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肖燕 《亚太传统医药》2010,6(2):130-131
烟草流行及烟草所带来的健康危害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女性与烟草的话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就烟草的流行状况、烟草对女性健康的危害及女性吸烟的影响因素作一阐述,并就女性吸烟的控烟策略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中医药管理杂志》2012,(4):388-388
今年是我国履行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第六个年头,可关于"中国式控烟"的话题却愈发隐晦———控烟进展缓慢,无法回避。但是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都在积极行动,从立法、宣传等各个方面共同推进控烟进程。陈竺部长表态,通过提高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烟草生产国和消费国,烟草消费对我国居民的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影响。目前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与吸烟相关的疾病,政府有关部门广泛动员和鼓励各部门、社会团体及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烟草危害控制工作,营造全社会支持控烟的大环境,充分利用中医药工作者及中医药医疗体系这个宝贵资源开展戒烟工作必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中医药管理杂志》2012,(4):356-356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吸烟与健康"越来越受重视,在世界卫生组织推动下,控制烟草危害已成为全球性卫生工作突出重点。2003年,我国政府正式加入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框架控制公约》。2006年1月9日起,《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在中国生效。但直至目前,中国的控烟履约工作并不理  相似文献   

5.
针药并用的古代认识与方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析古代医家针药并用的经验与认识.通过对古代医家论著文献的梳理,从古代中医针药并用的思想和具体运用两方面进行分析.发现历代医家对针药并用作为医家必备素质的学术思想极为推崇,在针药并用临床治疗方法模式运用规律以及针药的作用特点效应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认识,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以更好地指导针灸临床与科研.  相似文献   

6.
从周易哲学、古今药理运用浅谈黄连-肉桂药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伟键  蔡琪 《光明中医》2009,24(4):757-759
黄连-肉桂是自古至今常用药对,古代医家及现代临床都对其有大量研究.为求更深入了解此药对,指导临床用药,现从<周易>、现代药理研究及部分古代医家、现代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真中风病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风一病,古代医家或称真中、非风、类中.对其病因的认识,一般认为经历了外风和内风两个阶段.现代中风病的概念与古代医家论述的类中、非风基本一致,这一点已得到公认.即病因是内风.由于气血逆乱,产生风、火、痰、瘀,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与西医所称"脑血管病"相似.古代医家从外风立论所述的中风,即后世所称的真中风,现多认为是当时医家认识的局限,故将真中风的理论弃而不用.  相似文献   

8.
香烟中尼古丁的分析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年来,吸烟有害健康已经在全球范围内达成共识,全世界已有5万余份报告证实吸烟有害,WHO已将吸烟列为全球性流行病,确认烟草是目前对人类健康的最大威胁。全球每年有300万人死于与吸烟有关的疾病。在烟草燃烧的各种产物中,除了焦油、一氧化碳等直接产生的毒害...  相似文献   

9.
近代医家对消渴病从脾阴虚论治均有独特见解,引述古代医家“脾虚致消”的论述及现代医家的见解和临床研究,从脾阴虚与消渴病的发病关系分析,结合临床论述了健脾滋阴法在现代消渴病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李湛  贾春华 《中医杂志》2022,(3):201-205
隐喻是中国古代医家认识人体的主要方式,建筑隐喻在其中承担了尤为重要的角色.古代医家基于人体结构与建筑相似的空间特性,将人体看作建筑,逐渐发展出"人体是建筑"的基本隐喻.从庭院外观与面部特征、建筑之门与人体之门、庭院内部与人体脏腑三个方面解析古人运用建筑建构人体的隐喻认知过程,发现人体面部和脏腑与庭院式组合建筑的布局相似...  相似文献   

11.
罗霞 《新疆中医药》2006,24(6):11-12
“冬病在阴,夏病在阳,春病在阴,秋病在阳”一语,出自《素问·金匮真言论》,历代医家对此多随文训释,特别是“病在阴”“病在阳”中“阴”与“阳”的释义颇不一致。大要又有二说,一说以四时之阴阳属性,分别释为湿、风、寒、暑四时(如隋·杨上善等)。此说似可从,但如联系本论上下文而深究其义理,则有文义不和之嫌。本身原文是承上文“欲知阴中之阳,阳中之阴”之句,以阐述四时阴阳消长与人体阴阳变化的关系,强调四时五脏阴阳的整体观。故杨氏之说可谓答非所问。另一说将“冬病在阴,夏病在阳”之阴阳,以脏腑的属性予以解释,所谓“冬病在肾,夏病…  相似文献   

12.
The nonproteinogenic amino acid capreomycidine is the signature residue found in the tuberactinomycin family of antitubercular peptide antibiotics and an important element of the pharmacophore. Recombinant VioG, a single-module peptide synthetase from the viomycin gene cluster cloned from Streptomyces vinaceus (ATCC11861), specifically activates capreomycidine for incorporation into viomycin (tuberactinomycin B). Insertional disruption of the putative hydroxylase gene vioQ resulted in a mutant that accumulated tuberactinomycin O, suggesting that hydroxylation at C-5 of the capreomycidine residue is a post-assembly event. The inactivated chromosomal copy of vioQ could be complemented with a wild-type copy of the gene to restore viomycin production.  相似文献   

13.
Tianzong (SI 11) Location: In the center of the subscapular fossa (Fig.1).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阐述细胞凋亡在动脉粥样硬化 (atherosclerosis, AS) 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以及现阶段已有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对细胞凋亡的影响,为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研发提供新的思路。 方法 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细胞凋亡对动脉粥样硬化影响及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对细胞凋亡作用的相关文献,对这两个方面进行综述。 结果与结论 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过程中细胞凋亡一方面限制特定类型细胞的数量、减缓斑块的形成,而另一方面它又能够造成斑块的不稳定引发血栓。许多治疗心血管疾病、脂代谢紊乱的药物具有促凋亡或抗凋亡的作用。调节特定细胞凋亡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可能成为研发新型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15.
16.
翁銮坤 《新中医》2021,53(14):190-192
在《黄帝内经》中,清浊常用来表示人体的生理、病理以及病因病机,并用于指导临床治疗。通过论述清浊的含义以及其与中风病的关系,得出清浊升降逆乱是中风病急性期的核心病机。首次提出在中风病急性期或超急性期,用清浊以代阴阳为抓取中风病核心病机的关键。并指出清浊相干、浊邪害清是中风病发病的主要病理状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血压在社区的防治。方法:调查我院自2002年7月至2005年6月,对所辖区居民建立的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中,2个社区的3618名高血压患者进行了系统规范防治,另2个社区的3096名高血压患者未作系统规范防治,以自然诊治。结果:2个社区系统规范防治高血压患者住院并发症住院明显低于另2个未作系统防治社区,经统计学X2检验,P〈0.05结论:在社区进行系统高血压防治值得大力倡导。  相似文献   

18.
肾脏风毒与系统性红斑狼疮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唐宋医籍中,肾脏辨病中常见“肾脏风毒流注腰脚”一证,其主要临床表现之症侯群类似西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笔者以古医籍中治疗肾脏风毒的代表方剂磁石丸加减治疗SLE,取得良效。共观察36例,结果31例明显缓解,优、良、中、差4级分别为19.4%、50%、16.66%和13.88%。所观察的指标,如ANA滴度、ds-DNA抗体、LE细胞、血沉、尿蛋白等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提示肾脏风毒证确与SLE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外周静脉插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为肿瘤患者化疗及需要长期静脉输液营养治疗的患者建立深静脉通道,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经患者上肢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将PICC导管置入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行静脉输液。[结果]33例均到达预定位置,1例首次穿刺未获成功,经改用Seldinger穿刺方法置管成功。[结论]危险性小,容易固定,留置时间长,有利于用药,降低静脉炎发生,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李素云 《中国针灸》2010,30(6):517-519
明清西医东渐背景下,接受西医的中医医家参合西医知识,开始运用解剖观察、实证等方法解读经络的客观形态.他们尝试用动静脉血管解释经络形质,用血液循环及肺呼吸换气解释经脉营卫运行,而当经络与解剖形质不能完全对等时,有些医家提出了经脉气化特点解释其原因.明清医家汇而不通的实践结果表明了经络与西医纯粹解剖概念的不可通约性,为后人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