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 利用声诺维(SonoVue)造影剂来评估超声造影在肝炎肝纤维化及肝硬化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慢性肝炎患者40例,分为肝纤维化组30例,肝硬化组10例,均经超声引导下肝组织活检病理证实;对照组10例,来自健康的自愿者.在造影模式下,经肘静脉注射超声造影剂SonoVue,记录造影剂到达肝动脉时间、到达门静脉时间、到达肝静脉时间及肝实质增强峰值时间.结果 肝纤维化组超声造影剂到达肝静脉显影时间较对照组延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时间分别为(25.52±4.35) s、(21.40±4.87) s;肝硬化组超声造影剂到达肝静脉显影时间较肝纤维化组、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时间分别为(16.45±2.86) s、(25.52±4.35) s、(21.40±4.87) s;肝纤维化组、肝硬化组的肝实质增强峰值时间较对照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时间分别为(43.53±8.63) s、(56.78±11.56) s、(28.45±8.32) s.超声造影剂到达肝肝动脉、门静脉显影时间在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声造影技术在评估肝炎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的诊断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可以更好的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肝硬化定量诊断的价值.方法:30只实验兔以1.20 g/L的硫代乙酰胺水溶液作为惟一饮用水的方法建立不同阶段的肝硬化模型,应用Bracco公司生产的声诺维(Sonovue)作为造影剂,并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在肝硬化模型建立前后测量肝静脉内造影剂出现的时间(HVAT)及肝动脉内造影剂出现的时间(HAAT),两者相减得到肝动静脉渡越时间(HA-VTT),比较肝硬化前后数值间的差异.结果:口服硫代乙酰胺成功建立了肝硬化模型,HA-VTT在肝硬化前后有明显的差异.结论:以硫代乙酰胺作为唯一饮用水可用于建立家兔的肝硬化模型,HA-VTT有可能发展为定量诊断肝硬化的重要影像学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活体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观察超声造影在不同肝纤维化进展过程中的微循环表现,探讨超声造影在肝纤维化无创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0只雄性大鼠,对照组8只,实验组52只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超声造影记录造影剂到达肝动脉时间(HAAT)、造影剂到达门静脉时间(PVAT)、造影剂到达肝静脉时间HVAT,计算肝动-静脉渡越时间(HA-HVTT),获取肝实质时间-强度曲线,记录达峰值时间、峰值强度、曲线上升斜率、下降斜率。以病理肝纤维化分期进行分组,分别以S≥1、S=4为判定肝纤维化和早期肝硬化的标准,应用ROC分析法评价超声造影诊断肝纤维化的价值。结果:以S≥1为判定肝纤维化标准,HA-HVTT曲线下面积为0.792,且曲线与机会线不相交,对肝纤维化的诊断准确性中等。以S=4为判定早期肝硬化的标准,HVAT、HA-HVTT的ROC曲线下面积均大于0.9,对早期肝硬化的诊断有统计学意义,诊断准确性较高;峰值强度、下降斜率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8及0.852,对早期肝硬化的诊断准确性中等。结论:应用超声造影可以观察大鼠肝动脉、门静脉、肝静脉显影过程,HA-HVTT对肝纤维化(S≥1)及早期肝硬化(S=4)均有一定的诊断价值,有望成为定量诊断肝硬化的重要影像学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超声造影评价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应用价值,筛选与肝纤维化程度密切相关的评估参数.方法 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8例及健康对照组8例在反相脉冲谐波模式下,经肘静脉团注超声造影剂声诺维(SonoVue),测定造影剂到达肝动脉时间(HAAT),到达门静脉时间(PVAT),到达肝静脉时间(HVAT),计算造影剂达到肝动-静脉时间之差即肝动-静脉渡越时间(VAT),肝-门静脉到达时间之差即肝-门静脉渡越时间(VVT).结果 不同程度肝纤维化患者的HAAT、PVA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VAT、VAT、VVT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而缩短(P<0.05),HVAT、VAT、VVT与肝纤维化程度均呈负相关(P<0.01),且VVT相关性最高(r=-0.88).结论 HVAT、VAT、VVT与肝纤维化程度密切相关,尤其是VAT、VVT可作为间接评价肝纤维化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超声造影在评估肝纤维化程度分级中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收治的慢性乙肝患者87例,按照肝纤维化程度的不同,将其分为轻度组(n=28),中度组(n=30),以及重度组(n=29),另取正常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四组的造影剂到达肝动脉时间(HAAT),造影剂到达门静脉时间(PVAT),造影剂到达肝静脉时间(HVAT),以及肝实质增强峰值时间(LPEPT),同时对肝动脉-肝静脉渡越时间(HA-HVTT),门静脉-肝静脉渡越时间(PV-HVTT),以及肝实质-肝静脉渡越时间(PA-HVTT)进行计算,对各参数与肝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进行比较。结果:各组HAAT,PVA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HVAT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组、重度组HVA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组和重度组的HA-HVTT,PV-HVTT,PAHVTT均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VAT,HA-HVTT,PV-HVTT,PA-HVTT与肝纤维化程度相关性较好,随着纤维化程度的增加而缩短。结论:超声造影在评估肝纤维化程度分级中的临床价值较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声学造影剂肝静脉显影时间诊断早期肝硬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锐  华兴 《重庆医学》2004,33(11):1684-1685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声学造影后造影剂肝静脉内显影时间在诊断早期肝硬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80只大鼠经皮下注射四氯化碳建立肝纤维化与肝硬化动态模型,经股静脉注射氟碳声学造影剂,测量并分析造影剂校正后肝静脉显影时间(CAT).结果肝纤维化与肝硬化大鼠造影剂校正后肝静脉显影时间较正常组明显缩短,且肝纤维化、早期肝硬化组与中晚期肝硬化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声学造影剂校正后肝静脉显影时间可反映肝纤维化与肝硬化不同阶段肝脏微循环和血流动力学改变,可能发展为诊断早期肝硬化敏感的超声影像学新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于肝硬化定量分析及肝硬化分级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5例肝硬化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超声造影,记录肝动脉到达时间(HAAT)、肝静脉到达时间(HVAT)、计算出肝动-静脉渡越时间(HA-HVTT),将以上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肝硬化组的HA-HVTT、HVAT较正常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二者随着肝硬化程度的加重而逐渐缩短。结论:通过超声造影观察HA-HVTT、HVAT可以为肝硬化的定量诊断及分级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8.
郑芳  张凯   《中国医学工程》2010,(3):70-71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检测肝血流动力学改变在诊断肝转移癌中的价值。方法经肘静脉团注声诺维造影剂(0.8mL)后利用时间~强度分析软件对60例肝转移癌患者(肝转移癌组)和25例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的肝动脉到达时间、肝动脉峰值时间、肝动脉峰值强度、肝静脉到达时间、肝静脉峰值时间和肝静脉峰值强度进行测定,并计算出肝动静脉渡越时间。结果肝转移癌组的肝动脉到达时间、肝动脉峰值时间、肝静脉到达时间和肝静脉峰值时间均较正常对照组提前(P0.01),肝动脉峰值强度和肝静脉峰值强度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肝动静脉渡越时间较正常对照组缩短(P0.001)。结论超声造影检测肝血流动力学改变有助于肝转移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项血清指标联合检测对诊断肝纤维化的价值.方法用放免法和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26例正常人和73例急、慢性肝病患者的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纤维连接蛋白(FN)、层粘蛋白(LN).结果HA、PCⅢ、Ⅳ-C随肝纤维化程度而增高(P<0.01~0.05),慢活肝、肝硬化均较正常组和慢纤肝显著增高(P<0.01~0.05),HA、PCⅢ在急性肝炎是即有升高,LN在急肝、慢肝、肝硬化均高于正常组(P<0.01),FN则低于正常组(P<0.01).5项指标的变化均与γ球蛋白、A/G显著相关(P<0.01~0.05).结论测定血清HA、PCⅢ、Ⅳ-C、LN和FN水平和肝纤维化有较大诊断价值,HA和PCⅢ最敏感.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超声造影评价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应用价值,筛选与肝纤维化程度密切相关的评估参数。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8例及健康对照组8例在反相脉冲谐波模式下,经肘静脉团注超声造影剂声诺维(SonoVue),测定造影剂到达肝动脉时间(HAAT),到达门静脉时间(PVAT),到达肝静脉时间(HVAT),计算造影剂达到肝动-静脉时间之差即肝动-静脉渡越时间(VAT),肝-门静脉到达时间之差即肝-门静脉渡越时间(VVT)。结果不同程度肝纤维化患者的HAAT、PVA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VAT、VAT、VVT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而缩短(P<0.05),HVAT、VAT、VVT与肝纤维化程度均呈负相关(P<0.01),且VVT相关性最高(r=-0.88)。结论HVAT、VAT、VVT与肝纤维化程度密切相关,尤其是VAT、VVT可作为间接评价肝纤维化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黄海  任芳  吴一峰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24):2918-2920
目的:研究代偿与失代偿期肝硬化在不同因素下声像改变的特点,探讨超声检查和肝功能检测对肝硬化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21例疑为代偿与失代偿性肝硬化的乙型肝炎(乙肝)患者均经二维灰阶、彩色多普勒、血清肝功能检测后,以超声及肝功能检测结果对照分析,并定期复查。结果:(1)21例代偿与失代偿期肝硬化因病变结构及程度不同、某些病变引起的声学改变、因治疗使用药物不同以及饮食结构失调等因素而声像表现不一,造成对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判断困难。代偿与失代偿期肝硬化在某些因素影响下也可能出现误、漏诊的发生。(2)肝纤维化血清检测结果:早期肝功能正常时纤维化标志物测定各项指标无明显增高而出现假阴性;两对半阳性者是肝纤维化的主要病因。结论:超声检查与肝功能的检测是诊断肝硬化的重要手段,但两者各有不足,临床上应将两者有机结合、互为补充。  相似文献   

12.
周涛  苗兴和 《内蒙古医学杂志》2007,39(10):1190-1191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肝脏硬化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2例慢性肝炎、24例肝硬化患者在肝脏病理活检前或后2 d内行超声检查。依超声对肝脏表面、边缘、实质和肝内静脉四方面检查的综合积分评价肝脏硬化程度,并与病理分期作对比。结果:不同病理分期超声检查肝脏硬化综合积分值显著不同(F=130.25,P<0.01),病理分期越高,积分值也越大;肝脏硬化的超声检查综合积分值与病理分期呈显著正相关(r=0.989,P<0.01),根据经验公式Y=X/2-2,由已知的肝硬化综合积分值(X)便可得出病理分期(Y)的程度;曲线分析方法显示肝硬化综合积分值等于10为诊断肝硬化(早期肝硬化)的最佳临界值,其诊断的敏感性为87.5%,特异性为97.5%。结论:超声检查可较好的评价肝硬化的纤维化程度,为肝硬化的诊断提供了可靠的半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FibroScan在HBV感染者肝纤维化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即抽取FibroScan检测的HBV感染者300例,包括急性乙型肝炎患者22例,慢性乙型肝炎161例,乙肝肝硬化117例,分析FibroScan检测值(FS值)与肝功能、HBV载量、血清纤维化指标及超声诊断结果的相关性。结果:FS值与血清学检验指标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FS值与ALB、TBIL、HA、ALT和LN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肝硬化组FS值显著高于CHB组和AHB组(P〈0.05),但CHB组和AHB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S值与HBV载量高低无明显相关性(r=0.081,P=0.697)。FS值与超声诊断分组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r=0.685,P=0.000)。结论:FibroScan对诊断HBV感染相关的肝纤维化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肝纤维化、肝硬化不同阶段细胞因子水平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纤维化、肝硬化不同分期时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及其对肝纤维化、肝硬化的形成、发展的影响。方法 :经肝穿刺活检证实慢性乙肝肝纤维化患者 30例、肝硬化患者 75例。肝纤维化患者分S12例、S2 4例、S3 10例、S414例 ,G13例、G2 5例、G3 10例、G412例。肝硬化患者按Child -Pugh分级A级 2 8人、B级 39人、C级 8人。对照组为 2 0例健康人。所有患者肝穿刺活检的同时 ,取血清测一氧化氮 (NO)、肿瘤坏死因子 (TNFa)、内毒素(LPS)。结果 :TNFa随肝炎程度及肝纤维化程度加重而升高 ,具等级相关。r分别为 0 .6 2 3(P <0 .0 5 )、0 .6 4 9(P <0 .0 1) ,NO等级相关性r=0 .32 8(P >0 .0 5 ) ,LPS在肝纤维化阶段尚无明显增高 ,只是在肝功能Child -Pugh分级B、C级时才显著升高。结论 :LPS早期未参与肝病的慢性损伤 ,在肝硬化时与肝功能损害互为因果 ;TNFa在慢性肝炎发展至肝硬化过程中 ,始终起着重要作用 ;NO早期未参与肝硬化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定量分析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磁共振(MRI)评估和预测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病理分级。方法:所有纳入本实验的55例患者,其中10例病灶周围肝脏组织无肝硬化的作为对照组,10例肝癌病灶周围肝脏组织为肝纤维化的作为肝纤维化组,另外35例肝癌周围组织为肝硬化的作为肝硬化组。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Gd-EOB-DTPA增强MRI扫描。定量分析肝癌病灶周围肝脏的平扫期和肝胆特异期信号绝对增强强度(AEV)和对比增强率(CER)。分析信号AEV和CER与不同病变肝脏病理学的相关性。结果:不同病变肝脏的病理分级和信号AEV有相关性(r=-0.526,P<0.001);不同病变肝脏的病理分级和CER有相关性(r=-0.741,P<0.001)。通过对2种信号强度的分析发现不同病变肝脏的病理分级与CER有更显著的负相关性。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的分析发现CER在正常肝脏组织组和肝纤维化组之间最佳截断值为0.76,肝纤维化组和肝硬化组之间的最佳截断值为0.46。结论:CER与不同病变肝脏的病理分级存在比较显著的相关性,并能通过CER的分析评估和预测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病理分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疏肝解郁法对早期肝硬化患者门脉内径的影响。方法:将200例早期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予以休息,针对病因治疗(抗病毒、戒酒、驱虫等),并予以口服还原型谷胱甘肽片0.4 g,1日3次;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予口服柴胡疏肝散每日1剂,水煎200 mL,分2次服。两组均以12周为1个疗程。两组治疗前后均予以完善肝功能、肝纤维化四项、腹部彩超等检查,观察记录腹胀、胁痛、纳差、乏力等主要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形成结论。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1%,两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肝功能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但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治疗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门脉内径改善情况,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肝解郁法治疗早期肝硬化具有一定疗效,表现为可以明显改善早期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以及减轻门脉压力,提示疏肝解郁法在早期肝硬化的抗肝纤维化治疗上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汤红  唐德萍 《安徽医学》2010,31(2):124-12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纤维化诊断及程度判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281例不同程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以及正常对照组(60例)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门静脉内径(Dpv)、肝静脉内径(Dhv)、脾静脉内径(D sv)、门静脉血流速度(Vpv)及肝静脉频谱变化等,并利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Dpv、D sv、Dhv、Vpv及肝静脉频谱变化与肝纤维化发展的阶段性一致,尤其是在慢性乙型肝炎的中、重度阶段及肝硬化阶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纤维化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可作为判定肝纤维化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LiverfibrosisisacommonpathwaytocirrhosisandhasdrawnmuchattentioninrecentyearsInroutinehepatologicalpractice,percutaneousliverbiopsyisthestandardforestablishingthediagnosisofliverfibrosis1 andforguidingandmonitoringtreatmentHowever,thereareacomplicati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