,对照组给予冠心病常规护理,护理组患者则给予前瞻性护理措施。对照两组患者不同护理方法下的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护理组患者便秘及由便秘引起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且护理组患者在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以及生活状态等方面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实施前瞻性护理有助于预防便秘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可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因此,临床鼓励在冠心病患者治疗中采取前瞻性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情况。方法分析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医院2012年9月~2013年4月心内科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20例临床资料,依据护理干预措施不同进行分组,常规护理组60例和综合护理组60例。观察两组冠心病患者一般资料性别构成、年龄分布、平均病程、冠心病类型情况;观察两组冠心病患者护理前后健康调查表SF-36情况;观察两组冠心病患者护理前后自我效能和社会支持评分情况。结果两组冠心病患者一般资料性别构成、年龄分布、平均病程、冠心病类型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前健康调查表sF一36、自我效能和社会支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护理组患者护理后健康调查简表SF一36、自我效能和社会支持评分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应用后可以明显提高其生活质量,改善自我效能和社会支持评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王焕娟  刘爱红  赵文娟 《当代医学》2010,16(19):147-147
目的观察、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加强对透析患者心理障碍的预防和治疗,使其充分了解疾病,认识疾病,积极配合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障碍,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加强感情交流与沟通,定时与家属沟通取得配合,共同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碍。结果患者能有效的改善心态,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提高透析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存的质量。结论对长期血液透析病人做好心理护理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的护理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分析老年冠心病病人抑郁状况及相关因素,探讨合理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选择60岁以上住院老年冠心病患者108例和同年龄段健康对照者100例,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调查。结果冠心病组抑郁率45.4%,对照组抑郁率1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冠心病组SD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提示老年冠心病病人存在较严重的心理障碍。精神抑郁与女性、病程长、慢性并发症、自尊障碍、自理能力下降等密切相关。结论精神抑郁在老年冠心病病人中发生率高,对老年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及顸后有不良影响,给予适当心理干预可以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改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了解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的变化特点。方法对273例冠心病患者与118正常人的血清中的血脂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冠心病患者与正常人相比有血清中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明显增高(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明显减低(P〈0.01),载脂蛋白A1和载脂蛋白B无明显变化(P〈0.01)。结论冠心病的发生与患者的血脂异常改变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1.
冠心病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冠心病(CAD)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关系及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对184例有心血管事件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在冠状动脉造影前、后进行睡眠呼吸监测,其中冠心病合并OSAS者147例(79.9%)(轻、中、重度分别为93、32、22例),单纯冠心病者37例,比较冠心病合并不同程度OSAS患者的基本情况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合临床实施针对性护理及健康宣教。结果:147例冠心病合并不同程度OSAS患者及单纯冠心病患者的年龄、冠心病并存陈旧性心肌梗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呼吸紊乱程度的加重,患者睡眠呼吸紊乱指数逐渐升高(P〈0.05),体重指数呈逐渐上升趋势,重度OSAS组与其它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合并不同程度OSAS患者总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OSAS发生率高,护理上应密切观察病情,尤其是夜间病情观察,并应重视健康宣教。  相似文献   

12.
心血管疾病常有反复,其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有着明显的心理社会因素。现将我科10年来对50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500例,男320例,女180例,最小43岁,最大95岁;高血压260例,冠心病120例,风湿性心脏病100例,脑梗塞12例,心肌梗塞8例.其中不同程度地合并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糖尿病、营养不良等。在治疗驱体疾病的基础上,我们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了护理。2心理护理①心理疏导我们根据不同特征的病人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有孤独感的病人采用热情关怀开导帮助的办法,告知家属多抽时间…  相似文献   

13.
高血压、冠心病据1992年统计,我国城乡人口疾病调查中排在前三位,是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我们对124例病情较稳定,不需住院治疗,在家庭病床中的患者,分析了发病因素,制定了治疗护理计划。随时给予生活指导和精神护理,定时测量血压,按时巡诊,观察病情,指导病人活动。使病情好转和控制,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对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380例冠心病患者根据Ccr的不同分为组1(Ccr〉60ml/min)、组2(30ml/min〈Ccr≤〈60ml/min)和组3(Ccr≤30ml/min),比较累计全因死亡率和不同Ccr水平发生死亡的相对风险。结果组1、组2、组3的累计全因死亡率分别是4.6%、10.6%和47.1%,组3与组1和组2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组2与组1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Ccr水平影响冠心病患者的预后,与组1相比,组2、组3发生死亡的相对风险分别为1.002[95%CI为(0.342,2.938)]、7.159[95%CI为(1.975,25.947)]。结论Ccr是影响冠心病患者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对肾功能进行干预保护可能有利于提高其生存率,临床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5.
我科开展整体护理工作以来,针对不同病种、不同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收到较好效果,现将对急性心肌梗塞住院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做法与同行商讨。 1 制定健康教育计划 为了妥善安排好教育时间,保证教育工作切实落实,提高教育质量,我们将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住院期间健康教育的项目和内容制定成标准护理教育计划,按宣教的主要内容,采用不同的方式(如看画册、口头讲解、提问、讨论等)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 2 教育方式 健康教育过程中,尽量符合个体化病人的需要,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教育:文字卡片与口头讲解相结合,理解与讲解相结合,提问与讨论相结合。 3 教育内容 ①帮助病人熟悉病房环境 护士积极热情地接待病人及其家属,向其介绍病房的环境、主管的医生和护士、护士长,详细询问病情,使病人感觉到医护人员尊重关心他,从而对医护人员产生亲切和信任感,有利于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使患者积极配合护理工作。②促进病人健康思维模式的恢复与保持我们在充分了解病情的基础上,请康复的患者现身说法,教育家属要充分理解病人的心情和痛苦,在病人周围造成将治愈气氛中,使病人在这种气氛,正视现实,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③满足病人对疾病有关知识的要求a.症状与体征的教育:让病人知道如何预防或减轻疾病,如向心梗后第1周的患者充分讲解卧床休息的重要性,说明吸氧的必要性,对身体状况较差者,讲解饮食营养与疾病治疗的关系,让病人了解出现什么样的症状和体征是病情加重的表现,以解除病人顾虑,配合治疗和护理。b.检查前指导:告诉病人每项检查的目的及注意事项,检查后及时将检查结果反馈给病人。c.出院前教育:休养环境需空气新鲜,室内定时通风换气,生活规律,情绪稳定,避免劳累,戒烟酒并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注意饮食调护,适当参加体育锻炼。d.出现异常情况需及时到医院就诊,介绍复查时间和方法等。教会病人了解药物的副作用及用药的注意事项。使病人学会怎样自我护理和监护病情。 4 教育效果 通过对病人实施健康教育,使病人对自己的病情有关知识有所了解,病人满意率明显提高。病人及家属对护士有了信任感,护士也对病人有求必应,帮助病人解决问题。提高了护士在病人心目中的威信,护士也感到了知识的价值,工作起来情绪饱满,责任感加倍,学习的积极性也明显提高,从而使整体护理的开展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不同的护理干预对排痰效果的观察,探讨最有效的排痰护理措施。方法将ICU的11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正确评估患者情况、适量气道湿化、加强胸部物理治疗包括振动排痰机胸部振动、体位引流、人工叩背、刺激或鼓励咳嗽、适时吸痰等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定时定量气道湿化,定时翻身、人工叩背、鼓励咳嗽或吸痰等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排痰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排痰有效率分别是91.38%、75.86%(P〈0.05),有统计学差异,观察组护理干预措施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危重病人保持呼吸道通畅和维护呼吸功能有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恶性肿瘤是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临终关怀是一种为临终病人及其家属提供的全面关怀与照料,是人生命最后阶段的护理需要,近年来我们对晚期癌肿病人进行家庭护理,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深受患者及家属的欢迎,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心理护理1.1保护性护理:严格执行保密制度,在病人不了解病情时不在病人面前讨论病情,切勿流露悲痛和绝望的感情,消除任何会引起患者怀疑的动作和谈吐,若病人对病情有怀疑时,设法疏导病人的疑虑。1.2随时注意观察病人的心理变化,了解其心理反应,满足病人的心理需要,认真耐心听取病人诉说,…  相似文献   

18.
冠心病与高尿酸血症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珂  罗俊  付爱军  燕纯伯  杨政芳  张淑琼 《西部医学》2006,18(5):582-582,585
目的 探讨冠心病发生与高尿酸血症的关系。方法 以临床诊断的冠心病病人33例与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检测两组人员的血尿酸、血脂、血糖。结果冠心病组血尿酸、高密度脂蛋白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冠心病患者血尿酸明显增高,高尿酸血症有可能是冠心病发生的又一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舒适问题的发生及相关因素,为临床护理干预中如何让病人达到最佳舒适状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手术后病人进行认真评估,列出护理诊断;应用自行设计的“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患者舒适度影响因素调查表”,分别对术后24、48 h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中护理诊断排序前5位中,舒适的改变占100%;患者术后24、48 h舒适问题的主要相关因素分别是生理性、医疗相关性舒适问题。结论舒适的改变是冠心病介入治疗病人最常见的护理问题,舒适的相关因素在术后不同时间而不同。要让病人达到最佳舒适状态。采取护理干预措施时,不同时间段侧重点应有所区别,此外,还要减少医源性所带来的舒适问题。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冠心病病人发病的危险因素,有针对性采取护理干预措施,降低冠心病再发生和心功能障碍发生率。方法:随机将196例冠心病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97例进行发病危险因素分析,采用以往常规的功能制护理;试验组99例引起的主要危险因素,在病人住院的不同时期,适时给予护理干预、健康教育。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再发病发生率、心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改善病人预后,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起较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