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产后尿潴留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选择于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经阴道分娩并发生产后尿潴留的患者80例,每组各40例,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新斯的明肌注,观察组患者在给予新斯的明肌注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八珍汤化裁方、针刺联合艾灸进行治疗。结果: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为(28.26±1.78)岁,初产妇25例,经产妇15例;观察组平均年龄为(28.87±1.54)岁,其中初产妇22例,经产妇18例。两组患者在年龄、产次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和观察组均衡可比。观察组患者治愈29例(72.50%),有效8例(20.00%),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患者治愈18例(45.00%),有效14例(35.00%),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0.0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尿潴留持续时间(2.22±0.32)h、住院时间(3.29±0.42)d,对照组尿潴留持续时间(4.62±0.41)h、住院时间(5.84±1.11)d,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产妇产后尿潴留能够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有助于产妇的产后恢复,具有临床治疗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产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7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8例。干预组用温针灸治疗,对照组用西药治疗。结果:总有效率干预组97.4%、对照组78.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膀胱残余尿量干预组(38.46±8.95)m L、对照组(89.64±12.31)m 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温针灸治疗产后尿潴留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针灸配合中药治疗剖宫产术后尿潴留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82例剖宫产术后尿潴留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针灸+中药益气通淋汤)和对照组(中药益气通淋汤)各41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51.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时间、治愈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h和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线性模拟评分法(L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配合中药对剖宫产术后尿潴留疗效显著,可以有效缩短治疗时间,降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灸中药合用治疗产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114例病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4例采用针刺法治疗,治疗组60例采用针灸中药治疗。结果: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5.93%,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1.67%,2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灸中药合用能显著提高产后尿潴留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低频脉冲电治疗结合中药对防治产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普宁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84例产后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低频脉冲电结合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尿潴留发生率、首次排尿时间以及残留尿量。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是78.6%,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是95.2%,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首次排尿时间短于对照组,尿潴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残留尿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频脉冲电治疗结合中药对防治产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降低尿潴留发生率,缩短首次排尿时间,减少残留尿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分析中药保留灌肠疗效辅助治疗急性胰腺炎观察。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药保留灌肠辅助治疗,2次/d,留置液体。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2.33±5.78)d显著长于试验组患者住院时间为(9.32±3.22)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平均排气时间为(3.54±1.54)d,对照组平均排气时间为(5.98±1.78)d,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VAS评分为(1.84±0.44)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评分为(2.77±0.52)分,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为(60.30±9.20)分显著低于试验组评分为(76.88±10.90)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保留灌肠辅助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较为理想,可显著缓解患者疼痛,提高生活质量,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温针灸结合静脉推注间苯三酚治疗产后尿潴留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90例产后尿潴留患者进行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静脉推注间苯三酚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温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起效时间、产后出血量、不良反应及尿道感染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06,P0.05)。研究组首次排尿时间、残余尿量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期间无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发生1例皮疹,未经治疗自行好转,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泌尿系统感染及插入导尿管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结合静脉推注间苯三酚治疗产后尿潴留的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葛根止泻汤联合针灸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腹泻患儿112例,采用数字随机法,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患儿给予思密达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析葛根止泻汤联合针灸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94.6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1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发现,观察组血清中心肌酶(AST、CK、CK-MB)指标数据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的排便次数恢复正常(2.16±1.26)d、粪便性状恢复正常(2.21±1.21)d、大便常规恢复正常(2.51±0.92)d及退热时间(3.55±0.91)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葛根止泻汤联合针灸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小儿腹泻的临床症状,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药封包治疗产后尿潴留的临床效果。方法:100例产后尿潴留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诱导排尿护理方法,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封包治疗。对比两组疗效(治疗有效率、起效时间、首次自主排尿后残余尿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疼痛缓解状况[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子宫复旧状况(7d后宫底下降至耻骨联合率)。结果:(1)治疗后,研究组有效率、疼痛缓解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起效时间、首次自主排尿后残余尿量及住院时间均小于对照组(P0.05);(2)研究组尿路感染、产后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3)研究组治疗7d后宫底下降至耻骨联合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中药封包疗法联合常规诱导排尿方案能有效提高产后尿潴留治疗效果,于治疗有效性、起效时间、治疗安全性均有利。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肛肠术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肛肠术后尿潴留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治疗组采用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溴吡斯的明片治疗。两组均治疗10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膀胱残留尿量及自主排尿时间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7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膀胱残留尿量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膀胱残留尿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平均自主排尿时间为(16.52±3.18)min,对照组为(41.37±5.63)min,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是一种治疗肛肠术后尿潴留的有效方法,能有效减少膀胱残余尿量,缩短自主排尿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八髎穴烧山火针刺法治疗脊髓损伤(SCI)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1月—2018年9月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针灸康复科就诊的80例SCI后尿潴留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予八髎穴烧山火针刺法,对照组予八髎穴单纯针刺法,两组均留针30 min,每日治疗1次,每周5次,连续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4天、28天时记录患者排尿日记并检查膀胱残余尿量,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在日平均排尿次数、日平均单次尿量、日平均漏尿次数、日单次最大尿量、膀胱残余尿量方面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或P<0.01);治疗14天后治疗组在日平均排尿次数、日平均漏尿次数方面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治疗28天后,治疗组在日平均排尿次数、日平均漏尿次数、膀胱残余尿量方面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在日平均单次尿量、日单次最大尿量方面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7/4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32/40),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八髎穴烧山火针法可有效改善SCI后膀胱功能,减轻尿潴留,其疗效优于单纯针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明确岭南飞针疗法之腹针治疗卒中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卒中后尿潴留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基础治疗上,治疗组采用岭南飞针疗法之腹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5天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首次排尿时间、膀胱功能积分及残余尿量,评价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高于对照组的73.3%(P<0.05)。治疗后,治疗组首次排尿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膀胱残余尿量均较治疗前减少,且治疗组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岭南飞针疗法之腹针治疗卒中后尿潴留可显著缩短首次排尿时间,减少膀胱残余尿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循证护理联合针灸对产后尿潴留患者心理状态及首次排尿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6月接收的产后尿潴留患者100例,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患者针灸治疗,研究组采用循证护理联合针灸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负面情绪及首次排尿时间。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0.00%,明显比对照组的74.00%高,SDS评分与SAS评分以及首次排尿时间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联合针灸可以改善产后尿潴留患者心理状态,缩短首次排尿时间,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14.
成自霞  聂婷  程晓嫚 《世界中医药》2020,15(9):1351-1354
目的:探究针刺联合艾灸对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性患者炎性反应指标及中医症候积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性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行常规抗炎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艾灸治疗,对比治疗前后2组白细胞计数、中医证候积分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分组治疗后观察组中医症候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及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RBC明显低于对照组和治疗前(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艾灸可显著提高慢性盆腔炎性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中医证候、减轻炎性反应,且治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艾箱灸气海、关元穴对减少产后并发症的疗效。方法:选择300例产妇在顺产后艾箱灸气海、关元穴作为观察组,随机选取同时期300例产妇在顺产后不予上述处理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后痛、子宫复旧、恶露量及排尿情况的差异。结果:治疗组产后疼痛率为44.67%,对照组产后疼痛率为5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l);两组产后连续3d宫底高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l),表明对照组子宫大小复旧时间明显长于治疗组;两组产后3天恶露总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排尿困难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箱灸气海、关元穴不仅对缓解产后痛有良好的效果,而且可以减少尿潴留的发生,促进子宫的复旧,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探讨治疗产后癃闭的针灸处方选穴配伍规律,并获得新方。方法:收集并筛选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中所有治疗产后癃闭的完整针灸处方,并逐一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采用软件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处方穴位频次、关联规则、组方规律等。结果:筛选出符合要求的处方322首,整理文献中治疗产后癃闭的高频穴位10个、高频穴位组合9个、关联规则药物组合9个、衍化核心药物组合6个,挖掘新方3首。结论:采用高层次数据挖掘方法可优化文献中针灸治疗产后癃闭规律的学术挖掘与整理。同时,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的运用为针灸治疗产后癃闭提供了高效学术挖掘途径与方法,该系统新生成的穴位处方亦为临床治疗产后癃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荐明  文雅  赵锦弘 《河南中医》2020,40(2):206-209
目的:观察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联合腹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治疗组采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联合腹针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6周后判定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Barthel指数(BI)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HAMD评分较本组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BI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联合腹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可改善患者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中医综合干预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的周边症状及生存期的影响.方法:选择肝癌介入治疗患者110例,随机分为中医综合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组56例,对照组54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保肝及对症处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中医分型治疗,并配合针灸治疗.结果:干预组治疗后对诸多临床症状改善明显,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对照组仅肢倦身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中位生存期(11.5月)与平均生存期(21.8±6.7月)与对照组中位生存期(9.1月)与平均生存期(15.2±4.3月)比效亦有显著差异(P <0.05或P<0.01).结论:中医综合干预可明显改善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并能延长生存期,改善肝癌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药联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2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按区组随机化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基础病常规和康复治疗。对照组口服盐酸氟西汀片加中药活血疏肝解郁汤加减,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针灸治疗。共治疗8周。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各阶段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中医证候量表评分情况。结果:两组治疗8周后,NIHSS、HAMD和中医证候评分较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4周后,治疗组NIHSS、HAMD和中医证候评分较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HIHSS评分较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AMD有效率、中医证候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后两组患者抑郁症状均得到改善,但针药联合治疗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浮针疗法结合董氏奇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取浮针疗法结合董氏奇穴毫针针刺治疗,对照组20例采取常规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JOA评价量表、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中医症候积分,并统计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18/20),对照组为65%(13/2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JOA评价量表、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中医症候积分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浮针结合董氏奇穴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上确为有效方法,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