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前,世界上所有大国都使用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OPV)来预防脊髓灰质炎。OPV的主要的、也许是唯一的缺点,就是在服苗者及其接触者中引起极少数麻痹病例。在报道的麻痹病例病因中,以Ⅲ型病毒最多。已经证明,服苗后3或4天内,服苗者大便中排出的SabinⅢ型病毒对猴子有完全的神经毒力;病毒基因组中与神经毒力有关的5′端非编码区会产生回复突变,第472位的尿苷变为胞苷。为了获得更加稳定的Ⅲ型疫苗,作者用cDNA-RNA杂交法制备了SabinⅢ型克隆。构建了含有Sabin-Ⅲ基因组全长DNA拷贝  相似文献   

2.
[Marsden SA et al:J Biol Stand8(4):303,1980(英文)] 猴体神经毒力试验对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来说,仍然是一项重要的检定项目。Ⅲ型Sabin株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使用历史表明,它的猴体神经毒力随病毒株在细胞培养中传代水平而增高。为了确定Sabin株Ⅰ、  相似文献   

3.
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OPV)的猴体神经毒力试验(NT)是检测Sabin株减毒活疫苗各批间生产一致性的重要试验,并对OPV在人体应用的安全性作出了重要贡献。由于使用灵长目动物日益受到反对,发展新的替代试验来检测疫苗的神经毒力显得越来越重要。在世界卫生组织(WHO)全球疫苗和免疫计划(GPVI)及WHO生物制品专家的倡导下,分别进行了应用表达脊髓灰质炎病毒(PV)受体的转基因(TgPVR)小鼠和聚合酶链反应(PCR)及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技术作突变分析(MAPREC)对Ⅲ型OPV质量检测的国际协作研究。在1995年9月26~28日召开会议,回顾了TgPVR小鼠和MAPREC在Ⅲ型PV研究中的结果,讨论了在Ⅰ、Ⅱ型PV上应用的可能性及在OPV质量控制方面的应用前景。本文对此会议内容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4.
1953年Salk研制了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嗣后Sabin研制成功了减毒活疫苗,使本病的发生得以控制。但服用Sabin疫苗后,儿童及与服苗儿童密切接触者中分别有1/800万及1/550万的疫苗相关病例发生。三个型Sabin弱毒株中,Ⅱ及Ⅲ型遗传学上不稳定,特别是Ⅲ型,易发生毒力回升。因而疫苗生产中对原种毒株的传代次数有所限制,而在Ⅲ型则更严格。各国均在试图以Ⅲ型Sabin株以外的Ⅲ型病毒生产疫苗。现将新疫苗的研究进展简述如下: 1.新疫苗株病毒的研究:最近各型Sabin病毒及其相应的强毒株的RNA碱基序列  相似文献   

5.
对口服Ⅲ型脊髓灰质炎减毒疫苗(Sabin疫苗)病毒的原神经毒株P3/Leon/37、Sabin疫苗株本身P3/Leon/12a_1b和从服苗引起脊髓灰质炎死亡病例脑组织中分离的回复型毒株P3/119的核苷酸顺序研究表明,仅5'端非编码区472位上的一个核苷酸改变与神经毒力表型相关.在这一位置上P3/Leon/37和P3/119的472位是胞苷(C),而P3/Leon/12a_1b  相似文献   

6.
由于只有灵长类对所有 3个血清型的脊髓灰质炎病毒敏感 ,因此一直都采用猴子试验口服脊髓灰质炎活疫苗 ( OPV)的神经毒力安全性。对脊髓灰质炎病毒易感的转基因小鼠的产生使得这些小鼠是否适合 OPV神经毒力试验的研究得以进行。   1 993年世界卫生组织 ( WHO)启动了一项国际性的合作研究 ,评估采用转基因小鼠Tg PVR2 1 (对脊髓灰质炎病毒易感 )进行OPV神经毒力试验的可行性。  用于研究的 3个型的 OPV样本都经过猴子神经毒力试验 ( MNVT) ,来自 9家生产厂 ,转基因小鼠来自日本实验动物中心研究所 ( CIEA)。每型疫苗各选择 2…  相似文献   

7.
为了寻找检查麻疹病毒疫苗株残余神经毒力的更灵敏的试验方法,作者用不同程度减毒的麻疹病毒疫苗株“莫斯科-5”、列宁格勒-16(L-16)及L-16克隆变异株(克隆3)脑内感染绿狨猴进行研究。其中“莫斯科-5”和克隆3株作过猴体试验,前者无神经毒力,后者具有神经毒力。在无麻疹抗体的绿狨猴脑  相似文献   

8.
利用感染性cDNA克隆,已构建了若干1型脊髓灰质炎病毒Mahoney有毒株与sabin1减毒株之间的重组病毒。这些重组病毒的猴体神经毒力试验表明,病毒颗粒的表面结构与神经毒力表型有些相关,神经毒力强的决定簇位于5′端非编码序列。这些结果产生了两种构建活的小核糖核酸病毒减毒株的可能的策略。一种是利用Sabin 1株作为携带外来抗原的载体:另一种是在5′端非编码序列引入突变来构建减毒的细小核糖核酸病毒。Sabin 1株的抗原性成功地改变为脊髓灰质炎病毒其他血清型的抗原性,而疫苗质量不降低。还证明,在Sabin 1株和Mahoney株基因组的5’端非编码序列引入缺失突变可构建具有弱神经毒力表型的病毒。  相似文献   

9.
神经毒力试验( NVT)是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 OPV)生产中的关键试验,按世界卫生组织( WHO)规程每个单价批OPV都要进行该项检测。由于猴子是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的天然宿主,故至今NVT仍是在猴体上完成。1 990~1 991年WHO支持的两个实验室建立了携带人脊灰病毒受体的转基因小鼠。1 992年WHO推荐用不同毒力的3型脊灰病毒对转基因小鼠Tg PVR和猴子作敏感性比较试验,结果转基因小鼠可以区别OPV和高神经毒力制备物。1 993年日本实验动物中心研究所( CIEA)成功地将实验室规模的转基因小鼠Tg PVR2 1开发为能大量供应的标准实验动物,…  相似文献   

10.
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 ( OPV)是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的主要手段。有经验显示Sabin疫苗病毒在 Vero细胞中培养的毒力回复突变比在原代猴肾细胞中培养的高。本研究以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技术作突变分析 ( MAPREC) ,分析经 Vero细胞或次代绿猴肾 ( s GMK)细胞培养的脊髓灰质炎 Sabin疫苗病毒中含神经毒力基因的病毒比例 ,评估两种细胞传代后疫苗病毒的遗传学稳定性 ,来确证 OPV病毒在 Vero细胞中培养的安全性。  在 33.3℃ ,低感染复数 ( MOI)状态 (约1 0 - 3.5CCID50 /细胞 ,正常的 OPV生产状态 )下 , 型病毒 IS- 77N…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PCR和限制性内切酶分析突变(mutant analysis by PCR and restriction enzyme cleavage,MAPREC)技术和猴体神经毒力试验(monkey neurovirulence test,MNVT)评价同一批Ⅰ型Sabin株脊灰病毒神经毒力的结果差异。方法 采用MAPREC技术,检测Ⅰ型Sabin株脊灰病毒神经毒力关键位点480和525位点突变率;采用MNVT病理切片分析,评价Ⅰ型Sabin株脊灰病毒神经毒力。结果 MAPREC检测待测样品核酸480和525位点突变率均值为0.460%,低于高突变参考品的1.288%。MNVT切片结果分析表明,有效猴病变分值差合格。结论 对同一批样品,MAPREC与MNVT分析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在脊髓灰质炎病毒Mahoney株与和减毒Ⅰ型Sabin株间进行重组,应用感染性cDNA克隆构建了4个重组病毒:PV1(SM)IC-8b、PV1(SM)IC-11b、PV1(SM)IC-8a和PV1(SM)IC-11a。这4个重组病毒与其亲本株Mahoney和Ⅰ型Sabin株进行比较,包括猴神经毒力试验和体外表型特征试验。结果表明,主要编码病毒核壳蛋白的基因区段与神经毒力或减毒表型几乎没有关系,影响Ⅰ型病毒神经毒力或减毒表型的主要位点在基因组5′端非编码区。编码核壳蛋白的基因区域表现出对Ⅰ型病毒的神经毒力和减毒表型仅有微弱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构建乙型脑炎病毒减毒株SA14-14-2 囊膜蛋白第315位氨基酸(E315)回复突变株,并分析该位点回复突变后在小鼠体内的神经毒力变化。方法  采用重叠PCR扩增含基因组第1921核苷酸位点回复突变的基因片段,替换SA14-14-2全长克隆的相应区域,获得回复突变株M315。通过测定突变株的蚀斑大小和一步生长曲线并与SA14-14-2进行比较,分析M315的增殖特征;采用小鼠模型测定该突变株的脑内神经毒力、皮下感染入脑能力、腹腔感染入脑能力和乳鼠传代返祖,分析疫苗株E315位点回复突变后毒力的变化。结果  成功构建了回复突变株M315,其蚀斑大小和增殖特征与疫苗株相似。M315对17~19日龄小鼠无皮下或腹腔入脑神经毒力,鼠脑病毒有很低但可检测的脑内神经毒力(小于3.0 lg蚀斑形成单位(plaque forming unit,PFU) / 0.03 ml),皮下注射不发病。3~5日龄乳鼠脑内接种后发病,但脑内病毒毒力低于3.0 lgPFU / 0.03 ml。结论  在分子水平上证明了E315位点是影响乙型脑炎疫苗安全性的关键位点之一,但影响较弱。E315位点的回复突变虽使SA14-14-2的小鼠脑内神经毒力和乳鼠传代返祖能力增强,但没有超出中国药典规定的毒力范围。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风疹病毒减毒活疫苗的潜在神经毒力。方法 普通级恒河猴随机分为2组,风疹病毒减毒活疫苗组10只,对照组2只,采用猴脑定位的方法将风疹病毒减毒活疫苗接种于猴两侧丘脑,对照组接种等体积生理盐水;检测血清抗体效价;并观察动物是否产生抽搐、癫痫、共济失调、震颤等神经毒力症状,以及风疹病毒减毒活疫苗对一般体征、饮食、体温的影响;风疹病毒减毒活疫苗组疫苗接种后20 d、对照组接种后31 d进行脑部及脊髓大体解剖和组织病理学检查,以评价该疫苗的神经毒力。结果 猴丘脑注射疫苗后,风疹病毒减毒活疫苗组动物血清抗体效价呈阳性,免疫应答较好,对照组均呈阴性;动物未出现情绪激怒、呕吐、颈强直、抽风惊厥等神经毒力症状;动物外观、行为活动、饮食情况、体温等各方面均未见明显异常;组织病理学检查未见药物引起脑及脊髓的明显病理学改变。结论 风疹病毒减毒活疫苗在猴体中不具有神经毒力。  相似文献   

15.
《药学进展》2012,(12):573
2012年11月15日,Celldex Therapeutics公司在第17届神经肿瘤学会(SNO)年会上公布了疫苗rindopepimut用于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体Ⅲ(EGFRvⅢ)阳性恶性胶质瘤患者的3个Ⅱ期临床试验的3年生存率数据,这3项名为ACTⅢ、ACTⅡ  相似文献   

16.
17D黄热病疫苗在数百万接种者中具有极好的安全性记录 ,但近年来在美国、澳大利亚等地相继报道了多起与黄热病疫苗相关的嗜内脏性和神经毒力的不良反应病例 ,为此 ,美国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 (CDC)等机构相继提议 ,应对该疫苗加强安全性监测和修订生产用毒株的安全性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7.
17D黄热病疫苗在数百万接种者中具有极好的安全性记录,但近年来在美国、澳大利亚等地相继报道了多起与黄热病疫苗相关的嗜内脏性和神经毒力的不良反应病例,为此,美国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CDC)等机构相继提议,应对该疫苗加强安全性监测和修订生产用毒株的安全性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8.
神经毒力试验(NVT)是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OPV)生产中的关键试验,按世界卫生组织(WHO)规程每个单价批OPV都要进行该项检测。由于猴子是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的天然宿主,故至今NVT仍是在猴体上完成。1990~1991年WHO支持的两个  相似文献   

19.
口服脊髓灰质炎活疫苗(OPV)在捷克斯洛伐克使用已有20余年,从抗体滴度和控制流行上看有肯定的效果。但为了弥补Ⅲ型毒株免疫原性较差的缺陷,后来采用先服Ⅰ Ⅱ型双价疫苗,而后单独服Ⅲ型疫苗的免疫程序。  相似文献   

20.
脊髓灰质炎(下称脊灰)的实验室诊断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全球消灭脊灰活动的重要部分.最近建立了临床标本中脊灰病毒检测、型内鉴定,脊灰病毒神经毒力分析及脊灰抗体检测的新方法.本文对脊灰病毒型内鉴定及神经毒力分析的新方法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