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CT导引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外照射后复发的恶性肿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外照射后复发的恶性肿瘤行CT导引下瘤体内^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资料与方法 2001年12月至2004年12月,14例外照射后局部复发的恶性肿瘤行CT导引下瘤体内^125I粒子植入,其中原发肿瘤8例,转移瘤6例(11个病灶),病灶的平均直径为3.25cm。依据粒子植入术前CT图像应用计算机治疗计划系统制定粒子植入计划,按治疗计划在CT导引下穿刺植入^125I粒子。植入^125I粒子数为9.48粒(中位数为28粒)。植入术后立即CT扫描及术后2~6个月CT扫描观察粒子在瘤体内的分布、有无并发症发生及疗效。结果 14例粒子植入均顺利完成,瘤体内粒子分布满意,其中1例植入术后有2粒粒子脱落到体外,未见急性并发症和治疗相关的放射损伤。4例疼痛患者粒子植入术后疼痛均有明显减轻。14例19个病灶粒子植入后完全缓解(CR)5个,部分缓解(PR)9个,无变化(NC)4个,进展(PD)1个,近期总有效率73.7%。结论 对于外照射后复发的恶性肿瘤CT导引下瘤体内^125I粒子植入近距离放射治疗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近期肿瘤局部控制率满意,远期疗效有待大组病例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
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瘤的临床治疗具有挑战性.主要采用全身结合局部治疗方式对其进行控制.125I粒子植入治疗已用于实体肿瘤治疗,在腹膜后转移瘤的局部控制和癌性疼痛的缓解方面有一定优势.本文就125I持续低剂量率近距离放疗法治疗腹膜后淋巴转移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初步探讨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治疗骨转移瘤所致骨痛的疗效.方法 诊治52例骨转移瘤患者,在CT引导下行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结果 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后,第2天患者疼痛感明显减轻;第5~7天患者胀痛感加重;术后10~ 30 d患者疼痛逐渐缓解.术后1个月疗效评估:Ⅰ级疼痛缓解率100%,Ⅱ级疼痛缓解率88.9%,Ⅲ级疼痛缓解率92.3%,总有效率93.7% (P<0.05).对不同疼痛程度患者局部疼痛缓解有效率高,但Ⅱ、Ⅲ级疼痛缓解率无明显差异(P=0.369).结论 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骨转移瘤所致骨痛,治疗时间短、短期内缓解疼痛疗效明显且并发症少.特别对于溶骨型骨转移瘤,其治疗效果较好,在临床保守治疗疼痛控制不理想时,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可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介绍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瘤常用穿刺方法,为临床解决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瘤特别是多发转移瘤的125I粒子植入治疗提供技术指导。方法对125I粒子治疗腹膜后转移瘤的穿刺方法进行总结。结果常用方法为平行针法、经脏器法、拓宽路径法和同轴针法。结论有效地联合本文提供穿刺方法,将125I粒子均匀植入病灶区,可提高125I粒子植入治疗疗效,同时降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125I粒子术中组织间植入治疗浅表恶性转移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B超引导下将125I粒子植入24例恶性肿瘤切除后28处浅表转移病灶肿瘤组织内,治疗1个月后观察疼痛缓解情况和瘤灶大小等变化,并定期随访.结果 24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未因植入125I粒子而导致严重并发症,随访1~14个月,中位随访8个月,均无不良反应发生.125I粒子植入1个月后,肿瘤病灶疼痛症状完全缓解23处,部分缓解5处;肿瘤病灶体积部分缓解25处,3处无改变.结论 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浅表恶性转移肿瘤,方法简便,近期疗效确切,能缓解癌性疼痛及局部压迫等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放、化疗粒子联合植入法靶向治疗复发性甲状腺癌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短期疗效。方法应用放、化疗粒子联合植入法靶向治疗甲状腺癌术后放疗后复发病人9例。在治疗计划指导下,经B超引导交替植入5.氟脲嘧啶(5-FU)缓释化疗粒子和^125I粒子。结果9例病人手术成功。术后6—9个月CT复查瘤体不同程度缩小,其中1例完全缓解,6例部分缓解,2例无变化,局部控制率为78%。随访8—26个月,现病人全部存活。结论放射性^125I粒子和5-FU缓释化疗粒子联合应用局部植入技术是综合治疗复发性甲状腺癌的较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7.
临床上处理盆腔恶性肿瘤复发较为棘手,外科手术再次根治性切除率较低,区域或全身化疗有效率较低,外照射因放射性膀胱炎、肠炎等使其应用受到了限制[1-2].125I粒子植入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疗手段,在盆腔复发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疗效,而影响疗效的最直接和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剂量分布[3-5].本研究探讨12例盆腔复发肿瘤125I粒子植入手术前、手术后的剂量学差异,以及此差异对疗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临床疗效及影响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47例2002年6月至2009年6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接受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的Ⅲa/Ⅲb期NSCLC患者的临床疗效.对相关临床指标进行单因素、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患者治疗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2.8%、23.8%和11.5%;中位生存时间为24.8个月.其中,Ⅲa期5年生存率为14.7%,中位生存时间为29.7个月;Ⅲb期5年生存率为11.2%,中位生存时间为24.0个月.1、3、5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92.2%、63.8%和25.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病程、治疗前血红蛋白值(≥120 g/L)、临床分期、瘤体最大直径、处方剂量、手术后平均剂量、手术后D100及治疗模式为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血红蛋白值(≥120 g/L)、手术后D100及瘤体最大直径为预后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显示了较好的疗效.治疗前血红蛋白值、手术后D100及瘤体最大直径为NSCLC患者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探讨125I粒子植入治疗肝细胞癌(HCC)多发肺转移瘤的临床疗效及其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微创介入与放射性粒子诊疗中心45例行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HCC 多发肺转移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随访观察肿瘤近期局部疗效及并发症,用Kaplan-Meier法分析粒子植入后的总体生存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潜在危险因素进行多变量分析。结果 共对177个肺转移瘤进行粒子植入治疗,6个月后评估近期疗效显示46.3%的肺转移瘤为CR、32.8%的肺转移瘤为PR、11.3%的肺转移瘤为SD、9.6%的肺转移瘤为PD;DCR为90.4%。中位随访期为22个月,粒子植入后1年、2年和3年的OS率分别为71.1%、45.7%和25.7%。血管侵犯(HR=3.01,95%CI:1.26~7.21,P=0.01)、肺转移瘤的数量(HR=2.69,95% CI: 1.05~6.89,P=0.04)是粒子植入治疗HCC 多发肺转移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是HCC 多发肺转移瘤患者的治疗选择,且无血管侵犯及肺转移瘤数≤3的患者125I粒子植入治疗后的生存预后更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磁共振引导~(125)I粒子植入挽救性治疗恶性脑胶质瘤1年预后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磁共振引导~(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31例手术后放疗后复发、放疗后复发的恶性脑胶质瘤患者,其中Ⅲ级15例,IV级16例。选取性别、年龄、KPS评分、瘤体最长径、手术切除程度、病理分级、靶区剂量D90、肿瘤位置(小脑幕为界)8个因素,应用Kaplan-Meier进行生存分析,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预后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KPS评分、手术切除程度、病理分级及靶区剂量D90是预后相关因素,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性别、瘤体最长径、肿瘤位置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表明年龄≤50、KPS评分≥80分、手术切除完全、靶区剂量D90(90~100Gy)的患者~(125)I粒子植入治疗预后效果较好。结论年龄、KPS评分、手术切除程度、靶区剂量D90是影响~(125)I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脑胶质瘤的预后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植入125粒子近距离内照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切除术后局部复发的近期效果。方法 术前活检证实为NSCLC、术后局部复发的患者32例,处方剂量为90 Gy,通过CT引导经皮穿刺植入125I粒子。在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根据CT检查比较肿瘤体积,按国际标准判定疗效。中位随访24个月(6...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腰淋巴结转移瘤的穿刺路径,为临床提供安全可靠技术指导.方法 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腰淋巴结转移瘤,据转移瘤的不同位置:左腰、右腰、中间腰淋巴结病变部位采用相应穿刺植入方法,同时考虑规避危及器官,设计不同的进针路径.结果 左腰、右腰、中间腰淋巴结125I粒子植入常用穿刺方法分别为后入路即经皮经胸腰髂肋肌法、侧入路即经肝经十二指肠法或者是后入路经皮经胸腰髂肋肌法、前入路即经肠系膜同时采用同轴针法.结论 CT引导下125I粒子治疗腰淋巴结转移瘤采用不同穿刺路径是可行的,增加了操作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联合髂内动脉化疗灌注治疗盆腔肿瘤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8例盆腔复发肿瘤采用CT导向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髂内动脉化疗灌注患者的疗效.所有患者术前或术后给髂内动脉灌注化疗,化疗方案根据原发肿瘤的类型确定.粒子植入之前采用TPS模拟布源或遵循Halarism的125I经验公式mCi=Da×5,Da为靶组织长、宽、高的平均值(L+W+H)/3,单位为cm,求出术中所需125I粒子的总活度及算出治疗粒子的数量.在螺旋CT导向下将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盆腔肿瘤内.结果全组8例患者8个病灶2个月后采用PET-CT评价,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5例,稳定(NC)2例,进展(PD)1例,全组病例随访1年,死亡2例,其余6例存活,最长的生存时间15个月.结论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髂内动脉灌注化疗是治疗盆腔肿瘤复发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近距离治疗骨转移瘤(附24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对骨转移瘤进行近距离放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其疗效.方法:24例骨转移瘤患者(26个病灶),术前依据CT图像应用计算机治疗计划系统制定粒子植入计划,按治疗计划在CT引导下穿刺植入125I粒子,粒子植入数量6~40颗(中位数16颗).植入术后立即CT扫描及2~8个月CT扫描观察粒子在瘤体内的分布、有无并发症发生及疗效.结果:24例患者均成功植入,未见并发症和治疗相关的放射损伤.24h内100%疼痛完全减轻;随诊CT检查示24例的26个病灶中粒子植入后2个病灶消失,18个病灶明显缩小,4个病灶大小无明显变化,只有2个病灶增大.植入术前及植入术后随诊显示病灶平均直径分别为4.39cm和3.14cm(P=0.0059,P<0.05).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125I粒子植入近距离放射治疗骨转移瘤具有微创、安全、高效等优点,可作为骨转移瘤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笔者报道了1例经临床治疗的甲状腺髓样癌-乳头状癌骨转移患者,患者的病理类型在文献报道中较为少见。笔者通过对131I联合125I粒子局部植入治疗所取得的疗效进行经验总结,为甲状腺髓样癌骨转移的治疗提供新的参考方法。同时通过SPECT/CT显像对125I粒子植入治疗实体肿瘤进行初步评价,以便找到一种新的、更加精确和简便的剂量学验证方法。  相似文献   

16.
Merkel细胞癌(MCC)是一种原发于皮肤、罕见的、具有高度侵袭性的神经内分泌恶性肿瘤。笔者报道了1例经125I粒子植入局部治疗的晚期MCC患者,通过治疗前后的18F-FDG PET/CT显像评估其疗效,分别从临床症状、影像表现、治疗经过并结合相关文献报道分析MCC的特点,旨在加深临床医师对MCC的认识并为125I粒子植入局部治疗晚期MCC患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CT导引下经皮穿刺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联合介入栓塞化疗治疗肾上腺转移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12例肾上腺转移瘤患者,应用介入栓塞化疗,2周后复查CT,采用治疗计划系统(TPS)计算剂量和布粒计划,CT定位下行病灶内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植入结束后,再次进行CT扫描观察粒子分布情况及有无并发症,评价粒子分布情况.术后2~6个月定期CT随访.结果 术后2、4、6个月随访,12例有效率分别为58.33 %、81.82 %、80.00 %.结论 CT引导下经皮穿刺125I粒子植入联合介入栓塞化疗治疗肾上腺转移瘤安全,损伤小,并发症轻,近期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125)I粒子植入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放化疗后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4例非小细胞肺癌放化疗后复发患者进行~(125)I粒子植入治疗,术后观察手术并发症,术后2月开始进行影像学评估疗效。结果 14例患者均一次性完成~(125)I粒子植入,术后并发症主要为穿刺道出血、气胸等,给予对症处理痊愈。术后2月、4月、6月、12月评估,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1%、42.9%、64.3%、78.6%;1年生存率为85.7%。结论 ~(125)I粒子植入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放化疗后复发是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放射性~(125)I粒子在放化疗后局部复发性肺癌患者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放射性粒子治疗的25例放化疗后局部复发性肺癌患者的资料,随访粒子植入治疗后2、6、9、12个月病灶大小变化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25例患者粒子植入治疗后经治疗计划系统验证显示肿瘤靶区剂量均达到治疗量,术后随访显示在术后6个月总有效率最高,可达88%;初始局部控制率较高,随治疗时间延长,局部控制率逐渐降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0%,主要为气胸和出血。结论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在局部复发肺癌患者中有较好临床疗效,并发症可耐受,接受程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125I粒子植入治疗纵隔转移瘤并发症的观察护理。方法对30例纵隔转移瘤患者采用125I粒子植入治疗,并做好并发症的观察护理。结果 30例患者中并发症有气胸6例(20%),其中需要置胸腔闭式引流管的为3例,另3例气胸量较少,自行吸收;肺出血4例(13.3%);针道出血4例(13.3%);咳血4例(13.3%);恶心呕吐1例(3.3%);疼痛2例(6.7%);过敏反应1例(3.3%),均经治疗后恢复,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纵隔转移瘤效果好,安全性高,创伤小.并发症可控。加强125I粒子植入治疗前后的观察和护理,可保证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