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腰椎融合术后出现邻近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SD)的临床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方法查阅近年关于腰椎融合术后出现ASD的概念、发生率、相关影响因素和预防等方面的文献,并进行综述。结果 ASD的概念包括影像学ASD和临床症状ASD,腰椎融合术后影像学ASD发生率可达8%~100%,临床症状ASD发生率为5.2%~18.5%。ASD的发生与个体因素(年龄、性别、术前情况等)和手术因素(融合节段长短、融合术式、内固定使用、矢状面平衡、椎间隙过度撑开等)相关。术中减少融合节段、维持矢状面平衡以及非融合技术的应用可预防ASD的发生。结论腰椎融合术后ASD发生率增高。非融合技术的应用降低了ASD的发生率,取得了较好的近期临床效果,但也存在一些并发症,其中长期效果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正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LIF)是由Harms等~([1])于1998年在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LIF)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是腰椎退行性疾病治疗的标准方法~([2-3]),然而该术式需广泛剥离和长时间强力牵拉椎旁肌,导致椎旁肌肉去神经化~([4])。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MIS-TLIF)借助管状通道对肌肉组织均匀撑开,减压中央椎管和神经根管,不必广泛剥离椎旁肌肉,降低了术后腰背痛的发生率~([5-6])。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重和人们生活工作方式的改变,腰椎退变性疾病所导致的腰背痛及下肢放射痛成为临床工作中患者常见的就诊原因~([1])。经过牵引、推拿、针灸及药物等保守治疗无效后,患者需要手术治疗。而腰椎融合术是目前临床上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重要手术方式~([2])。  相似文献   

4.
<正>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isease,ASD)是指腰椎融合术后在融合节段的头端和/或尾端出现椎间盘退变、不稳、滑脱等退变表现,甚至出现相应的临床症候群,包括"影像学"ASD和"症状学"ASD~([1]),是腰椎融合术后常见的远期并发症之一。目前针对ASD发生的原因尚存争议。腰椎退变的自然史和(或)腰椎融合术本身都可能导致其发生。随着ASD的不断发展,对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往往需要通过再次手术来缓解症状。腰椎  相似文献   

5.
正在过去数十年中,腰椎融合术在脊柱外科广泛开展,用于治疗退变性腰椎间盘疾病、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症及脊柱畸形等疾病~([1])。随着内固定技术的进步及内固定材料的发展,腰椎融合术的成功率得以大大提高,但仍然存在着5%~30%的失败率~([2]),且有部分患者在术后会残留持续性腰部疼痛和下肢麻木症状,或在术后出现新发的与术前不完全相同的疼痛症状。这种腰椎、腰骶部或下肢远  相似文献   

6.
正髂总动脉损伤是一种腰椎融合术中罕见且异常凶险的并发症。发现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可在短时间内导致患者失血性休克,甚至死亡。1945年Linton等~([1])首次报道腰椎间盘切除术中并发大血管损伤,术后形成右髂动脉与下腔静脉瘘;此后,国内外偶有类似报道出现。文献统计~([2、3]),腰椎手术中并发大血管损伤发生率为0.14%~0.17%,死亡率却高达15%~61%。我院于2018年2月27日发生1例  相似文献   

7.
邻近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SD)是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最常见的病变,其含义较广, 可以泛指融合区邻近节段的所有异常改变。文献报道影像学和症状学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率分别达到了8%~100%和5.2%~18.5%[1]。ASD是在1956年由Anderson在脊柱融合术后邻近节段的退行性滑脱的病例中报道[2],随着内固定器械的日趋成熟,腰椎融合术的成功率明显提高,融合术后所带来的邻近节段退变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如何减低或避免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8.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21):1954-1957
[目的]探讨L_(4-5)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率及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了十年间本院因腰椎退变经PLIF或TLIF手术行L_(4-5)融合的患者资料(随访时间≥1年)。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后路腰椎融合术(PLIF)组和经椎间孔入路腰椎融合术(TLIF)组。邻近节段退变(ASD)在本文中指的是L_(4-5)上下邻近节段发生的有临床症状或影像学表现,且需要接受再次手术治疗的患者。[结果]所有接受L_(4-5)融合的355例病例中,需要再手术的ASD共42例54节段,其中L_(1-2)3例(5%),L_(2-3)13例(24%),L_(3-4)29例(54%),L_5S_1 9例(17%),整体ASD发生率为11.8%。L_(3-4)节段最易发生ASD(P<0.001)。虽然PLIF组的ASD发生率高于TLIF组,但两种术式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vs 9.5%,P=0.189)。PLIF组与TLIF组的头侧ASD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尾侧(P<0.001)。根据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PLIF和TLIF手术组ASD的发病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59)。[结论]355例患者中,ASD发病率为12%,平均发病时间为术后2年。L_(3-4)节段是L_(4-5)后路融合术后ASD最易发生的节段。PLIF与TLIF手术组在ASD发生时间和发生率方面没有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腰椎后路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疾病(ASD)再次手术的危险因素。方法对自2002-01—2008-05行腰椎后路手术的492例腰椎退行性疾病进行中远期随访,分析性别、年龄、融合术式、融合节段、椎板切除、悬浮固定对ASD再手术的影响。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SD再手术的危险因素。结果492例均获得随访48~136个月,平均84.2个月。24例出现ASD,需再次手术,ASD发生率为4.88%。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融合术式对ASD再手术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P=0.032)、融合术式(P=0.021)是ASD再手术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60岁及PLIF术后患者更易发生ASD,临床医师在选择首次融合术式时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  相似文献   

10.
正腰椎退变性疾病包括腰椎不稳、腰椎椎间盘突出、腰椎椎管狭窄、退行性腰椎滑脱等,非手术治疗无效时需手术干预。传统椎管减压融合术可能带来腰椎活动度缺失、生物力学特征改变、邻近节段退变(ASD)不同程度加速等不良后果~([1])。因此,非融合术式应运而生。棘突间撑开系统作为非融合系统之一,在棘突间提供持久的撑开力,可限制腰椎后伸活动、增加椎间高度、减轻椎间盘后部压力、减少黄韧带皱褶、扩大神经根管空间,通过替代应用于责任节  相似文献   

11.
腰椎术后邻近节段退行性变(ASD)是腰椎后路融合术后的常见远期并发症[1-2],其发生率为4%~31%[3-5]。ASD由多种因素引起,继而产生新的神经压迫症状。Kambin等[6]于1986年提出单侧双通道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UBED)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LDH)[7],其兼具了开放手术与微创手术的优点[8]。本院采用UBED治疗腰椎术后ASD患者1例,现将诊疗过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腰椎融合术是治疗腰椎管狭窄、腰椎间盘突出等退变性疾病的常用手术,其临床疗效明确,但术后部分患者可出现邻近节段退变,甚至出现临床症状~([1])。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脊柱压缩骨折后可出现骨折不愈合现象,即Kummell病。而腰椎融合术后发生邻近椎体Kummell病较为罕见。本病例为1例10年前因腰椎滑脱行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患者,术后出现邻近椎体Kummell病,并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近30年来腰椎融合术治疗各种退行性腰椎疾病已成为一种标准术式~([1])。不同的腰椎融合技术,包括后路腰椎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或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TLIF),以及外侧/极外侧椎体间  相似文献   

14.
<正>现如今,甲状腺癌的发病率持续增加已是全球范围内的普遍问题~([1-2]),甲状腺全切术是其治疗最常用的手术术式之一。低钙症状常出现于术后37.7(9~75)h~([3]),Sebastian等~([4])研究发现,术后低钙血症发生率为1.6%~50%,其中永久性低钙血症发生率为1.5%~4%,而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是其最主要的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皮质骨通道(CBT)螺钉治疗腰椎融合术后邻椎病(ASD)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7例腰椎融合术后发生单节段ASD的患者资料,患者均行二次手术,两次手术间隔时间为4.0~8.6年。手术采用CBT螺钉固定结合椎间植骨融合技术。疼痛症状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采用VAS评分和ODI评估,利用术后腰椎X线及CT检查评估内置物位置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手术时间85~120 min,术中出血量180~400 ml。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8个月。术后12个月,VAS评分和O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随访过程中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CBT螺钉治疗腰椎ASD患者手术创伤小,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正腰椎融合术因其手术效果好、并发症少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多种腰椎退行性疾病,但融合手术改变了脊柱生物力学,可能加快邻近节段的退变。腰椎邻近节段退变(ASD)是指腰椎融合术后与融合节段相邻的非融合节段出现退行性改变,可能导致患者腰腿痛症状再发,影响融合术后的远期疗效,部分患者需再手术。ASD的诊断标准不统一,其发病机制及危险因素存在  相似文献   

17.
正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是目前治疗有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常用外科方法~([1])。患者能否从CEA手术中获益,取决于围术期神经系统不良事件的发生率~([2])。术后神经系统不良事件包括血栓栓塞和脑高灌注综合征(cerebral hyperperfusion syndrome,CHS)~([2])。围术期卒中的危险因素包括手术操作引起的斑块脱落、术中颈  相似文献   

18.
正结直肠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在女性恶性肿瘤中位居第三位,男性恶性肿瘤中居于第二位~([1])。7%~29%的结直肠癌患者会发生急性肠梗阻的症状~([2])。急诊手术一直是肠梗阻治疗的首选方案,但患者常伴有状态不良、机体内环境紊乱及无法进行充分地术前肠道准备等情况~([3]),病死率为15%~25%,并发症发生率高达40%~50%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ortic aneurysm repair,EVAR)因其微创、术后并发症少、围手术期死亡率低、住院时间少等优势已成为治疗腹主动脉瘤的首选~([1-2]),但其远期随访研究~([3-6])表明,EVAR后远期再干预率逐渐增高,有的因瘤体增大破裂而导致远期死亡~([3, 5-6])。EVAR后远期再干预的最常见原因为内漏~([7]),其中Ⅱ型内漏最为常见,发生率可达10%~44%~([8-9])。Ⅱ型内漏的成  相似文献   

20.
<正>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CDF)是治疗颈椎疾病的经典术式,但术后相邻节段继发退行性改变的问题已成为脊柱外科医生必须面对的问题~([1])。既往文献探讨了颈椎前路手术患者术后相邻节段退行性改变的问题,并认为对有症状的患者需行手术干预~([2、3])。Carmen同步适稳颈椎融合系统是一种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