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正良好的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患者顺利治疗的前提条件之一,但有些患者由于年龄及血管条件限制等因素无法建立自身血管通路,即动静脉内瘘。长期静脉留置导管则可作为血液透析患者常规治疗的首选。但长期留置导管极易发生感染、堵管、脱落等危险~[1]。本中心1例患者颈内静脉长期留置导管发生破裂,严重影响了血液透析的顺利进行,如不能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不  相似文献   

2.
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的临床应用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血管通路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一个功能良好的血管通路对于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有重要意义,自体动静脉内瘘、移植动静脉内瘘、中心静脉导管是目前临床常用的3种血管通路类型。  相似文献   

3.
带涤纶套中心静脉导管作为血液透析的长期血管通路主要用于各种原因不适于建立动静脉内瘘的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在美国有一半以上的长期血液透析患者依赖静脉导管[1],75岁以上新入透析患者85%应用静脉导管,65岁以上,已透析3个月以上患者中仍有三分之二在使用静脉导管。其患者死亡风险、入院风险及并发症处理费用均高于自体内瘘及人造血管。最有效降低导管并发症的方法就是避免使用导管[2]。  相似文献   

4.
徐玉玲 《全科护理》2011,(17):1543-1544
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病人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虽然自体动静脉内瘘是其首选的血管通路,但血管条件差,无法建立内瘘或等待内瘘成熟期的病人,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建立血管通路广泛应用于血液透析治疗。感染是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最常见的并发症,可导致血液透析病人住院率增高和住院时间增加,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和长期生存率。现对我院用中心静脉导管术进行  相似文献   

5.
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病人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虽然自体动静脉内瘘是其首选的血管通路,但血管条件差,无法建立内瘘或等待内瘘成熟期的病人,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建立血管通路广泛应用于血液透析治疗.感染是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最常见的并发症,可导致血液透析病人住院率增高和住院时间增加,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和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门海燕  苏春燕 《护士进修杂志》2020,35(12):1116-1120
血液透析治疗是终末期肾脏病患者主要的肾脏替代治疗方法,血管通路首选自体动静脉内瘘或移植血管内瘘,中心静脉导管通常是血透患者最后的通路选择。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是较严重的并发症,严重者可引起菌血症,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有效预防透析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非常重要。本文对透析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及减少感染预防措施进行综述,以期为有效预防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正血液透析是我国终末期肾病患者最常用的肾脏替代治疗措施,据统计,截至2011年5月,我国登记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为26万人,约占透析总人数的93%[1]。临床常用的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类型包括自体动静脉内瘘(Native arteriovenous fistulas,AVFs)、人造血管动静脉移植(Synthetic arteriovenous grafts,AVGs)和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相似文献   

8.
带涤纶套的中心静脉长期导管作为血液透析患者的长期血管通路主要用于各种原因不适于建立动静脉内瘘的患者,目前使用越来越广泛.美国肾脏病资料库(United States Renal Data System,USRDS)的统计显示:至2000年美国24%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使用导管作为血管通路[1].2011年美国1项研究显示,一半以上的长期血液透析患者依赖静脉导管[2],75岁以上的新入透析患者85%应用静脉导管.静脉导管存在较多并发症,因此降低静脉导管使用比例的呼声越来越高,2006年NKF/K-DOQI指南推荐在透析人群中静脉导管比例不应大于10%.静脉导管并发症主要有导管相关感染、血栓、纤维蛋白鞘形成及中心静脉狭窄等,严重影响患者的透析质量及生存质量,研究表明,新入血液透析患者如果由最初的中心静脉导管改为其他血管通路如动静脉内瘘或移植血管,相对于坚持使用中心静脉导管的血液透析患者,其校正死亡率要降低30%[3].因此,对于不得不使用长期静脉导管的患者,如何降低导管相关感染等并发症是一大挑战.  相似文献   

9.
周翠芹 《上海护理》2015,15(1):68-71
<正>血液透析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主要方法之一。最佳的血管通路无疑是自体动静脉内瘘,但是许多情况下要使用中心静脉导管:如急性肾功能衰竭、动静脉内瘘尚未成熟或失功、作为肾移植或腹膜透析前的过渡,急性电解质紊乱、食物和药物中毒等的血液透析治疗。血液透析中心静脉导管使用过程中感染发生率高,近来的一项包括988例终末期肾病患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多中心研究表明,使用导  相似文献   

10.
<正>血管通路是血液净化治疗患者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虽然自体动静脉内瘘是其首选的血管通路,但血管条件差,无法建立内瘘或等待内瘘成熟期的患者,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建立血管通路广泛应用于血液透析治疗。我们在对置管处换药时局部应用盐  相似文献   

11.
血管通路是尿毒症患者赖以生存的"生命线",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血管通路有自体动静脉内瘘、人造血管、中心静脉导管3种类型,其中自体动静脉内瘘因其使用寿命最长,并发症最少而成为最主要的血管通路方式,是透析患者的第一选择。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及质量直接关系到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存亡。据调查,血管通路问题占所有透析住院患者的20%[1]。  相似文献   

12.
背景:半永久性双腔中心静脉导管作为自体动静脉内瘘的重要补充形式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应用日益广泛,但有研究发现,将半永久性双腔中心静脉导管作为血液透析血管通路患者的死亡率高于使用自体动静脉内瘘者,原因尚未完全明确。目前不同类型血管通路对微炎症状态的影响还鲜有报道。目的:比较半永久性双腔中心静脉导管与自体动静脉内瘘作为血管通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内炎性因子的差异,探讨不同类型的血管通路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80例,根据血管通路不同分为自体动静脉内瘘组48例及颈静脉半永久双腔静脉导管组32例,以门诊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健康对照。检测2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及健康对照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并行对比分析。结果与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半永久插管组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高于内瘘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提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内存在微炎症状态,使用半永久性双腔中心静脉导管作为血液透析血管通路较使用自体动-静脉内瘘可进一步加重微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13.
目的回顾性分析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使用情况。方法记录自2012年1月1日至2012月12月31日全年新入血液透析患者及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基本资料、原发病、血管通路的选择、变更次数、血管通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全年血液透析患者157例。新入患者36例,新入患者开始透析时血管通路分别为:临时导管26例(72.2%),长期管2例(5.6%),自体动静脉内瘘6例(16.7%);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21例,其中应用自体动静脉内瘘109例(90.08%),长期管9例(7.4%),临时导管2例(1.65%),人造血管内瘘1例(0.83%)。自体动静脉内瘘并发症主要是血栓形成,肿胀手、肢体缺血,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29.7%。中心静脉导管并发症主要为血流不足,深静脉血栓,感染;只有3例未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72.7%。本组患者原发病前三位依次为慢性肾炎(32.48%)、糖尿病肾病(28.66%)、慢性间质性肾炎(16.56%)。死亡前两位原因心血管疾病和脑出血,共占71.4%。结论研究资料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血管通路以自体动静脉内瘘为主,新入患者动静脉内瘘使用率低,中心静脉导管并发症明显高于内瘘,影响血管通路选择主要原因为糖尿病、高龄和透析时机过晚。  相似文献   

14.
<正>建立有效的血管通路、保持血液透析通路的通畅是保证患者安全、有效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重要前提,虽然自体动静脉内瘘是公认的血液透析患者首选血管通路,但对于自身血管条件差、动静脉内瘘尚未成熟的患者,中心静脉置管仍为血液透析患者的重要通路之一,据DOPPs 4研究报道,美国血液透析患者中约25%患者使用长期留置导管作为透析通路。长期留置导管存在2大问题:导管血栓形成及感染。血栓形成是长期留置导管常见的并发症,主  相似文献   

15.
血液透析的血管通路最常用的是自体动静脉内瘘,但血管条件不好不能做内瘘、内瘘未成熟或病情危急需要透析的患者则需留置静脉双腔导管.由于中心静脉导管具有在不透析时不会增加心脏的额外负担、无心肺再循环等优点[1],其在临床上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  相似文献   

16.
血液透析患者18例带Cuff的中心静脉置管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带Cu ff的中心静脉置管在血液净化患者中的应用,及其导管相关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方法:分析中心静脉置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中心静脉置管组与动静脉内瘘组血液透析效果。结果:置管成功率100%,使用12个月以上者15例,中心静脉置管组与动静脉内瘘组的透析效果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对于血管条件差无法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或心功能不全不宜造瘘者,带Cu ff的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是一种较安全、有效的血管通路。敏感抗生素封管等治疗可延长留置双腔导管的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17.
良好的血管通路是保证血液透析(血透)顺利进行和透析充分的首要条件.本院自1998年起对常规动静脉内瘘难以建立或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使用长期中心静脉双腔留置导管作为血管通路进行血液透析,共15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终末期肾衰的患者需要依赖维持性血液透析来维持生命,而血管通路则是患者的生命线。但是部分患者由于年龄大、血管条件差,无法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又不愿意接受腹膜透析治疗,此时,永久性颈内静脉双腔导管可为患者顺利透析提供了一种较理想的血管通路[1-5]。作者分别采用了体表  相似文献   

19.
建立和维持良好的血管通路是保证血液透析顺利、充分进行的必备条件,由于部分患者的血管条件差,动静脉内瘘无法建立或者无法长期维持的HD患者,长期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是患者赖以生存的生命线,导管相关性感染是其最主要和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德阳市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长期血管通路情况。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分析德阳地区14家血液透析中心2018年6月1日~6月30日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基本资料、长期血管通路情况。结果本研究共纳入使用长期血管通路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550例,其中动静脉内瘘1405例(90.65%),带隧道和涤纶套的透析导管136例(8.77%),移植物动静脉内瘘9例(0.58%)。动静脉内瘘、带隧道和涤纶套的透析导管、和移植物动静脉内瘘的平均使用时间分别为(46.27±36.11)月、(28.69±21.32)月、(27.99±15.27)月。透析通路血流量多集中在200~300ml/min。使用动静脉内瘘的患者中,左侧1019例(72.53%),右侧386例(27.47%)。最常见的吻合血管为桡动脉-头静脉1370例(97.51%),吻合方式绝大多数为端侧吻合(98.08%)。结论德阳地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长期血管通路以动静脉内瘘为主,中心静脉导管使用比例仍有下调余地。应采取相应措施促进移植物动静脉内瘘的应用与发展,降低中心静脉导管的使用比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