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0引言咽和食管的钡剂造影检查是诊断吞咽障碍首选的和基本的方法.此法所显示和记录的资料甚为可靠,常被认为是评价吞咽障碍具体细节失常的“黄金标准”.用于检查吞咽障碍的咽和食管钡剂造影检查与传统的上胃肠道钡剂造影检查(UGI)不同.后者通常不作咽和食管颈段的观察,因钡剂在该段通过迅速,亦较难查出异常改变的具体情况.前者通常由3种方法组成,包括:(1)传统法造影,主要指钡剂的单对比造影,特别是其充盈相;(2)双对比造影;(3)动态造影(dynamicradiography,videofluorography),即用录像方法记录其动态表现.3种方法均需在透视监视下进行,前2…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并比较高频超声与钡剂造影在小儿肠套叠(children intussusception,CI)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收集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放射科2008-01/2013-12拟诊为CI患者194例,随机分为高频超声与钡剂造影诊断组,各97例,分别行高频超声与钡剂造影诊断.观察高频超声与钡剂造影诊断特征、比较2组患者诊断时间、患者配合度、家长满意度、诊断灵敏度与特异度.结果:高频超声与钡剂造影诊断图像均有较为明显的特征,高频诊断组患者诊断时间显著短于钡剂造影组患者,其患者配合度及家长满意度均显著高于钡剂造影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频超声诊断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高达91.0%和75.0%,钡剂造影诊断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高达95.7%和80.0%,两种诊断方法灵敏度与特异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表明高频超声与钡剂造影检查在CI诊断中灵敏度与特异性均较好,但高频超声检查更为方便、安全,患者配合度与家长满意度较高,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小肠的常规检查法是口服硫酸钡制剂150~250ml,钡剂通过小肠时间歇地透视、拍片,直到盲肠显示为止,约需5~6个小时。在小肠病变时,则费时更多,体弱患者难以支持。钡剂长时间在小肠内受到分泌液和食物等作用而崩解变质、凝集、分节等,影响小肠细节的显示,常无法得出诊断。且透视拍片频繁,射线有损患者与检查者的身体健康。为了提高检查质量,目前已有各种改进方法及措施。加速小肠内钡剂行速 1.钡剂剂量:用100ml钡剂作检查时,因胃排空较慢,小肠内钡剂少,可避免重叠,但钡头前进缓慢,肠液有足够时间使钡剂变质,引起小肠影象模糊。Marshak等常规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小儿肠套叠在X线电视监视下进行空气灌肠加压整复方法与钡剂灌肠加压整复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86例经临床、X线检查确诊的小儿肠套叠分别进行空气灌肠加压整复38例,钡剂灌肠加压整复48例.结果 空气灌肠加压整复方法达到完全整复35例,不能整复3例,整复成功率为92.11%;钡剂灌肠加压整复达到完全整复48例,整复成功率为1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3,P<0.05).结论 小儿肠套叠采用钡剂灌肠加压整复方法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寻求一种模拟不同比例实性成分的肺磨玻璃结节的建模方法。方法 1.肺结节选材预实验:以猪肉浆,硫酸钡悬液,血钡混合液作为原材料注入离体猪肺内,经CT薄层扫描,由两名放射科主治医师筛选图像得出最适合制作磨玻璃结节的材料。2.磨玻璃肺结节制备实验:将优选材料(血钡混合液)按照钡剂质量浓度梯度0%、1%、2%、……14%、15%递增顺序、在离体肺内形成不同比例实性成分的16个梯度的磨玻璃结节,重复5组。由两名放射科主治医师在PACS系统下测每个结节各层面面积、实性成分面积。将两个医生分别所测的五组肺结节数据取均值,使用spss21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钡剂浓度与肺磨玻璃结节实性成分面积百分比的相关性,用线性回归方程表示,并得出成像最佳钡剂浓度。3.在活猪肺重复以上实验,并找出活体猪肺内钡剂浓度与肺磨玻璃结节实性成分面积百分比的相关性,并用线性回归方程表示。结果 1.肺结节选材预实验:血钡混合液可以制备纯磨玻璃与混杂磨玻璃结节,根据不同钡剂浓度变化形成不同实性成分磨玻璃肺结节,作为优选材料。2.磨玻璃肺结节制备实验:钡剂在0%-10%浓度内可以形成各种亚实性成分磨玻璃结节,符合方程Y=2.897+5.745X,R~2=0.837,钡剂浓度与结节内实性成分有一定关系,钡剂浓度增加,实性成分呈大致增加趋势(X代表钡剂浓度,Y代表结节内实性成分面积百分比)。3.活体猪内磨玻璃结节实性成分面积百分比与钡剂浓度呈正相关,符合方程Y=15.048+3.574X,R~2=0.894。结论用血及钡剂制成的血钡混合液可以用于任意肺磨玻璃结节的制备,钡剂浓度与肺磨玻璃结节内实性成分面积百分比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胃食管反流病的X线检查方法及造影表现.方法 总结2004~2005年胃肠造影诊断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患者431例,男226例,女205例,平均年龄62岁.双重造影表现与内镜检查结果进行对照.造影诊断标准为5 min内至少有1次钡剂从胃内向食管反流.反流钡剂限于食管下段为轻度反流,反流钡剂到达食管中段为中度反流,反流钡剂到达食管上段为重度反流.结果 431例患者中,87.24%为轻度反流,7.66%为中度反流,5.10%为重度反流.反流体位95.82%为左前斜位,4.18%为左前斜和右前斜位都有反流.本组资料中35例进行了内镜检查,17例证实,18例内镜检查阴性.结论 胃肠造影可直观地观察到胃内钡剂向食管的反流,操作简单,对临床诊断GERD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硫酸钡误吸早在1904年就有文献记载,此后,屡有老年人进行胃肠道钡餐检查发生非食管气管瘘误吸钡剂致死的临床个案报道[1-4],但有关老年人钡剂误吸预防及救治的报道较少.我们回顾分析了1988年6月至2008年6月我科住院及门诊老年人钡剂误吸的临床资料11例,并复习了相关文献,以期对老年人钡餐检查中发生误吸的预防与救治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先天性巨结肠多种X线征象,提高诊断率.方法对临床疑诊先天性巨结肠36例,首先摄取腹部平片,再行钡剂灌肠检查;检查前不做清洁灌肠,肛门插管不宜过深,一般距肛门入口向上2cm~4cm,并采用低压灌肠,造影剂用0.9%生理盐水调配成45%W/V钡混悬液,当造影剂充盈扩张段时停止灌肠,X线下多方位观察、摄片;24h~48h随访观察钡剂滞留情况.结果腹部摄片显示肠曲充气扩张36例,充气的直肠管腔较小合并低位梗阻征象23例.钡剂灌肠显示病变段肠管处收缩痉挛状态,外形呈不规则的锯齿状,管腔直径小于正常32例,近端扩张36例,年长的一例肠腔宽径达21cm,横、升结肠均扩张增宽;显示肠管狭窄与扩张之间的移行段32例;大量钡剂滞留征象36例.结论钡剂灌肠对先天性巨结肠诊断有定位、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比较数字化钡剂造影与胃镜检查在早期食管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01/2014-12于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放射科就诊的以胸骨后不适、吞咽梗阻感为主要临床表现的12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数字化钡剂造影与胃镜检查,总结早期食管癌患者两种检查的检查征象,并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23例患者中,经病理检查确诊为早期食管癌者80例.进行一致性分析显示,数字化钡剂造影检查、胃镜检查与病理检查结果一致性均为良(Kappa=0.622、0.688,均P0.05).数字化钡剂造影检查早期食管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8%和65.1%,胃镜检查的分别为92.5%和74.4%,两组间灵敏度和特异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数字化钡剂造影与胃镜检查在早期食管癌诊断中均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与病理结果一致性良,诊断灵敏度高,临床上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采用X线稀钡剂检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后患者乳头功能的改变.方法 自2001年8月至2003年12月,对89位EST取石术患者检测乳头功能的改变,EST切口大小0.5~1.5 cm,分别于EST术后1周、6个月、1年,采用X线下服用稀钡检查,了解胆管内气体和钡剂向胆管内的反流情况,来判断乳头的功能.结果 X线稀钡钡餐检查术后1周、6个月和1年出现的气体反流者分别为21.3%(19/89)、13.9%(5/36)和13.0%(3/23);钡剂反流者分别为12.4%(11/89)、8.3%(3/36)和8.7%(2/23).EST切口大于1.1 cm的19例患者中9例有气体反流,占47.4%,钡剂反流7例,占36.8%.气体和钡剂混合反流的患者5例,其中EST切口为1.2 cm者2例,EST切口为1.5 cm患者3例.结论 稀钡检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后患者乳头功能是一种有效的检测方法.EST术后患者乳头内气体和钡剂向胆管内反流的发生率与EST切口大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提高儿科消化道疾病确诊率的有效方法,并分析儿科消化道疾病诊断中消化道造影检查的作用.方法:1990-2000年因消化道症状就诊且行消化道钡剂造影的儿童患者773例,其中568例接受上消化道造影,86例全消化道造影,119例钡剂灌肠,分析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患儿主要临床表现有腹痛、呕吐、排便障碍、腹胀及消化道出血等.其中52.8%的患者消化道钡剂造影检查有异常发现,且各年龄段消化道造影检查阳性率有显著差异(x2=167.99,P<0.01).主要疾病有胃炎、胃扭转、食管裂孔疝、无神经节细胞症及水平横胃等.新生儿及婴幼儿以胃扭转、食管裂孔疝和水平横胃等多见;学龄前儿童及学龄儿童以胃炎和消化道溃疡等多见.结论:儿科消化道疾病的病因在不同的年龄段显著不同,而消化道钡剂造影对儿科消化道患者可取得较高的确诊率.  相似文献   

12.
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GIB)定义为常规内镜检查(胃镜和结肠镜检查)和X线小肠钡剂检查(口服钡剂或钡剂灌肠造影)未能查明出血原因的反复性或持续性消化道出血。由于解剖特点和检测手段的限制,OGIB的诊断(尤其是小肠病变)和处理一直是消化界临床医师面临的挑战之一。近年来随着胶囊内镜和双气囊小肠镜等新一代小肠镜的问世和应用,其诊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肠钡剂灌肠检查中插管的深度,以避免不必要的漏诊。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985年至1995年经手术及病理证实术前第一次小肠钡剂灌肠检查中因插管超越病变区而致漏诊的5例病例。结果:小肠钡剂灌肠检查时若导管头插过屈氏韧带达空肠近端,可避免钡剂返流,若钡剂返流入胃囊内不仅会引起呕吐,而且充钡胃囊易与十二指肠及空肠近端重叠而掩盖病变,常可导致导管头近端病变的漏诊:若导管头未插过屈氏韧带,则回肠充钡不足,不易很好显示回肠病变,尤其是麦克耳憩室的显示。结论:作小肠钡剂灌肠检查前,应有一张良好的显示胃及十二指肠框部的双重对比相X线片,而作小肠钡剂灌肠检查时,导管头的位置则以插过屈氏韧带为宜。  相似文献   

14.
老年人钡剂性肠梗阻致肠穿孔1例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人钡剂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的重要性。方法报道本院1例钡剂性肠梗阻发生肠穿孔的病例并复习14例手术治疗的文献病例。结果本文病例6例手术证实钡剂性肠梗阻合并肠穿孔,7例行肠段切除术和肠肠吻合术,2例单纯性结肠切开取石术,4例死亡(占26.7%)。结论钡剂性肠梗阻保守治疗后无明显好转者,应积极手术,避免导致肠壁坏死穿孔。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19岁,反复发作右上腹不适、疼痛十余年,近一年来发作频繁,症状加重,伴反酸.体检:右上腹压痛,余无特殊.B超提示:胆囊炎,肝总管及左右肝管扩张.上消化道钡餐造影见十二指肠球部远端小弯侧与胆总管近端相通,钡剂进入胆总管及左右肝管内,胆总管及左右肝管扩张(图1).立位见钡剂流入胆总管下端,胆总管下端开口于十二指肠降部内侧乳头处,无扩张及狭窄,边缘光滑.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X线钡剂透视检查和多层螺旋CT对小肠Crohn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照观察40例经肠镜、手术和病理确诊为小肠克罗恩病的X线钡剂透视检查和多层螺旋CT平扫与增强扫描,回顾性分析其影像学特点和诊断价值.结果 40例小肠Crohn病的X线表现为:多节段病变70.0%(28/40),裂隙状、尖刺状溃疡60.0%(24/40),卵石征67.5%(27/40),肠腔狭窄57.5%(23/40),假憩室样改变40.0%(16/40),窦道或瘘管37.5%(15/40).多层螺旋CT表现为:肠壁增厚97.5%(39/40),肠腔狭窄47.5%(19/40),肠壁强化95.0%(38/40),肠系膜血管增多呈"梳状征"55.0%(22/40)、窦道或瘘管17.5%(7/40),肠外脓肿和炎性肿块12.5%(5/40).X线钡剂透视有助于全面显示肠管内病变,CT更多的显示了肠壁病变及肠腔外并发症.结论 X线钡剂透视和多层螺旋CT对于显示小肠Crohn病的肠内、肠外病变各有优势,结合两者各自的特征性影像表现,更有助于提高临床及影像诊断的正确率,对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17.
结肠钡剂检查是结肠X线诊断的主要检查方法,在进行结肠钡剂检查(包括传统法钡剂灌肠检查和结肠双对比法检查)时,肠道准备是相当重要的。良好的检查前肠道准备是取得检查成功的重要条件。过去临床上一般采用检查日早晨禁食加清洁灌肠的肠道准备方法。  相似文献   

18.
问:结肠活检后应等待多长时间才能安全地施钡剂灌肠检查?有些医师认为活检取组织细小可立即施钡剂灌肠检查,但亦有认为应等候数天待愈合后较好,以免发生穿孔。答:Harhed 等曾对直肠或结肠镜检查同时有或无浅层或深层活组织检查后,施钡剂灌肠的安全性作实验及临床研究。基于猪与狗的实验以及71例病人的  相似文献   

19.
加鞣酸钡剂灌肠可引起人体中毒,故逐渐被淘汰。近几年来,我们试制诃子等三种中药的水煎剂(下称诃子Ⅰ号)混入钡剂灌肠,收效良好,均能显示结肠粘膜皱襞,缓解肠管痉挛,有利于定位定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探讨结肠X线钡剂造影检查对诊断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constipation-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C-IBS)的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14-10/2016-09来四川省妇女儿童医院就诊的574例女性便秘患者,选择其中符合C-IBS(165例)和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80例)诊断条件的共245例患者做结肠X线钡剂造影检查,根据结肠钡剂造影显示的结构、形态和功能变化表现判断患者的腹痛、腹部不适、便秘、排便困难等临床症状和病情程度.结果两组患者横结肠均呈现γ、ω和m型、肠腔扩张和乙状结肠冗长、迂曲等形态结构变化,C-IBS患者的结肠形态变化与腹痛发生的解剖部位较为一致;两组患者的乙状结肠冗长、迂曲形态表现均与Bristol分级的粪质干硬、排便次数减少、排便困难等排便异常现象有关(P0.05);结肠蠕动迟缓、僵直、肠腔扩张、肠壁花瓣消失等变化与C-IBS腹痛分级和排便异常有关(P0.05);肠壁花辦消失反映了结肠蠕动迟缓、僵直、柔韧度下降、肠腔扩张等情况,FC缺乏典型的肠道易激惹征像.结论 X线钡剂造影检查对判断结直肠形态结构和功能紊乱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对IBS-C患者是值得推荐的一种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