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舒张血管物质,具有多种生物学特性,内皮素(endothelin,ET)具有强烈收缩血管的活性。糖尿病肾病(DN)是2型糖尿病(DM)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其发生机理可能与内皮损伤及血小板功能异常有关,Trachtman等认为肾血流动力学紊乱可能是DN发生发展的直接原因,DN的确切发病机制及影响因素至今尚未完全阐明。  相似文献   

2.
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的严重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DM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国内外研究表明,DN的影响因素众多,其发生机制涉及糖、脂代谢紊乱,以及高血压、血液性状改变、细胞因子、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等多方面。近年来研究结果显示,细胞因子和DN关系日益明确,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被认为是DM状态下多种生理、生化改变导致DN最后的共同中介物质,对DN等DM微血管病变具有多样性效应。笔者以不同临床期的DN患者作为病例组,以单纯2型DM患者作为对照组,探讨TNF-α对DN发生及临床进展的影响,以期指导临床及早期防治DN。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肾病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均为微血管病变,二者常并存。文献报道1型、2型糖尿病继发DN呈现蛋白尿者,伴发眼底病变分别为100%及50%~60%,故分析DR与DN的关系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microvascular complications of diabetes,MCD)是危害糖尿病患者健康的重要因素。MCD主要发生在视网膜、肾、心肌、神经组织及皮肤等,临床上常以DR和DN作为MCD的主要反映场所。2006年2~12月我们对121例糖尿病患者行眼底血管荧光造影术(fluorescence fundus angiography,FFA)和24h尿蛋白定量的检查,探讨了DR与DN之间的关系,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I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肾病(DN)的关系。方法 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对100例正常人、34例2型糖尿病肾病,52例2型糖尿病不伴DN的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进行检测。结果 2型DM肾病组DD基因型及D等位基因发生频率高于正常对照组及无DN组,2型DM肾病组Ⅱ基因型及I等位基因发生频率低于正常对照组及无DN组,均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肾病易感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肾病患者不同病程中抗内皮细胞抗体的表达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糖尿病肾病(DN)患者不同病程中抗内皮细胞抗体(AECA)的表达情况,探讨免疫损伤在糖尿病肾病发生过程中可能起的作用。方法根据临床分期将研究对象分为4组,糖屎病初诊组、DNⅢ期组、DNⅣ期组及DNⅤ期组,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患者血清中AECA。结果糖尿病初诊组、DNⅢ期组、DNⅣ期组及DNⅤ期组AECA的表达率分别为0.00、5.2%、17.9%、27.2%,AECA的表达率在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317),Ⅳ/Ⅴ期组表达率均高于糖尿病初诊组,Ⅴ期组与Ⅲ期组间阳性表达率有显著性(P=0.0083)。结论在DN的发生过程中存在着以AECA介导的免疫损伤,可能是DN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简称DN)是糖尿病(DM)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在发达国家,本病是导致终末期肾脏病的第三大病因。而美国的慢性肾功能衰竭中,约1/3~1/4的病因为糖尿病肾病,目前临床上尚无有效方法防止其发生和恶化。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非常复杂,长期血糖代谢紊乱所致内皮素(ET)及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活性增高在DN的发生和发展中均起重要的作用。阿魏酸钠是活血化瘀中药,当归、川芎等的主要成分阿魏酸的钠盐,具有多种药理作用。近年研究发现阿魏酸钠具有拮抗内皮素功能,是一类新内皮素受体拮抗剂。我们观察ET受体拮抗剂阿魏酸钠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那普利联合应用治疗临床糖尿病肾病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糖尿病肾病(DN)不同分期患者血浆肾上腺髓质素(ADM)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及尿蛋白定量将42例DN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组、早期DN组和临床期DN组,另设健康对照组10例;检测其血浆ADM、内皮素(ET-1)、血清一氧化氮(NO)、尿α1-微球蛋白(α1-MG)及血尿β2-MG的水平,分析其与肌酐清除率的相关性及其在DN早期高滤过中的作用。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血浆ADM水平随DN进展而逐渐上升(P〈0.01);DN早期肌酐清除率升高,血ADM和NO均与肌酐清除率成正相关;血ET-1水平降低。血ADM与小管损伤标志物尿α1-MG及尿β2-MG水平呈正相关(P〈0.01)。结论 糖尿病肾病早期的肾脏血流动力学紊乱中,ADM可能通过NO介导舒血管效应,同时ET-1水平降低,共同参与肾小球高滤过的发生;此外,ADM可能为反映小管病变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的一种慢性严重的并发症,约40%的糖尿病患者会出现此并发症。尽管所有的DN最终都会发展成终末期肾病(ESRF),但DN的发生、发展却存在明显的个体及种族差异,因此,遗传因素可能与DN有关。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是一种有多种生物活性的自由信使分子,在调节肾小球微循环、肾脏钠和肾素的分泌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在基础状态下,血管内皮持续释放一种内源性舒张因子,以维持基础的血管张力。内源性舒张因子的化学本质是NO或密切相关的亚硝基复合物,因此,NO的改变与高血压及高血压相关性疾病密切相关。内皮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基因位于7号染色体民臂上(7q35-36)。本研究对eNOS基因启动子区T-786→C单核苷酸突变进行了检测分析,旨在探讨突变与DN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李宝琴  周慧敏  张征  赵小洁 《临床荟萃》2006,21(18):1354-1355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缺乏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手段,早期诊断和治疗可延缓病情的进展。近年来,人们发现同型半胱氨酸(HCY)和内皮素(ET)与DN有关系,高HCY和ET可能参与了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为深入探讨此间的关系,我们对60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HCY和ET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以探讨HCY、ET与T2DM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血清脂联素与2型糖尿病(T2DM)及糖尿病肾病(DN)早期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0例单纯T2DM患者,30例DN早期患者及30名健康对照者血清脂联素浓度,并作对比分析。结果单纯T2DM患者及DN早期组血清脂联素浓度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DN早期组血清脂联素浓度明显低于单纯T2DM组(P〈0.01)。结论血清脂联素浓度的降低可能与T2DM及DN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和干预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糖尿病已是导致终末期肾病(ESRD)最常见的病因。在我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发病率的逐年增多,糖尿病肾病在ESRD病因中所占比例也逐年上升,成为影响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威胁之一。因此,研究DN的发病机制,并在DM的发生发展中阻止或延缓DN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DN的发病机制主要与遗传、血糖和血脂代谢紊乱、肾血流动力学改变以及一些细胞因子的产生密切相关,积极干预这些因素有利于阻止或延缓DN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2.
芪蛭降糖胶囊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34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diaberes mellitus,DM)常见而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也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DN患者一旦出现临床蛋白尿,则难以逆转,因此早期治疗DN。具有重大临床意义。目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及其受体抑制剂(ARB)对糖尿病肾病有一定的作用,作者用中药制剂芪蛭降糖胶囊治疗34例早期DN患者,取得了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尿结缔组织生长因子测定在糖尿病肾病中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亚军  侯健红  鲜安福 《临床荟萃》2007,22(16):1167-1169
糖尿病肾病(DN)的发生和发展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基本病理特征是系膜区基质合成增多、肾小球肾小管肥大、基底膜增厚,从而引起肾小球硬化和肾小管间质纤维化。DN的确切发病机制还不十分清楚,近年来生长因子在DN发病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属于早期即刻基因CCN家族的一种生长调节因子,具有促进纤维细胞活化以及细胞外基质(ECM)产生、积聚等功能。本实验通过检测2型糖尿病(T2DM)患者尿CTGF(U-CTGF)的浓度,分析其在DN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肾病与炎症致病作用及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晓慧  黄颂敏 《华西医学》2010,(6):1198-1201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的重要微血管病变之一,其发病虽与高血糖明确相关,但仍有研究显示严格控制血糖以及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等药物仅能部分延缓DN进展,绝大部分患者最终缓慢进展至终末期肾衰竭,新的发病机制亟待探索。最近研究揭示炎症机制是DN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就DN与炎症发病机制,致病作用及治疗的研究进展作相关阐述。  相似文献   

15.
李力  殷宗健 《检验医学》2005,20(6):601-601
糖尿病(DM)存在血管通透性、血管紧张性、血小板功能、凝血与纤溶方面的异常。糖尿病肾病(DN)引起DM患者死亡的原因是微血管病变,病变源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凝血酶调节蛋白(TM)、凝血因子Ⅷ(vWF)为血管损伤的标记物。因此,我们对56例2型DM进行TM、vWF检测,探讨它们在DN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血小板γ-颗粒膜蛋白(GMP-140)、Von willebrand因子(VWF)在糖尿病肾病(DN)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并为早期DN提供有价值的检测指标。方法选择9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尿白蛋白排泄(UAER)情况分为无并发症组(30例)、正常白蛋白尿(DMa)组(20例)、微量白蛋白尿(DMb)组(20例)和临床蛋白尿(DMc)组(20例)。选择30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血浆VWF、TM、GMP-140。结果①糖尿病各组血浆VWF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DMb组与DM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除无并发症组与正常对照组外,TM、GMP-140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①糖尿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血管内皮损伤和血小板活化;②TM、GMP-140是早期诊断DN较敏感的指标,并能反映DN的发生和发展,与UAER联合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DN。  相似文献   

17.
86例1型糖尿病血脂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裴宁  张烁  林亚静 《临床医学》2006,26(4):16-17
目的探讨血脂和脂蛋白代谢的改变与1型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将86例1型糖尿病患者参照Mogensen关于糖尿病肾病(DN)分类标准,分为DN组(65例)和糖尿病无肾病组(21例),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及血肌酐水平将DN又分为三个亚组,分为早期肾病组(n=28),临床肾病组(n=23)和晚期肾病组(n=14)。观测患者血糖、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和脂蛋白A(ApoA)、脂蛋白B(ApoB)变化。结果与糖尿病无肾病组比较,DN组血清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升高(P〈0.05或P〈0.01);DN三亚组之间血脂、载脂蛋白随着DN程度加重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甘油三酯、LDL—C、载脂蛋白B水平与UAER、血糖呈正相关(P〈0.01)。结论DN患者存在明显的脂质代谢异常,与血糖控制不良有关,且随着肾脏损害程度加重而加重,高血脂促进DN的发生和发展,糖尿病则加重血脂紊乱,形成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检测患者血液中的内皮细胞抗体(AECA)及炎性细胞因子,观察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与AECA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根据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糖尿病肾病(DN)患者AECA的结果,将DN患者分为AECA阳性组和阴性组,并设健康组和糖尿病初诊组为对照,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及化学发光法测定P-选择素(P-selecfin)、白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健康组及糖尿病初诊组中未检出AECA,DN组检出率为19.1%;DN患者三种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均显著高于糖尿病初诊组(P〈0.01);糖尿病初诊组高于健康组(P〈0.05);AECA阳性组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也显著高于AECA阴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炎症造成血管损伤,同时诱发机体产生自身免疫;AECA介导的免疫损伤又加重内皮细胞功能障碍,二者相互作用是DN发生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9.
倪红辉 《实验与检验医学》2008,26(5):583-583,524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roia,hHCY)与心脑血管病有密切联系。其升高程度与血管病变的严重性一致^[1]。糖尿病(DM)极易合并血管病变,而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微血管病中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本文探讨2型DN患者血清Hcy水平与尿微量白蛋白的关系,以期为DN患者的发病机制提供相关性提示。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常见且难治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多数研究认为30%~50%糖尿病患者会合并DN,DN已成为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严格代谢控制可以防止或延缓临床DN的发生,减少蛋白质摄入量对早期肾病及肾功能不全的处理均较为有利。抗高血压治疗可延缓肾小球滤过率的下降速度。现将DN的几点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