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赵彤霞  边捷  王玉玲 《吉林医学》2010,31(17):2701-2702
目的:探讨冠状切口坚固内固定治疗面中上区骨折围手术期护理相关问题及预防护理措施。方法:通过面中上区复杂骨折患者接受头皮冠状或半冠状切口的治疗护理过程,收集患者术前、术后的心理问题、与疾病相关的症状、反应以及医疗护理相应对策和处理结果。结果:总结出冠状切口坚固内固定治疗面中上区骨折的专项护理方法。结论:对疾病预见性的采取医疗护理措施,可降低或无并发症发生,患者满意率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讨论头皮半冠状切口在面中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方法本组10例患者采用头皮半冠状切口行面中部复杂骨折复位,钛夹板坚强内固定。结果采用半冠状切口行坚强内固定治疗复杂的面中部骨折10例,1例出现暂时性额肌瘫痪,其余均一期愈合,面部基本对称,咬合关系恢复正常。结论头皮半冠状切口具有切口隐蔽、面部无疤痕、术野清晰等优点,是治疗面中部复杂骨折的理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采用头皮冠状切口整复面中部复杂骨折的适应症及疗效。方法对28例面中部复杂骨折的病人,用冠状切口行骨折直接复位,截骨复位和骨移植术,微型钛板内固定,术后1个月,6个月复查面部外形,开口度和骨折愈合情况。结果采用本术式术后面部外形明显改善,骨折全部愈合,开口度明显改善,总疗效82.1%(23/28)。结论该方法能在直视下使骨折精确复位,坚固固定,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面中部骨折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进一步提高面中部骨折的治疗水平。方法面中部骨折62例,术前均行上下颌带钩牙弓夹板固定,分别采用冠状切口、口内前庭沟切口和睑缘内眦切口,术中牵引复位恢复咬合关系,术后3d行橡皮圈颌间牵引,1周后拆除颌间牵引。结果咬合关系恢复正常57例;轻度咬合错位5例,经延长颌间牵引2~3周后基本恢复正常,3个月后复查X线片示骨折愈合良好。结论钛板坚强内固定加颌间牵引、结扎治疗面中骨折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及评价采用头皮冠状切口整复面中部复杂骨折的适应症及治疗方法.方法14例面中部复杂骨折的病人,采用头皮冠状切口直视下复位,微型钛板坚周内固定,术后1个月及6个月复查,评价其临床效果.结果本组14例均I期愈合,其中10例在前庭沟行附加切口,面部外形满意,咬合关系和张口度正常,仅有一例出现面神经额支损伤.结论头皮冠状切口用于治疗面中部复杂骨折有其独特优点,疗效可靠,其并发症主要是面神经额支的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头皮冠状切口在面中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应用优点及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收住的38例面中部骨折的患者,单纯颧弓骨折3例,颧弓伴眼眶外侧壁及眶下壁骨折8例,颧骨颧弓复合骨折9例,颧骨伴上颌骨骨折10例,额骨及眶上壁骨折8例,均采用发际缘内头皮冠状切口,加用附加切口的5例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结果:38例面中部骨折的患者,术中暴露充分,术野清晰,骨折解剖复位良好;术后切口隐蔽,不影响面容,无继发畸形及功能障碍,无一例面神经损伤。结论:头皮冠状切口应用于面中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疗效满意,安全高效,不影响面容,患者乐于接受。  相似文献   

7.
近年 ,我们用头皮冠状、半冠状切口施行面中部骨折手术 10例 ,男 8例 ,女 2例 ,17~ 4 4岁 ,平均 35岁 ,单纯性颧弓骨折 1例 ,颧骨、颧弓合并眶外缘骨折 3例 ,颧骨、颧弓伴上颌骨骨折 6例 ,2例采用双侧冠状切口 ,8例采用半冠状切口 ,加用附加切口 6例。麻醉采用鼻插管静脉复合麻醉 ,以能在术中检查咬牙合关系及进行牙弓夹板栓结。将含肾上腺素的生理盐水注射在切口区 ,以减少术中出血 ,冠状切口自一侧耳屏前上端经颅顶连线切开至对侧耳屏前 ,距发际后 2~ 3cm ,切口最低位于耳垂平面 ,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帽状腱膜及骨膜 ,沿骨面及颞浅筋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头皮冠状切口结合口内切口入路治疗复杂面中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6例应用经头皮冠状切口结合口内切口入路行复杂面中部骨折坚固内固定病人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6例中除1例出现暂时性额纹消失,其余患者面部外形对称、咬合良好、无复视及眼内陷等。结论:经头皮冠状切口结合口内切口治疗面中部复杂骨折,视野清楚,较好地进行骨折复位和坚固内固定,术后可以满意恢复面形和功能,不留瘢痕。  相似文献   

9.
冠状切口在治疗面中部骨折中的疗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冠状切口治疗面中部骨折,探讨冠状切口在治疗面中部骨折的优势和注意事项.方法对42例面中部骨折的患者采用冠状切口,或者附加其它切口治疗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采用冠状切口治疗,可以提供充分暴露的术野,切口隐蔽,术后并发症和功能障碍少见,疗效确切和满意.结论冠状切口是治疗面中部骨折的一种理想的手术切口和径路.  相似文献   

10.
朱力  李燕  聂建华  毛明芳  李菊  冯丹 《西部医学》2010,22(10):1900-1902
目的探讨冠状切口加局部小切口在眶-颧-上颌骨复杂骨折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冠状切口加局部小切口治疗眶、颧、上颌骨复杂骨折患者35例,其中9例用冠状切口+睑缘下切口+口内切口;8例冠状切口+睑缘下切口;17例冠状切口+口内切口,含4例合并下颌骨骨折的用口内或颌下切口同期下颌骨骨折复位内固定。结果 35例均成功完成手术,术后X线检查,骨折愈合良好,34例为一期愈合,1例延期愈合,外形满意。出现1例暂时性额肌瘫痪,1例感面部皮肤轻度麻木。1例术口感染溢液,抗炎换药理疗后痊愈。结论冠状切口加局部小切口,疗效肯定、切口隐蔽,面部无瘢痕,且术野清晰,是上颌骨、眶、颧复合骨折切开内固定术的一种理想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面中部骨折的修复方法。方法:采用冠状切口或面部小切口联合口内切口为41例面中部骨折施行复位,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及Medpor植入等。结果:41例均取得满意效果,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采用头皮冠状切口或面部小切口联合口内切口可充分暴露手术野,完成骨折复位、固定及Medpor植入,恢复面部支架及残缺外形,使面中部损伤的外形及功能整复良好。  相似文献   

12.
王杰群  蔡智强 《中外医疗》2011,30(15):24-25
目的通过冠状切口下治疗全面部骨折,探讨冠状切口下治疗全面部骨折的优势和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02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院确诊的全面部骨折患者90例,采用冠状切口及附加其它小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进行治疗,随访1年,通过观察患者的解剖复位、咬合关系、张口度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评价手术的疗效。结果 90例患者1年后解剖复位、咬合关系和张口度恢复都达到90%以上,并发症的主要类型是切口疼痛、脱发疤痕畸形和面部麻木,并发症的发生率均在6%以内,患者的满意率为100%。结论冠状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是治疗全面部骨折的有效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睑结膜内切口结合上龈颊沟切口整复单纯颧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3例单纯颧骨骨折患者,采用经下睑结膜内、上睑结膜外侧穹窿联合口内上龈颊沟的微创隐蔽切口显露骨折部位,复位后用微型钛板行坚固内固定。术后1~6月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除1例复杂骨折患者外形恢复欠满意外,其余患者面部外形恢复满意,双侧颧面部外形对称,张口度及咬合关系正常,眶下区麻木及复视消失,愈后良好。结论:睑结膜内切口结合上龈颊沟切口是一种隐蔽微创的切口。与传统冠状切口和目前应用较多的面部小切口相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面部无瘢痕等优点,是治疗单纯颧骨体骨折较为理想的入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更快更好地恢复患者的口腔功能及面部美观。方法对101例不同类型颌面部骨折患者采用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技术,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及咬关系。结果101例中有99例患者手术切口Ⅰ期愈合,2例延期愈合,X线片示骨折线对位良好,术后3个月骨折愈合良好,咬关系恢复正常,张闭口功能正常。结论坚强内固定技术应用于颌面部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固位牢固,创伤小,愈合快等优点,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头皮冠状切口行面中份骨折切开复位、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术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云南第一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186例面中份骨折病例,均采用经头皮冠状切口行骨折切开复位、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结果所有患者颌面部外形恢复满意,咬合关系恢复至受伤前状况.5例发生术后感染,8例出现切口区头皮组织术后无毛发生长,11例诉头皮疼痛、麻木或感觉异常,随访2 a后大多逐渐恢复正常.无1例患者发生眼睑不能闭合的面神经颧支受损症状,无患者出现头皮下血肿.结论经头皮冠状切口行骨折切开复位、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术是治疗面中份骨折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与探讨髁状突囊内骨折患者行坚强内固定术中采用改良耳颞切口联合颌下切口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9年6月就诊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的髁状突囊内骨折患者共15例,计18侧,其中有三侧行保守治疗,余均经改良耳颞切口联合颌下切口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6~12个月,观察患者术后是否出现面神经损伤症状,有无张口度和(或)张口型的改变,有无颞下颌关节弹响的发生,有无双皮质螺纹钉的松脱、吸收等。 结果 14例患者均无面瘫、涎瘘发生,1例患者出现短暂的额纹消失,给予鼠神经生长因子(2 mL注射用水溶解,肌肉注射、1次/d、1支/次,2个疗程)支持治疗,3个月内恢复正常,15例患者咬合关系和张口度恢复良好(双脚规测量张口度≥3 cm),无关节弹响、开口型偏斜、咬合紊乱等并发症的发生,术后CT示双皮质螺纹钉固定在位、无松脱,骨折断端复位良好。术后6个月三维CT(水平位和冠状位)结果示:髁突头与关节盘位置关系恢复较好,无明显关节粘连、髁突头吸收等。 结论 经改良耳颞切口联合颌下切口行髁状突囊内骨折坚强复位内固定术时能在直视下行复位固定,具有视野暴露清晰、较少面神经损伤、极少损伤关节盘和关节软骨等优点,可为髁状突囊内骨折的手术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改良腮腺切口在下颌骨髁状突低位骨折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6年1月至2012年l月间我科收治髁状突低位骨折患者32例,3例行单纯颌间结扎,29例患者经改良腮腺切口行骨折断端内固定治疗。结果单纯颌间结扎患者,术后开口、咬合恢复良好,内固定患者术后3例出现面瘫,2例出现涎瘘,经对症处理3月后复查均恢复。结论改良腮腺切口可充分暴露术区,治疗下颌骨髁状突低位骨折效果良好,无明显并发症,但需有一定经验的医师开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颧弓上缘入路,微型钛板行颧弓骨折坚强内固定的疗效。方法:采用颧弓上缘切口,微型钛板对26例单纯颧弓骨折患者进行复位内固定。结果:26例患者4例术后有轻度张口受限,2例伤口延迟愈合外,其余均开口度正常,面型对称,伤口甲级愈合。结论:以颧弓上缘切口入路,微型钛板行颧弓骨折坚强内固定,操作简便,效果良好,并发症少,是一种较好的颧弓骨折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近发际缘内头皮冠状切口手术径路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手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经近发际缘内头皮冠状切口入路,行颧骨复合体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20例;额窦巨大囊肿4例;额窦骨瘤2例;额部良性肿块2例,分析、观察总结此切口的优缺点。结果28例疗效满意,所有切口均I期愈合,无面部切口瘢痕遗留、术后面神经瘫痪、脑膜撕裂脑脊液漏出现。结论近发际缘内头皮冠状切口手术入路,在颅脑及颌面外科经常使用。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手术中应用此切口,术野显露充分,对比颜面部中上份一些传统入路难以操作的手术更方便,更能提高手术质量。直视下的手术能避免在该区域手术操作中的面神经损伤脑膜损伤脑脊液鼻漏的并发症,同时也隐藏了颜面部的手术切口瘢痕达到术后面部美观之功效。该切口是面中上份手术切口径路的理想选择,值得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手术中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