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肝细胞癌伴有癌栓形成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过去曾认为不宜行手术治疗,本文总结国内外近期临床研究发现,多数肝细胞癌合并癌栓患者应采用积极的外科治疗措施。如果肝功能储备良好,积极的外科治疗辅以非手术措施,对肝细胞癌合并癌栓患者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肝细胞癌伴有癌栓形成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过去曾认为不宜行手术治疗,本文总结国内外近期临床研究发现,多数肝细胞癌合并癌栓患者应采用积极的外科治疗措施.如果肝功能储备良好,积极的外科治疗辅以非手术措施,对肝细胞癌合并癌栓患者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肝细胞癌是消化系统的常见恶性肿瘤, 易侵犯微血管及大血管系统。在肝细胞癌累及大血管系统患者中, 合并下腔静脉癌栓(IVCTT)或右心房癌栓(RATT)为较少见的肿瘤疾病状态, 患者预后极差, 且针对此类患者的外科治疗目前多为散在报道。本文对原发性肝细胞癌合并IVCTT和(或)RATT的癌栓分型进行阐述, 就外科手术方式进展与外科手术操作进展进行综述, 并结合自身外科经验介绍非体外循环下从心房外推出RATT进入下腔静脉后取栓的临床经验, 希望为肝细胞癌合并IVCTT和(或)RATT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16 肝细胞癌合并脉管系统癌栓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合并脉管系统癌栓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1月—2002年1月采用肝切除和癌栓取出术治疗HCC合并脉管系统癌栓68例的临床资料,其中门静脉癌栓63例,肝左静脉癌栓1例,肝中静脉癌栓合并门静脉左支癌栓1例,肝右静脉、下腔静脉合并门静脉右支癌栓1例,下腔静脉癌栓2例。HCC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中6例术后行门静脉化疗。结果:6例术后3个月内死于肝肾功能衰竭, HCC合并脉管系统癌栓患者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41.7%,20.8%,4.1%。结论:肝切除并癌栓取出术是HCC合并脉管系统癌栓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后辅助治疗能提高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肝细胞癌合并肝静脉或下腔静脉癌栓(HVTT/IVCTT)是肝癌的一种特殊类型,发生率为1.4%~4.9%,疾病进展快、预后差。中国医师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基于国内外HVTT/IVCTT相关研究获得的循证医学证据,并结合我国的临床实践,制订了《肝细胞癌合并肝静脉或下腔静脉癌栓多学科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9版)》。该共识针对肝细胞癌合并HVTT/IVCTT的临床表现、诊断和分型,外科治疗,辅助治疗以及其他局部、区域性和系统性治疗提出了较详细的初步指导意见,对规范和统一我国肝细胞癌合并HVTT/IVCTT病人的治疗将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肝细胞癌(简称肝癌)易侵犯门静脉系统, 10%~40%肝癌患者在初诊时已合并肉眼可见门静脉癌栓。在欧美国家, 众多肝癌诊治指南将肝癌合并肉眼可见门静脉癌栓定义为进展期肝癌, 故推荐该部分患者进行系统治疗。而在亚洲国家, 外科医师对于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处理方式更加积极, 认为其并不是手术绝对禁忌证。目前, 关于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治疗, 尚无全球性共识或标准指南。肝移植是不可切除肝癌的根治性治疗措施, 但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行肝移植后肿瘤复发率高, 故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一度被视为肝移植的禁忌证。此外, 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常被认为存在肿瘤肝外转移。但临床实践中, 在无有效治疗措施的情况下, 越来越多的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转向寻求肝移植并最终成功进行了手术。与此同时, 诸多研究表明在合理选择受体的前提下, 肝移植可以使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生存受益。尤其是同其他治疗方案比较, 在采用降期治疗(包括三维适形放疗、经肝动脉化疗栓塞、立体定向体部放疗、经肝动脉放疗栓塞、经肝动脉灌注化疗等)成功的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中继续行肝移植可使患者获得更佳预后。鉴于肝移植在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合并下腔静脉癌栓手术中存在的风险因素。方法对2007年3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8例肝细胞癌合并下腔静脉癌栓的患者手术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有的放矢地做出应对护理措施。结果 8例肝癌及下腔静脉癌栓均得到成功切除,术中无明显并发症发生,手术过程顺利。结论肝癌合并下腔静脉癌栓的手术治疗安全可行。而手术中医护之间的密切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肝细胞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肝癌的外科治疗在其综合治疗中占重要地位。关于肝细胞癌血管的侵犯 ,尤其是侵犯门静脉形成血管栓子已有较多报道。文献记载肝细胞癌患者约34%~ 4 0 %有门静脉癌栓 (pvtt) [1、2 ] 。胆管癌栓的出现率低 ,约 1.6 %~3% [3、4] ,报道文献很少。但因胆管癌栓而出现黄疸、被认为病程较晚的肝细胞癌患者 ,若经积极处理 ,仍可获得较好的预后。现对肝细胞癌并胆管癌栓病例综述如下。一、肝细胞癌并胆管癌栓的诊断根据胆管癌栓所在部位 ,患者的临床表现不一。有的病例会出现梗阻性黄疸的表现 ,而有的患者则无…  相似文献   

9.
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外科处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研究肝细胞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外科治疗的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对31例肝癌合并门静脉主干及其大分支癌栓患者在电凝锐性解剖肝门的基础上,采用肝叶切除加癌栓清除、门静脉主干切开取栓等术式治疗,并对癌栓的临床病理学类型进行探讨。结果:与非治疗者相比,外科治疗明显延长了患者的术后生存期,疗效最好的方法是肝叶切除加取栓术,18例术后平均存活时间15个月,门静脉主干切开取栓术次之,8例平均存活8个月。所有取栓成功的患者术后均无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癌栓的病理类型以增殖型最多见,机化型罕见,但由于癌栓与门静脉壁紧密粘连,不易清除,后者不宜外科治疗。结论:外科治疗有效地防止了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严重并发症──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并延长、改善了患者的生存期和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伴门静脉癌栓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的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63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综合治疗组(21例)、门静脉取栓组(12例)和姑息治疗组(30例),比较各组的生存期。结果综合治疗组、门静脉取栓组和姑息治疗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2.7个月、7.4个月和4.3个月,有显著性差异(P<0.05)。综合治疗组、门静脉取栓组的疗效均明显优于姑息治疗组。结论对于能耐受手术的门静脉癌栓病人应积极行肝癌切除术并术中取栓治疗。  相似文献   

11.
肝内播散和远处转移是肝细胞肝癌(HCC)治疗困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门静脉癌栓(PVTT)是导致肝细胞肝癌肝内播散、远处转移及术后复发的最重要因素。早期明确诊断肝细胞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并给予积极有效的治疗将有利于降低HCC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率.从而提高HLC患者的总体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肝细胞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内播散和远处转移是肝细胞肝癌治疗困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门静脉癌栓是导致肝细胞肝癌肝内播散,远处转移及术后复发的最重要因素。早期明确诊断肝细胞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并给予积极有效的治疗交圾利于降低HCC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率,从而提高HCC患者的总体生存率。  相似文献   

13.
外科综合治疗对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外科综合治疗对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疗效。方法2000年1月至2003年1月,36例肝癌伴门静脉癌栓病人根据外科治疗方法不同而分为3组:切除 TACE 胸腺肽(A组,n=9),切除 TACE(B组,n=20)和切除组(C组,n=7)。回顾分析这3组病人的中位生存期和不同分型癌栓(Ⅰ~Ⅳ型)治疗后的疗效。结果A、B、C3组病人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0.0个月、7.0个月和8.0个月,各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1240)。就癌栓分型而言,外科综合治疗有助于提高Ⅰ型癌栓病人的生存期。结论外科综合治疗有助于提高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病人的生存期,尤其是癌栓位于门静脉二级以上的病人。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肝移植治疗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146例行肝移植术治疗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0例患者曾行肝切除术,8例患者围手术期死亡,予以排除.对其余128例患者进行了随访,分析影响患者存活率的相关因素.结果 128例肝移植患者术后中位存活时间为13.0个月,术后6个月、1年、2年累积存活率分别为78.1%、51.6%和29.7%.单因素分析表明,癌栓分级、肿瘤大体类型、肿瘤数目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癌栓分级和肿瘤数目与患者术后累积存活率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结论 现阶段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患者行肝移植术远期疗效尚不满意,在供者资源严重短缺的条件下应限制应用.  相似文献   

15.
肝细胞癌伴胆管癌栓临床少见,肝炎、肝硬化病史、甲胎蛋白的升高以及肝癌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是其诊断的主要依据。但术前漏诊、误诊率高,误诊原因多是片面强调影像学检查结果,忽视了对临床资料的综合分析。肝细胞癌合并胆管癌栓并非晚期表现,胆管癌栓并没有增加手术的风险,也没有明显降低术后存活率,因此对肝细胞癌合并胆管癌栓行合理术式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肝移植作为一种极端的手术方式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合并胆道癌栓患者的手术疗效及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手术治疗的66例HCC合并胆道癌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6例均行手术治疗,患者总体中位生存时间为31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7.9%、45.5%和1...  相似文献   

17.
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手术切除及疗效观察   总被引:54,自引:1,他引:53  
Fan J  Wu Z  Tang Z  Yu Y  Zhou J  Qiu S  Zhang B 《中华外科杂志》1999,37(1):8-11
目的 探索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手术切除的疗效及其影响预后因素。方法 总结近10年111例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主干或第一分支癌栓的患者,均行肝癌联同门静脉左或右支癌栓切除或经左、右支断端取栓或切开主干取栓,其中22例患者切除肿瘤及癌栓后行肝动脉和(或)门静脉插管。32例患者术后经肝动脉化疗栓塞和(或)经门静脉导管化疗。另14例PVTT患者仅行保守治疗(非手术组),20例PVTT患者行探查  相似文献   

18.
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是肝细胞肝癌(HCC)常见的血管侵犯形式,也是影响HCC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对于HCC合并PVTT,国外推荐系统治疗为一线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与指南则建议较为积极的方法,如手术治疗、介入治疗、放疗等。近年来,各国学者对于PVTT的诊治进行了许多探索研究,本文就HCC合并PVTT的治疗现状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9.
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组织中PDGF和survivin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和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在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细胞癌细胞增殖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16例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组织中PDGFmRNA的表达,并与无门静脉癌栓者进行对照;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6例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组织中PDGF和survivin蛋白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同时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肝细胞癌细胞的增殖情况及其分别与PDGF和survivin蛋白表达的关系。结果16例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组织中PDGFmRNA的表达量为0.1309±0.0146,显著高于无门静脉癌栓者的0.0684±0.0052(P<0.01);PDGF和survivin蛋白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750,P<0.01);PDGF和survivin蛋白表达阳性组者的肝细胞癌细胞增殖显著高于表达阴性者(P<0.01)。结论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组织中存在PDGF和survivin基因的过度表达,且两者呈正相关关系;随着两基因表达的增强,肝细胞癌细胞增殖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20.
肝细胞癌合并下腔静脉癌栓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Wang Y  Chen H  Wu MC  Sun YF  Lin C  Jiang XQ  Wei GT 《中华外科杂志》2003,41(3):165-168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简称肝癌)合并下腔静脉癌栓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肝切除 腔静脉取栓治疗4例肝癌合并下腔静脉癌栓患者,取栓方法包括经荷栓肝静脉取栓(1例)和下腔静脉切开取栓(3例),后者又分在全肝血流阻断下取栓(2例)和在萨氏钳局部血管阻断下取栓(1例)。结果 4例肝癌及下腔静脉癌栓均得到成功切除,术中无明显并发症发生;术后除l例发生中等量胸水外,无其他并发症发生;随访中3例已死亡,分别生存30、10和14个月;1例尚存活,已生存7个月。结论 肝癌合并下腔静脉癌栓的手术治疗安全可行,其基本术式为肝切除 下腔静脉切开取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