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的治疗是脊柱外科的一个难题,寰椎前脱位会形成齿状突或枢椎体对脊髓腹侧的压迫,表现为截瘫.对于患者的治疗,一般应先采用经口咽入路将寰枢关节松解、复位,再行后路内固定植骨融合[1-3],也可以在前路松解复位的同时行钢板固定[4].我院收治一例陈旧、难复性寰枢椎骨折脱位患者,因同时合并有下颌骨陈旧骨折,张口明显受限,难以经口咽入路松解寰枢关节.同时患者还合并枢椎椎体陈旧骨折,难以行枢椎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对于此患者,我们采用后路枢椎一侧半椎板切除减压,另一侧颈1-3半椎板间植骨融合,以寰椎椎弓根、第三颈椎弓侧块螺钉钉板系统做内固定,患者治疗成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蒙芝健  吴强初  杨硕望  王锡雄 《广西医学》2012,34(11):1590-1591
目的探讨上颈椎不稳定或脱位手术治疗原则及手术方式。方法采用后路寰枢椎复位椎板钩内固定术加植骨融合术治疗儿童陈旧性枢椎齿状突骨折并寰枢椎关节脱位1例。结果复查CT显示寰枢关节复位及内固定良好,症状消失,行走正常。结论应用椎板钩内固定加植骨融合治疗儿童陈旧性枢椎齿状突骨折并寰枢椎关节脱位,具有效果好、操作简单、手术风险小、复位固定牢靠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目前临床上颈椎骨折脱位的治疗多采用牵引复位、颈椎后路减压固定术、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固定术。对于骨折脱位所造成的脊髓前后方同时受压,颈椎前后柱均遭到严重破坏,以及颈椎骨折脱位牵引复位失败或陈旧性脱位的患者,上述手术方法均无法彻底减压,解除脊髓压迫,恢复脊柱正常序列及重建稳定性。且在复位过程中存在加重脊髓神经功能损伤的可能。我院自2003年7月采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带锁钢板螺丝钉固定联合后路减压复位植骨侧块钢板固定的方法治疗颈椎骨折脱位11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介绍一种后路内固定治疗严重寰枢椎不稳的手术方法.方法 12例寰枢椎不稳患者中,单纯Ⅱ型陈旧性齿状突骨折6例,寰枢椎前脱位5例(其中自发性脱位2例,伴齿状突骨折2例,伴横韧带断裂1例),寰枢椎旋转脱位伴横韧带断裂1例.采用后路C1和C2经关节螺钉联合Brooks融合术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 12例寰枢椎不稳患者中,11例共放置经关节螺钉22枚;1例陈旧性齿状突骨折患者因C2单侧椎板上缘劈裂仅行Brooks融合术.术中无椎动脉、硬脊膜破裂和脊髓损伤等并发症,随访3~35个月,植骨全部融合.结论 后路经关节螺钉联合Brooks融合术是治疗严重寰枢椎不稳的有效方法,可提供有效的固定和提高植骨融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Cervifix内固定系统治疗上颈椎骨折、脱位的效果。方法对12例上颈椎损伤患者(其中寰枢关节陈旧性脱位3例,寰枢关节新鲜脱位3例,枢椎齿状突骨折2例,C2椎体骨折并寰枢关节半脱位2例,C2-3椎体骨折2例)行后路切开、复位、Cervifix内固定,并行自体髂骨植骨。术前按ASIA分级:A级2例,B级4例,C级5例,D级1例。结果1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M-5a,平均2.7a。所有病例植骨均融合,植骨融合率100%。无1例发生Cervifix螺钉及固定棒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术后1年A—SIA分级:A级1例,B级2例,C级3例,D级6例。瘫痪分级明显好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极显著意义(P〈0.01)。结论Cervifix内固定系统能够有效地维持上颈椎损伤修复所要求的稳定性,固定效果良好,内固定后融合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介绍一种后路内固定治疗严重寰枢椎不稳的手术方法。方法12例寰枢椎不稳患者中,单纯Ⅱ型陈旧性齿状突骨折6例,寰枢椎前脱位5例(其中自发性脱位2例,伴齿状突骨折2例,伴横韧带断裂1例),寰枢椎旋转脱位伴横韧带断裂1例。采用后路C1和C2经关节螺钉联合B rooks融合术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12例寰枢椎不稳患者中,11例共放置经关节螺钉22枚;1例陈旧性齿状突骨折患者因C2单侧椎板上缘劈裂仅行B rooks融合术。术中无椎动脉、硬脊膜破裂和脊髓损伤等并发症,随访3~35个月,植骨全部融合。结论后路经关节螺钉联合B rooks融合术是治疗严重寰枢椎不稳的有效方法,可提供有效的固定和提高植骨融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Cervifix内固定系统在上颈椎损伤行后路枕颈融合术的价值和作用.方法 对14例上颈椎损伤患者行后路自体髂骨植骨枕颈融合Cervifix内固定术.其中包括寰枢关节陈旧性脱位6例,枢椎齿状突骨折4例,C2椎体骨折并寰枢关节半脱位2例,C2、C3椎体骨折1例,Jefferson骨折1例.按ASIA分级:A级2例,B级4例,C级7例,D级1例.结果 14例患者均随访0.5~3a,平均1.75 a.所有病例植骨均融合,融合率100%.无1例发生Cervifix螺钉及固定棒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术后按ASIA分级:A级1例,B级2例,C级3例,D级8例.瘫痪分级明显好于术前,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Cervifix内固定系统能够有效地维持枕颈融合所要求的稳定性,固定效果良好,内固定后融合率高.  相似文献   

8.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加钢板内固定术是目前治疗脊髓型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症、颈椎骨折脱位伴截瘫的一种有效方法[1]。我科自2006年1月至2007年6月对38例患者实施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经精心治疗与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8例中,男  相似文献   

9.
先天性寰枢椎脱位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在颅颈部畸形的基础上发生的先天性寰枢椎脱位23例,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分别采用经口腔前路减压和/或后路减压植骨融合治疗,82.6%有效。作者介绍了手术方法,讨论了先天性寰枢椎脱位的发生机理、诊断和处理原则,并指出,对先天性寰枢椎脱位,牵引复位往往困难,单纯后路减压不仅很少有效,且相当危险,合理的治疗应该是经口腔切除齿状突,并作前路或后路植骨融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Z-plate前路钢板内固定系统在陈旧性胸腰椎骨折脱位伴不全瘫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8例陈旧性胸椎骨折脱位伴不全瘫行前路开槽式扩大减压、植骨、Z-plate钢板内固定术,术后进行6-24个月(平均12个月)随访。结果:术后症状明显缓解、脊髓功能明显改善占83%(15/18),术后6个月植骨融合率达到100%,未见钢板、螺栓和螺钉松动及断裂现象,结论:应用前路开槽式扩大减压、植骨、Z-plate钢板系统内固定术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脱位伴不全瘫,具有减压彻底,术后脊柱稳定性,无需行石膏固定和植骨融合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朱美忠  权正学  欧云生 《重庆医学》2007,36(20):2098-2099
目的 探讨同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陈旧性下颈椎脱位的疗效.方法 21例经颅骨牵引未能复位的陈旧性下颈椎脱位伴关节突交锁患者,在颅骨牵引下,先从后路松解关节突交锁与脊髓后方压迫,然后行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结果 21例均完全复位,症状改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全部病例均获6个月以上随访,椎间植骨融合良好,颈椎生理曲度、椎间高度、颈椎的稳定性均维持良好,15例脊髓损伤患者中14例按Frankel分级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 同期前后路联合手术可完全恢复颈椎的序列和高度、解除脊髓压迫,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手术有一定风险,应严格掌握适应证,谨慎操作.  相似文献   

12.
创伤性上颈椎不稳的手术治疗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创伤性上颈椎不稳的手术治疗方式,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本院脊柱外科自2002年1月~2007年6月共有46例创伤性上颈椎不稳患者,其中寰椎骨折合并寰椎横韧带损伤11例,寰椎横韧带损伤4例,陈旧性寰枢关节旋转性脱位1例,齿状突骨折20例,Hangman骨折10例;MRI示有脊髓受压表现者14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即予颅环弓牵引,完善术前准备后分别予前路齿状突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术或C2/3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后路Atlas钛缆内固定术、Apofix内固定术、Magerl内固定术、侧块钉板固定术或枕颈融合术及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结果术中未出现脊髓损伤、椎动脉破裂等并发症。所有患者均得到6~36个月的随访(平均18个月);未出现内固定松动、脱出及断裂现象,未发现脊髓神经损伤加重征象,无明显颈椎畸形遗留。全部病例均获骨折愈合或骨性融合。结论恰当的手术方式是治疗创伤性上颈椎不稳的基础,而手术的目的是获得上颈椎最大限度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3.
赵则雪  费昊东  王守国  季峰  谢跃 《重庆医学》2016,(10):1350-1352
目的:探讨经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寰枢椎骨折脱位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1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寰枢椎骨折脱位患者19例,经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了解骨折脱位矫正和后路植骨融合。参照日本骨科学会(JO A )评分评估神经功能。结果患者植骨全部融合,内固定无松动,无断钉、断棒发生,JO A评分由术前(7.35±2.39)分改善至术后(13.21±2.5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上颈椎损伤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下颈椎骨折伴不全瘫的手术治疗疗效.方法 分析20例下颈椎骨折伴不全瘫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颈椎爆裂性骨折脱位10例(C5~7),颈椎压缩性骨折脱位7例(C5~7),椎体骨折伴急性椎间盘突出2例(C5/61例、C6/71例),椎板骨折伴原发性椎管狭窄1例(C6);美国脊髓损伤委员会(ASIA)分级B级7例,C级9例,D级4例;其中中央管综合征9例.手术均采用后路椎板减压联合前路减压复位、植骨融合、前路钢板内固定术.结果 术后随访1~3年,平均22个月.ASIA评分平均提高1~2级.术后第3个月时20例患者X片显示植骨处骨性融合18例,2例形成假关节,6例存在颈椎间高度及生理曲度不同程度的丢失,螺钉发生松动1例.结论 前、后路联合减压,植骨融合,前路钢板内固定术可以更彻底地减压,最大程度恢复颈椎稳定性,临床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寰枢关节复合体有两个关节突关节和一个寰齿关节组成,该关节具有高度活动性,其稳定性主要取决于韧带结构的完整,包括:横韧带、翼状韧带、寰枢韧带和关节囊;当寰枢椎出现发育畸形、外伤骨折、类风湿关节炎、肿瘤等病变,易使寰枢椎不稳、半脱位、脱位等,对延髓与颈脊髓造成压迫导致四肢麻木、肌力下降、颈椎不稳、颈部疼痛及颈部活动受限,由于寰枢关节复合体位置深在和解剖结构复杂,在外科治疗中极具挑战性,近年来,对前方失稳与压迫等疾病的治疗采用前路手术内固定的研究逐渐增多,主要是因为其一期完成减压、复位、内固定与植骨融合,无需同时做后路内固定,大大减少了创伤,同时方便了手术操作,因而受到了脊柱外科医师的广泛关注与研究。现就寰枢椎前路内固定的方法及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寰枢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1月~2010年3月采用寰枢椎经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C1-2不稳患者26例,男17例,女9例,年龄18~72岁,平均45.5岁.皆有寰枢椎脱位或半脱位,其中先天性齿状突不连11例,陈旧齿状突骨折6例,新鲜齿状突骨折(ⅡC型)3例,寰椎横韧带断裂4例,寰椎骨折2例.术前JOA评分(8.6±3.0)分.结果 26例手术时间2.5~3.5h,平均2.9 h;出血量400~650ml,平均460ml.术中未发生椎动脉和脊髓损伤.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33个月,平均随访17.5个月,术后3个月JOA评分(14.7±2.1)分.螺钉位置良好,无钉棒断裂、变形及松动,3~6个月21例植骨患者均获植骨融合.5例未行植骨患者1年后拆除内固定,寰枢关节旋转功能良好.结论 寰枢椎椎弓根钉棒固定术是治疗寰枢椎不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固定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前路手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及颈椎带锁钢板内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32例,其中3例同期后路复位及减压。术后随访8个月~18个月,定期X线片观察损伤节段的稳定性和融合情况,以Frankel分级判定脊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颈椎即获稳定,恢复脊柱正常序列、曲度及椎体高度,植骨在3个月~6个月融合,无钢板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术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时Frankel分级分别平均改善1.2级、1.32级和1.36级。结论前路手术植骨内固定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可使损伤节段获得满意的复位、即刻的稳定和重建。手术不仅可明显改善脊髓的功能状况,还可避免因发生并发症而错过手术时机。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Apofix椎板夹内固定器在陈旧性创伤性寰枢椎脱位后路融合术中的效果。方法对18例陈旧性创伤性寰枢椎脱位患者施行了后路Apofix内固定植骨融合术。先行颅骨牵引复位1~2周,于局麻下后正中入路显露寰枕间隙﹑寰椎与枢椎后方结构,于寰椎后弓与枢椎椎板间分别置入Apofix椎板夹,取髂骨块植于颈1、2椎板间。逐渐加压至恰当位置,然后锁紧。结果 18例患者随访(13~84个月),平均38个月。15例获得完全复位,3例部分复位,17例于术后3~4个月获得骨性融合;1例部分复位患者于术后3个月植骨块及内固定松动,寰枢椎脱位加重,再次行枕颈融合术。术前有16例伴有神经损伤表现,术后6例完全消失,10例明显改善。JOA评分由术前平均9.5分提高至术后平均15.8分。结论陈旧性创伤性寰枢椎脱位行后路Apofix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操作便捷,安全可靠,只要术前能获得满意的复位,术后处理得当,则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9.
颈椎前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加钢板内固定术,是目前治疗脊髓性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症、颈椎骨折脱位伴截瘫的一种有效方法[1].我院骨科于2005年3月至2007年1月对30例病人实施该手术治疗,效果显著,现将有关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早期前路减压钛网植骨融合、颈椎前路锁定钢板(Slim-loc系统)治疗颈椎骨折脱位的经验。方法采用颈椎前路减压钛网两端附加垫圈、自体骨植入、颈椎前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68例,观察治疗效果。结果68例患者经6个月至2年随诊观察,按Frankel分级,术后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早期(1周内)行前路减压钛网植骨、颈椎前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有利于脊髓神经功能恢复,并保持颈椎稳定,钛网两端附加垫圈可防止钛网下沉。该术式具有固定可靠,并发症少,避免取髂骨引起相关并发症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