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吗啡联合加巴喷叮对晚期癌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2例晚期癌痛患者分为A、B组。A组34例采用吗啡联合加巴喷叮治疗,B组38例单用吗啡治疗,均治疗2周以上。比较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A组总有效率为91.18%,B组总有效率为86.8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吗啡用量、爆发痛的次数均比B组少(均P〈0.05)。A组便秘较B组明显减少。结论吗啡联合加巴喷叮可以减少吗啡的用量,不良反应更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罗哌卡因用于下腹部手术后镇痛的有效性和不良反应。方法  6 0例择期下腹部手术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 ,第Ⅰ组为罗哌卡因复合PCA吗啡治疗组 ,第Ⅱ组为安慰剂复合PCA吗啡组。观察罗哌卡因镇痛效果及对运动神经阻滞的影响 ,对比两组的血液动力学变化、吗啡用量和不良反应。结果 罗哌卡因复合PCA吗啡治疗组的术后疼痛评分及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安慰剂复合PCA吗啡组 ,且第Ⅰ组的吗啡用量明显低于安慰剂组。结论  0 2 %罗哌卡因复合PCA吗啡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下腹部术后的镇痛。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恩丹西酮对吗啡硬膜外患者自控镇痛(PCEA)期间恶心呕吐(PONV)的预防作用。方法 择期腹部手术患者100例,ASAⅠ~Ⅱ级,以吗啡行PCEA术后镇痛,100例患者随机双盲分为两组,各组50例。Ⅰ组为单纯吗啡PCEA(对照组);Ⅱ组为吗啡PCEA加恩丹西酮1.6 mg/kg单次静注;两组吗啡浓度均为0.01%,观察各组患者镇痛后3,6,12和24h内PONV的发生率,并对其恶心、呕吐和程度进行评分。结果 Ⅰ组恶心总发生率为38%,Ⅱ组为18%,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呕吐发生率26%,Ⅱ组为10%,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恩丹西酮能有效地预防术后吗啡所致恶心呕吐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恩丹西酮用于患者自控镇痛时预防术后恶心呕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恩丹西酮对吗啡硬膜外患者自控镇痛(PCEA)期间恶心呕吐(PONV)的预防作用.方法择期腹部手术患者100例,ASAⅠ~Ⅱ级,以吗啡行PCEA术后镇痛,100例患者随机双盲分为两组,各组50例.Ⅰ组为单纯吗啡PCEA(对照组);Ⅱ组为吗啡PCEA加恩丹西酮1.6 mg/kg单次静注;两组吗啡浓度均为0.01%,观察各组患者镇痛后3,6,12和24 h内PONV的发生率,并对其恶心、呕吐和程度进行评分.结果Ⅰ组恶心总发生率为38%,Ⅱ组为18%,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呕吐发生率26%,Ⅱ组为10%,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恩丹西酮能有效地预防术后吗啡所致恶心呕吐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安慰剂(生理盐水)应用于吸毒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减少毒瘾患者频繁注射吗啡的一种方法。方法:观察10例吸毒患者(均为自行注射毒品致假性动脉瘤破裂就诊,行动脉探查及结扎手术)观察组5例以吗啡与安慰剂交替注射,对照组5例患者术后疼痛时以吗啡注射。观察两组用药后疼痛出现的间隔时间。结果:按WHO疼痛分级标准,观察组5例吸毒患者仅注射吗啡期间,自诉疼痛程度、间隔时间均小于或者等于吗啡与安慰剂交替注射期间。结论:吗啡与安慰剂交替应用于吸毒患者(吸吗啡成瘾者)术后镇痛可降低吸毒患者吗啡术后依赖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分析中药穴位贴敷对硫酸吗啡缓释片治疗骨转移癌疼痛的影响。方法:收治骨转移癌疼痛患者6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28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使用硫酸吗啡缓释片,观察组在使用硫酸吗啡缓释片的同时使用中药贴剂进行穴位贴敷治疗,疗程30天,对两组的疼痛程度和硫酸吗啡缓释片的用量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治疗后疼痛程度为8.68±1.10,观察组治疗后疼痛程度为6.35±1.26。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硫酸吗啡缓释片用量为1650±180mg,观察组硫酸吗啡缓释片用量为1420±270mg,观察组的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穴位贴敷使药物通过皮肤直达患处,具有显著的镇痛效果,能够有效的减少硫酸吗啡缓释片的用量,减轻患者的痛苦,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剂量吗啡用于妇科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对360例硬膜外麻醉行妇科手术的病人随机分组,198例病人在手术结束时硬膜外导管注入吗啡2 mg(生理盐水稀释至10 mL)、78例注入芬太尼0.04 mL(生理盐水稀释至10 mL)、84例注入生理盐水10 mL作为对照组.结果:吗啡组Ⅰ、Ⅱ级镇痛达86.9 %(172/198),芬太尼组为28.2 %(22/78),生理盐水组为(3/84);吗啡明显高于芬太尼组及生理盐水组,(P<0.01).而三组恶心、呕吐、呼吸、脉搏等副反应无明显差别.结论:吗啡用于妇科术后镇痛效果好、安全、适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术后吗啡静脉镇痛配用小剂量纳络酮对减少手术后静脉吗啡镇痛有关的副作用发生率的疗效,和纳络酮的合适剂量以及与吗啡的比例。方法随机选择90例ASAⅠ ̄Ⅱ级的病人进行临床观察。所有病人均采用全身麻醉,术后接受吗啡静脉镇痛。对照组(A组)常规吗啡镇痛组;观察组(B组)配用纳络酮与吗啡的比例为1∶100;C组纳络酮与吗啡的比例为1∶50。结果在术后48小时内对照组病人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为26.67%;观察组病人的恶心呕吐发生率B组为6.7%,C组3.3%。镇痛效果VRS值A组为0.87±0.89,B组为0.93±0.91,C组为0.94±0.92;皮肤瘙痒及皮疹发生率A组为16.67%,B组6.67%,C组6.67%。结论静脉吗啡术后镇痛中配用小剂量纳络酮不降低吗啡的镇痛效能;纳络酮可减少吗啡镇痛引起的恶心呕吐及皮肤瘙痒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硫酸吗啡缓释片对癌症患者镇痛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硫酸吗啡缓释片的镇痛效果。方法:将92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47例服硫酸吗啡缓释片,对照组45例服盐酸吗啡片,连续服药后均为4周,结果:两组疼痛完全缓解率分别是98%,100%,治疗组比对照组镇痛持续时间长(P〈0.01)。结论:硫酸吗啡缓释片疗效持久。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10.
潘灵辉  黄宇  黄冰  钱卫  林飞 《微创医学》2005,24(4):509-510
目的比较单纯使用吗啡与东莨菪碱、乌头注射辅助吗啡治疗顽固性癌痛的镇痛效果及吗啡用量.方法顽固性晚期癌痛病人2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10例,按病人需要肌注吗啡10 mg/次;B组10例,东莨菪碱2.4 mg+乌头注射液8ml+氟哌利多10 mg混合稀释成100ml,用美国产雅培止痛泵持续静脉泵注(2~8 ml/h),并按病人需要给予吗啡治疗.观察两组的镇痛效果、行为、体息状况及吗啡用量.结果B组镇痛效果,行为评分,休息评分均优于A组(P<0.05);B组吗啡用量比A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东莨菪碱、乌头注射液辅助吗啡治疗顽固性晚期癌痛疗效肯定,吗啡用量减少.  相似文献   

11.
褪黑激素对吗啡依赖小鼠肝损害治疗作用的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褪黑激素对吗啡依赖小鼠肝组织损害的作用。方法 利用皮下定量注射吗啡的方法建立吗啡依赖小鼠模型 ,并在光镜下观察经褪黑激素治疗 4wk后吗啡依赖小鼠肝脏病理学变化。结果 肝细胞变性的发生率在吗啡自然戒断组为 10例 (10 / 10 ) ,而褪黑激素治疗组仅 1例 (1/ 10 )有 1~ 2个肝细胞脂肪变性。结论 褪黑激素可使吗啡所致的肝损害得到良好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食管癌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A)时应用喷他佐辛的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并与吗啡作比较.方法:选择食管癌手术60例(AsAⅠ~Ⅱ),随机分为两组(A组和B组),每组30例.其中,A组为喷他佐辛组,喷他佐辛180mg;B为吗啡组,吗啡0.03mg/(kg·h).两组术后镇痛治疗均采用一次性非电力静脉自控输注泵,流速为2mL/h,容量为100ml.观察术后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镇痛效果无明显差异;恶心呕吐:A组为0例,B组为3例(10%);皮肤轻度瘙痒:A组为0例;B组有1例(3.3%).结论:喷他佐辛PcA和吗啡一样,均能达到良好的镇痛效果,但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及评价地塞米松预防吗啡硬膜外镇痛所致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选择120例剖宫产妇以硬膜外镇痛药液含地塞米松剂量不同分为三组:A组为地塞米松剂量10 mg,B组为地塞米松剂量5mg,C组以生理盐水为对照组。对三组出现吗啡的副作用进行比较。结果:A组、B组与C组比较吗啡副作用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或P<0.01);A组与B组比较,吗啡副作用的发生率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结论:地塞米松能有效预防吗啡硬膜外镇痛引起的恶心呕吐副作用,且和剂量呈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单纯使用吗啡与东莨菪碱、乌头注射辅助吗啡治疗顽固性癌痛的镇痛效果及吗啡用量。方法顽固性晚期癌痛病人2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10例,按病人需要肌注吗啡10mg/次;B组10例,东莨菪碱2·4mg 乌头注射液8ml 氟哌利多10mg混合稀释成100ml,用美国产雅培止痛泵持续静脉泵注(2~8ml/h),并按病人需要给予吗啡治疗。观察两组的镇痛效果、行为、休息状况及吗啡用量。结果B组镇痛效果,行为评分,休息评分均优于A组(P<0·05);B组吗啡用量比A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东莨菪碱、乌头注射液辅助吗啡治疗顽固性晚期癌痛疗效肯定,吗啡用量减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硫酸吗啡控释片与即释吗啡联合应用治疗癌性疼痛的效果及副作用。方法随机将148例中-重度晚期癌痛患者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吗啡控释片和普通吗啡制剂肌注联合治疗(以下简称联合用药组)、单纯吗啡控释片治疗(以下简称单纯用药组),观察控制癌性疼痛的效果及副作用。结果疼痛控制的有效率为联合用药组97.3%、单纯用药组98%组间疼痛控制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副作用无明显差异,但联合用药组减少了硫酸吗啡控释片的用量。结论硫酸吗啡控释片与即释吗啡联合应用减少了缓释吗啡的用量,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6.
我们采用硬膜外腔注入低浓度吗啡布比卡因、氟哌啶、灭吐灵混合液或单纯吗啡用于术后镇痛,效果较好,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80例ASA~级的健康足月产妇随机分成两组,即吗啡-布比卡因-灭吐灵-氟哌啶组(F组)40例,吗啡组(M组,对照组)40例,两组病人的年龄,身?..  相似文献   

17.
硬膜外腔注入吗啡,氟哌啶合剂用于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戴澄  孙婵 《广东医学》1997,18(9):596-597
60例剖宫产术患者随机分成吗啡,氟哌啶混合液组30例和单纯吗啡组30例,二组分别经硬膜外腔注入进行术后止痛,结果表明二组在镇痛效果,镇痛持续时间方面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但在恶心,呕吐和皮肤瘙痒等并发症方面,混合液组明显低于单纯吗啡组(P〈0.01),硬膜外腔注入吗啡,氟哌啶混合液进行术后止痛效果较单纯注入吗啡优越。  相似文献   

18.
60例剖宫产术后患者随机分成吗啡、氟哌啶混合液组30例和单纯吗啡组30例。二组分别经硬膜外腔注入进行术后止痛,结果表明二组在镇痛效果、镇痛持续时间方面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但在恶心、呕吐和皮肤瘙痒等并发症方面,混合液组明显低于单纯吗啡组(P<0.01),硬膜外腔注入吗啡、氟哌啶混合液进行术后止痛效果较单纯注入吗啡优越。  相似文献   

19.
吗啡在急性左心衰院前急救中的安全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吗啡在急性左心衰院前急救过程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96例急性左心衰院前患者随机分成吗啡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吗啡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吗啡10 mg,用药前、用药后5 min、10 min、15 min、30 min、60 min分别测定两组患者的呼吸、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以及症状体征等变化。结果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18例,无效17例,死亡3例,院前气管插管3例;吗啡组显效19例,有效19例,无效5例,死亡5例,院前气管插管10例。对照组总有效率58.3%,病死率6.3%;吗啡组总有效率79.2%,病死率10.4%。结论急性左心衰院前急救中应综合考虑院前急救抢救人员不足、抢救设备有限、抢救药物有限的客观条件,高度警惕使用吗啡后的呼吸抑制,院前急救中应慎用吗啡。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吗啡不同剂量和不同途径用于妇产科手术后镇痛的镇痛效果及对生理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妇产科手术病人100例。产科60例均为剖宫产,分成3组,每组20例,分别于手术后硬膜外腔注入1mg、2mg、3mg吗啡;妇科40例病人均为腹式全子宫切除术,分成2组,一组手术后硬膜外注入3mg吗啡;另一组采用硬膜外注入2mg吗啡加PCIA,PCA给药方法。0.5mg/ml吗啡60ml内含氟哌啶5mg,设置背景给药0.4mg/h。单次给药0.1mg,锁定时间30min。结果各组病人给药前后血压、呼吸无明显变化,镇痛效果以产科给予3mg吗啡及妇科PCIA组为佳(P<0.01),且排气时间较其余各组短(P<0.05)。但产科3mg吗啡组恶心、呕吐等副作用发生率较高达20%。结论不同手术由于创伤大小不同所需的镇痛药量及方法也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