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预后情况一直是临床上密切关注的问题。目前,评估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预后情况主要是根据术后肿瘤的TNM分期。作为癌症的十大特征之一,炎症指标对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预后以及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全身炎症反应指数作为一种新型的炎症指标,在评估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预后的能力明显优于其他传统炎症指标。本文对全身炎症反应指数评估消化系统恶性肿瘤预后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不同病理类型并存的甲状腺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断、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 对1977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的7例不同病理类型并存的甲状腺恶性肿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不同病理类型并存的甲状腺恶性肿瘤占本院同期甲状腺恶性肿瘤的0.14%,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均无特异性诊断价值,不同病理类型并存的甲状腺癌采用甲状腺癌根治手术配合内分泌治疗及[3]I治疗可取得满意疗效,甲状腺癌合并甲状腺其他恶性肿瘤预后差. 结论不同病理类型并存的甲状腺恶性肿瘤属于罕见疾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命名也不统一,目前尚无特异性诊断方法,其预后取决于恶性程度最高的病理类型.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胆囊癌是胆道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位于欧美地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第8位,死亡率居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第5位,女性多于男性[1]。由于该病发病隐匿,恶性程度高,预后极差而备受关注。虽然外科手术技术不断进步,但胆囊癌术后5年生存率并未得到明显的改善,其原因是临床上收治的早期病例仅占19.1%[2]。如何努力提高胆囊癌早期诊断率依然是关键性问题。  相似文献   

4.
�ű����ϲ���״�ٶ��������ٴ�����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 探讨桥本病合并甲状腺恶性肿瘤的临床发病关系及其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 回顾1984-2001年138例桥本病合并甲状腺恶性肿瘤19例,结合文献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发病率为13.77%(19/138)。其中桥本病合并甲状腺癌17例,发病率为12.32%,合并淋巴瘤2例,发病率为1.45%。全组病人均出现甲状腺结节,经手术治疗后并随访淋巴瘤死亡1例,甲状腺癌17例随访无死亡及复发,预后好。结论 对于合并甲状腺结节的桥本病应考虑手术治疗。桥本病合并甲状腺恶性肿瘤临床诊断较困难。术前常规测血TGA,MCA,甲状腺核素显影,细针穿刺,术中快速冰冻切片,有利于术前,术中确诊及正确的手术方式选择。  相似文献   

5.
乳腺癌是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临床治疗不断有新的认识出现,近年来,在激素受体治疗方案对预后的判断有一定的进展,该组通过56例乳腺癌诊断,探讨与扩散转移的关系,从中寻找转移的规律。  相似文献   

6.
胃癌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每年新增病例约30余万,其中死亡人数达17万左右。在目前住院病例中,90%以上为进展期胃癌,即使施行根治手术,5年生存率仍徘徊在30%左右。根治术后腹膜种植性转移占40%~50%,是影响预后的首要因素。因此,掌握胃癌腹膜转移规律,确立亚临床转移的早期诊断指标或预测指标及防治靶点,建立有效的预防和综合治疗体系,是提高远期疗效的关键,也是目前国内外胃癌治疗研  相似文献   

7.
食管梭形细胞癌是一种罕见的食管恶性肿瘤,其组织起源、生物学行为、临床病理学特征以及预后都与食管其它恶性肿瘤有所不同。我院于1997年1月~2008年12月共收治3例食管梭形细胞癌患者,均经手术治疗,现就其临床及病理特点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8.
胰腺癌是较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有明显的上升趋势.目前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外科手术,放化疗及支持对症处理等的综合治疗.胰腺癌的预后仍很不乐观,1年生存率很低.本文从生存质量的角度就临床治疗对胰腺癌患者的影响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树突状细胞浸润与消化系恶性肿瘤预后的研究现状。方法 采用文献回顾的方法对树突状细胞浸润与消化系肿瘤的预后加以综述。结果 食道癌、胃癌、大肠癌及胰腺癌肿瘤组织中树突状细胞浸润数目与其预后密切相关。结论 消化系恶性肿瘤组织中树突状细胞浸润数目可作为判断肿瘤预后的独立指标。  相似文献   

10.
IgA肾病是最常见的肾小球疾病之一,但因其明显的异质性,临床病理表现及预后差异极大,其中性别在判断该病的预后方面仍存在争论,针对不同地区才:同人群的研究结果有所不同^[1-3]。本研究通过分析不同性别的原发性IgA肾病患者的临床病理指标特点,探讨性别在原发性IgA肾病预后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背景与目的:胰腺腺鳞癌(ASCP)为一种罕见的外分泌型恶性肿瘤,恶性程度高,根治术后预后差.目前基于TNM分期的胰腺癌预后模型并不适用于ASCP,结合其他临床数据建立适用于ASCP的预后预测模型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探讨术前炎症免疫相关指标[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淋巴...  相似文献   

12.
CEA检测及临床应用的新进展:文献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CEA是胃肠道等一些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特异性较强的指标。本文综述了CEA在临床中的应用以及一些检测方法和它的敏感性,特异性,重点介绍了分析生物水平CEA的检测方法以及在临床应用的进展。  相似文献   

13.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影响乳腺癌预后的因素很多,如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等。对乳腺癌预后因素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随着新的检测方法不断涌现,对乳腺癌的临床病程及生物学行为有了更充分的了解,发现了许多影响乳腺癌预后的新生物学指标,本文就对乳腺癌预后因素研究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阻塞性黄疸30年来的临床症候、病因及其治疗预后。方法:收集我院1971年1月至2000年12月全部经手术治疗的阻塞性黄疸病历共554例,登记其年龄性别、职业、寒战高热、胆囊肿大、胆囊穿孔、休克、黄疸的原因、手术方法及治疗预后等资料,并按70年代及90年代等2个年代进行排列,从中了解其30年来的变化情况,再与非阻塞性黄疸组作一比较,了解两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预后。结果:(1)临床变化:青少年患者下降,老年人上升(P〈0.01);寒战高热、胆囊肿大、胆囊穿孔及休克下降(P〈0.01);(2)病因变化:细菌及寄生虫感染下降(P〈0.01),胆石病无显著变化(P〉0.05),恶性肿瘤上升(P〈0.01);(3)治疗预后变化:良性疾病病死率变化不大,恶性肿瘤病死率上升(P〈0.05)。结论:30年来,青少年患者下降,老年人上升,临床重症者下降;结石变化不大但恶性肿瘤明显上升;良性疾病病死率下降,恶性病死率上升。  相似文献   

15.
大肠粘液腺癌60例临床分析上海海员医院外科(200020)邱伟民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仁济医院(200001)王平治一般认为大肠粘液腺癌(muclnouscarclnoma,MC)预后很差,有学者提出需改进MC的治疗方法。现对我科收治的966例大肠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16.
结直肠癌是中国第二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中约50%的患者最终会发生肝转移。有效的全身治疗和积极包括手术在内的局部治疗,是提升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疗效的关键。肝切除术后复发是导致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不同复发风险的患者治疗选择也有所不同,因此建立有效的结直肠癌肝转移预后评分系统,以指导其个体化治疗至关重要。临床危险评分(CRS)是目前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应用最广泛的预后评分系统。其他预后评分系统还包括肿瘤负荷评分(TBS)、GAME评分、CERR评分等。预后评分系统的不断完善可以更好地帮助临床医生预测结直肠癌肝转移病人预后,对高危患者采取更积极的干预手段,合理有效地延长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17.
恶性骨肿瘤临床诊治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恶性骨与软组织肿瘤的发生率虽远较大肠、胃、肝、乳腺和宫颈癌症低,但其危害性和诊治难度大,预后差。近20年来,恶性肿瘤影像学、细胞分子生物学、外科手术学、化疗和放疗不断进步,但在临床诊治方面仍存在很多困难和争论。本文仅就恶性骨肿瘤临床诊治的要点,评述各专家观点。  相似文献   

18.
维持性血液透析( MHD)患者合并恶性肿瘤的患病率远高于普通人群。具有致癌作用的尿毒症毒素的蓄积、继发于尿毒症的免疫功能缺陷、免疫抑制药物的使用等均是MHD患者恶性肿瘤患病率增加的原因[1]。随着血液透析质量的提高,MHD患者的5年生存率已达58%~80%[2],恶性肿瘤已成为影响MHD合并恶性肿瘤患者的预后的重要因素[3]。尽管目前尚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需对MHD患者进行广泛的肿瘤筛查,MHD患者合并恶性肿瘤已成为临床上不容忽视的问题[4]。  相似文献   

19.
小肠平滑肌肉瘤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贵  边国良 《普外临床》1995,10(2):98-99,117
小肠平滑肌肉瘤是临床罕见之恶性肿瘤,早期无明显症状,临床诊断较困难,确诊时每已较晚,预后较差。作者回顾性总结了本院25年间收治的18小肠平滑肌肉瘤的临表现、诊断、手术方法及预后。作者认为,若临床医生能熟悉该病的的病理、临床表现及相应的辅助检查,则早期论断是不困难的。根除性为最佳的治疗方法。肿瘤<5cm,或≥5cm而无转移,腔内型生长,位于十二指肠及空肠者,细胞有丝分裂<10/50HPF,及作了根除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小肠肿瘤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7年9月期间,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胃肠外科行手术切除的原发于空肠和(或)回肠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病例纳入标准:(1)年龄≥18岁;(2)接受小肠肿瘤切除手术;(3)发病部位为空肠或回肠者;(4)术后病理证实为恶性肿瘤或具有恶性潜能的肿瘤;(5)临床病理学资料及随访数据完整。排除有恶性肿瘤病史和同时并发其他恶性肿瘤者, 以及仅行小肠肿瘤活检手术而未行小肠肿瘤切除手术者。分析小肠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预后情况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20例小肠肿瘤患者, 其中136例为小肠胃肠间质瘤(GIST), 47例为小肠腺癌, 35例为小肠淋巴瘤。小肠GIST主要临床表现为消化道出血(61.0%, 83/136)和腹痛(38.2%, 52/136), 淋巴结和远处转移率分别为0.7%(1/136)和11.8%(16/136)。中位随访81.0(75.9~86.1)个月, 3年总生存率(OS)为96.3%。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肿瘤远处转移是影响小肠GIST患者OS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