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自己的生存质量,不断加强提高自身免疫能力的意识.而且,现代西医学中也在日趋强调整体观念,重视人体的生态平衡,使其免疫力增强,减少发病率.但有些疾病反而越来越难治,而且伴着人们工作的繁忙、环境的污染、工作压力的增大,人们的抵抗力也越来越低下,在呼吸系统疾病中体现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2.
浅谈肥胖     
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的不合理的改变导致城市中肥胖人群日益增多。由肥胖引发的各种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的人数越来越多。肥胖作为一种单独的疾病种类,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减肥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最热门的话题。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健康问题已成为人们所关注首要问题,男性健康已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慢性前列腺炎是青壮年男性常见的疾病,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心理与社会因素所致疾病越来越普遍,并逐步转变为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人们开始对"病从心入"给予越来越多的关注。根据美国健康教育委员会的一项调查显示,在美国全国人口中,每10人中就有一人患心理疾  相似文献   

5.
现代社会尤其是都市生活中人们的精神压力越来越大,导使疾病谱改变,各种疾病的发病率日益增高,这其中就包括了以胆石症为代表的疾病。目前,不仅中老年人,而且无论白领、蓝领,中青年的胆石症也越来越常见,这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随着护理事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清楚认识到,人的健康和疾病不仅有遗传因素,生物因素和各种理化因素有关,而且与个人的性格特征,情志,心理因素与社会文化背景因素有关。因此,疾病的治愈和身体的康复,不仅需要药物治疗,疾病的护理,  相似文献   

7.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进步,现代生物医学模式的广为应用,以及人们医学知识越来越普及,对良好的医疗服务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外科疾病以手术治疗作为主要手段,术前术后的护理是患者能否顺利康复的重要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8.
护理心理学是研究病人的各种心理因素及社会因素对疾病的影响及需要采取的护理措施的一门学科。近年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心理因素与人体、健康关系的认识越来越明确,人们知道不良的心理状态是导致疾病产生的重要根源,所以心理治疗和心理护理对疾病的治疗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健康,对于疾病的防治也越来越重视,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亚健康状态更是受到了极大的关注.绿色疗法的针灸由此而得到大众的青睐.本文就临床上针灸用于防治亚健康所选取的穴位进行了统计,以便更好的促进针灸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的改革,人们的生活方式逐渐适应了快节奏,来自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加之生活环境的飞速改变,使人们罹患消化性疾病的概率逐步提高。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的身心疾病,是内科消化道疾病中发病率高的常见病、多发病。消化性溃疡是全球性多发病,据估计,大约10%的人一生中患过消化性溃疡。消化性溃疡是可治愈性疾病,少数患者易反复发作,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日益的提高,人们对自身的健康的要求也是越来越的提高.与此同时,体检也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中小学生是我国的未来,因此,关心他们的健康情况也是在关心着国家的未来.由于对中学生进行健康体检是预防疾病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所以对中小学生进行体检也是保证他们的身体健康、预防疾病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2.
正常睡眠是人体维持生命所必需的生理活动,除了能使人们消除疲劳、产生新的活力外,还与提高免疫力、抵抗疾病的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若睡眠障碍,轻则困倦、乏力,重则精神萎靡不振、情绪低落。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面临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精神障碍已成为严重威胁人们身心健康的一类主要疾病,尤其睡眠障碍极为常见。因此对失眠的治疗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13.
中西医结合治疗失眠70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白炳清  宋宝莹 《河南中医》2005,25(11):56-57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竞争加剧,人们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精神障碍已成为严重威胁人们身心健康的一类主要疾病,其中睡眠障碍极为常见。人的精神状态与躯体健康密切相关,睡眠障碍不仅会降低人们的生活质量,同时也与许多精神疾病相联系。近年来,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失眠患者70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肿瘤是人们力图攻克的难关,随着对肿瘤的不断深入研究,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预后和转归中的作用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已有不少研究和报道证实了癌症发病与心理因素有密切关系。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前社会上疾病杂集丛生,更为可怕的是伴随着越来越多的慢性疾病年轻化、社会化,人们的健康受到严重的威胁,究其因是人与社会不相调和所致。因而,吾在其中领悟出了"社人合宜,形与神俱,家与国昌"的学说观点。该学说体现出了中医学整体观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且展示出治未病、道家与儒家思想,其对社会和谐,提高人们健康水平,防治社、人不相宜所致一切疾病,有着实际功效和社会价值,遂在医学领域占有重要地位,故与同仁一道探讨商榷。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腾飞,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越来越丰富,人们之间交往活动越来越频繁,整个世界人口流动性也越来越大,各种疾病谱也发生许多改变,新的疾病逐渐被发现,传染病的传播速度也越来越快。人类自身的过敏性疾病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的发展及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理解和需求也发生了改变,不再单纯地滞留在身体没有疾病,而是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完全安适状态,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的认识也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而转变。而人性化护理就是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消除疾病痛苦,恢复身心健康,满足病人需求的一种新的服务理念[1]。开展人性化护理的关键在于更新护理服务理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对患者的身心及社会需求方面提供  相似文献   

18.
正现代社会的生活工作方式,人们日常"伏案""驼背"姿势的时间越来越长,导致脊柱疾病和脊柱相关疾病的发病率随之增高。在脊柱相关疾病中以颈椎病的研究较为广泛,以往观点认为慢性劳损所引起的颈椎及周围软组织长期负荷是颈椎病起病的关键,常常忽略了胸椎在颈椎病发病过程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双心疾病又称为心理心脏病,指的是患者的心脏与心理共同发病,即心血管疾病合并焦虑抑郁等一系列心理障碍。国内对于双心疾病的认知起步较晚,随着“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新医学模式的提出,以及胡大一教授将“心身疾病”的概念引入国内相关研究领域,国内对于“双心疾病”的认知和研究开始迅速发展。如今社会节奏加快,双心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增高,已经成为社会常见的多发病种。而国内长期以来对于双心疾病的治疗多还停留在“单心”治疗方面:多局限于仅对心血管疾病的躯体症状进行诊疗,忽视了由心血管疾病引起的心理障碍的治疗。为了追求身心健康,人们对双心疾病越来越重视,对双心同治的呼声也越来越高。相较于西医用药的诸多限制与严重的不良反应,中医药疗法因疗效显著、绿色安全、不良反应小等优点被人们接受和喜爱。文章基于国内外对双心疾病病因、发病机制和治疗的研究成果,围绕双心疾病中医药治疗方面的问题对国内外的相关文献进行阐述与总结,以期对中医药临床诊治双心疾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平均寿命的提高,老年疾病随之增多,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护理观念的更新,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单纯地依靠治疗技术来促进人类健康是不够的,许多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往往需要医护人员了解其心理状态。因此,近几年来在临床护理中越来越强调心理护理,各种心理因素对人类的健康和疾病的影响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应用心理学的理论方法,进行心身调节治疗和护理,达到提高病人对疾病的认识,解除顾虑,克服对疾病的消极情绪,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减轻病情,提高生存质量,愈来愈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