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exercise therapy,m ovement therapy,kinesiotherapy运动疗法functional training 功能训练fitness training.conditioning 健身训练retraining 再训练therapeutic exercise 治疗性运动passive exercise 被动运动active exercise 主动运动assistant exercise 助力运动active assistant exercise 主动助力运动resistant exercise 抗阻运动progressive resistant exercise 渐进抗阻运动isometric contraction 等长收缩isotonic contraction 等张收缩康复医学专业术语(1)…  相似文献   

2.
正与以往传统抗阻训练不同,加压训练(occlusion training或KAATSU training)是一种与局部限制血流相结合的肌力训练方法,也称为血流限制性训练(blood flow restriction training,BFRT)。加压训练对骨骼康复、血管顺应性(vascular compliance)、激素分泌、肌肉肥大等有良性效果,因其具有训练效率较高、运动形式多样、操作方便且安全等特点,应用前景广阔。实际应用中,加压训练仍受运动负荷、反复次数、间歇时间及训练周期等影响,需要注意的是血管病变者不宜进行加压训练。为了解加压训练的应用价值,本文评述了其在运动健身、竞技体育及医疗康复领域中的研究概况,阐述了其促进肌适能的生理机制,为今后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抗阻训练(resistance training,RT)被认为是诱导骨骼肌肥大,提高肌力和运动表现的重要训练方式[1]。对于普通大众、职业竞技运动员、教练员,甚至包括有运动障碍的人群,抗阻训练都是最为关键的一部分。如何能够制定一份有效的RT方案则是教练员和运动康复医师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早前的研究已经表明,在抗阻训练过程中有较多因素可以影响到力量的发展和骨骼肌肥大,  相似文献   

4.
加压训练是一种新型运动训练方法,是在运动训练过程中对训练部位进行加压限制或者间歇阻断静脉血流,故也称血流限制训练(blood flow restriction training,BFR),其在刺激肌肉生长、促进蛋白质合成和提高肌肉适能方面具有一定效果.与传统抗阻训练相比,加压训练不但能提高肌肉机能,而且在低负荷运动中能...  相似文献   

5.
偏瘫康复中的运动疗法俞增土运动疗法是目前世界康复医学的重要治疗手段,其中促进技术(facilitationtechnique)是中风偏瘫的核心康复技术。它与传统的运动疗法(抗阻运动、复合基本动作训练、随意运动等)不同,是通过感觉输入,促进或抑制中枢神...  相似文献   

6.
<正>抗阻运动训练(resistance exercise training,RT)可以提高骨骼肌肌力和肌耐力,改善器官功能和生存质量,因此,RT已成为各年龄段健康成人运动锻炼的一个组成部分[1]。但传统观点认为,由于渐进抗阻运动可能会造成心肌缺血、血液  相似文献   

7.
综合的心脏康复程序最主要的内容是运动试验和调节。最近,在心脏病人使用循环重量训练(Circuit Weight Training,CWT)取得成功,为心脏康复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CWT是最近发展起来的,其目的是将抗阻和有氧运动相结合,来发展肌力和心血管耐力。受训者在进行其它运动之前,在极短时间内(如30秒),频繁而反复地使用中等重量的负重进行CWT,然后短暂休息一下(30秒)。通常循环是由10~15个不同的  相似文献   

8.
抗阻训练能有效地促进健康,改善人体机能,防治运动性损伤,并已成为临床康复治疗和健康人运动锻炼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人群(如老年人、健康成人、心血管病患者等)的抗阻训练方法也有所不同。成人抗阻训练开始的运动强度应小,以后逐渐加大,以便机体有适应过程。对心脏病患者传统的康复治疗一直是强调有氧训练的重要性,但日常基本的工作和娱乐活动更要求机体进行类似抗阻运动而非有氧训练。因此,心脏病患者除了进行有氧训练外,还应适当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抗阻训练。  相似文献   

9.
各种原因导致的心力衰竭是心脏病病人丧失劳动力和死亡的常见原因,是当今医学面临的一大挑战。心脏运动康复即通过有氧、抗阻等运动对心力衰竭病人进行训练,从而改善病人心力衰竭症状,延缓疾病进展,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及运动耐量。现就如何进行心脏康复运动适应证、康复运动禁忌证、安全性、运动形式及康复效果评价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抗阻运动联合有氧运动对促进冠心病患者康复的效果。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英文数据库关于抗阻运动联合有氧运动对提高冠心病患者康复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对所得文献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筛选,提取数据并进行整合,使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9项随机对照试验。结果显示,有氧联合抗阻运动相比单独有氧运动可以更明显提高患者峰值摄氧量(VO2peak)、峰运动功率(WRpeak)、无氧阈(AT)以及肌力,降低总胆固醇。有氧联合抗阻运动主要适用于稳定型冠心病患者,建议在专业人员指导和监督下进行训练以保障患者安全。结论 :有氧联合抗阻运动相比单独有氧运动在冠心病患者的康复治疗上具有更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1.
背景:近来的研究证明颈椎周围肌肉组织的病变,对颈椎病发病及进展的影响具有密切相关性.目的:观察Thera-Band抗阻力运动训练对颈椎病患者颈椎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03/2011-10安徽师范大学《生理生化检测与运动康复》实验室收治的椎管外以软组织病变引起的颈椎病患者80例,男30例,女50例,年龄65-17岁,平均年龄35.4岁,病程1-17年.按照中国康复医学诊疗规范,将患者分为颈型28例、椎动脉型22例、神经根型18例、交感神经型12例.采用抗阻运动疗法对其进行康复训练即弹力带在6个方向被动拉伸和主动抗阻力量训练颈部肌肉.结果与结论:各组患者颈椎功能、颈椎周围肌肉力量、颈椎活动度3方面评分显著高于实验前(P<0.05),颈椎病症状得到缓解,各组之间的改善指数和改善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以针对颈肌为主的抗阻运动康复疗法对各类型颈椎病均有显著疗效,Thera-Band弹力带安全性高,能满足多角度颈肌锻炼需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循环抗阻及等长抗阻训练对轻度高血压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的短时及阶段性影响。方法:将57例轻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循环抗阻训练(CRT)组(28例)和等长抗阻训练(IRT)组(29例),两组患者分别进行3个阶段的循环抗阻训练和等长抗阻训练,在每阶段训练前均用抗阻训练器械测定1次最大重复(1RM)负荷量,并以上肢30%1RM,下肢50%1RM的运动强度进行训练,每次训练20min,每周3次,每阶段4周,共12周,记录每次训练前15min、训练结束时和训练结束后15min、30min、60min的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结果:训练开始前3天,两组患者SBP、DBP平均值并无显著差异(P0.05),训练中,CRT组各阶段SBP短时效应呈现运动结束后逐渐下降趋势;IRT组各阶段SBP短时效应呈现运动结束时上升,运动结束后逐渐下降趋势;两组患者的DBP短时效应均呈现运动结束时上升,运动结束后逐渐下降趋势,同时在3个阶段中各时段的SBP和DBP均呈下降趋势,且在第三阶段训练中,IRT组患者训练前15min及训练后30min的SBP明显低于CRT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尽管两组患者第三阶段训练中的DBP与训练前和训练第1阶段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并不显著(P0.05)。结论:循环抗阻及等长抗阻训练在训练后短时间内及阶段性训练后,均能够使轻度高血压患者的SBP和DBP呈现下降趋势,且等长抗阻训练降低SBP的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3.
抗阻运动与糖尿病康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动疗法是糖尿病治疗的基本方法。运动方式一般以有氧运动为主。抗阻运动是一种以发展肌力为主的运动 ,以无氧代谢为主。由于抗阻运动引起的心血管反应 ,以往较少用于内科疾病的康复。近年来 ,人们对它有了新的认识 ,特别是成功地应用于冠心病康复后 ,对抗阻运动的研究也更深入 ,并发现抗阻运动能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糖脂代谢 ,在某些方面甚至优于有氧耐力运动。1 抗阻运动对糖代谢的影响Durak〔1〕观察对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渐进性抗阻练习 10周后 ,空腹血糖水平下降 ,糖化血红蛋白 (HbA1c)值降低。Honkola〔2〕观察了 3…  相似文献   

14.
吞咽障碍会导致多种并发症,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病死率和疾病复发率,还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下颏抗阻(CTAR)训练是一种新提出的用于改善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运动训练方法。本文旨在对下颏抗阻训练在吞咽障碍康复中的理论基础、操作方法、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现状进行系统的综述,并提出未来改进的建议和方向,以期为下颏抗阻训练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运动康复在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运动强度作为运动康复的核心要素,与病人运动康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密切相关。总结不同强度抗阻运动(低强度抗阻运动、中等强度循环抗阻运动、高强度抗阻运动)对心血管疾病病人的康复效果,以期为心血管疾病病人科学健身提供理论依据。提出要遵循个体化原则,针对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运动强度,力求达到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6.
active- assistive exercise 主动-助力运动 active ankle 动踝假脚 active exercise 主动运动 ambulation training 步行训练amputation patient 截肢患者 amyosthenia 肌无力active range of motion 关节主动活动的可动度骨科康复常用词中英文对照(2)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系统评价弹性抗阻运动(弹力带/弹力管)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 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维普、万方和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关于弹性抗阻运动治疗COPD患者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自建库至2020年9月。最后纳入文献11篇,其中英文9篇,中文2篇,共485例患者。采用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及物理治疗证据数据库量表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分析。这一系统评价在PROSPERO(CRD42020208659)上登记。结果 弹性抗阻运动组与传统抗阻运动组(如举重训练机、体重训练) 6 min步行试验距离(6WMD) (MD = 1.19, 95%CI -7.02~9.39, P = 0.78)、COPD患者自我评估测试(CAT) (MD = -0.43, 95%CI -2.42~1.57, P = 0.68)和肌力(MD = 0.23, 95%CI -1.06~1.52, P = 0.73)无显著性差异,两组间异质性不高。弹性抗阻运动组与非抗阻运动组6MWD (MD = 18.30, 95%CI -8.92~45.52, P = 0.19)和CAT (MD = -0.59, 95%CI -3.78~2.60, P = 0.72)无显著性差异,研究间异质性较高。结论 弹性抗阻运动也许是一种潜在的替代传统抗阻训练的方法,但弹性抗阻运动对运动耐力、生活质量、肺功能的影响尚不明确。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单次高强度抗阻训练和单次高强度间歇有氧运动之后12h及24h基础代谢率的变化。方法:将66例受试者随机分为抗阻训练组22例、有氧训练组22例、对照组22例,所有组员训练前、训练后12h和训练后24h后均采用间接测热法,通过K4b2型心肺功能测定仪进行基础代谢率(BMR)测定。抗阻训练运动方式为肩负杠铃垂直下蹲,强度为80%一次最大重复负荷(1RM),每组10次,共4组;有氧训练运动方式为功率自行车,强度为90%最大摄氧量(VO2max),共4组训练,每组以5min训练、5min休息的间歇训练模式进行。结果:训练前三组间的基础代谢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训练后12h基础代谢率,抗阻训练组和有氧训练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且抗阻训练组增加更显著(P0.05);训练后三组间24h基础代谢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单次高强度抗阻训练和单次高强度间歇有氧运动均能够明显提高运动之后12h内的能量消耗,且与单次高强度间歇有氧运动相比,单次高强度抗阻训练对基础代谢率的提高更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联合抗阻-耐力运动在冠心病康复中的作用,以及对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招募的105例冠心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抗阻—耐力组、常规耐力运动组和健康教育组,每组35例。三组均给予生活方式的指导,常规耐力运动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耐力运动训练,而抗阻—耐力组则在常规耐力运动组基础上进行抗阻训练。训练12周后,对患者的心肺功能和运动能力进行检测并比较各组间差异。结果:康复训练后,患者心肺运动试验结果显示,三组在无氧阈(AT)、峰值氧脉搏、峰值氧摄取量和VE/VCO_2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两比较显示,抗阻—耐力组的AT、峰值氧脉搏、峰值氧摄取量和VE/VCO_2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并且常规耐力运动组的VE/VCO_2也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同时,抗阻—耐力组的AT、峰值氧脉搏和峰值氧摄取量均显著优于常规耐力运动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干预后,抗阻—耐力组和常规耐力运动组的FVC和FEV1两指标均显著改善,康复干预前后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干预后三组方差分析显示,三组间FVC、FEV1,以及FEF25%、FEF50%、FEF75%等小气道指标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两比较结果显示,抗阻—耐力组和常规耐力运动组的FVC、FEV1、FEF25%、FEF50%、FEF75%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而上述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康复训练后,三组患者在屈肘、伸膝和屈膝等三方面的肌肉力量间差异也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显示,抗阻—耐力组的屈肘、伸膝和屈膝力量均高于对照组,单纯耐力运动组的屈肘和屈膝力量优于对照组,并且抗阻—耐力组的伸膝和屈膝力量也优于单纯耐力运动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耐力运动相比,对冠心病术后患者给予抗阻—耐力运动,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心肺储备功能,但对静息肺功能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0.
等张运动和抗阻运动对肾脏相关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等张运动和抗阻运动对肾脏相关激素的影响,为肾脏疾病的临床康复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8例健康男性以相同的靶心率(40%HRmax)和运动时间(20min)交替进行等张运动和抗阻运动,观察运动前、后血浆肾素活性(PRA)、醛固酮(ALDO)和抗利尿激素(ADH)的应激变化。结果血浆PRA、ADH和ALDO在等张运动和抗阻运动后均显著增高,抗阻运动后血浆ADH和PRA水平与等张运动后比较,有增高趋势。结论运动引起血浆PRA、ADH和ALDO增加是机体在应激状态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的一种适应性反应;抗阻运动后血浆ADH和PRA呈现增高的趋势提示影响肾脏相关激素变化的因素与运动的强度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