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0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压力引导式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合并周壁破损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及骨水泥渗漏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2018年9月采用压力引导式PKP治疗的89例合并周壁破损的OVCF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术前CT显示的椎体周壁破损部位进行分组,前壁并侧壁破损46例(A组),前壁并终板破损20例(B组),前壁、侧壁并后壁破损23例(C组)。记录所有患者术前骨密度、术中骨水泥用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测量手术前后X线片上病变节段椎体前缘高度、中央高度及伤椎后凸Cobb角等参数,评估伤椎恢复情况;在术后CT上观察骨水泥渗漏情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患者随访3~20(11.60±5.58)个月。手术时间30~90(60.30±10.62)min,住院时间4~8(6.10±1.01)d。3组患者术后1 d和术后3个月的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央高度、伤椎后凸Cobb角、VAS评分、ODI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骨水泥注入量和骨水泥渗漏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发生骨水泥渗漏6例,4例沿椎前渗漏,2例沿椎体侧方渗漏;B组发生2例,均沿上终板渗漏至椎间隙;C组发生3例,2例沿椎前渗漏,1例沿椎体侧方渗漏。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骨水泥致脏器栓塞、神经根受压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压力引导式PKP治疗合并周壁破损的OVCF,临床疗效及影像学指标恢复满意,骨水泥渗漏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股内侧肌下入路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早期疗效及临床应用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12—2018-10诊治的10例重度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经股内侧肌下入路行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结果 1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8.5(4~15)个月。术后无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假体松动等并发症发生。术后X线片显示所有患者均获得准确的力线对位。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功能HSS评分为(89.9±10.5)分。1例术前存在膝外翻畸形,术后存在持续膝外侧疼痛,经局部封闭与康复治疗,术后半年逐步改善,HSS评分为86.3分。结论股内侧肌下入路全膝关节置换术能较好地保护股四头肌的完整性,最大限度避免对伸膝装置的影响,患者可以在术后短期内实现直腿抬高。但股内侧肌下入路手术存在较长的学习曲线,对于膝外翻畸形患者应慎重考虑后选用。  相似文献   
4.
单纯颗粒骨植骨治疗全髋翻修中的轻中度髋臼骨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随着生物材料的改进及对髋臼翻修的进一步理解,目前对轻中度髋臼骨缺损的髋臼翻修倾向于使用生物型假体固定.目的:观察采用单纯颗粒植骨治疗轻中度髋臼骨缺损的临床效果.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病例分析,病例来自2003-06/2008-06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骨科.对象:选择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骨科收治的全髓翻修术中轻中度髋臼骨缺损患者10例,男5例,女5例;年龄43~77岁,平均58.8岁:前次手术距翻修手术3~10(7.0±0.5)年;初次手术应用骨水泥型伞髋2例,非骨水泥型全髋3例,混合型全髋4例,双极股骨头半髋1例.髋臼骨缺损按AAOS分型:Ⅰ型6例,Ⅱ型4例.术前髋关节Harris评分平均40.6分.方法:采用单纯颗粒性植骨结合生物型假体治疗10例患者,采用髋关节后外侧入路,髋臼植骨后采用生物型髋臼杯固定并以螺钉固定,术后根据临床及X射线进行评估.主要观察指标:记录骨移植时间,移植过程中出血量,Harris评分及围手术期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均采用单纯颗粒性植骨结合生物型假体重建髋臼,1例术后1个月发生松动,二次手术改用特殊髋臼钢板结合颗粒骨移植,术后3个月弃拐行走.其余病例无并发症,平均随访3年,Harris评分平均87.0分.X射线除1例病例出现松动外,其余病例髋臼骨床与颗粒骨愈合,髋臼杯与颗粒骨块之间无完全性透亮带,无髋臼杯位移病例.未发现骨溶解现象,颗粒骨与宿主骨愈合良好.结论:单纯颗粒骨植骨治疗轻中度髋臼骨缺损简单、有效,早期随访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富血小板血浆(PRP)促进纤维多孔钛椎体间融合器(fiber porous titanium Cage,FPT Cage)的骨长入作用。方法健康成年比格犬6只,体质量12.5~15.0 kg,雌雄各3只。取比格犬前肢外周静脉血20.0 m L,采用二次离心法制备PRP,同时对外周静脉血及PRP行血小板计数。行颈椎前路C4/C5/C6椎间盘切除FPT Cage椎间融合术,C4/C5节段单纯使用FPT Cage,C5/C6节段采用激活的PRP浸泡的FPT Cage。术后4个月处死比格犬后行硬组织切片检查,观察C4/C5/C6节段FPT Cage中骨长入的情况。结果 C4/C5节段椎间隙FPT Cage-骨界面附近可见少量软骨细胞和成骨细胞;FPT Cage中央孔隙内发现少量成骨细胞,类骨质较少,大部分孔隙内仍然为纤维组织。C5/C6节段椎间隙FPT Cage-骨界面可见成熟骨组织形成;FPT Cage边缘孔隙内可见骨组织长入;FPT Cage中央孔隙内发现大量成骨细胞;大部分中央孔隙内为类骨组织,少部分中央孔隙内仍然为纤维组织。结论在比格犬体内实验研究中,复合PRP可以促进FPT Cage内的骨长入。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以胶原海绵为支架,用含腺病毒介导的骨形态发生蛋白(BMP)-2的鼠肌母细胞修复小鼠胫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制备鼠BMP-2腺病毒质粒并经PCR鉴定;将体外培养肌源性干细胞的贴壁细胞传代,取第3代细胞,在鼠肌母细胞中表达重组Ad-BMP-2质粒并孵育.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BMP-2阳性细胞的数量,碱性磷酸酶(ALP)法测定各组细胞ALP活性.建立胫骨近端骨缺损小鼠模型(n=80),分为4组:Ad-BMP-2转染组、Ad-LacZ转染组、空白组和Ad-BMP-2植入组.术后第3周观察各组小鼠植入区组织学变化和模型处放射学改变.结果 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显示,Ad-BMP-2转染组中BMP-2阳性细胞多见,而Ad-LacZ转染组和空白组中未见阳性细胞,仅见微弱的背景染色.Ad-BMP-2转染组中ALP活性含量较高,而Ad-LacZ转染组和空白组ALP活性含量极低.Ad-BMP-2转染组模型处有明显的骨缺损修复、愈合成像,Ad-BMP-2植入组次之,Ad-LacZ转染组和空白组表现不明显.结论 构建的Ad-BMP-2质粒能高效转染小鼠肌母细胞,且转染后的细胞能在机体持续分泌有效量的BMP-2.腺病毒介导的转染BMP-2的鼠肌母细胞具有明确的骨缺损修复能力,为临床促进骨折愈合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和材料.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皮质骨通道(CBT)螺钉治疗腰椎融合术后邻椎病(ASD)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7例腰椎融合术后发生单节段ASD的患者资料,患者均行二次手术,两次手术间隔时间为4.0~8.6年。手术采用CBT螺钉固定结合椎间植骨融合技术。疼痛症状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采用VAS评分和ODI评估,利用术后腰椎X线及CT检查评估内置物位置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手术时间85~120 min,术中出血量180~400 ml。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8个月。术后12个月,VAS评分和O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随访过程中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CBT螺钉治疗腰椎ASD患者手术创伤小,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以胶原海绵为支架,用含腺病毒介导的骨形态发生蛋白(BMP)-2的鼠肌母细胞修复小鼠胫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制备鼠BMP-2腺病毒质粒并经PCR鉴定;将体外培养肌源性干细胞的贴壁细胞传代,取第3代细胞,在鼠肌母细胞中表达重组Ad-BMP-2质粒并孵育.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BMP-2阳性细胞的数量,碱性磷酸酶(ALP)法测定各组细胞ALP活性.建立胫骨近端骨缺损小鼠模型(n=80),分为4组:Ad-BMP-2转染组、Ad-LacZ转染组、空白组和Ad-BMP-2植入组.术后第3周观察各组小鼠植入区组织学变化和模型处放射学改变.结果 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显示,Ad-BMP-2转染组中BMP-2阳性细胞多见,而Ad-LacZ转染组和空白组中未见阳性细胞,仅见微弱的背景染色.Ad-BMP-2转染组中ALP活性含量较高,而Ad-LacZ转染组和空白组ALP活性含量极低.Ad-BMP-2转染组模型处有明显的骨缺损修复、愈合成像,Ad-BMP-2植入组次之,Ad-LacZ转染组和空白组表现不明显.结论 构建的Ad-BMP-2质粒能高效转染小鼠肌母细胞,且转染后的细胞能在机体持续分泌有效量的BMP-2.腺病毒介导的转染BMP-2的鼠肌母细胞具有明确的骨缺损修复能力,为临床促进骨折愈合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和材料.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骨科感染的潜在危险因素及其诊断标准.方法 将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入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骨科术后感染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对其相关临床资料进行深入性分析.结果 骨科外科感染的诊断除了细菌培养外还显示C-反应蛋白和血沉增高;培养出114病原菌,其中革兰氏阳性菌占菌株总数的57.89%,革兰阴性菌占36.84%,真菌占5.26%;药敏结果显示,常用的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抗生素骨水泥植入是治疗关节感染的常用方法.结论 骨科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异物植入,高龄,酒精不良习惯等;医务人员应在药敏结果的指导下尽量使用抗菌药物,减缓病原菌耐药性的增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