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张振宇  汪咏秋 《现代实用医学》2011,23(10):1190-1191
溶栓治疗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超早期治疗的首选方法。2005年《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明确指出,在发病6 h之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有适应证者应行溶栓治疗,推荐药物为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和尿激酶。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对2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rt-PA静脉内溶栓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对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二聚体等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发病后7 h静脉溶栓的急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rt-PA 0.8 mg/kg和0.9 mg/kg静脉溶栓治疗组各40例。分别在溶栓前、溶栓后2 h,溶栓后24 h静脉采血,观察2组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溶解产物、D-二聚体、凝血因子ⅩⅢ、α2-抗纤溶酶、纤溶酶原和血小板水平。结果:rt-PA 0.8 mg/kg组和0.9 mg/kg组患者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溶解产物、D-二聚体、凝血因子ⅩⅢ、α2-抗纤溶酶、纤溶酶原和血小板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PA 0.8 mg/kg组和0.9 mg/kg组患者溶栓后凝血指标均无明显不同;脑梗死患者可考虑推荐使用rt-PA0.8 mg/kg为药物使用的单位计量。  相似文献   

3.
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在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后疗效。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脑梗死患者进行rt-PA溶栓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21例符合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接受rt-PA溶栓治疗,临床症状整体有好转,溶栓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有改善,于24h后观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有2例出现继发脑出血;有2例分别死于脑出血和脑疝。结论 rt-PA溶栓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选择,严格掌握溶栓指征,可以控制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0例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20例,对照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颅内出血发生率、病死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PA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且颅内出血概率并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心源性脑梗死(CCI)与非心源性脑梗死(NCI)患者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2019年1月—2020年12月合浦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172例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CCI组(60例)和NCI组(112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4.5h)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4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超早期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溶栓组和对照组,各32例。溶栓组给予rt-PA静脉滴注,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活血化瘀药物治疗。对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4h、7d、14d、28d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神经功能评分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前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 4h、7d、14d、28d后两组N1HSS分值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P<0.01),不同时间溶栓组NIHSS分值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NIHSS分值差异具有高度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均无致死性的颅内血肿出现,溶栓组发生颅内出血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PA静脉溶栓治疗可使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早期恢复,但有增加颅内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龄脑梗死患者经静脉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年龄≥75岁的老年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溶栓治疗组30例和常规治疗组30例,溶栓组给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0.9 mg/kg,1/10静脉推注,余9/10加入生理盐水100 mL中1 h内静脉滴注,溶栓24 h后应用阿司匹林和低分子肝素钙。常规对照组只应用阿司匹林和低分子肝素钙。结果溶栓组总有效率为83.3%,常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46.7%,两组患者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溶栓组不良反应率高于常规治疗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8)。结论早期静脉应用rt-PA治疗急性高龄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安全有效,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前脑梗死是我国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及高死亡率的常见疾病.静脉溶栓是急性脑梗死最重要的治疗手段.国外文献报道发病4.5h内静脉使用阿替普酶即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t-PA)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显著。现对我科采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50例发病在4.5h内的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国内普遍开展了应用rt-PA即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治疗发病6h之内早期脑梗死的临床研究,且大量研究表明早期溶栓治疗对大多数急性脑梗死有效,但因经济条件的限制加上出血和死亡的高风险,以及医源性等因素,至今未见我国的多中心大样本对照研究的有关报告。现将本院2003年至2007年应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38例患者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局部亚低温联合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hemorrhage after recombinant human 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治疗对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氧化应激、神经功能损伤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79例,根据治疗方...  相似文献   

11.
周军 《中外健康文摘》2012,(37):153-154
目的评价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肺栓塞(rt-PA)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31例急性肺栓塞呼吸困难明显且部分有血液动力学异常的患者,进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结果31例中21例显效,占67.74%;6例有效,占19.35%;4例无效,占12.90%.结论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肺栓塞(rt-PA)静脉溶栓治疗可以显著地改善患者的症状,减少住院时间,而且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采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6例ACI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银杏叶提...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临床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7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6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奥扎格雷钠氯化钠注射液,观察组给予rt-PA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安全性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临床应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明显提高治疗有效率,且安全性高,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贾秋萍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8):2243-2243
现代医学对早期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主要采用静脉溶栓治疗方案,尿激酶是临床溶栓治疗的常用药物,该药物可直接使纤溶酶原变成纤溶酶,从而发挥溶解血栓的作用。2010年8月~2011年5月我院对符合条件的60例脑梗死患者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尿激酶(UK)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30例发病在4.5 h时间窗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rt-PA组、UK组、对照组,比较三组溶栓前后及常规治疗前后1 h、1 d、3 d、7 d、14 d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7 d、90 d日常生活能力评定(BI),评价溶栓治疗疗效。结果:溶栓治疗后rt-PA组、UK组各时间点NIHSS评分和BI指数均明显改善。结论:急性脑梗死发病4.5 h时间窗内给予rt-PA或UK静脉溶栓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低剂量尿激酶与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对本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静脉溶栓方法,将患者分为低剂量尿激酶组(低剂量UK组,n=40)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组(rt-PA组,n=40)。对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BI评分、改良Rankin评分、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后,rt-PA组患者的NIHSS评分、改良Rankin评分均显著低于低剂量UK组(P0.05),BI评分显著高于低剂量UK组(P0.05),治疗总有效率为95.0%(38/40),显著高于低剂量UK组的77.5%(31/40)(P0.05)。rt-PA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6/40),低剂量UK组为20.0%(8/4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较低剂量尿激酶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兰丽红 《广东医学》2007,28(5):849-851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重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治疗中发生低血压的原因.方法 对36例接受rt-PA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溶栓过程中发生低血压情况的原因分析.结果 3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rt-PA溶栓过程中13例出现低血压,发生率为36.1%.结论 提出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低血压的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基因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34例临床疗效.方法:对34例符合WHO规定的AMI诊断标准及符合溶栓指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所采用早期rt-PA溶栓治疗的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冠脉再通率的发病与溶栓时间有着直接关系,rt-PA静脉溶栓治疗越早,血管再通率越高.结论:早期静脉溶栓治疗进行心肌梗死,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可缩小梗死面积,改善心功能,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曹贵方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27):1877-1877
当前急性缺血性中风静脉溶栓治疗主要为发病3h内给予重组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rt-PA)。由于多数中风患者不能在3h内抵达医院而失去rt-PA溶栓治疗机会。新的神经影像学技术发现多数急性中风患者缺血半暗带可持续达数小时,因此有希望在更长的时间范围内进行溶栓治疗。去氨普酶(desmoteplase)是一种新的纤溶酶原激活剂,与其他纤溶酶原激活剂相比具有纤维蛋白特异性高、半衰期长、没有神经毒性和不活化β淀粉样蛋白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超早期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的护理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入住本科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10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于发病4.5h内静脉输注rt-PA溶栓治疗,回顾分析护理效果。结果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平均(18.52±4.28)分,溶栓后24h降至(7.64±3.27)分,住院7d时为(4.38±1.66)分。10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痊愈患者88例、显著好转10例、好转6例、未愈2例,无恶化及死亡患者。治疗过程中,有6例患者发生出血性并发症,牙龈出血3例,皮下出血2例,颅内出血1例,均经及时治疗后全部治愈。结论经溶栓前、中、后环节管理,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关注点,为急性脑梗死患者超早期rt-PA静脉溶栓创造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