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患者,女,30岁,1998年8月31日因口服敌敌畏约20mL、敌鼠钠盐3g约2h后急诊入院。查体:血压110/80mmHg(1mmHg=0.133kPa),心率80次/min,神志清,精神差,大汗,皮肤黏膜未见出血点及瘀斑,胸锁乳头肌肌束颤动,双瞳孔约1.0mm,等大等圆,双肺满布湿啰音。呕吐2次,均为胃内容物,无血迹。实验室检查:胆碱酯酶活力“0”,凝血常  相似文献   

2.
采用避暗法研究知母皂甙元ZMS对小鼠学习记忆行为的影响。连续口服300、150、25mg/kgZMS15天后,东莨菪碱(Scop)记忆障碍模型小鼠的避暗回避反应力无明显改善作用,其避暗潜伏期及5min内错误次数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意义,提示ZMS不能对抗Scop引起的记忆获得障碍;同时观察到不同剂量的ZMS对脑胆碱酯酶活力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胆碱酯酶是一类糖蛋白,以多种同功酶形式存在于体内。有机磷农药进入人体后与乙酰胆碱酯酶结合,形成稳定而无活性的磷酰化胆碱酯酶,从而失去水解乙酰胆碱的能力,导致乙酰胆碱积聚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综合症。故胆碱酯酶活力测定对于诊断、临床抢救和治疗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辛硫磷中毒后病情与胆碱酯酶下降程度的不平行关系。方法:对患者采用改良Ellman法分别在人院时和治疗后测定全血ChE活性值。结果:其中轻度中毒者ChE的平均活力为正常的32%,恢复至正常需5-15天;中度中毒者ChE的平均活力为正常的18%,恢复至正常需9—26天;重度中毒者ChE的平均活力低于正常的5%,恢复至正常需15_45天(死亡1例除外)。给药后30—60分钟复测ChE活力上升幅度〉30%者6例,其中轻度中毒4例(33%),中度中毒2例G独%)。ChE活力上升幅度〈30%者20例,其中轻度中毒8例(67%);中度中毒8例(80%);重度中毒4例(100%);死亡1例,死亡率20%。结论:辛硫磷中毒与胆碱酯酶下降程度的不平行关系在临床中存在,且需要对其进行重视。  相似文献   

5.
艾灸头穴对中风病人肌力及胆碱酯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灸头部防穴治疗中风偏瘫古书中早有记载,(千金翼方)中云:“半身不遂,先灸天窗……若有手足患不遂.灸百会。”但现代临床中却很少有人采用灸法。我们在临床中观察到艾条温和灸头部脑穴后,偏瘫病人的肌力明显提高,同时伴有全血胆碱酯酶的变化。现报道如下。l临床资料与方法1.l实验对象及分组选择住院患者中诊断明确,并经CT证实,无严重合并症的中风偏瘫患者47例.其中脑梗塞37例,脑出血10例;男33人,女14人;年龄40~72岁;病程3天~l年。将病人随机分为2组;艾灸组32人,对照组15人。1.2治疗方法艾灸组:采用文条温和灸法,灸…  相似文献   

6.
1 临床资料 男,16岁,皮肤色素增加伴肥胖5年,多饮、多尿2周而入院。既往体健,无糖尿病史,无服用皮质类固醇药物史,家族中无类似患者。体格检查,脉搏80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00/70mmHg,BMI34.5kg/m^2,肥胖体型,颈前、双腋下色素沉着。心界正常,心率80次/min,律整,各瓣膜听诊区无杂音,双肺呼吸音清晰,肝右肋下2cm处可触及,质软,下腹部及双股部可见浅红色细小条纹。实验室检查:空腹血糖19.7mmol/L,餐后2h血糖28.8mmol/L,糖化血红蛋白9.7%,肝功GOT74U/L  相似文献   

7.
柴胡炮制品对小白鼠全血胆碱酯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萍  陈青莲 《中药材》2000,23(4):219-220
本文观察了柴胡各种炮制品水煎剂对小白鼠全血胆碱酯酶活力的影响,结果醋炙柴胡、醋拌柴胡均能显著降低胆碱酯酶活力。  相似文献   

8.
苦参制剂对体外血清胆碱酯酶和转氨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临床常用苦参制剂(肝炎灵、苦参碱和苦参素)对血清胆碱酯酶和转氨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药物与血清共育方式,分别于药物与血清共育10min和24h后,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胆碱酯酶和转氨酶的活性。结果只有苦参碱对血清胆碱酯酶和转氨酶活性有直接抑制作用,苦参素和肝炎灵对血清胆碱酯酶和转氨酶活性均无直接抑制作用。结论苦参碱能直接抑制血清胆碱酯酶和转氨酶活性;肝炎灵和苦参素对体外血清胆碱酯酶和转氨酶活性无直接抑制作用,其体内用药致血清胆碱酯酶活性下降的原因是其在体内经过代谢转化成为苦参碱或其他具有强力抑制胆碱酯酶活性的代谢产物或转化产物。  相似文献   

9.
冠心宁注射液致严重不良反应1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病例简介。男.80岁,退休医生。因胸痛、心悸年余,加重1d于2004-01-28入院。既往有:糖尿病、高血压病、冠心病史。入院检查T36.6℃,P100次/min,Bp140/80mmHg(1mmHg≈0.133kPa)。神清,无颈静脉怒张,心界向左扩大,心率100次/min,节律齐,无病理性杂音,心音较低钝,双肺底有细湿罗音。心电图提示左心室肥厚、劳损、广泛导联ST段,T波异常,心肌梗塞待排。胸透示肺血  相似文献   

10.
1病历介绍 患者,男,65岁,因反复呕血、黑便6h急诊来我院就诊。患者患甲亢1a,平时不正规服用他巴唑治疗。入院查体:血压80/36mmHg(1mmHg=0.133kPa),重度贫血貌,神志恍惚,精神差,皮肤黏膜无黄染,无突眼,双眼睑结膜苍白,171鼻有血性分泌物,甲状腺I度肿大,质软,无结节,无杂音。心率120次/min,心律整齐,心音低钝,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两肺呼吸音清,无干湿啰音;腹部平坦,无腹壁静脉曲张,腹壁软,无包块,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四肢末梢苍白湿冷.血运差.病理反射未引出。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55岁,因上腹部疼痛伴恶心、呕吐1d于2003年11月28日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4a,血压高达150/90mmHg(1mmHg=0.133kPa),间断口服洛丁新10mg/d,无冠心病、糖尿病病史。查体:T36℃,P88次/min,R20次/min,BP150/90mmHg。神志清楚,急性病容,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率88次/min,律齐,未闻及杂音;腹部稍膨隆,腹软,左上腹压痛,无反跳痛和肌紧张,肝脾未触及,移动性浊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乙犁肝炎一号与联苯双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方法将80例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0例,给予乙型肝炎一号治疗,1剂/d、分两次口服;对照组40例,服用联苯双酯15mg/次、3次,d,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基本痊愈26例、显著好转11例,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基本痊愈18例、显著好转8例,总有效率为65.0%。结论乙型肝炎一号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效。  相似文献   

13.
1病历介绍 患者,男,50岁。主因胸痛、心悸2h急诊入院。患者无明显诱因于晨起突感胸痛,以心前区为主,呈闷痛,持续性,伴有心悸、大汗,含服“速效救心丸、硝酸甘油”无明显缓解,急诊入院。查体:血压130/80mmHg(1mmHg:0.133kPa),肺部听诊阴性;心率44次/min,律不齐,偶有早搏,各瓣膜未闻及杂音;腹部阴性;  相似文献   

14.
蟾酥注射液致血管红肿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22岁,因左膝关节红肿疼痛10d于2003年3月15日入院。患者既往体健,无药物过敏史。查体:T38.5℃,P96次/min,R20次/min,BP120/80mmHg(1mmHg=0.133kPa)。皮肤黏膜无黄染,颈软,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双肺听诊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率96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腹部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肠鸣音正常,双下肢无明显水肿,血、尿、便常规正常。  相似文献   

15.
在临床工作中,胆碱酯酶常作为有机磷中毒病情判断的重要指标,但在实践工作中,发现胆碱酯酶值与病人的病情危重程度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53岁,于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活动后心悸、气促,能平卧。近1月上述症状加重入院。查体:T:36.5℃,P:80次/分,R:21次/分,BP:110/60mmHg,慢性病容,颈静脉无充盈,肝颈征阴性,双肺呼吸音低,未闻及干湿鸣,心界向左稍扩大,心率80次/分,律不齐,闻及早搏,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下肢无水肿。辅助检查:胸片:左心室丰满。  相似文献   

17.
1病例报告患者,女,17岁。主因发热5天,乏力伴颜面及双下肢浮肿20余天于1998年3月5日入院。既往1月前患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周,现已愈。查体:T36.5C、P82次/min,R18次/min,BP16/12kPa,呈慢性病容,中度贫血貌。眼睑及颜面轻度浮肿。双侧颧部皮肤期红,不高出皮面,无脱屑。心界大小正常,心率82次/min,律齐,心音有力无杂音。双下肢1度指凹性水肿。余未见异常。血常规示:RBC2.49X1012/L、Hb63.5g/L;尿蛋白(),隐血(卅);血清抗链“0”(ASO)>500U;血清补体C30.8g/L;肾图示双肾中度排泄不良。根据患者青年…  相似文献   

18.
1 病历介绍 患者,女,38岁,因头晕头痛不适数月,突发剧烈头痛6h而入院。此期间曾呕吐胃内容物及抽搐数次。患者平素有头晕史。体检:患者神志尚清,P76次/min;R20次/min;T37℃;BP105/75mmHg(1mmHg=0.133kPa),无皮疹及水肿,双瞳孔等大,对光反射存在,全身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四肢肌张力略增高,四肢未引出病理性神经反射。  相似文献   

19.
王治安 《河南中医》2011,31(11):1246-1247
目的:观察复方苦参素对乙型病毒性肝炎胆碱酯酶的影响。方法:对照组80例给予护肝支持治疗,观察组86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苦参素治疗。治疗第8周、第16周、第24周及疗程结束后第8周、第16周、第24周分别检测CHE。结果:治疗第8周、第16周、第24周时,观察组胆碱酯酶降低率分别为26.74%、44.19%和61.62%,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疗程结束后第8周、第16周、第24周时,观察组胆碱酯酶恢复率分别为41.5%、66.04%、92.45%。结论:苦参素可致胆碱酯酶降低,且与其疗程成正相关,停药后大部分患者可自行恢复。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54岁,因咳嗽,咯血伴劳累后心悸气短2个月,于2004年3月2日就诊,查体:T:36.2℃,P:90次/分,BP:150/95mmHg,体形肥胖,口唇无紫绀,颈软,无颈静脉怒张,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罗音,心率96次/分,心音强弱不等、律不齐,与脉率不一致,腹软,无压痛、肝脾未触及,双下肢无浮肿,心电图示:心房纤颤,左室高电压伴心肌劳损。X线示:肺纹理增粗,左心室肥大。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十余年,间断服用硝苯地平(10mg/次,3次/天;复方降压片2片/次,3次/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